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电池循环前后正极电解质界面(CEI)的变化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锂电联盟会长 2022-07-26 15:03 次阅读

尖晶石类型的LiNi0.5Mn1.5O4(LNMO)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制造成本,是5V级别正极材料中非常有希望的一员。然而在液态电池中,高电压会导致液态电解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引起持续的电池性能衰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具有较宽电化学窗口的固态电解质如锂磷氮氧(LiPON),能与高压正极匹配并展现优异的循环性能,不过其界面稳定性的根本原因仍不为所知。

【工作简介】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孟颖课题组以LNMO正极,LiPON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组成的薄膜电池作为平台,研究了电池循环前后正极电解质界面(CEI)的变化。该薄膜电池可以大于99%的库伦效率循环超过600圈。中子深度剖析(NDP)表明原始界面存在过锂化层,其中的锂量与第一圈的过量充电容量一致。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进一步观察到LNOM与LiPON的界面在循环之后的完好接触,并不存在明显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证明了LiPON对高压正极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界面工程中应注意的设计准则,以期推动高压正极在液态或固态电池中的商业化。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Ryosuke Shimizu和程迪一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核心内容】LNMO/LiPON/Li薄膜电池有着出色的电池寿命及循环性能,然而背后却是尚待揭开的界面稳定性之谜,深入理解LiPON与金属锂负极和高电压LNMO正极界面的稳定性成因,对于使用界面工程制造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金属锂电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LNMO/LiPON界面属于固-固界面,由于LiPON对电子束不稳定性和空气敏感性,可以有效地用来表征这种全固态界面的手段非常受限。本文中利用了对Li等轻元素非常敏感的无损表征手段NDP和降低样品损伤的cryo-EM在表征过程中有效地保持了材料/界面的原始结构及化学信息,辅以第一性原理计算,从而使得表征LiPON与正极材料的界面成为可能。

1. LNMO/LiPON/Li薄膜电池电化学表征

49ed4fa2-05a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1. LNMO/LiPON/Li全电池电化学性能。(a)LNMO/LiPON/Li 薄膜电池在第 1、第 2 和第 600 圈的电压曲线;(b)电池在600圈循环中的的库仑效率变化

LNMO/LiPON/Li薄膜电池电化学曲线中第二圈与第600圈的电压曲线基本重合,表现出其优异的循环性能。在第一圈循环中,有过量容量出现在充电过程中,然而从第二圈开始过量容量不再出现。图1(a)中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与之后的循环相比,第一圈充电过程中除了主要贡献容量的Ni2+/Ni3+和 Ni3+/Ni4氧化还原反应平台(~4.7V),同样也存在着较长的Mn3+/Mn4+平台(2.9V和4V),意味着LNMO正极中的Mn元素很有可能在循环开始之前就已经因为过锂化而被还原。

2. LNMO/LiPON界面过锂化及DFT预测Mn离子还原

4a07300c-05a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2. (a)NDP测量装置的图示;(b)LNMO/LiPON界面以及LNMO正极的NDP测量结果;(C)NDP模拟显示LNMO/LiPON界面的Li含量变化;(d)DFT计算中超晶格结构示意图;LNMO从过锂化状态到脱锂化状态中(e)Ni和Mn的磁化数变化和对应的价态显示以及(f)超晶胞中C晶格常数的变化。

此处作者利用NDP测量了包覆了LiPON的LNMO薄膜正极体系中Li含量的在厚度方向变化。通过与仅含LNMO正极的样品结果对比,以及相应的模拟,作者们发现在沉积了LiPON之后,LNMO表面会有大约3%的过量Li存在。在此基础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当LNMO正极被过锂化时,LNMO中元素价态发生变化的主要集中在Mn离子,而Ni离子的价态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过量Li导致了LNMO超晶胞在C方向上被拉长,由立方相转变成四方相,出现Jahn-Teller畸变。此畸变出现的原因亦是Mn元素被还原,与磁化数计算结果相吻合。

3. Cryo-EM观测Mn在LNMO/LiPON界面的还原现象

4a1f577c-05a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3. LNMO/LiPON界面的Mn价态变化。(a)循环前和(d)循环后LNMO/LiPON界面的高角环形暗场图像;(b)循环前和(e)循环后Mn L-edge EELS谱在LNMO/LiPON界面的变化;(c)循环前和(f)循环后Mn元素价态在LNMO/LiPON界面的变化及与LNMO正极薄膜信号的对比。

为了进一步验证LNMO/LiPON界面处Mn还原现象,作者们利用Cryo-EM观测了LNMO/LiPON界面在循环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电子能量损失图谱(EELS)显示循环前的LNMO正极表面的Mn元素在接近LiPON的区域有明显的价态降低现象,而在循环之后LNMO表面的Mn元素价态皆有上升,证明了在原始界面上由于过锂化而产生的Mn的还原现象。此现象可能与LiPON可以耐受高压LNMO正极有关联。

4. LNMO/LiPON界面的纳米形貌结构

4a382162-05a6-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4. LNMO/LiPON界面的形貌结构。(a-c)循环前LNMO/LiPON界面的高分辨TEM图像;(d-f)循环后LNMO/LiPON界面的高分辨TEM图像;(g-k)循环后LNMO/LiPON界面不同区域的高分辨TEM图像。

作者接着用Cryo-EM观察了LNMO/LiPON界面的纳米形貌及结构。循环前后LNMO/LiPON界面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没有发现孔洞或裂隙,证明了界面力学性能可以耐受循环过程中的应力变化。LNMO在与LiPON接触处没有发现明显的结构变化,意味着LNMO表面没有发生岩盐相转变,在LiPON的体系中能保持表面结构稳定。同时高分辨TEM图像没有观察到明显的CEI生成,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LiPON的电化学稳定性。

【结论】基于以上结果,LNMO/LiPON界面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LNMO的结构特性以及LiPON自身的特性。(1)尖晶石结构的LNMO可以承受由于LiPON沉积过程造成的表面过量锂化而不被破坏其可循环性及结构稳定性;与之对比的是层状结构正极材料如钴酸锂,在过锂化的情况下会在其表面产生无序相,从而降低循环性能;LNMO能承受过锂化的性质使之可以与LiPON沉积过程匹配,同时过锂化的界面有助于防止由于表面Li化学势不匹配而导致的界面反应。(2)从LiPON的角度看,LiPON的电化学稳定性使其能与高压正极保证长循环性;其次LiPON的机械性能保证了在循环过程中不会有裂隙或分层出现;LiPON的薄膜沉积工艺进一步促使形成了在LNMO表面致密均匀的包裹,保证了在LNMO表面不会产生孔洞并能均匀的过锂化。由此,本文以结论中提到的以上几点以期能对液态和固体电池中界面工程工作提供有用的思路。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779

    浏览量

    19801
  • 显微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78

    浏览量

    22696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9

    文章

    640

    浏览量

    26980

原文标题:孟颖课题组:揭秘5V级别全固态薄膜电池中正极电解质界面的稳定性来源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不同类型的电池电解质都是什么?

    聚合物,如固态电池,固态陶瓷和熔融盐(如钠硫电池)中使用的聚合物。 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使用硫酸作为电解质。充电时,随着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610次阅读

    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可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容量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以与液体电解质相同的速度传导锂离子,这是一项可能重塑电池技术格局的重大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6:16 494次阅读

    弱溶剂化少层碳界面实现硬碳负极的高首效和稳定循环

    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面临着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来调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
    的头像 发表于 01-26 09:21 643次阅读
    弱溶剂化少层碳<b class='flag-5'>界面</b>实现硬碳负极的高首效和稳定<b class='flag-5'>循环</b>

    Angew CEI构建实现4.6V和70°C Li||LiCoO2电池

    使用高压LiCoO2正极的锂金属电池可以获得>400 Wh kg-1的比能量,然而在高电压和高温下传统的碳酸乙烯基电解质容易发生过度氧化和催化分解,从而形成有机物主导的正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1-05 09:34 322次阅读
    Angew <b class='flag-5'>CEI</b>构建实现4.6V和70°C Li||LiCoO2<b class='flag-5'>电池</b>

    人工界面修饰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锂金属负极的能量密度很高,当与高电压正极结合时,锂金属电池可以实现接近 500 Wh kg−1 的能量密度。然而,锂金属负极并不稳定,会与电解质反应生成固体电解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09:08 639次阅读
    人工<b class='flag-5'>界面</b>修饰助力高性能锂金属<b class='flag-5'>电池</b>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什么作用?

    ,功率密度,宽温度应用,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方面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是锂电池的四种关键材料之一: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它被称为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17:05 449次阅读

    分子筛电解质膜助力超长寿命锌离子电池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成本低、不易燃烧的锌金属和水电解质等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12-21 09:27 312次阅读
    分子筛<b class='flag-5'>电解质</b>膜助力超长寿命锌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

    一种有机-无机非对称固态电解质,实现长循环稳定的高压锂电池

    通过非对称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协同效应,改善了不同阴极(LiFePO4和LiNi0.8Mn0.1Co0.1O2)/锂电池循环稳定性,显著拓宽了电化学稳定窗口(5.3 V)并大大增强了锂枝晶的抑制。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09:23 905次阅读
    一种有机-无机非对称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实现长<b class='flag-5'>循环</b>稳定的高压锂<b class='flag-5'>电池</b>

    4.7V高稳定锂离子电池用HBCHHI添加剂辅助商用酯电解

    传统碳酸盐基电解质正极LiNi0.8Co0.1Mn0.1O2 (NCM811)的高反应性加剧了结构退化,导致循环寿命有限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0:43 513次阅读
    4.7V高稳定锂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用HBCHHI添加剂辅助商用酯<b class='flag-5'>电解</b>液

    离子-偶极作用诱导实现PVDF电解质游离残留溶剂封装

    由于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聚(氟乙烯)(PVDF)电解质越来越受到固态锂电池的关注,但高活性残留溶剂严重困扰着循环稳定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0:09 807次阅读
    离子-偶极作用诱导实现PVDF<b class='flag-5'>电解质</b>游离残留溶剂封装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从儿童玩具到无绳电动工具,再到电动汽车,由锂离子电池供电的产品,包括 三元锂电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电池电解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
    的头像 发表于 11-10 10:00 3049次阅读

    利用三甲基硅化合物改善硫酸盐固态电解质与阴极材料的界面稳定性

    这篇研究文章的背景是关于固态锂电池(ASSBs)中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0:41 717次阅读
    利用三甲基硅化合物改善硫酸盐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与阴极材料的<b class='flag-5'>界面</b>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表面改性正极的快速嵌锂机理

    改性表面的内层由无机物质组成,未改性的表面被相对稀疏的电解质浸渍的CEI覆盖,与LiCoO2表面相比,改性LiCoO2优越的速率能力可能源于CEI上锂能更快脱溶,并稳定电极表面,为适合大功率工作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7:03 702次阅读
    锂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表面改性<b class='flag-5'>正极</b>的快速嵌锂机理

    高锂金属负极形貌稳定性的聚电解质

    与液态电解质或聚合物电解质不同,聚电解质(polyelectrolytes)是一种大分子,其骨架上含有可电离基团。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09:32 757次阅读
    高锂金属负极形貌稳定性的聚<b class='flag-5'>电解质</b>

    一种新型的ZnSO4-基共晶电解质介绍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解质体系,基于ZnCl2/Zn(CF3SO3)2/Zn(TFSI)2的共晶电解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先进的Zn-I2电池中,但是安全性和成本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09:33 1149次阅读
    一种新型的ZnSO4-基共晶<b class='flag-5'>电解质</b>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