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微量添加剂如何改变EC的分解路径以及相应的CEI构筑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锂电联盟会长 2022-07-29 10:11 次阅读
提高钴酸锂充电电压,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但是,一旦高于4.6 V,会面临严峻的高压挑战(正极结构畸变、电解液持续氧化分解,Co shuttle导致的负极衰败),构建有效的正极/电解液界面膜(CEI)是解决高压问题的有效策略。通常情况下,常用的碳酸脂溶剂(EC)会形成不够有效的多孔CEI,在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持续氧化分解使得CEI加厚(极化增大)、HF以及HF引发的Co loss 问题加剧。基于此,发展出了局部高浓/氟代共溶剂策略,本质在于通过改变Li+溶剂鞘结构,用盐阴离子或F代溶剂分子来替代EC的氧化分解,以构筑氧化稳定性高的CEI。微量添加剂不同于它们,由于添加剂用量少,其氧化分解产物不可能主导CEI成分,因此,添加剂不是作为替代EC氧化分解的牺牲剂,而应当起到诱导其分解的作用。然而,关于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微量添加剂究竟是如何改变EC的分解路径以及相应的CEI构筑? 【文章简介】近日,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乔羽课题组,联合郑建明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王雪峰教授,在高压钴酸锂体系中引入微量添加剂(简称SPTF),通过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首次验证了微量添加剂能抑制EC脱氢,并且,采用一系列表征(in-situ XRD, sXAS, AFM, HRTEM, NMR, cryo-TEM)证明微量添加剂在调控EC脱氢的同时构筑了更有效的CEI(薄、坚固、稳定),改性后的CEI能抑制Co shuttling、有效缓解负极衰败,最终实现了性能优异的高压钴酸锂软包全电池:250 Wh/kg的石墨软包在200圈后仍有99%的容量保持率;270 Wh/kg的SiO采用全极耳技术,实现3 C高倍率,4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0%。该成果以“Tailoring Electrolyte Dehydrogenation with Trace Additives: Stabilizing the LiCoO2 Cathode beyond 4.6 V”为题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上。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乔羽教授、郑建明教授、中科院王雪峰教授;厦门大学严雅文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1. 添加剂设计&钴酸锂半电池电化学性能加了添加剂的钴酸锂半电池,1 C充1 C放电时, 300圈后容量保持率70%;1 C充2 C放电时,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8%。相比之下,base电解液在较早阶段就发生了跳水。长循环中,放电容量衰减可能与正极结构畸变、负极衰败、或不稳定的界面膜导致,但库伦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来自不稳定的界面膜,从两者库伦效率的差异性也能说明添加剂提高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1814e3e0-0e49-11ed-ba43-dac502259ad0.png图1 (a, b) 不同充电截至电压时的能量密度差异;(c)LSV曲线,SPTF添加剂化学结构式;(d-f) 钴酸锂半电池电化学性能。 2. 电解液氧化脱氢过程电解液的氧化脱氢过程是构筑CEI的初步及关键步骤,这一过程发生在电极表面,很难通过XPS、TOF-SIMS等高真空表征手段去探测(对电极片的洗涤会冲洗掉脱氢产物)。基于此,我们采用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刚拆解下的未洗涤电极片进行表征,并重点关注这些区域(C=O,C-O-C, C-O,F-P键伸缩振动)。 C=O,C-O-C, C-O谱图显示循环后的电解液都发生了蓝移(即向高波数移动),这和EC的脱氢有关,而加了SPTF添加剂相比于base电解液的蓝移程度更小,说明添加剂能抑制EC脱氢,这一结论也通过了DFT计算进行验证。在F-P谱图中,同样发现加了添加剂的蓝移程度更小,说明锂盐水解程度更少,因为蓝移意味着P和F配位更少 (生成水解产物五氟化磷、三氟氧磷)。1820f02c-0e49-11ed-ba43-dac502259ad0.png图 2 (a-c) 循环后的LCO正极表面的DRIFT谱图,以及脱氢的、锂离子结合的碳酸脂溶剂分子(EC、DEC)的FT-IR计算谱图;(d)SPTF添加剂在碳酸脂溶剂中的作用机制。 3. 添加剂改性的CEI的成分、形貌、机械性能通过不同刻蚀深度(0、20 nm)的软线,以及TEM、AFM、浮充验证了SPTF添加剂有助于形成更薄、更坚固、更稳定的CEI膜。18372324-0e49-11ed-ba43-dac502259ad0.png图3 (a-d) 不同刻蚀深度(0、20 nm)的Co L-edge、O K-edge sXAS 谱图;(e, f)循环后的钴酸锂的TEM表征;(g-i)循环后的钴酸锂的AFM表征;(j)4.65 V 浮充测试。 4. 添加剂对钴酸锂正极的影响首圈充放电的原位XRD中,充电至4.65 V处,发现base电解液中的LCO的H1-3相更少,脱锂量更少,相同充电容量的条件下,说明电解液氧化分解贡献部分更多。O3/H1-3相变通常被认为是不利相变,但事实上,H1-3相变是4.6V以上脱锂过程的必然产物,真正导致结构畸变的应该是Co3O4尖晶石相的积累。 硬线是探测Co-O和Co-Co共价结构的有利工具,对充电到4.65 V的钴酸锂正极片进行表征,近边显示,base和含有添加剂的电解液中,Co的价态区别不大;拓展边显示,有添加剂的Co-O配位数更接近6,说明保持更多CoO6层板。通过XRD、Raman、HRTEM都显示,含有添加剂的LCO正极经过长循环后的结构保持得更好。综上,加了添加剂后,虽然O/H相变更多,但层状结构保持得更好。18554e9e-0e49-11ed-ba43-dac502259ad0.png图4 (a, b) 首圈原位XRD,4.65 V处(003)峰的拟合分别代表O3和H1-3;(c-e) Co K-edge sXAS的近边、拓展边,拟合出的Co-O配位数越接近4,说明Co3O4尖晶石越多,越接近6,说明CoO6层状结构越多;(f, g)长循环后的钴酸锂的HRTEM图像。 5. 负极上的Co shuttle以及电解液还原分解长循环后,base电解液中半电池的锂片腐蚀更明显。ICP结果显示,加了添加剂后,Co loss被大大抑制。 EC脱氢会产生水,引发LiPF6的水解从而产生HF,而HF会加剧Co溶解,shuttle到负极来的Co会催化电解液的电化学还原。从重水萃取液态核磁结果来看,19F谱中,base电解液中的HF、锂盐分解产物PFxOy更多,和ICP结果对应,说明添加剂抑制EC脱氢,使得HF以及HF导致的Co溶解问题被缓解;1H谱中,base电解液中EC的电催化还原产物LEDC、LEMC更多,说明shuttle到负极的Co导致的电解液还原分解更严重。 从循环后的锂片的冷冻电镜图像可发现,Base电解液中SEI的主要是无定形的有机组分,含有添加剂的SEI中无机组分(LiF、Li2O、Li2CO3)更多,说明加了添加剂后,负极的副反应被抑制。18701f12-0e49-11ed-ba43-dac502259ad0.png图5 (a) 循环后的半电池中的锂片;(b)对溶解在电解液和沉积在锂负极上的Co的ICP测试;(c, d) 重水萃取的液态核磁的19F、1H谱;(e, f)循环后的锂负极的冷冻电镜图像。 6. 全电池性能LCO/Gr扣电全电池中,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83%;1 Ah的LCO/Gr软包电池中,能量密度达到250 Wh/kg,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9%;1.46 Ah的LCO/SiO软包电池中,采用全极耳技术,实现3C高倍率,400圈后容量保持率80%。188d31d8-0e49-11ed-ba43-dac502259ad0.png图6 (a) LCO/石墨扣电全电池;(b)1 Ah的LCO/石墨软包全电池;(c)1.46 Ah的LCO/SiO软包全电池。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光谱
    +关注

    关注

    4

    文章

    773

    浏览量

    35031
  • 傅里叶变换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29

    浏览量

    42537
  • 正极电解液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

    浏览量

    1218

原文标题: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手机“添加剂”需规范

    微妙又含糊。  这一“定位门”事件,似乎可算是IT消费界的食品安全事件。涉嫌的种种内置程序,犹如食品中的种种不良添加剂。它们未必能致病致命,却隐隐地损害健康、暗暗地损害消费者权益。所以,对此不可不
    发表于 05-04 17:11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2007

    本标准代替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88 年、1989 年、1990 年的增补品种)》。在修订GB 2760—86 时,食品添加剂的类别是采用
    发表于 12-25 11:45 38次下载

    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在以往添加剂手册的基础上精选并补充了五百余种食品添加剂,按用途分类编排,简要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制法等常规内容,重点列举了各种
    发表于 02-19 23:29 57次下载
    食品<b class='flag-5'>添加剂</b>使用手册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

    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目前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普遍应用的是化学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第一节  化学法
    发表于 03-30 18:39 6062次阅读
    饲料<b class='flag-5'>添加剂</b>原料的生产方法

    银类添加剂对降低MH/Ni电池内压的研究

    银类添加剂对降低MH/Ni电池内压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含银添加剂对电池性能
    发表于 07-09 10:54 566次阅读
    银类<b class='flag-5'>添加剂</b>对降低MH/Ni电池内压的研究

    机油添加剂的使用问答总汇

    机油添加剂的使用问答总汇 问:市面上有很多种机油添加剂,该如何选择?答:机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改质高效节能抗磨多功能复合
    发表于 03-10 15:34 437次阅读

    机油添加剂,机油添加剂是什么意思

    机油添加剂,机油添加剂是什么意思 机油添加剂   1.机油添加剂产品描述 Engine Treatment   是一种
    发表于 03-10 15:36 1387次阅读

    最近10年铅酸电池添加剂研究概况

    摘要:总结了近10年来铅酸蓄电池所用添加剂的研究概况,并从正极添加剂、电解液添加剂和负极添加剂三个方面分别作了介绍。 关键词:铅酸电池;添加剂
    发表于 02-22 13:25 34次下载

    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及相关的六大种类介绍

    本文中介绍了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按照添加剂的种类将其分为6部分进行探讨:含硼类添加剂、有机磷类添加剂、碳酸酯类添加剂
    发表于 09-27 08:48 18次下载
    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b class='flag-5'>添加剂</b>的研究及相关的六大种类介绍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恒美HM-SP10】为集成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析设备,当前威胁食品安全的一大因素是食品中的各类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的是有限量标准的、有的是违禁添加产品,食品
    发表于 07-22 13:45 1022次阅读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的功能介绍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恒美 HM-SP10】由恒美食品检测仪器设备厂家专业生产提供农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仪【恒美】技术服务,致力于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恒美 HM-SP10】的研发与生产,检测仪器性能稳定质量
    发表于 07-30 11:11 491次阅读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改变传统快检方式

    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进入消费者的餐桌。食品添加剂并非都有害,绝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规范使用,就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任何威胁。而对于那些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
    发表于 09-22 10:47 337次阅读

    不同添加剂(FEC、VC、CEC)电解液对电池性能影响!

    本文作者对扣式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通过分析不同EC基电解液添加剂比例下电池的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循环稳定性等,探究EC基电解液添加剂对Si-C负极体系性能的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10:55 1.2w次阅读

    新型钾盐添加剂调控碳酸酯基电解液溶剂化实现锂负极的有效保护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1e-g)和原位光学显微镜(图1h-i)研究了在基准电解液(BE:1 M LiPF6, EC/EMC 3:7, v/v)中,不添加添加KFPB添加剂时沉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1:13 1610次阅读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器的技术参数及应用领域

    养、钙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无法利用吸收。添加剂中的颗粒物质难以消化,如果应用过多,容易影响到胃肠功能的情况,导致出现有腹泻呕吐等情况的发生。也会有害于骨骼的情况
    的头像 发表于 03-09 17:57 562次阅读
    食品<b class='flag-5'>添加剂</b>检测仪器的技术参数及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