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SiC供不应求,已经是行业共识。自从电动汽车兴起,特斯拉率先在电动汽车上大规模应用SiC功率器件,需求开始爆发后,产能不足成为了SiC应用扩张的最大障碍。
据统计,2021年全球SiC晶圆全球产能约为40-60万片,结合业内良率平均约50%估算,2021年SiC晶圆全球有效产能仅20-30万片。
与此同时,SiC需求方的增长在近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以在旗下车型大规模采用SiC器件的特斯拉为例,2021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年产量约93万辆。当然目前特斯拉车型中只在主驱逆变器电力模块上用上SiC MOSFET,但据测算,如果车用功率器件全采用SiC,单车用量将达到0.5片6寸SiC晶圆。那么如果特斯拉旗下车型的车用功率器件全部采用SiC,以其去年的产量计算,一年的6寸SiC晶圆需求就高达46.5万片,以如今全球SiC衬底产能来看甚至无法满足一家车企的需求。
当然,近年SiC衬底、器件的产能扩充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国内外厂商都加紧增加产能,希望能够搭上SiC产业的快车。
业界龙头Wolfspeed在今年4月启用了位于Mohawk Valley的全球最大的SiC晶圆厂,并开始投产8英寸SiC衬底。不过Wolfspeed方面表示,他们为独家工艺定制开发了相关设备,但设备交付时间较长,预计工厂要到2024年才能达到计划产量。
除此之外,今年2月,英飞凌宣布投资超过20亿欧元来增加SiC和GaN的产能,新厂区位于马来西亚居林,今年6月开工,主要涉及外延工艺和晶圆切割等关键工艺,预计第一批晶圆将在2024年下半年下线。今年3月,II-VI宣布,将在伊斯顿、宾夕法尼亚州和瑞典的Kista进行扩建,并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每年100万片6英寸SiC衬底的产量。近日海外大厂安森美位于韩国富川市的SiC功率芯片工厂也正式奠基。
国内方面,今年以来有多个SiC扩产项目启动或是竣工,下面就来盘点下今年上半年国内的SiC产能扩充情况。
3月18日,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集中签约了多个产业园项目,其中包括原平市政府与中电科二所合作的SiC衬底产线,预计建成后年产量月15000片。
4月7日,无锡利普思透露,其位于日本的SiC模块封装代工厂已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并成功拿到车企小批量订单。位于无锡的封装产线也将在今年7月投产,预计2024年达产,届时可以达到SiC模块年产能50万的生产能力。
4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133个重大项目建设复工,并更新了工程进度,其中先进硅碳材料产业园预计将于今年10月交付厂房,进驻该园区的青岛瀚海半导体预计投资7亿元,厂房占地120亩,计划建设400台碳化硅长晶炉和切磨抛生产线,后期建设碳化硅外延片项目。
4月12日,中车时代半导体宣布拟投资4.62亿元进行SiC芯片产线扩产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现有平面栅SiC MOSFET芯片技术能力提升到满足沟槽栅SiC MOSFET芯片 研发能力,将现有4英寸SiC芯片线提升到6英寸 ,将现有4英寸SiC芯片线年1万片/年的能力提升到6英寸SiC芯片线2.5万片/年 。
4月26日,河北天达晶阳碳化硅晶片项目透露新消息,为进一步提高碳化硅晶片的产量,该项目将再投资7.31亿元,建设(拥有)400台套完整(设备)的碳化硅晶体生产线。届时,4-8英寸碳化硅晶片的年产能将达到12万片。据了解,天达晶阳公司投资建设碳化硅单晶体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为年产4英寸碳化硅晶片1.2万片,使用单晶生长炉54台。第二期年产分别为4-8英寸碳化硅晶片10.8万片,增设相应生产能力的单晶生长炉及其配套的切、磨、抛和检测设备。
4月21日,太原日报报道山西天成半导体的6英寸SiC衬底产线即将投产,预计在年内可以实现6英寸SiC衬底的产业化。据了解,山西天成半导体SiC衬底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半年时间完成场地建设、设备进场以及6英寸SiC晶锭的中试投产。正在筹划的二期项目将包括厂房扩建、设备扩充以及构建一条全自动线切割打磨抛光清洗加工线。项目最终将实现年产20000片6英寸导电型和半绝缘型SiC衬底的计划。
5月17日,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车规级、具备规模化产业聚集及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75亿元的广东芯粤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封顶。据了解,项目占地150亩。一期投资35亿元,建成年产24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的生产线;二期建设年产24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的生产线,产品包括碳化硅SBD/JBS、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
6月,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南湖区3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重点建设和预安排项目计划,其中透露了斯达半导的SiC项目进展,新建项目部分厂房已顺利结顶,预计今年9月底基本完工。据了解,斯达半导“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投资金额为5亿元,去年投入超过1675万元。该项目新增用地 279亩,新建生产厂房、研发中心等,新增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致力于开展高压特色工艺功率半导体芯片和SiC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达产后将形成年产72万片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
小结:
目前包括SiC在内的第三代半导体在国内外都受到热捧,据Yole的统计,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中,涉及SiC业务的有超过50家,同时SiC项目落地进展神速。随着下半年产能持续落地,国内SiC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据统计,2021年全球SiC晶圆全球产能约为40-60万片,结合业内良率平均约50%估算,2021年SiC晶圆全球有效产能仅20-30万片。
与此同时,SiC需求方的增长在近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以在旗下车型大规模采用SiC器件的特斯拉为例,2021年特斯拉电动汽车全年产量约93万辆。当然目前特斯拉车型中只在主驱逆变器电力模块上用上SiC MOSFET,但据测算,如果车用功率器件全采用SiC,单车用量将达到0.5片6寸SiC晶圆。那么如果特斯拉旗下车型的车用功率器件全部采用SiC,以其去年的产量计算,一年的6寸SiC晶圆需求就高达46.5万片,以如今全球SiC衬底产能来看甚至无法满足一家车企的需求。
当然,近年SiC衬底、器件的产能扩充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国内外厂商都加紧增加产能,希望能够搭上SiC产业的快车。
业界龙头Wolfspeed在今年4月启用了位于Mohawk Valley的全球最大的SiC晶圆厂,并开始投产8英寸SiC衬底。不过Wolfspeed方面表示,他们为独家工艺定制开发了相关设备,但设备交付时间较长,预计工厂要到2024年才能达到计划产量。
除此之外,今年2月,英飞凌宣布投资超过20亿欧元来增加SiC和GaN的产能,新厂区位于马来西亚居林,今年6月开工,主要涉及外延工艺和晶圆切割等关键工艺,预计第一批晶圆将在2024年下半年下线。今年3月,II-VI宣布,将在伊斯顿、宾夕法尼亚州和瑞典的Kista进行扩建,并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每年100万片6英寸SiC衬底的产量。近日海外大厂安森美位于韩国富川市的SiC功率芯片工厂也正式奠基。
国内方面,今年以来有多个SiC扩产项目启动或是竣工,下面就来盘点下今年上半年国内的SiC产能扩充情况。
3月18日,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集中签约了多个产业园项目,其中包括原平市政府与中电科二所合作的SiC衬底产线,预计建成后年产量月15000片。
4月7日,无锡利普思透露,其位于日本的SiC模块封装代工厂已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并成功拿到车企小批量订单。位于无锡的封装产线也将在今年7月投产,预计2024年达产,届时可以达到SiC模块年产能50万的生产能力。
4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133个重大项目建设复工,并更新了工程进度,其中先进硅碳材料产业园预计将于今年10月交付厂房,进驻该园区的青岛瀚海半导体预计投资7亿元,厂房占地120亩,计划建设400台碳化硅长晶炉和切磨抛生产线,后期建设碳化硅外延片项目。
4月12日,中车时代半导体宣布拟投资4.62亿元进行SiC芯片产线扩产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现有平面栅SiC MOSFET芯片技术能力提升到满足沟槽栅SiC MOSFET芯片 研发能力,将现有4英寸SiC芯片线提升到6英寸 ,将现有4英寸SiC芯片线年1万片/年的能力提升到6英寸SiC芯片线2.5万片/年 。
4月26日,河北天达晶阳碳化硅晶片项目透露新消息,为进一步提高碳化硅晶片的产量,该项目将再投资7.31亿元,建设(拥有)400台套完整(设备)的碳化硅晶体生产线。届时,4-8英寸碳化硅晶片的年产能将达到12万片。据了解,天达晶阳公司投资建设碳化硅单晶体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为年产4英寸碳化硅晶片1.2万片,使用单晶生长炉54台。第二期年产分别为4-8英寸碳化硅晶片10.8万片,增设相应生产能力的单晶生长炉及其配套的切、磨、抛和检测设备。
4月21日,太原日报报道山西天成半导体的6英寸SiC衬底产线即将投产,预计在年内可以实现6英寸SiC衬底的产业化。据了解,山西天成半导体SiC衬底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半年时间完成场地建设、设备进场以及6英寸SiC晶锭的中试投产。正在筹划的二期项目将包括厂房扩建、设备扩充以及构建一条全自动线切割打磨抛光清洗加工线。项目最终将实现年产20000片6英寸导电型和半绝缘型SiC衬底的计划。
5月17日,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车规级、具备规模化产业聚集及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75亿元的广东芯粤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封顶。据了解,项目占地150亩。一期投资35亿元,建成年产24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的生产线;二期建设年产24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的生产线,产品包括碳化硅SBD/JBS、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
6月,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南湖区3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重点建设和预安排项目计划,其中透露了斯达半导的SiC项目进展,新建项目部分厂房已顺利结顶,预计今年9月底基本完工。据了解,斯达半导“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投资金额为5亿元,去年投入超过1675万元。该项目新增用地 279亩,新建生产厂房、研发中心等,新增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致力于开展高压特色工艺功率半导体芯片和SiC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达产后将形成年产72万片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
小结:
目前包括SiC在内的第三代半导体在国内外都受到热捧,据Yole的统计,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中,涉及SiC业务的有超过50家,同时SiC项目落地进展神速。随着下半年产能持续落地,国内SiC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8文章
51386浏览量
428420 -
SiC
+关注
关注
30文章
2917浏览量
6308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台积电CoWoS扩产超预期,月产能将达7.5万片
电在纳入购自群创的旧厂与台中厂区的产能后,CoWoS的月产能将达到7.5万片的新高,较2024年接近翻倍。这一扩产计划不仅体现了台积电在先进封装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其强大的供应
台积电先进封装大扩产,CoWoS制程成扩充主力
近日,台积电宣布了其先进封装技术的扩产计划,其中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制程将成为此次扩产的主力军。随着对群创旧厂的收购以及相关设备的进驻,以
方正微电子:2025年车规SiC MOS年产能将达16.8万片
10月16日,方正微电子宣布,作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IDM(集成设备制造)企业,公司现拥有两个生产基地(fab)。其中,Fab1已实现每月9000片6英寸SiC(碳化硅)晶圆的产能,预计到2024
华立搭乘CoWoS扩产快车,封装材料业绩预翻倍
台湾电子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华立(3010-TW)正积极搭乘全球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封装技术的扩产浪潮。张尊贤近日表示,华立的CoWoS封装材料已成功打入
西部数据拟6.77亿美元扩产泰国机械硬盘生产线
近日,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西部数据传来重要投资动向。据市场消息透露,西部数据正计划斥资约6.77亿美元(折合230亿泰铢),在泰国扩大其机械硬盘(HDD)的生产能力。这一扩产
德州仪器获16亿美元美国“芯片法案”补贴,助力扩产与就业
德州仪器在德克萨斯州与犹他州的晶圆厂进行大规模扩产,重点聚焦于提升130纳米至28纳米工艺节点的芯片生产能力。
SK海力士M16晶圆厂扩产,DRAM产能将增18%
SK 海力士,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巨头,近期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扩产计划,旨在通过扩大M16晶圆厂的生产规模,显著提升其DRAM内存产能。据韩媒报道,SK 海力士已积极与上游设备供应商合作
纬创拟斥资逾84亿台币扩产AI服务器
纬创资通宣布重大投资决策,董事会一致通过斥资超过84亿台币,在中国台湾、美国、墨西哥及印度四大战略区域全面扩产AI服务器产能。这一举措彰显了纬创对AI市场增长潜力的坚定信心及前瞻布局。
CoWoS封装产能飙升:2024年底月产将破4.5万片,云端AI需求驱动扩产潮
重要技术——Chip-on-Wafer(CoWoS)封装技术的扩产热潮,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远超业界预期。
罗姆子公司SiCrystal在德国扩产,SiC产能将扩大三倍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升温,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及风电等绿色能源领域对高性能功率半导体需求激增的背景下,罗姆集团旗下的子公司SiCrystal GmbH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产能扩张计划,标志着碳化硅(SiC)芯片生产迈入了一个全新的
晶合集成产能满载,计划年内大幅扩产以应对市场回暖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回暖的大背景下,晶合集成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订单量持续饱满,产能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自2024年3月起,晶合集成的产能就一直处于满载状态,到了6月,
国内8英寸SiC工程片下线!降本节奏加速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经过近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过去价格高昂的SiC功率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电动汽车上。 而SiC的降本,一方面是源自整体产能的不断提高,包括衬底、外延以及晶圆
AMEYA360分享:MLCC需求上涨!太阳诱电计划扩产
被动元件需求看增,日本积层陶瓷电容(MLCC)大厂太阳诱电传出拟投资近百亿日元,在韩国扩产MLCC。 据日刊工业新闻的报导,由于来自汽车、服务器、产业机器的需求看增,太阳诱电位于韩国的制造子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