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的提出开启了物联网行业化发展之路,此后,在多个国家级专项基金、规划、标准的发布与推动下,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平台技术逐渐成熟,各行各业出现了物联网商业化落地的动力。但场景碎片化带来用户需求多样、底层技术分散的情况仍在,定制项目比例或单项目内定制化率过高,仍在掣肘物联网规模化商用,面对需求侧成本高、供给侧盈利难的挑战,中软国际该怎么办?
什么导致了行业定制率高
场景碎片化并伴随强行业属性。千行百业叠加所处不同数字化阶段,令物联网应用需求千差万别,导致了技术分散化,产生了设备集成困难、数据孤岛繁多、烟囱应用林立、交付效率低下、业务迭代缓慢、运维成本极高等难题,一方面任何物联网产品/解决方案都难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推广,另一方面甲方政企只能通过定制项目来满足需求。供应商各有专长但协同不足。物联网的四层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而不同层级中因为使用技术不同,又各有供应商,它们在各自的技术领域深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但对于跨行业、跨场景、跨技术的需求缺少经验,而行业内又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与协议,所以相互间协同不足。跨行业跨场景案例实现路径差异大、复制难。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间案例实现路径差异大,功能需求重叠率较低,模式互不借鉴,难以实现多行业、多场景的覆盖。
行业定制率高带来的挑战
物联网技术应用交易成本高(需求侧)。甲方政企想要在海量供应商中快速搜寻到合适自己需求的,就如同大海捞针,而找到供应商后,澄清自身需求、校验乙方能力、避免过度销售、议价与决策、项目过程管理等环节,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又是极大考验。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成本高(供给侧)。供应商以定制项目去做交付,很难做到更深层次的行业经验沉淀,无法打造出高附加值和持续运营的标杆案例,就无法提升项目模块复用率、降低自身成本。盈利模式不清晰致亏损呈常态化(平台商)。众多物联网企业开始布局物联网平台,据 IDC 预测,中国物联网平台支出保持在13%年均复合增长率,2021 年中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在全球地区排名第一。但发展至今,受产业需求复杂多样、垂直行业壁垒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物联网平台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预计还需 5 到 10 年才能孕育出成功且能存活的盈利模式。
智联生态 产业群聚发展之道
甲方政企想要降低物联网技术应用交易成本,物联网企业若想在更多垂直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必须共同构建便捷、低成本的物联网平台生态体系,推动物联网产业全价值链、全要素、全生命周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生产高效协同和资源精准配置,推动物联网产业自身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智联网生态平台建设。数字化转型进入数智阶段,作为抓手的物联网产业,更应该走在前列,打造智联网生态平台。基于产业知识图谱的精准刻画,将建设者、开发者、用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连接在一起,汇聚行业知识与工具,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创新协作、能力交易、价值共创的双边市场。借助生态平台,围绕物联网应用方案跨行业、跨场景的适配和扩散,开发者和甲方政企交互融合,开发者既拉动了需求,又以需求扩张反哺自身成长,形成供需两侧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加快物联网产业生态聚集。平台商通过线下调研、专家咨询帮助甲方政企开放场景、释放需求,再携手开发者、服务商加快开发一批面向已开放场景的解决方案,为甲方政企提供即插即用、低成本、快部署的物联网应用服务。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精准对接会、示范项目联合申报等方式,构建区域物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形成以平台为载体、以甲方场景需求释放为核心、各类开发者服务商鼎力协同的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物联网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产生出的新平台、新服务、新方案,从各级政府到企业都需要一个从了解到接受的过程。借助平台方对区域产业数据的精准掌控,协助政府层面开展培训会、政策对接会,携手区域龙头企业开展场景说明会和需求对接会,联合区域政产学研用等各方主体开展产业峰会,提升区域物联网产业影响力。
中软鸿联正是以构建智联网生态平台为抓手,以加快区域产业生态集聚为己任,希望通过一个以数据服务和技术共享为核心的生态平台,六个全方位覆盖技术、数据、人才等多要素的赋能中心,构建出一个以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为动力,能够促进各界资源有效对接的自主创新AIoT生态,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推进机制,提升行业效率,降低行业成本,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加多快好省的服务。
审核编辑 黄昊宇
-
软件
+关注
关注
69文章
4969浏览量
87702 -
中软国际
+关注
关注
0文章
525浏览量
721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