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晶圆键合的三维集成应用中的高效单片清洗

华林科纳半导体设备制造 来源:华林科纳半导体设备制造 作者:华林科纳半导体设 2022-06-28 17:25 次阅读

本文描述了我们华林科纳单晶片超电子清洗方法的开发、测试和验证,该传感器设计满足极端颗粒中性、颗粒去除效率(PRE)和生产规模晶片粘合的可重复性要求,以及其他需要极低颗粒水平的应用。不同的微电子过程需要在颗粒污染方面进行非常清洁的表面处理,其中,直接晶片粘接在颗粒清洁度方面有非常积极的要求,直接的晶片键合包括通过简单地使两种材料光滑和干净的表面接触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图1)。

pYYBAGK6yPCAWiYlAAAlkROip7c436.jpg

在室温压力和温度下,两种材料表面的分子/原子之间形成的范德华力会产生粘附,由于接触的两个表面是刚性的,被困在表面之间的粒子产生不接触的区域(未粘合的区域或空隙),从而降低了产率,已知直径为1微米的粒子会产生直径为1cm的粘合缺陷,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集成了一个由单个晶片清洗过程组成的典型工艺步骤。

晶片粘接在衬底清洁度方面非常严格,如果对于CMP后清洗过程,传入晶片将显示数千或数万的颗粒水平,通过清洗过程去除数百或数十个颗粒,如果直接粘合,成功和可靠的晶片粘合所需的颗粒水平范围为200毫米/以下10个颗粒或300毫米直径晶片(颗粒尺寸>0.12微米),有了这样的成功标准,这种新型清洁方法的效率也必须通过粒子中性来确定。

在这些实验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径向均匀面积元电子传感器模型(图2),该换能器将声能耦合到由基板和换能器面形成的流体填充间隙中,该形状和谐振器的设计保证了在旋转基板的整个表面上的均匀的声学剂量,而没有扫描运动,持续监测前向和反射射频功率以及PZT晶体温度,确保一致和可重复的声学处理条件。

poYBAGK6yPCAfWAMAAAhWnJmE2c896.jpg

PFA涂层旨在提供一个无金属的表面,同时确保与晶片清洗和蚀刻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溶液的兼容性。当应用大电子能量时,PFA材料不是颗粒中性的,而PFA涂层本身实际上可以产生亚于100纳米的颗粒,因此不能用于这种预结合清洗应用,PFA涂层谐振器也被证明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它可以通过接触硬物质,例如一个破碎的晶圆碎片,在最好的情况下,材料的分数或破坏将提供额外的颗粒来源,在最坏的情况下,将下面的金属谐振器暴露在工艺流体中。

为了满足直接晶片键合清洗的要求,研究了替代谐振器材料,由于石英的化学相容性有限和邻近系统的寿命有限(侵蚀和点蚀),由于优异的物理鲁棒性和抗化学性,最终选择了单晶蓝宝石作为V3模型的谐振器,单晶蓝宝石具有可控的谐振器厚度和晶体取向,也是一种高效的声波导体,蓝宝石也兼容共晶PZT到谐振器键的方法,消除了环氧/粘接的需要。

虽然颗粒去除效率(PRE)结果显示了良好的标准应用价值,但实验数据显示产生了在100纳米以下的颗粒,采用单晶蓝宝石谐振器,并重新启动测试。清洁的晶片被大小在50纳米到200nm之间的氮化物颗粒污染,然后将晶圆加载到单个晶圆清洗站,本实验测量的最小粒径为0.09微米,随后的SP2分析显示均匀去除,PRE值>为95%,通常>为100%。

在许多关键的清洗步骤中,晶片尺度键合需要一个无粒子表面来形成无缺陷键,这一要求规定了在结合工艺步骤之前的最后一个单晶片清洗步骤,该步骤能够去除剩余的少数颗粒,同时不添加任何额外的颗粒或金属离子污染。

最后的清洗步骤是在过去通过刷洗、大型喷嘴或矩形大型区域传感器来完成的,由于晶片间存在交叉污染或接触活性表面的风险,均匀性相对较差的风险(喷嘴清洗涉及直径为几毫米的水流扫描晶片),甚至由于声波(例如矩形换能器)而导致地下缺陷,在单晶片预键清洗站中实现,提供了高颗粒去除效率,并不加颗粒添加(颗粒中性),这种传感器的专有设计确保了跨晶片的径向均匀性的非接触清洗,使用清洗化学物质(例如稀释的氢氧化铵)可以提高清洗效果。

审核编辑:符乾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7826

    浏览量

    223845
  • 清洗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5

    浏览量

    1397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全自动清洗机是如何工作的

    的。 全自动清洗机工作流程一览 装载: 将待清洗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0:09 147次阅读

    8寸清洗工艺有哪些

    8寸清洗工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芯片的良率和性能。那么直接揭晓关于8寸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6:12 129次阅读

    有什么方法可以去除边缘缺陷?

    去除边缘缺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化学气相淀积与平坦化工艺 方法概述: 提供待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1:30 351次阅读
    有什么方法可以去除<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边缘缺陷?

    胶的与解方式

    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工艺,本文对其详细介绍。‍‍‍‍‍‍‍‍‍‍‍‍‍‍‍‍‍‍‍‍‍‍‍‍‍‍‍‍   什么是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7:04 881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胶的<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与解<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方式

    三维堆叠封装新突破:混合技术揭秘!

    堆叠封装领域中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合技术在三维堆叠封装的研究进展,分析其技术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3:01 1174次阅读
    <b class='flag-5'>三维</b>堆叠封装新突破:混合<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技术揭秘!

    揭秘3D集成:半导体行业的未来之钥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IC)的小型化、高密度集成、多功能高性能集成以及低成本集成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3D集成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17:36 878次阅读
    揭秘3D<b class='flag-5'>集成</b><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半导体行业的未来之钥

    技术的类型有哪些

    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它通过将两块或多块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紧密结合,形成一
    的头像 发表于 10-21 16:51 732次阅读

    起点,经过点,终点,点xyz,画三维圆弧。

    大家好!已知,起点,经过点,终点,点xyz,画三维圆弧。在三维图片框里面画。该如何实现?甚至三维点,直线,圆弧,。都可以画。
    发表于 07-17 21:33

    用于薄加工的临时

    共读好书 帅行天 张国平 邓立波 孙蓉 李世玮 汪正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摘要 通过堆栈电子器件的三维集成电路 (3D-ICs) 能够缩小封装面积,并增加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08:37 1320次阅读

    芯碁微装推出WA 8对准机与WB 8机助力半导体加工

    近日,芯碁微装又推出WA 8对准机与WB 8机,此两款设备均为半导体加工过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3:58 1083次阅读

    一站式三维检测机WM系列

    优可测一站式三维检测机WM系列:一站式检测粗糙度、台阶高度、研磨纹路、切割深度、字符深度等,支持客制化定制。
    发表于 03-05 14:14 2次下载

    黏结的秘诀:压力固化炉的科技与艺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黏结工艺已成为实现芯片三维集成、提高集成度与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这一工艺
    的头像 发表于 03-02 09:58 536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黏结的秘诀:压力固化炉<b class='flag-5'>中</b>的科技与艺术!

    及后续工艺流程

    芯片堆叠封装存在着4项挑战,分别为级对准精度、完整性、减薄与均匀性控制以及层内(层间
    发表于 02-21 13:58 6078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及后续工艺流程

    混合:将互连间距突破400纳米

    来源:IMEC Cu/SiCN技术的创新是由逻辑存储器堆叠需求驱动的 混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1:35 676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到<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混合<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将互连间距突破400纳米

    设备:半导体产业链的新“风口”

    是一种将两片或多片半导体晶片通过特定的工艺条件,使其紧密结合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微电子、光电子以及MEMS(微机电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09:48 2217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b class='flag-5'>键</b><b class='flag-5'>合</b>设备:半导体产业链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