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如何可靠地测量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锂电联盟会长 2022-07-22 11:26 次阅读

在电动汽车市场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已成为最近的主要研究议题之一。在该领域,全固态电池(ASSBs)因具有以下特点而极具发展前景:(i)在ASSB中用锂金属负极代替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能够使体积能量密度增加约70%。(ii)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SE)代替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易燃性碳酸盐-基电解质,可显着降低电池起火的风险。

基于硫化物的SEs是最有前景的一类,因为它们易于合成并具有高的Li+离子电导率。在过去的十年中,Li+离子电导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许多新的硫化物-基电解质甚至超过了碳酸盐-基液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目前有四种不同的硫化物-基电解质:(1)LGPS-型晶态Li10MP2S12(M = Ge,Sn)材料;(2)硫锗矿-型晶态Li6-xPS5-xCl1+x材料;(3)玻璃陶瓷,如Li7P3S11;(4)无定型Li2S-P2S5和Li2S-P2S5-LiI材料。研究表明,相同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值也会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在非-退火样品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不同的合成方法引起的,而且是由在SE颗粒制造过程中和离子电导率测量过程中的不同条件引起的。特别是,在SE颗粒制造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制造压力)以及电极|固态电解质|电极堆栈装置电导率测量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堆栈压力)对获得的离子电导率值有很大影响。

【成果简介】

在本研究中,德国马尔堡大学Bernhard Roling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制造压力和堆栈压力对非晶电解质、玻璃陶瓷电解质和微晶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类型的材料在制造压力和堆栈压力上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图1),并对以下方面有一定影响:(1)获得特定非-退火SE颗粒可靠的离子电导率值,该值接近SE颗粒的真实本体离子电导率;(2)评估SEs在ASSBs中的性能。

【结果与讨论】

通过球磨法制备了以下材料:Li10GeP2S12,Li6PS5Cl,Li6PS5Br,Li5.5PS4.5Cl1.5,Li7P3S11和80 Li2S-20 P2S5。所制备的材料主要是非晶态(AM材料)或部分结晶的含有纳米微晶的玻璃陶瓷(GC材料)。所制备的Li7P3S11主要是无定形的,但可通过260 ℃左右的低温退火转化为GC材料。具有高结晶度的微晶Li10GeP2S12、Li6PS5Cl、Li6PS5Br和Li5.5PS4.5Cl1.5是通过球磨粉末在550 ℃左右的高温下退火制备的(μC材料)。通过在两个碳化钨电极之间夹入SE小球(在小球表面不溅射金属膜)来进行堆栈压力相关的离子电导率测量。所施加的最大压力约为500 MPa。或者,在颗粒表面溅射金属膜,并在约10 MPa的低堆栈压力下在特定电池中测量离子电导率。

d3c5408e-096d-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1. 与无定形或玻璃陶瓷固态电解质相比,微晶固态电解质的制造-压力-依赖-形貌。当非晶或玻璃陶瓷材料中的颗粒经历压力-诱导烧结过程时,微晶颗粒仅通过制造压力而致密,而不是烧结在一起。这种独特的形貌对释放制造压力后的Li+离子电导率产生巨大影响。

图2展示了不同AM、GC和μC固态电解质的Li+离子电导率数据,其是针对不同的颗粒制造压力值绘制的。在低堆栈压力下,由于SE颗粒与碳化钨电极接触不良,所有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值都非常低。

d3f5170a-096d-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2. 不同制造压力下,离子电导率的堆栈压力依赖性:(a)AM-Li7P3S11,(b)AM-80 Li2S-20 P2S5,(c)GC-Li7P3S11,(d)GC-Li6PS5Br,(e)μC-Li6PS5Br,(f)μC-Li10GeP2S12。

在AM材料和GC材料的情况下(见图2a-d),离子电导率随着堆栈压力(红色区域)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然后在堆栈压力》30-50 MPa(绿色区域)下达到平稳状态,此时颗粒/电极接触良好,足以获得可靠的电导率值,接近SE颗粒的真实本体离子电导率。然而,离子电导率的平台值随着颗粒制造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表明随着制造压力的增加,样品显著致密化,这降低了由颗粒内的孔以及不同无定形颗粒之间的传输障碍所引起的离子传输路径的曲折度。在400-500 MPa的非常高的制造压力下,离子电导率的制造压力依赖性变弱,表明随着制造压力的增加,样品颗粒不能进一步致密化。这与高制造压力下颗粒密度的均化效应一致。

相比之下,μC-SEs显示出明显的离子电导率-堆栈压力依赖性(见图2e,f)。在30-50 MPa的低堆栈压力下,离子电导率随着堆栈压力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正如在AM和GC材料中观察到的一样,这是由改进的颗粒/电极接触(红色区域)引起的。然而,在大约50 MPa和200-250 MPa之间的压力下,μC材料显示出第二个依赖于堆栈压力的状态:随着堆栈压力的增加(深黄色状态),离子电导率的增加较弱。只有在高于200-250 MPa的堆栈压力下,才能观察到具有几乎恒定离子电导率的平台状态(绿色状态)。另一方面,离子电导率的制造压力依赖性比在AM和GC材料中观察到的要弱得多。

为了说明这种明显的制造压力依赖性,图3绘制了GC-Li6PS5Br和μC-Li6PS5Br在不同堆栈压力下,制造压力与离子电导率的关系。在低堆栈压力下,测得的离子电导率非常低,并且受集流体和样品之间接触不良的影响。所以,随着制造压力的增加,离子电导率的明显下降是由于不可重复的接触造成的。另一方面,施加超过50 MPa的堆栈压力导致GC-Li6PS5Br的电导率几乎恒定(与堆栈压力无关),而μC-Li6PS5Br显示先前描述的堆栈压力相关的离子电导率。

d427329e-096d-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3. 不同堆栈压力下,离子电导率的制造压力依赖性:(a)GC-Li6PS5Br和(b)μC-Li6PS5Br。

进一步,为了阐明这些材料之间的差异缘由,通过聚焦离子束(FIB)分析了所制备颗粒的代表性横截面,并通过二次电子显微镜(SEM)对横截面进行了成像。这些颗粒是在不同的制造压力下制造的,在颗粒表面溅射薄电极层并施加约10 MPa的低堆栈压力后,再测量这些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因此,尽管堆栈压力较低,但仍存在良好的颗粒/电极接触。

在图4中,展现了四个代表性样品的SEM横截面图像以及施加的制造压力和测量的离子电导率。图4a-b展现了两种不同制造压力下GC-Li6PS5Br的横截面。随着制造压力的增加,样品明显致密化,并伴随着无定形颗粒尺寸的增加。这表明发生了无定形颗粒的压力-诱导烧结,从而大大降低了颗粒的表面能。这种压力-诱导烧结应该是不可逆的,所以在施加特定的制造压力后,离子电导率应与堆栈压力无关(只要堆栈压力不超过先前施加的制造压力)。正如预期的那样,这些溅射颗粒所测量的Li+离子电导率随着制造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在图4c-d中,显示了施加392 MPa制造压力后μC-Li6PS5Br的横截面。图4c中的样品是通过球磨和随后在550 ℃下进行粉末-退火制备的。横截面显示了未烧结到一起的单个微米级晶粒。因此,与GC-Li6PS5Br相比,高制造压力不足以烧结微米级晶粒。这可能是由于单个晶粒的晶格取向不匹配,其阻碍了烧结过程。所以,在没有晶粒烧结的情况下,μC材料的压力-诱导致密化很可能不是完全不可逆的,因此制造压力的释放会导致在晶粒之间形成间隙/孔隙。这就要求,在测量离子电导率期间需要施加足够高的堆栈压力以封闭颗粒之间的这些间隙/孔隙。在图4d中样品的情况下,对颗粒在550 ℃下进行了额外的退火。横截面清楚地揭示了微米级晶粒的烧结,从而导致离子电导率显着增加。

d43d1262-096d-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4. 四种不同固态电解质颗粒的横截面图片:(a)98 MPa下制造的GC-Li6PS5Br颗粒,(b)392 MPa下制造的GC-Li6PS5Br颗粒,(c)550 ℃粉末退火和在392 MPa下制备的μC-Li6PS5Br,以及(d)550 ℃粉末退火、392 MPa下和550 ℃颗粒退火后的μC-Li6PS5Br。

d464abd8-096d-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5. 不同压力条件下非晶或玻璃陶瓷固态电解质形貌与微晶固态电解质形貌的示意图。此外,获得可靠电导率值的测量条件用绿色钩表示。

【总结】

总之,本研究结果强有力地表明,AM和GC材料中非晶相的存在允许无定形颗粒的压力-诱导烧结,从而使颗粒在制造压力下不可逆地致密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测量建议以获得可靠的电导率值,其接近SE颗粒的真实本体离子电导率(参见图5中的绿钩)。强的致密化效应意味着在400-500 MPa范围内应用高的制造压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致密化的不可逆性,必须专门施加相对较低的堆栈压力以确保良好的电极/颗粒接触。不使用溅射金属电极时所需的堆栈压力约为50-100MPa,使用溅射金属电极时约为5-10 MPa。

相比之下,通过施加高达约500 MPa的制造压力,在μC材料中不会发生微米级晶粒的烧结,而只能通过在55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颗粒退火来实现。基于此,针对测量方式给出以下建议以获得可靠的μC材料电导率值(参见图5中的绿钩)。如果没有颗粒退火,即使金属电极溅射在样品面上,也至少需要200-250 MPa的堆栈压力。只有在颗粒退火和随后的金属电极溅射之后,5-10 MPa的低堆栈压力就足够了。

本研究结果也对SEs在ASSBs中的应用产生了影响。为了获得高能量密度,最好使用锂金属负极。在这种情况下,施加的堆栈压力应保持在远低于100 MPa。从图2中可以看出,AM/GC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值和μC材料在此堆栈压力范围内相似,因为μC材料在没有颗粒退火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这两种类型的材料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仅在考虑文献中报道的最大离子电导率值时,AM/GC材料在ASSBs应用中的潜力要比想象的高。对于ASSBs的大规模生产,叠片电池似乎是最有前景的概念。在这里,SE隔膜和正极都含有粘结剂。粘结剂和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有限温度稳定性阻止了ASSB内部电解质颗粒的高温退火。因此,μC材料似乎不太可能在ASSBs中达到其最大离子电导率。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241

    浏览量

    77729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812

    浏览量

    20068
  • 电导率
    +关注

    关注

    1

    文章

    205

    浏览量

    13931

原文标题:到底该如何可靠地测量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种薄型层状固态电解质的设计策略

    研 究 背 景 用固态电解质(SSE)代替有机电解液已被证明是克服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安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开发性能优异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SE通常需要具备均匀且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1:21 52次阅读
    一种薄型层状<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解质</b>的设计策略

    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应用中。从太阳风到荧光灯,等离子体的身影无处不在。等离子体的电导率是衡量其导电性能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等
    的头像 发表于 11-29 10:08 397次阅读

    电导率的定义和测量原理

    电导率测量技术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它依然是分析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其高度的可靠性、出色的灵敏度、迅速的响应能力以及相对低廉的成本,电导率测定成为了一个既高效又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16:13 1022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导率</b>的定义和<b class='flag-5'>测量</b>原理

    电导率测定仪的基础应用与探索

    在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广阔舞台上,电导率测定仪以其测量技术和准确的数据分析能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水质监测领域的“科技之眼”,电导率测定仪通过测量水体中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5:30 288次阅读

    电导率测定仪的应用优势

    在环境保护与水质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电导率测定仪作为水质分析的重要工具,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导率测定仪通过测量水溶液中离子的导电能力,即电导率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14:15 303次阅读

    电导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电荷传输能力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测量电导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仪器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1:43 1293次阅读

    具有密集交联结构的明胶基水凝胶电解质(ODGelMA)

    目前,开发一种能够成功实现兼具机械强度、离子电导率和界面适应性的综合水凝胶电解质基质仍然具有挑战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09:17 770次阅读
    具有密集交联结构的明胶基水凝胶<b class='flag-5'>电解质</b>(ODGelMA)

    铌酸锂调控固态电解质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得益于其易加工性,最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37 796次阅读
    铌酸锂调控<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解质</b>电场结构促进锂<b class='flag-5'>离子</b>高效传输!

    众多企业发布固态电池的布局动态

    尽管全固态电解质存在电导率低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等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但半固态电池作为通往全固态
    发表于 04-18 10:22 332次阅读
    众多企业发布<b class='flag-5'>固态</b>电池的布局动态

    请问聚合物电解质是如何进行离子传导的呢?

    在目前的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都有明显的结晶性,这也是室温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远远低于液态电解质的原因。
    的头像 发表于 03-15 14:11 1241次阅读
    请问聚合物<b class='flag-5'>电解质</b>是如何进行<b class='flag-5'>离子</b>传导的呢?

    不同类型的电池的电解质都是什么?

    电解质通过促进离子在充电时从阴极到阳极的移动以及在放电时反向的移动,充当使电池导电的催化剂。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带电原子,电池的电解质由液体,胶凝和干燥形式的可溶性盐,酸或其他碱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1585次阅读

    水质电导率测量方式(盘点)

    水质电导率测量方式(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1-29 13:58 1502次阅读

    电导率单位ms/cm和us/cm怎么换算

    电导率是描述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传导能力的物理量。常用的电导率单位有毫西/厘米(ms/cm)和微西/厘米(us/cm)。要将毫西/厘米(ms/cm)转换为微西/厘米(us/cm),需要乘以
    的头像 发表于 01-25 15:52 4.5w次阅读

    固态电解质离子传输机理解析

    固态电解质离子的迁移通常是通过离子扩散的方式实现的。离子扩散是指离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发表于 01-19 15:12 2792次阅读
    <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解质</b><b class='flag-5'>离子</b>传输机理解析

    关于固态电解质的基础知识

    固态电解质在室温条件下要求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目前所采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元素替换和元素掺杂。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4:58 1.9w次阅读
    关于<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解质</b>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