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应该是活泼开朗、爱玩爱笑,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要问一问,动一动的。但是随着现代工作生活环境的隔离,和传统教育在互动表达方面的缺失,孩子与朋友间的交往的重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习惯了孤独,也习惯了内向,不善于表达,孩子越来越沉默,这种情况往往令父母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正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性格,又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东西;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呢?答案就是——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教育在各大发达国家,如丹麦、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非常成熟,以独特现代的学习理念、丰富立体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挑战性的学习工具和灵活多变的教育特色,为人们所认可,能够多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在性格、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开发等培养方面,比较国内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机器人教育能够帮助孩子走出内向、孤独呢?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机器人教育更注重引导、启发,同变化多端的教具相结合,根据不同课程主题,鼓励孩子们一起去想→说→做→分享,锻炼孩子的思考→表达→动手→团队能力。从根本上打开孩子掩闭的心扉,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机器人教学中,引导孩子走出内向和孤独。在教学过程中,同教具教学知识相结合,机器人教育可以举办更直观、形象的主题活动,将日常学到的知识同活动结合在一起,立体地展现在孩子的认知里,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学习环境。
人们对智慧机器的恐惧,其实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对系统的恐惧,人们担心个人被某种群体、集团所控制,这和当下人们热衷讨论“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对人们商业行为的诱导”,是类似的心态。
更深层的,是人们对机器智能化的恐惧。我们担心机器拥有了自主意识,会反噬人类。在脑机接口之前,人们仅仅把人工智能看做是与人类对立的“他者”,而“人机结合”的可能性,让人们意识到:人与机器并非对立的两极。在古老的“忒休斯之船”悖论中,哲学家问到:如果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同样地,人体被机器替换到什么程度时,人就变成了“非人”?人与机器的界限是否会慢慢模糊?
然后我想到了自动驾驶。以前看过的一些电影中,那些通过程序让汽车不受驾驶员控制而自行移动的镜头让觉得很神奇。今年海外推出的首款搭载第三阶段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奥迪A8奥迪能通过比较前后时间点的图像来计算周边物体与本车之间的距离,还能够识别和分类汽车、卡车、交通标志、行人和车道标线,此外,经过图像处理,它还能识别空白区域,比如可行驶路面。这样,奥迪AI交通拥堵自动驾驶系统不仅能知道哪里有物体,也知道哪里能够安全通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基于深度学习架构的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将有更多元的应用。
像在机器人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会引导孩子之间就课程模型搭建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搭建学习创造心得进行共同交流分享,还会鼓励、引导孩子将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家长一起分享,更好地融洽孩子和朋友、家长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遥远,但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不远的未来,互联网、大数据、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优化,乃至全社会的参与,人工智能将真正从实验室走进生活,它将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科大学习的你,作为将来的科技人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与普及还需要你的努力!
审核编辑:符乾江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190浏览量
20646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38浏览量
237502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63浏览量
13728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