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2020年6月23日升空,如今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已有两年的时间。自那一刻起,围绕北斗系统的工作重心已经正式从“天上好用”转移到“地上用好”。两年间,北斗产业应用的发展如何?北斗将为我们的生活描绘出怎样的未来?
CCTV2频道7月2日播出了主题为“北斗,当梦想照进现实”的《对话》栏目,《对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高端品牌谈话节目,创立于2000年,邀请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人物,纪录着中国经济从从追赶世界到引领世界到逐渐被世界追赶的全过程,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期主持人陈伟鸿邀请到华大北斗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亮、北斗天汇董事长刘忠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大可等北斗产业专家,围绕北斗组网两周年“地上用好”的进程深度对话。
“隐形的翅膀”尚需时间和应用的沉淀
“孙家栋院士提出‘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那么在过去的两年,地上用好了么?”主持人陈伟鸿代表广大用户,率先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华大北斗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亮表示,当前不是好和不好的问题,而是多和不多的问题。用的多才能用的好。以华大北斗为例,华大北斗是面向大众领域的民用导航定位芯片厂商,致力于推动自研北斗芯片的规模化应用,这两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共享单车领域已有超过500万辆装配北斗高精度芯片的单车投放市场。但很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程度依然不够。“能用、有用毋庸置疑,但‘用好’还需要时间,研发出一颗芯片,和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中间还隔着个太平洋。”孙中亮如是说。
北斗系统远在天边,看似看不到摸不着,但作为一切位置服务的基础设施,如同隐形的翅膀,鼎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没有北斗的时候,GPS无论从价格上还是精度上,都要我们付出比较高昂的代价,而一旦打破了技术壁垒,GPS不得不降低身价,两个系统择优选择,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孙中亮表示,“我们不能否认建成更长时间的GPS更加成熟。但新系统更具备‘后发优势’。在应用方面,围绕新系统我们可以贴近客户,应用场景定制化,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利用好5G+北斗,实现融合创新超越发展。”
对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大可表示认同,并普及道:定位信号并非非此即彼,设备搜星不只有北斗的卫星信号,还有GPS、Galileo、GLONASS。不管是高德地图或是百度地图,都支持北斗导航,但用户能不能使用北斗导航,关健看导航的设备中有没有支持北斗的芯片。应用落地伴随着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
北斗高精度+数字化,带来全新的位置服务体验
数字经济产生积累的海量数据为北斗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场景,运用北斗产生的时空数据可以将各类数据串联起来,并贴上时空标签,使数据的精准程度更上一层楼,形成数据驱动下的智能。
以往实现高精度定位完全依靠板卡,这些产品价格贵、功耗高,在很多场景应用高精度并不现实。目前华大北斗已经实现了高精度板卡的芯片化,可以使更多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搭载北斗芯片实现高精度定位,降低功耗,缩小体积,节约成本。
在此外,北斗系统还提供了精准授时功能,300万年误差仅1秒,孙中亮补充道“北斗不仅提供了位置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时间基准的基础,时间基准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高铁为例,没有精准的时间不可能安全的运行。”
从板卡级高精度过度到芯片级高精度,打破了北斗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除了在共享单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丢车等城市治理难题,同时在高精度智能手表、学生卡、工卡方面突破轻薄低功耗的制约。此外,在智能驾驶直至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我们也因北斗而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所有无人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应用,都离不开实时的位置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大可在节目中坚定的支持北斗优先,她表示“我认为选择北斗是我们唯一的必须的一个路径,在国家的重点行业,我们应该首先用自己的北斗,而且在民生领域我们也应该优先使用我们中国的北斗。”而事实上,北斗在亚太地区的表现已经优于GPS。孙中亮表示“北斗三号投入全球运行以后,地面接收卫星颗数增加,实际上无论是从卫星的信号的强度、稳定性和经过测量算法解算的效果来说,北斗的信号都是排在前面的。国外头部品牌向我们提出,在亚太地区优先采用支持北斗信号的芯片。”这也是国产北斗芯片服务民生,成为“世界北斗”的又一标志。
审核编辑 黄昊宇
-
定位
+关注
关注
5文章
1332浏览量
35394 -
北斗导航
+关注
关注
12文章
243浏览量
7239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