由于受众的不同,相机市场有很多很多不同种类的相机,不管单反无反紧凑型相机,甚至是手机,都逃不开拍照的最核心元件——传感器。不同的相机有着不同的传感器,虽然通常我们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而全画幅也是专业摄影师的首选,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大底传感器的,尤其是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在非专业输出也不需要深度后期的前提下,照片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对于大部分非专业的用户来说,是否是全画幅其实他们根本看不出来,买大底传感器相机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在胶片时代就有着不同大小的底片,大画幅,中画幅,135,甚至更小的 APS 胶卷和 110 胶卷。而到了数码时代,这个分类就更多了,不考虑手机里多种多样的传感器大小,在相机领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传感器有这些种类有一英寸画幅,也就是常说的黑卡相机,像是 SONY 的 RX100 系列,M43 系统,APS-C 画幅,全画幅以及中画幅数码相机。
每一个标准尺寸的传感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更大的传感器(这里大小的比较是在同样技术下进行比较,不涉及时间,也就是说,不能拿现在的M43画幅去跟十年前的全画幅比较)显然在画质、高感、动态范围等一系列指标中要比较小的传感器表现的好得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个使用者来说都是必须的。在选择相机的时候,我们更多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能选到那台最适合自己的相机。
不同画幅的传感器的大小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张图来直观感受一下。
没有哪一种传感器是专门为初学者准备的,同样的,也没有哪一种传感器只能专业摄影师来使用,对于专业摄影师和业余拍摄者,每种尺寸的传感器都可以共存。并且其中某些传感器甚至可以满足特定的目的,由于传感器的尺寸几乎总是和特定种类的相机相关,因此,我在这里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相机来介绍传感器。
紧凑型相机
紧凑型相机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小型不可换镜头相机。说实话,现在好的紧凑型相机已经不多见了,主要是因为市场太窄了,以前选择紧凑型相机的原因是因为方便携带,而现在,这个需求早已经被手机所替代,甚至一度火爆的家用DC都因为手机拍照的提升而走向了消亡。现在来说,市场上比较主流的也就只有索尼的RX100系列,这个系列从2012年的第一代至今,已经更新了七代产品,虽然更新就像挤牙膏,虽然使用的只有1寸大小的CMOS,但是画质表现依然不俗,是很多想要便携,又对画质有一定需求的人的首选。
而另一个,就是经典的 Ricoh GR 了,虽然是个历经二三十年,从胶片时代延续到数码时代的经典型号,虽然现在的 GR 更新无比的慢,13 年的第一代,15 年的第二代,到 19 年才出了第三代(这时候 GR 的重度粉就恨为什么 GR 没有索尼那种挤牙膏的精神),不过 GR 能在如此小的机身里塞进一个 APS-C 画幅的传感器,而且 GR 的操控性对于街头摄影师来说都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桥式相机
如果经常去国外的相机分类网站,可能会看到一种分类叫桥式相机(Bridge Camera),在国内可能并不流行。不过桥式相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一种定位高于普通家用DC,同时又低于单反相机的一种供进阶用户使用的相机,它像桥梁一样夹在DC和单反之间,弥补二者的差距。
它可以有着非常丰富的手动控制功能,可以自由选择 APSM 档位和 ISO、白平衡等参数,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不可以更换镜头。
所以这类相机的镜头一般都会设置一个非常高的变焦范围,动不动就几十倍变焦,像是同样是黑卡系列的 SONY RX10M4 就提供了高达25倍变焦的等效 24-600mm 的镜头,而低端的 HX-400 更是提供了等效焦距 24-1200mm 的 50 倍变焦镜头,不过作为入门相机,HX-400 的传感器画幅就小的可怜了,只有1/2.3英寸,甚至还没有现在的一些手机传感器大。
不过传感器并不是它们的重点,选择此类相机的人更多是想要一个超长焦镜头来玩,同时它们丰富的控制性也高于手机,而且,样子也比较像单反。其实说回来,虽然传感器并不大,像是 RX-10 系列,其实它们的画质表现也并不差。
M43 系统
其实现在在各家全幅无反都在发力的情况下,M43 系统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力了,唯一一个坚持做 M43 系统的品牌奥巴还把自己的品牌转给别人去发展了。
M43 系统的传感器大小正好是全画幅的一半,由于大部分都是可换镜头相机,所以在日常使用中,不管是机身还是镜头,体积可能会受一些中意小型相机的人的喜爱,由于镜头焦距要乘以2的转换率,所以对于那些喜欢用长焦拍摄野生动物摄影,并且对画质有更高要求的人有吸引力。
APS-C 画幅及全画幅
在数码摄影刚刚起步的时候,APS-C 系统就是入门级单反的代名词,由于全画幅价格昂贵,所以 APS-C 系统的相机就成了想要买单反的初学者的首选。
对于全画幅和APS-C 画幅来说,最明显的差异可能就是视野大小了。由于画幅大小的差距,同一支镜头的视角所捕捉到的内容所能够覆盖的画面是不同的。就像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将圆形区域看成是一支镜头的视角能够捕捉到的所有的画面范围。
而红色框线范围是全画幅的大小,在这个范围内的画面信息都能够被全画幅的传感器所捕捉。
而蓝色框线则表示的是 APS-C 画幅的大小,如果使用裁剪画幅的话就只能捕捉到这块大小的画面。
因此,同一支镜头,安装在全画幅机身和安装在 APS-C 画幅机身上所能够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在裁剪画幅上看起来就好像焦段更长一样。
所以在使用裁剪画幅相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焦距转换率,所谓焦距转换率就是不同的画幅格式中相同视角对应的不同焦距的建立对应关系。
全画幅视野和 APS-C 画幅视野的比较
在 APS-C 画幅中,焦距转换率是 1.5 或 1.6,以 1.5 为例,33mm 左右焦距的镜头安装在 APS-C 画幅相机上能够看到的画面大体相当于全画幅相机 50mm 标准镜头的视角。所以很多人用 APS-C 画幅相机的人喜欢挂上 35mm 的镜头,这样就和标准镜头的视角等效了,而使用 23mm 左右的镜头则相当于全画幅 35mm 左右的视角。
如果说早期的全画幅和裁剪画幅在画质表现上有天壤之别的话,可能放到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的今天来说,差距可能已经不是那么大了。一些高端裁剪画幅的表现甚至也非常强劲。对于一些日常的拍摄,画幅带来的差距也在渐渐缩小。
而且对于那些并非要深度后期以及要大幅面输出的普通拍摄者,其实画质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当然,如果我们是专业拍摄者,需要拍摄大型的摄影项目,需要深度后期以及大幅面输出,那么一台全画幅的相机还是必要的。
全幅好不好?当然好!非常好!底大一级压死人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全幅可以带来更加精细的画质,而且尤其是对于相机的高感来说,由于幅面更大,在同一解像度下,较大画幅的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相对于较小画幅要低,可以让传感器制造厂商在电子线路方面有更多的空间,所以大画幅相对于小画幅在高 ISO 的情况下会有较好的表现。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1文章
51177浏览量
75430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