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利用锂硫电池分析LIG的作用机理

鸿之微 来源:鸿之微 作者:鸿之微 2022-09-08 14:17 次阅读

锂硫电池作为金属硫电池的伟大代表,它的问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其间的50多年里,为了解决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虽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9年,纳扎尔和他的同事首次发现纳米碳/硫是长时间可回收锂硫电池的正极,这标志着锂硫电池实际应用的曙光。在水/非水金属硫电池中,硫基氧化还原电偶因其电化学动力学低、电势穿梭等特点以及体积变化大而受到极大的挑战。虽然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优化或取代金属阳极和阴极复合材料,但由于对硫基氧化还原电偶的依赖所带来的主要挑战仍然存在。

来自宁波大学的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uS/Cu2S氧化还原电偶,通过改变离子载流子的价态来提供相同的理论容量(基于传统的S/S2−氧化还原电偶)。为了实现高可逆性,首次制备了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并将其用于水性金属硫电池。利用新型氧化还原电偶与LIG之间的协同作用,CuS/Cu2S水溶液电池在首次循环中具有1654.9 mAh g−1的高度可逆容量,328次循环后1509.5 mAh g−1的容量保持率为91.2%。当以2.8A g-1循环时,其可逆容量在410次循环后仍保持92.1%。本研究通过对热力学参数的筛选,为采用无硫氧化还原电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并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LIG的作用机理,旨在创新水基金属硫电池的储能机理。

b99cdc5c-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1.a,b)S、CuS和Cu2S三种转化反应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c)CuS和Cu2S的预转化和循环转化示意图;d)无穿梭效应的示意图

b9d40c04-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2.通过激光划片和纽扣电池组装制造LIG的示意图。

ba17f69e-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3.a)石墨化的PI膜表面,b)从PI表面刮下来的LIG片,以及c)制作的阴极表面的三幅SEM图像;d)硫化LIG片的TEM图像;e,f)硫化LIG片表面的HRTEM图像;g)硫化LIG片的暗场TEM图像和相应的C、S、N和O元素映射。

ba604188-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4.a)PI膜和LIG的照片;b)PI膜和LIG的拉曼光谱和c)XRD图谱;d-f)PI的C 1S、N 1S和O 1S XPS谱;g-i)LIG的C1S、N 1S和O 1S XPS谱。

baaef2e2-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5.基于a)酰胺N,b)吡咯酸N,c)季铵氮和d)无氮的表面硫的最优化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e)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吸附体和各种杂原子掺杂的碳之间的吸附能。

bafde7bc-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6.水相铜硫电池的电化学特性。a)320次循环中0.8A g−1(≈0.5C)的循环性能;b)0.08至0.44V的GCD;c)410次循环中2.8A g−1(≈1.7C)的循环性能;d)0.08至0.44V的GCD;e)塑料袋装电池组;f)倍率循环性能和g)相关的GCD从0.08至0.44V。容量和电流速率仅基于硫的活性质量。

bb560e60-2d13-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7.S/CuS和CuS/Cu2S氧化还原电偶的预转换和转换机制。a)前两个循环中的XRD团;b-d)分别在27.5-38.5°、45-51°和52-60°的双θ范围内的原始图案。

总而言之,提出了以CuS/Cu2S氧化还原电偶完全替代S/S2−氧化还原电偶的水基金属硫电池储能机理的创新策略,避免了硫基氧化还原电偶的缺点。在这种无硫电池体系中,正极活性物质在理论上可以减小体积变化,提高反应物的电子导电性。由于LIG的辅助作用,基于变价载流子的储能系统具有高容量、最大容量保持率和低偏振度的特点。此外,通过XRD研究,载流子的价态变化控制了储能途径,并用密度泛函理论解释了LIG的作用机理。本工作旨在使变价载体能够充分承担储能任务,开发无硫水基Cu-S电池,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启示。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偶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9

    浏览量

    14773
  • 石墨烯
    +关注

    关注

    54

    文章

    1519

    浏览量

    78857
  • 锂硫电池
    +关注

    关注

    7

    文章

    95

    浏览量

    13490

原文标题:文章转载|宁波大学《AFM》:一种水基金属硫电池储能机理的创新策略!

文章出处:【微信号:hzwtech,微信公众号:鸿之微】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的制备

    、Pechini法、溶胶-2凝胶法、软化学法、乳胶干燥法、熔融提渍法和微波合成法,以及相应的电化学性能。从结构化学角度分析了尖晶石构型锰酸材料的充放电机理和产生Jahn-Teller效应的原因。
    发表于 03-10 12:46

    新技术:空气电池是否能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标准?

    急剧下降,电池寿命较短;由于过氧化锂导电性能差,充电时很难分解,需要很高的充电电压,这还会导致分解电解液及碳电极等副作用。[/td]  放电时,过氧化锂会堵塞多孔碳电极,导致放电提前结束;充电时,
    发表于 01-11 16:15

    科普:空气电池是什么?

      空气电池是一种用作阳极,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阴极反应物的电池。  放电过程:阳极的释放电子后成为
    发表于 01-11 16:27

    解密:空气电池

      之前有分享一些关于空气电池的介绍啥的,不知道有没有坛友关注,我个人还是挺看好空气电池的,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所以下接着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发表于 01-12 10:51

    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情况

    研究进展:  空气电池使能量密度达到现有任何电池的三倍,研究显示金属催化物在提高电池效率上起到重要作用。  副教授YangShao-Hor
    发表于 01-13 16:04

    轴向压力导致18650电池失效的机理

    来看一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uner Zhu等人利用18650电池研究了在发生轴向挤压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发生热失控的机理,并
    发表于 12-23 17:35

    新能源汽车电源之电池利与弊

    顾问最近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关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什么水平,业界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最大能量
    发表于 07-13 07:54

    电池包的新机遇,回收再利用

    电池包的新机遇,回收再利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家用废电池和废铅蓄电池。而不被人所熟知的,动力电池
    发表于 08-16 09:25

    空气电池未来或击败锂离子电池

    。锰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都与锂离子电池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但它们在能量密度(
    发表于 10-09 10:28

    电池的原理是什么?

    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左边是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作为电池的正极,由铝箔与电池正极连接,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它把正极与负极隔开,但锂离子Li+可以通过而电子 e-不能通过,
    发表于 09-30 09:10

    电池有什么优点?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低沸点的有机物溶剂,其中有一种叫乙二醇二甲醚(DME)的物质,其闪点温度较低。在充电过程中,如果电池密封不好,电池发热造成该物质的挥发,遇到电火花将有可能发生
    发表于 11-06 09:10

    二氧化锰电池有什么特点?

    二氧化锰电池的反应机理不同于一般电池,在非水有机溶剂中,负极溶解下的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迁移进入到MnO2的晶格中,生成MnO2(Li+)。
    发表于 03-10 09:00

    锂离子电池的预化技术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展望。这个综述从新的视角重新评估预化技术的重要性,比较已经提出的预化技术,为后续锂离子电池化技术的研究提出研究方向
    发表于 04-20 16:15

    储能电池模块(原材料)篇

    储能电池模块(原材料)篇 行业概述随着城市建设中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2021年结合我国实施执行碳中和的远大目标和大环境下,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多行业应用推行,具备良好超前的发展前景空间
    发表于 03-11 15:59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交叉效应研究

    更高,达到93%。与NC|Gr电池相比,NC|Li电池的容量衰减增加可归因于负极或正极与负极的相互作用(即交叉效应)。通常考虑到金属负极的高反应性,人们直观地认为
    发表于 08-30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