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爱立信在中国“新发展阶段”提速

李英 来源:fgdfdzdg 作者:fgdfdzdg 2022-08-05 16:53 次阅读

日前,“创5G,在中国!”— 爱立信春季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期间,爱立信重申了对于中国市场的承诺,并强调将全面利用领先的技术、产品与实践积极参与中国的5G建设,做中国数字经济的赋能者;进一步加大本土研发投入,做中国5G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并同步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议程,做中国可持续未来的共建者。

会议期间,爱立信近期在全球发布的,基于Ericsson Silicon平台的轻型Massive MIMO产品- 64T Massive MIMO、新一代街站产品——Street Macro系列、全新的5G Core Policy Studio网络编程工具、面向无线接入网(RAN)的5G网络切片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领先的5G软、硬件产品与方案纷纷亮相。此外,爱立信可持续发展项目 -“爱立信数码实验室”也在同期正式发布,首站落户北京最大的外来打工人员子弟学校——安民学校。

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东北亚区总裁柯瑞东表示:“无线连接是支撑我们现代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并将继续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增长。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在全球5G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中国在5G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正在成为开发未来所需5G关键功能的重要驱动力。爱立信自1894年开始就在中国开展业务。时间证明,爱立信是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今天,我们仍致力于将这一悠久的传统延续到未来。”

积极参与5G建设,做中国数字经济的赋能者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是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谈及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爱立信东北亚区执行副总裁、数字服务事业群总经理申宁山(Sinisa Krajnovic)博士表示:“当前,随着数字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我们正在与中国的运营商及合作伙伴携手,积极参与中国的5G基础设施建设,交付高质量的网络。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利用爱立信在5G技术及业务领域的全球经验和优势,不断推动5G产业应用创新,助力数字产业化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

会议期间,申宁山博士向与会者介绍了爱立信近期在全球发布的一系列领先5G技术与产品,他谈到:“我们在今年推出的5G RAN切片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定制化业务模型,满足专网、关键沟通任务以及关键IoT等领域增长的用例需求。全新解决方案可增强基于动态资源管理和编排的端到端网络切片能力,以确保通过多元化用例为最终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体验。而5G Core Policy Studio网络可编程工具则可帮助电信运营商集中管理所有核心网策略并与爱立信的双模5G核心网全面集成,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更轻松地获得5G收入。我们相信,这两款新产品都将为释放5G商业潜能,助力运营商推进5G部署和应用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同时,申宁山博士还介绍了刚刚被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授予“全球灯塔工厂(Global Lighthouse)”称号的爱立信美国5G智慧工厂的建设情况,以及和中国移动合作部署5G专网的爱立信南京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5G赋能的全自动化工厂生产效能的大幅提升以及综合环境系统的能耗降低,让我们相信5G技术的变革性影响,尤其是对智能制造所产生的影响将使企业和整个社会受益。

加大本地研发投入,做中国5G技术创新的推动者

中国正在领跑全球的5G建设,中国政府推进的“新基建”部署将5G定义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唯一一家参与了中国从1G到5G建设的通信技术厂商,爱立信正在进一步加大在中国本土研发的投入,推动中国的5G技术创新。在过去的3年中,公司在全球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经增加了30%。如今,在爱立信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员工是在研发部门工作。而在过去的几年中,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每年都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研发活动都与5G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目前,爱立信在中国已经拥有5大研发中心,员工占爱立信中国员工总数的50%以上,且爱立信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完整和领先的无线基站系统本地研发团队。目前,爱立信中国研发团队已具备端到端的研发能力,每年都贡献出多款全球领先的无线产品供中国及全球市场使用,涵盖了无线/基带硬件/站点解决方案等多方面。其中,全球最近发布的基于Ericsson Silicon平台的轻型Massive MIMO产品- 64T Massive MIMO、新一代街站产品——Street Macro系列、以及适应中国市场的技术需求,适时的推出的3/4/5G多频一体化的A+P解决方案背后都凝聚着爱立信中国研发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不久前,爱立信位于北京亦庄园区的5G电磁微波实验室投入运营,成为爱立信在中国第 2个5G电磁微波实验室。在爱立信最早建成的5个5G电磁微波实验室中,两个都建在北京。而位于北京的爱立信全球网络终端测试中心则能全面支持端到端的5G研发测试,可以有力促进5G互联互通和加速终端产业的成熟。

对此,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产品线部门总监吴日平表示:中国的5G建设进程和规模都在领跑,因此中国市场与运营商的需求是爱立信全球平台和技术发展方向重要的考虑因素。研发是爱立信保持技术上领先地位的核心,我们将一如既往保持在中国市场研发的投入,创5G,在中国,为推动中国的5G技术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同步中国可持续议程,做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共建者

媒体沟通会当天恰逢“世界地球日”以及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而可持续发展也是爱立信战略和文化的基础。作为一家有着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跨国企业,爱立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善用科技的原则,运用科技实力推进环境保护和教育公平等全球议题。而在中国,爱立信目前正在从“提供气候行动解决方案”、 “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展开积极行动,这与中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爱立信制定了一组环境可持续目标并持续为之而努力,包括2022年前,爱立信产品比以往节省35%的能源,2022年自身活动相较2016年减少35%碳排放,将《巴黎协定》中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作为爱立信与合作伙伴共同的目标等等。

谈及爱立信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目标与成果,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透露了一组数字: “与2016年比,2020年爱立信碳排放下降57%,总计减少约31.7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四年多种了3170万棵树;2020年爱立信不动产总体碳排放为8.1万吨,与2019年相比大约减少了40%;绿色电力占爱立信总用电量的68%”。其中,碳排放的显著降低一方面是因为爱立信积极采取了多种减排措施,包括不断推出更节能的产品与方案,更多的采用绿色电源等,另一方面也与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人们出行频次和聚集程度双双降低有关。为了加快减排,爱立信还制定了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目标。“2030年中国的目标是实现碳达峰,爱立信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早日实现碳达峰助一臂之力”吴立东表示。

在爱立信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除了环境可持续之外,还包括数字包容性和企业责任两大领域。在中国,爱立信正在开展旨在培养数字化人才,消除数字化鸿沟的“数码实验室”项目。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爱立信
    +关注

    关注

    6

    文章

    1709

    浏览量

    50152
  • 5G
    5G
    +关注

    关注

    1353

    文章

    48364

    浏览量

    563285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5476

    浏览量

    76257
  • 数字经济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042

    浏览量

    1825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黑芝麻智能亮相2024高端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高端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顺利召开,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受邀出席大会作主旨演讲,并作为高端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理事单位代表出席高端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启动仪式。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7:21 136次阅读

    全球6G创新发展合作倡议发布

    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开幕式上,IMT-2030(6G)推进组携手业界共同发布了全球6G创新发展合作倡议。这一倡议的发布,标志着全球6G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6:44 318次阅读

    Altera亮相未来启航6G创新发展论坛

    日前,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协同众创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未来启航6G创新发展论坛,北京举行。多位政府部门、行业机构、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等嘉宾出席,共话6G应用前景等议题,分享前言技术观点、发布创新成果,助推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0:51 389次阅读

    【ISES China 2024精彩回顾】半导体精英齐聚,共促产业创新发展

    2024国际汽车半导体创新发展交流会(ISESChina2024)日前无锡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汇聚了全球汽车半导体行业的顶尖企业与精英领袖,共同探索行业新趋势,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为汽车半导体产业带
    的头像 发表于 09-26 08:09 319次阅读
    【ISES China 2024精彩回顾】半导体精英齐聚,共促产业创<b class='flag-5'>新发展</b>

    广电计量联合主办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共绘低空经济发展新蓝图

    5月25日,以“科技赋能发展,加速产业腾飞”为主题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广电计量总部基地成功举办。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09:46 615次阅读

    轩辕智驾出展2024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年5月16日,2024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10:11 331次阅读

    云知声受邀出席第十届中国(宁波)绿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论坛

    5月10日-5月11日, 以“科创赋能 绿智未来”为主题的2024 第十届中国(宁波)绿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宁波举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15:50 541次阅读
    云知声受邀出席第十届<b class='flag-5'>中国</b>(宁波)绿智轨道交通创<b class='flag-5'>新发展</b>论坛

    宏微科技亮相CIAS 2024功率半导体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

    由宏微科技联合冠名,主题为“新能源 芯时代”的CIAS 2024功率半导体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于2024年4月23-24日苏州圆满举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8:27 805次阅读
    宏微科技亮相CIAS 2024功率半导体新能源创<b class='flag-5'>新发展</b>大会

    玻色量子首届朝阳区科技创新发展大会,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

    2024年4月22日,首届朝阳区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10:51 537次阅读
    玻色量子首届朝阳区科技创<b class='flag-5'>新发展</b>大会,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b class='flag-5'>发展</b>

    锐思智芯携融合视觉感知技术参加2024智能传感器创新发展大会

    4月13日,主题为“感知世界新发展 推动未来芯景象”的2024智能传感器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圆满落幕。行业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代表等近200名嘉宾出席活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4-15 14:52 647次阅读

    优必选登陆港交所,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今日,备受关注的优必选正式登陆港交所,宣告中国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的头像 发表于 12-29 17:11 732次阅读

    深圳举办首届网络创新发展峰会,OpenAI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大家好,欢迎收看河套 IT WALK 第 132 期。 今天,首届网络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举办;AI领域的翘楚——OpenAI市值资本市场上突破了重要里程碑,超过1000亿美元。 首届网络创新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9:50 989次阅读
    深圳举办首届网络创<b class='flag-5'>新发展</b>峰会,OpenAI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谋绘仪表新篇:汉威对话高端仪器仪表应用及创新发展论坛

    12月22日,高端仪器仪表应用及创新发展论坛暨2023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高工会于重庆盛大启幕。交流智能传感技术,探讨产业创新发展,此次会议围绕传感器生态建设与思考、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智能自动化技术推动石油化工企业数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09:21 664次阅读

    ADI公司PLL产品系列的最新发展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ADI公司PLL产品系列的最新发展.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1-24 11:45 0次下载
    ADI公司PLL产品系列的最<b class='flag-5'>新发展</b>

    传感器最新发展可大幅提高BLDC电机控制性能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传感器最新发展可大幅提高BLDC电机控制性能.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1-23 09:40 0次下载
    传感器最<b class='flag-5'>新发展</b>可大幅提高BLDC电机控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