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导读
高熵合金(HEAs)通常由5种或5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构成,在几何结构以及电子构型方面显示出更大的调控空间,从而拓展了HEAs在催化反应的应用。与具有典型无序相的合金纳米晶相比,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具有长程原子有序结构以及明确的组成成分,可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阐述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因此,结合HEAs和金属间化合物的优点,高熵金属间化合物(HEI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功能电催化剂,但由于其在合成、表征以及理论计算等方面存在巨大挑战,目前仍少有文献报道(可参考①Science 2021, 374, 459;②Science 2022, 376, eabn3103)。
02 成果背景
鉴于此,南方科技大学权泽卫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教授等人采用湿化学法,首次合成了一种由Pt、Rh、Bi、Sn和Sb共同组成的六方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板,标记为PtRhBiSnSb HEI。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多种醇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如甲醇、乙醇、丙三醇的电化学氧化,PtRhBiSnSb HEI分别显示出19.529、15.558、7.535A mg-1Pt+Rh的质量活性,即证明了该催化剂具有多功能催化活性。
理论计算表明,Rh的引入有效提高PtRhBiSnSb HEI的电子转移效率,提高了催化剂对醇的氧化活性。同时,由于Bi、Sn和Sb位点的共存,使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因此,这项工作在开发具有精细控制成分和性质的良好定义的HEAs方面提供了最新见解。相关工作以《High-Entropy Intermetallic PtRhBiSnSb Nanopla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Alcohol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is》为题发表在《AdvancedMaterials》。
03 关键创新
(1)本文首次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了高熵PtRhBiSnSb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板,继承了常规二元PtBi/RhBi/PtSn/PtSb金属间化合物的hcp结构。
(2)该高熵PtRhBiSnSb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板具有多功能催化特性,在多种醇(如甲醇、乙醇、丙三醇)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均显示出高的活性。
(3)通过DFT计算揭示了高熵PtRhBiSnSb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板中多金属位点之间的协同催化机制。
04 核心内容解读
图1PtRhBiSnSb HEI纳米板的(a)TEM图像;(b)XRD谱图;(c)HAADF-STEM图像;(d-f)沿不同轴观察晶格原子排列;(g)结构示意图;(h)EDX映射图像。@Wiley
以PtBi、RhBi、PtSn和PtSb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相同的hcp结构为基础,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了PtRhBiSnSb高熵金属间化合物,图1a的TEM图像证实了所合成的PtRhBiSnSb为六方纳米板结构,平均边长为6.2 nm。图1b的XRD谱图揭示了所合成的PtRhBiSnSb具有典型的六方密堆积(hcp)结构,与二元PtBi/RhBi/PtSn/PtSb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相似。经ICP-MS测得Pt/Rh/Bi/Sn/Sb的原子比为38.0/9.8/32.2/9.8/10.2。
通过像差校正HAADF-STEM表征揭示了PtRhBiSnSb纳米板的原子结构。如图1d-f从[001]、[110]以及[210]轴对原子阵列进行观察,Pt/Rh、Bi/Sn/Sb分别以亮点、暗点进行周期性排列,显示出PtRhBiSnSb纳米板具有典型的hcp结构。图1c显示纳米板边缘(100)面的晶面间距为~0.361 nm,介于PtBi (0.374 nm)、PtSn (0.355 nm)和PtSb (0.358 nm)金属间化合物的(100)晶面间距之间。
由图1h的EDX映射结果可知,Rh和Bi在纳米板的中心区域的原子百分比相对较高,而Pt、Sn和Sb在纳米板边缘附近的原子百分比相对较高。
图2(a)PtRhBiSnSb HEI纳米板的中心区域的HAADF-STEM图像;(b)线强度分布;(c,d) HAADF图像与相应的原子彩点分布;(e,f)图像模拟与相应的原子模型;(g)Pt4f、Rh3d的XPS谱图;(h)单晶胞结构模型。@Wiley
与PtBi金属间化合物的原子排列不同,沿[001]轴观察PtRhBiSnSb纳米板的中心部分呈现出一种新的原子排列结构。如图2a所示,亮点与暗点呈现周期性排列。对图2a中的1、2、3原子列进行强度分析,可以看到存在三种原子构型。因此,对HAADF图像中亮点的位置以及和强度进行二维高斯拟合,可以清楚地显示出亮点的强度变化。
如图2c、d所示,位于中心Pt原子周围的6个Pt原子(灰色圈)的强度明显弱于最外边的6个Pt原子(红色圈)的强度,这应归因于Rh原子取代Pt原子。将这些Pt原子(灰色圈)替换为Rh(80%)、Pt(20%)原子,从而构建理论原子模型,得到相应的模拟图像,如图2e、f所示。此时这些原子列的线强度分布与图2b中相应的模拟图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以上结果证实了PtRhBiSnSb具有独特的(PtRh)(BiSnSb)晶胞结构。另外,如图3g所示,Pt 4f、Rh 3d的XPS谱图显示Pt、Rh主要处于金属态。其他的Bi、Sn和Sb原子主要处于氧化态,这与一些Bi、Sn和Sb原子暴露在表面、且易被氧化有关。
图3(a)CV曲线;(b-d)MOR、EOR、GOR正向扫描曲线;(e)不同催化剂在长时间电位循环前后的质量活性变化;(f)在0.7 V下的MOR计时安培曲线;(g)CO溶出曲线;(h)原位FTIR光谱。@Wiley
进一步测试了所合成的PtRhBiSnSb纳米板的电化学醇氧化活性。首先,将PtRhBiSnSb负载于商业炭黑上,在含饱和Ar的1.0 KOH溶液中进行CV测试,如图3a所示,在电位<0.8 V下未出现属于Bi/Sn/Sb的氧化还原峰,表明PtRhBiSnSb在碱性电解质中具有较强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和与较高的合金生成能,从而显示出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另外,与商业Pt/C电催化剂相比,PtRhBiSnSb、PtBiSnSb和PtBi金属间化合物的氢吸附/解吸行为(0.05 V~0.5 V)明显受到抑制,这与这些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含有孤立的Pt位点有关。图3b-d显示了不同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反应(MOR)、乙醇氧化反应(EOR)、丙三醇氧化反应(GOR)的正向扫描曲线。其中,PtRhBiSnSb纳米板均显示出最高的质量活性,分别可达19.529、15.558、7.535A mg-1Pt+Rh,比相同条件下的Pt/C催化剂高出8.6、10.4、7.6倍。值得一提的是,PtRhBiSnSb纳米板不仅对多种醇显示出催化氧化活性,同时还实现了创纪录的碱性MOR质量活性。
采用电位循环、计时安培法来评估催化剂的MOR稳定性。如图3e所示,在电位循环5000圈后,PtRhBiSnSb仍能保持70.2%的初始质量活性,高于相同条件下的PtBiSnSb与Pt/C催化剂。另外,从图3f的计时安培曲线可以看出,与Pt/C电催化剂相比,PtRhBiSnSb在0.7 V下、长时间运行过程显示出更高的电流密度。图3g的CO溶出试验显示,与Pt/C相比,PtRhBiSnSb、PtBiSnSb和PtBi在0.7 V附近未出现CO氧化峰,表明它们具有更高的CO耐受性。
采用原位FTIR对PtRhBiSnSb纳米板在碱性电解液下的MOR行为进行分析,如图3h所示,在MOR过程中,在-0.3 V开始、在~1585 cm-1处出现吸收峰,对应HCOO-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即甲醇首先被氧化为HCOO-;然后,在-0.1 V开始、在~2345 cm-1处出现吸收峰,对应CO2的振动,即HCOO-再被氧化成CO2;随后,CO2从表面解吸、并与OH-反应形成CO32-/HCO3-。值得一提的是,PtRhBiSnSb纳米板上出现这些特征峰时的起始电位比Pt/C低100 mV,进一步支持了PtRhBiSnSb具有优异的MOR活性。
图4(a,b)PtRhBiSnSb与PtBiSnSb的电子分布;(c)PtRhBiSnSb的PDOS分析;(d) PtRhBiSnSb与PtBiSnSb的d带中心与Pt的d带中心;PtRhBiSnSb的(e)Pt-5d、(f)Rh-4d、(g)Bi-6p、(h)Sn-5p以及(i)Sb-5p的PDOS分析;(j)CH3OH、CO2和CO在PtRhBiSnSb和PtBiSnSb上的吸附能比较;(k,l)在CO2路径与CO路径,PtRhBiSnSb的MOR自由能分布。@Wiley
采用DFT计算方法进一步研究了PtRhBiSnSb纳米板的电化学醇氧化性能。与PtBiSnSb纳米板相比,将Rh部分引入到Pt位点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电活性(图4a、b)。图4c的PDOS分析显示,费米能级(EF)附近的电子密度增大,其中Rh位点的贡献最大,即表明Rh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电活性。同时,Sb、Bi和Sn的p轨道也显示出类似的贡献,这表明引入多种p区元素也能够有效增强电子转移。PtRhBiSnSb、PtBiSnSb的电子结构对比也表明(图4d),引入Rh后,整个d带中心明显上移,进一步证实了催化剂的电子转移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表面Pt位点的d带中心略微下移,从而避免Pt与反应中间体发生强结合。
为了识别电子修饰的来源,进一步对PtRhBiSnSb上单位点的PDOS进行分析。如图4e所示,对于Pt位点,从体相到表面,Pt-5d轨道的d带中心逐渐上移;而对于Rh位点,如图4f所示,从体相到表面,Rh-4d轨道的d带中心几乎无偏移,即Rh上形成了高度稳定的电子结构;同时,如图4g所示,对于Bi位点,从体相到表面,Bi-6p在EF附近的电子密度逐渐增大,尤其是在Rh引入后,这表明Bi能够通过p-d耦合来增强电子转移;对于Sn-5p和Sb-5p,如图4h、i所示,从体相到表面均显示出高度稳定的电子结构。因此,从PDOSs上看,由于电子消耗势垒较低,Bi、Sn和Sb位点容易被氧化,主要起电子缓冲的作用,可以保护PtRhBiSnSb中具有高电活性的Pt和Rh位点在MOR过程中不被氧化。
从能量学方面比较了PtRhBiSnSb纳米片和PtBiSnSb纳米片的催化性能。如图4j所示,PtRhBiSnSb对CH3OH和CO2的吸附较强,能够有效增强对CH3OH的氧化能力。同时,PtRhBiSnSb对CO的吸附较不利,使其在MOR过程中具有较强的CO耐受性。图4k、l显示了MOR过程存在的两种途径的自由能分布。对于CO2途径,PtRhBiSnSb显示出更低的热力学势垒,由CHOH*转化为CHO*的能垒仅为0.41 eV。而对于CO途径,PtRhBiSnSb需要克服0.77 eV才能实现CHOH*向COH*的转化。因此,PtRhBiSnSb对反应产物CO2的选择性得到增强,从而验证了其对甲醇氧化的高实验活性。
05 成果启示
本文成功通过湿化学法构建了具有原子有序结构的五元PtRhBiSnSb纳米板,并通过详细的实验表征,证实了所形成的PtRhBiSnSb纳米板具有hcp结构。电化学醇氧化反应显示,由于多金属间的协同效应,使得PtRhBiSnSb纳米板在MOR、EOR、GOR中实现了高的质量活性。DFT计算表明,Rh的引入优化了PtRhBiSnSb纳米板的电子结构,不仅提高了电子转移效率,同时也调制了催化剂的d带中心,提高了电化学醇氧化能力。总之,这项工作为新型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见解,同时强调了多金属催化剂在多相反应的协同催化优势。
审核编辑:刘清
-
电解液
+关注
关注
10文章
842浏览量
23071 -
DFT
+关注
关注
2文章
224浏览量
22683
原文标题:权泽卫&黄勃龙Adv. Mater.:高熵合金有序结构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