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负极材料仍延续大体量投扩产之势,未来产能结构性过剩趋势或将日益凸显。
8月中旬至今,负极材料领域新动作接连不断。
8月15日,杉杉眉山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点火投产。
8月15日,中国建材公告对黑龙江普莱德增资3.34亿元人民币,以此快速切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领域。
8月19日,云南中晟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开工建设。
8月19日,水富市举行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签约仪。
8月24日,山东滨化集团年产2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于河南洛阳孟津区签约落地。
8月25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尚太科技顺利过会,拟深交所IPO募资15.44亿元。
8月28日,负极包覆材料供应商信德新材正式完成创业板IPO。
8月31日,中科电气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于安徽海达望江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8月31日,浙江碳一新能源60亿元石墨新材料项目落户青岛莱西,包含石墨深加工、高端负极、球形石墨等10个子项目。
9月2日,华启新能源巴彦淖尔10万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加工产业园在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开工建设。
9月2日,中科星城与重庆弗迪公告将设立合资公司,建设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将优先保证重庆弗迪供应。
半个月内负极材料马不停蹄的投资扩产动态,符合2021下半年至今负极材料市场的三大趋向:
· 原有负极材料企业不断加码扩建新项目;
· 下游电池企业以合资方式加速布局负极材料;
· 第三方跨界企业以低端石墨为切口进入负极赛道。
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叠加能耗双控限制持续进行,2021年后电池负极材料供给维持在紧缺状态。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低、中、高端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负极均经历了不同程度涨价,低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从1.65万元/吨上涨至2.70万元/吨,增幅为63.64%;低端人造石墨价格从2.10万元/吨攀升至4.00万元/吨,涨幅高达90.48%。
动力电池布防负极材料,有利于维稳自身供应链,提高成本议价权;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等负极材料相关企业加码,则有利于提高自身生产能力,形成规模化效应;中国建材等新玩家入局,可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2年H1,负极材料投扩产项目29个,涉及规模400.6万吨,金额达885.12亿元。
短期内新增产能的大量涌入,使行业内产生了对未来产能过剩的担忧。
就年内市场来看,由于原材料和石墨化是负极降本的关键环节,负极材料可能还会维持小幅度的上涨走势。
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上游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材料价格仍在上涨;另一方面,限电、环保政策压力仍在。如8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就发布了取消优惠电价政策的通知。
长期来看,随着大量新建项目陆续投产,GGII预测2023年年初后有望出现供需拐点,负极材料价格或将“触底”。若该领域仍延续大体量投扩产之势,未来产能结构性过剩趋势或将日益凸显。
未来,成本控制与高端工艺突破成为负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中、低端产品价格拉平,当前负极材料价格在5.4万元/吨,其中石墨化成本就超过了一半,所以包含石墨化环节的“一体化”项目就成了新增产能的主流。
各大负极材料企业向“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主的一体化模式”转变;同时新建产能选址在电价成本较低区域,以获得更大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将专注工艺优化与技术升级,开发顺应市场快充需求的含硅石墨负极产品,使其比容量、低温性能、倍率性能、快充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
总体来说,新入局玩家风险不可谓不大。而头部企业也需根据市场行情,对二、三期项目是否启动投产进行灵活调整。
目前来看,中低端石墨产品实现供需平衡,甚至产能大于需求的拐点并不遥远。市场格局大概率进一步向原有龙头集中,规模效应及高端工艺的护城河难以突破。
审核编辑:刘清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0文章
8140浏览量
170679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40浏览量
77752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0575浏览量
99708
原文标题:警惕负极材料产能过剩风险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