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前往医院就医,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医院人流量大,环境密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宿主、病原体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而医院环境空气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传播和传染源之一,目前40余种法定传染病中有近35%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占传播途径的首位。除了细菌之外,空气中还混合流动着许多微生物、粉尘、PM2.5、CO2等,对医生和病人造成健康隐患。
同时,患者因抵抗力低,对环境的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的温度宜在 20~26℃,相对湿度宜为 40%~65%,因此建设智慧医院,对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自动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建设智慧型医院的需求越来越大。2020年5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
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分布在建筑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噪声等各类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传输建筑室内的环境参数信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状况,病房也变身24小时自动化环境监控调节系统,其中运用的传感器有以下这些:
温湿度传感器:
可以有效、实时、精准地监测院内的温度和湿度数值,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模块,对空调进行自动调节,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6℃的恒温环境。
PM2.5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传感器
实时监测病房内PM2.5和CO2气体的浓度,自动开启、开闭空调和新风系统,并在监测到烟雾、有毒气体等超标时自动报警,让室内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健康、稳定的水平。
负离子发生器
当监测到室内有害气体超标时,可自动开启负离子发生器装置,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进行空气净化,为患者营造“森林氧吧”式的就医环境。
人感传感器
人感传感器是一款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模块,可根据人体动作,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自动开关窗帘以及灯具,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极大方便了患者日常起居。
医院中的厕所,是一些患者事故的高发地。改造后,患者可以通过厕所内的一键告警按钮,在遇险时及时报警。如患者如厕时间过久或在厕内跌倒,也会触发系统自动报警,方便医护人员及时询问查看。
能化运作的病房,一方面让医护人员减少了在病房维护和巡视方面的精力投入,极大缓解了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增强医院面对大型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事故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建设升级智慧医院,为医疗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核编辑:汤梓红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1文章
51163浏览量
754123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701浏览量
373950 -
智慧医院
+关注
关注
3文章
169浏览量
1717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