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FR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5%,2021年更是预计达到302.6亿元,
随着近2年服务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已经渗透到了各种生活场景中,清洁、服务接待、物流配送、酒店等等,加之疫情催化,使得这种火热现象不断持续和重复,不由得让人半信半疑,科技媒体口中的服务机器人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根据IFR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5%,2021年更是预计达到302.6亿元,可以说增速明显,然而事实上,在科技媒体大肆宣扬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时,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仅仅为3%-5%,从整体上来看,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在规模化应用的边缘徘徊,距离全面爆发还有着很长一段距离。
在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极低的渗透率之间,是什么限制了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作为替代人工的针对性产品,性价比是打动终端用户买单的重要要素,如果机器人成本达不到人力成本的拐点,那本身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目前市面上已经实际应用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售价基本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与人工成本相比其本身的替代价值显然还不明显。
根据亿欧数据测算,几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场景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约为3.7-6.3万元/月;讲解引导机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约为0.6-1.4万元/月;终端配送机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约为0.6-2.4万元/月,同时由于实际场景的应用限制,作业效率差距也较大,这会导致替代价值进一步下降。
与此同时,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大多是早期验证市场阶段的技术和产品,虽然产品成熟,但性能不足,智能程度和功能表现往往较差,只能作为行业早期阶段的特殊存在,与未来可以广泛部署的机器人还有不少代差。
根据市场反馈,终端用户对于产品性能问题有着诸多负面声音,即使是目前应用相对广泛的清洁机器人,由于清洁任务注重精细度和灵活性操作,但机器人只能进行空旷场地大面积清扫,往往还需要工作人员二次清扫,最终成本也并未有效下降,性价比不高。
既然内因已知,要解决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问题,首先便要解决性价比问题。
要提升性价比,离不开两方面,一是降低成本问题,二是提升产品性能,而这两方面却都和机器人技术直接相关。
解决成本问题,除了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关键元器件的成本同样是有效路径。不同于加减法的堆料做法,想要元器件成本下探主要依靠技术迭代,以导航技术为例,越早期的技术越依赖高精度高成本的工业级器件,而越先进的技术对传感器要求往往越低,这同时也是提升机器人智能程度和功能表现的关键。
作为国内布局最早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之一,以真实需求为根本,用最低的成本打造最可靠的产品,创造最大的价值一直是INDEMIND的信条。INDEMIND基于立体视觉研发的自然导航技术,做到了只需要搭配十几块钱的民用级摄像头配合高性能算法便可完成从建图、导航、避障的全部功能,结合智能决策引擎技术,还能实现交互、识别等功能。
INDEMIND在2021年推出的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更是集INDEMIND最新技术于一身,可为机器人提供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交互决策等多种核心功能,全面覆盖各种商用场景,能够服务全品类机器人,而成本最低可以下探到2千元以内,包含导航和电池的完整底盘成本则下探到5千元以内。结合相对成熟的作业单元技术,整机从立项到量产最快可以控制到2个月以内,大大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在实际表现上,搭载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的机器人还有着多种独有优势:
适用性极强:基于INDEMIND自然视觉导航技术,机器人可以做到商用室内场景全适应,做到不挑场景、无需调试,无论商场、酒店、餐厅还是医院,可以有效替代人工。
部署效率高:搭载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的机器人产品可以免去预部署步骤,开箱直接使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定义工作逻辑,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技术知识,普通用户即可操作。
智能程度高:基于INDEMIND立体视觉技术,结合决策引擎技术,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主动智能避障、更新地图等,还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召唤、跟随等多种自然交互任务逻辑。
目前,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不到一年时间,便已形成多个大规模行业订单,得到客户的广泛验证。未来,随着装机量不断上升,成本还可持续下探,且基于海量数据反哺,方案的智能性和功能表现也将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053浏览量
205731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29611浏览量
267904 -
导航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32浏览量
9574 -
INDEMIND
+关注
关注
1文章
27浏览量
357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