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融合Image-Text和Image-Label两种数据的多模态训练新方式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来源:圆圆的算法笔记 作者:圆圆的算法笔记 2022-07-14 14:12 次阅读

目前CV领域中包括两种典型的训练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图像分类训练,以离散的label为目标,人工标注、收集干净、大量的训练数据,训练图像识别模型。第二种方法是最近比较火的基于对比学习的图文匹配训练方法,利用图像和其对应的文本描述,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训练模型。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前者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图像识别精度、比较强的迁移能力,但是依赖人工标注数据;后者可以利用海量噪声可能较大的图像文本对作为训练数据,在few-shot learning、zero-shot learning上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判别能力相比用干净label训练的方法较弱。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CVPR 2022微软发表的工作,融合两种数据的一个大一统对比学习框架。

78152864-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论文题目:Unified Contrastive Learning in Image-Text-Label Space

下载地址:https://arxiv.org/pdf/2204.03610.pdf

CVPR 2022微软发表的这篇工作,希望同时利用图像、文本、label三者的信息,构建一个统一的对比学习框架,同时利用两种训练模式的优势。下图反映了两种训练模式的差异,Image-Label以离散label为目标,将相同概念的图像视为一组,完全忽视文本信息;而Image-Text以图文对匹配为目标,每一对图文可以视作一个单独的label,文本侧引入丰富的语义信息。

7828afec-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1

两种数据的融合

上面所说的Image-Label和Image-Text两种数据,可以表示成一个统一的形式:(图像,文本,label)三元组。其中,对于Image-Lable数据,文本是每个label对应的类别名称,label对应的每个类别的离散标签;对于Image-Text数据,文本是每个图像的文本描述,label对于每对匹配的图文对都是不同的。将两种数据融合到一起,如下图右侧所示,可以形成一个矩阵,填充部分为正样本,其他为负样本。Image-Label数据中,对应类别的图文为正样本;Image-Text中对角线为正样本。

785b4fba-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2

损失函数

在上述矩阵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对比学习的思路构建融合Image-Label和Image-Text两种数据优化函数。对于一个batch内的所有样本,分别使用图像Encoder和文本Encoder得到图像和文本的表示,并进行归一化,然后计算图像文本之间的相似度,和CLIP类似。其中Image-to-Text损失函数可以表示为:

7881cfb4-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以样本i(文本)为中心,k表示当前batch内,和样本i的label相同的图像,j表示batch内所有其他样本。也就是说,对于每个文本,损失函数的分子是和该文本匹配的图像,分母是batch内所有图像。Text-to-Image损失函数也类似。最终BiC loss是二者之和:

789533f6-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3

与其他损失函数的对比

BiC loss和交叉熵、Supervised Contrast以及CLIP三种方法的损失函数差别如下图所示,这几种损失函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78a56e88-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与交叉熵损失的关系:如果text encoder只是一个普通的全连接,并且batch size相比类别数量足够大,以至于一个batch内所有类别的样本都出现过,那么BiC和交叉熵等价。因此BiC相比交叉熵更具一般性,BiC让具有相似文本描述的图像表示形成类簇,不具有相似文本描述的图像被拉远。文本侧也更加灵活,能够使用任意种类的文本输入,结合更丰富的文本Encoder联合学习。

与SupCon的关系:SupCon是图像对比学习,训练数据每对pair都是图像,共用一个Encoder;而BiC针对的是跨模态对比学习,图片和文本跨模态对齐。但是两者的核心思路都是根据有label数据,将batch内出现样本更多置为正样本。

与CLIP的关系:和CLIP的主要差别在于,利用label信息将一部分非对角线上的元素视为正样本。如果这里不使用Image-Label数据,那么就和CLIP相同。

4

实验效果

图像分类效果对比:相比使用交叉熵损失和有监督对比学习,文中提出的UniCL在多个模型和数据集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小数据集上训练时,UniCL比交叉熵训练效果提升更明显,因为引入的图文匹配方式让具有相似语义图像聚集在一起,缓解了过拟合问题。

78b9b1cc-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文本Encoder和损失函数对比:文中也对比了文本Encoder是否引入的效果,如果将Transformer替换成线性层,效果有所下降,表明文本Encoder的引入能够帮助模型学习到1000多个类别之间的关系文本语义关系,有助于提升图像分类效果。同时,如果去掉i2t的loss只保留t2i的loss,会导致效果大幅下降。

78d53dde-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Image-Text引入对Image-Label效果提升:对于上面3行和下面3行,下面3行引入额外Image-Text数据的图像分类效果要显著优于只使用图像分类数据的效果。

78f8c3b2-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Image-Label引入对Image-Text效果提升:通过下面实验对比,引入Image-Label对Image-Text效果有一定提升作用。

792c30f8-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下图绘制了使用CLIP(左)和UniCL(右)两种方法训练的图像embedding的t-sne图。可以看到,使用CLIP训练的模型,不同类别的图像表示混在一起;而使用UniCL训练的模型,不同类别的图像表示能够比较好的区分。

7946524e-033a-11ed-ba43-dac502259ad0.png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融合Image-Text和Image-Label两种数据的的多模态训练新方式,充分利用了不同的图像-文本数据,信息相互补充,相比单独使用一个数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Label的引入也让对比学习的正负样本构造更加科学。

原文标题:图文匹配 + 图像分类 = 统一多模态对比学习框架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数据
    +关注

    关注

    8

    文章

    7080

    浏览量

    89177
  • 图像识别
    +关注

    关注

    9

    文章

    520

    浏览量

    38290
  • 函数
    +关注

    关注

    3

    文章

    4338

    浏览量

    62739

原文标题:图文匹配 + 图像分类 = 统一多模态对比学习框架

文章出处:【微信号:zenRRan,微信公众号: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SN74AVC8T245能同时支持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两种数据进行转换吗?

    你好,请问SN74AVC8T245这款芯片能同时支持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两种数据进行转换吗?
    发表于 12-20 06:46

    一文理解模态大语言模型——下

    /understanding-multimodal-llms   《一文理解模态大语言模型 - 上》介绍了什么是模态大语言模型,以及构建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5:18 149次阅读
    一文理解<b class='flag-5'>多</b><b class='flag-5'>模态</b>大语言模型——下

    超声界“内卷终结者”!ZRT智锐通提供全新引擎打造模态影像融合系统

    模态影像融合超声系统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内众多超声系统厂家也在不断寻找合适的硬件平台,用以承载旗下的模态影像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0:52 660次阅读
    超声界“内卷终结者”!ZRT智锐通提供全新引擎打造<b class='flag-5'>多</b><b class='flag-5'>模态</b>影像<b class='flag-5'>融合</b>系统

    《DNK210使用指南 -CanMV版 V1.0》第三十七章 image图像对比实验

    提供了difference()方法,用于计算个图像的差值绝对值,difference()方法如下所示:image.difference(image, mask)difference()方法计算
    发表于 11-07 09:33

    《DNK210使用指南 -CanMV版 V1.0》第三十三章 image元素绘制实验

    ()方法,用于在图像上绘制字符串,draw_string()方法如下所示:image.draw_string(x, y, text, color=0xFFFF, scale=1.0
    发表于 11-04 14:22

    利用OpenVINO部署Qwen2模态模型

    模态大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不同媒体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进行融合,通过学习不同模态之间的关联,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简单来说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09:39 480次阅读

    图片动画控件和Video image控件的使用方法

    在UI开发过程中,序列帧基本是绕不开的,AWTK 支持多种方法实现序列帧显示,本文介绍图片动画控件和Video image控件的使用方法。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6:44 975次阅读
    图片动画控件和Video <b class='flag-5'>image</b>控件的使用方法

    Labview与Halcon图片Image互相转换

    Labview 与Halcon 联合开发 分享一下Labview 与Halcon Image格式相互转换的程序, 整理了一个VI,LV_to _Halconxl.vi,可以直接调用,相互转换两种格式
    发表于 06-27 23:00

    鸿蒙ArkTS声明式组件:Image

    Image为图片组件,常用于在应用中显示图片。Image支持加载[PixelMap]、[ResourceStr]和[DrawableDescriptor]类型的数据源,支持png、jpg、bmp、svg和gif类型的图片格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20:32 965次阅读
    鸿蒙ArkTS声明式组件:<b class='flag-5'>Image</b>

    OpenHarmony实战开发-如何实现模态转场

    模态转场是新的界面覆盖在旧的界面上,旧的界面不消失的一种转场方式。 表1 模态转场接口 接口 说明 使用场景 bindContentCover 弹出全屏的模态组件。 用于自定义全屏的
    发表于 04-28 14:47

    未来已来,传感器融合感知是自动驾驶破局的关键

    数据,与现有主流AI计算平台完全兼容,它可以复用已有的图像数据样本,免除了产品的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需要完全重新采集的困扰。 “多维像素”数据
    发表于 04-11 10:26

    测量系统新秀:全自动影像测量仪(闪测仪)IMAGE 3 Pro-H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闪测仪)IMAGE 3系列的多样型号提供了不同的测量优势,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型号。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4:42 779次阅读
    测量系统新秀:全自动影像测量仪(闪测仪)<b class='flag-5'>IMAGE</b> 3 Pro-H

    关于跳通信和单跳通信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

    跳通信和单跳通信是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各有优缺点。单跳通信简单直接,但距离有限;跳通信可以扩大覆盖范围、降低能耗、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但需要节点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增加了网络的复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7:58 1818次阅读

    机器人基于开源的模态语言视觉大模型

    ByteDance Research 基于开源的模态语言视觉大模型 OpenFlamingo 开发了开源、易用的 RoboFlamingo 机器人操作模型,只用单机就可以训练
    发表于 01-19 11:43 424次阅读
    机器人基于开源的<b class='flag-5'>多</b><b class='flag-5'>模态</b>语言视觉大模型

    CMOS Image sensor的基础知识

    摄像机用来成像的感光元件叫做Image Sensor或Imager。目前广泛使用的2种Image Sensor是CCD和CMOS Image Sensor(CIS)。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1:07 5284次阅读
    CMOS <b class='flag-5'>Image</b> sensor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