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PEO基固态电池在高电压下真正的失效机制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锂电联盟会长 2022-09-30 14:20 次阅读

全固态锂电池(ASSLBs)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下一代电池重要的技术路线。聚环氧乙烷(PE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且对正负极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界面润湿能力。

然而,PEO的电化学窗口较窄,当充电电压高于3.9V(vs. Li/Li+)时,PEO会发生电化学分解。因此,与高电压正极(LiCoO2、NCM)相匹配时,PEO基固态电池通常呈现出较差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对正极表面包覆或PEO进行结构改性,可以改善PEO基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然而,PEO基固态电池在高电压下真正的失效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工作介绍】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课题组通过在LiCoO2表面包覆一层高电压下性质稳定的Li3AlF6材料,改善电解质-正极界面稳定性,大大提升了PEO基固态电池在高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对PEO基固态电池在不同电压下的失效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3.0-4.2V电压区间内,PEO基固态电池的容量衰减主要归因于LiCoO2的表面发生结构失效,生成CoO相;在3.0-4.5V以及更高的电压下,除LiCoO2结构失效外,PEO自身开始出现分解,离子电导率下降导致电池阻抗值增大,加剧了LiCoO2/PEO/Li电池的失效。该工作以“Insights Into the Interfacial Degradation of High-Voltage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上。硕士研究生李家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杨卢奕副研究员、宋永利副研究员、潘锋教授为通讯作者。

【内容表述】

eff1f798-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图1.LAF@LCO的结构表征分析。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筛选了具有较宽电化学窗口的Li3AlF6,用于修饰LiCoO2与PEO基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Li3AlF6包覆后LiCoO2(LAF@LCO)的的主体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SEM和HRTEM下,清晰看到Li3AlF6包覆层厚度约为20nm。

f02f84b4-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图2.PEO基全固态电池在3.0-4.2 V电压区间内的循环稳定性测试。测试温度为60℃。

在0.2 C(1 C = 150 mAh/g)的长循环中,LCO/PEO-LiTFSI/Li电池的放电容量从首圈开始快速衰减,在50圈循环之后容量衰减为零。相比之下,LAF@LCO/PEO-LiTFSI/Li电池表现出更加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经过100圈循环后,电池仍然具有高达96.5 mAh/g的放电容量,容量保持率为77.2%。在0.5C下,LAF@LCO/PEO-LiTFSI/Li电池则同样表现出更突出的循环稳定性,说明Li3AlF6包覆层确实能够改善PEO基固态电池在高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

f0f4280a-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图3.LCO/PEO-LiTFSI/Li电池和LAF@LCO/PEO-LiTFSI/Li电池在3.0-4.2V电压区间循环后的表征分析。

对3.0-4.2V电压区间循环前后PEO基固态电解质XPS的C 1s图谱进行分析,未循环PEO基固态电解质的C-O与C-C峰面积之比为1:0.21。而来自LCO/PEO-LiTFSI/Li电池中循环后的PEO基固态电解质的C-O与C-C的峰面积之比减小至1 : 0.55,并且出现了O-C=O信号峰,这说明LCO/PEO-LiTFSI/Li电池循环之后,PEO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分解。

f12a7c66-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此前研究表明,PEO分子链末端的羟基(-OH)将失去电子并形成单原子自由基(-O),而质子被锂盐捕获(公式1)。鉴于分子链中的羟基比例较低,我们对PEO在4.2V电压下的分解过程做了以下假设。PEO分子链中的C-O键断裂,形成分别带有-O-和-CH2-基的长链聚合物(公式2)。不稳定的-CH2-基团进一步转化为带有-CH-CH3的聚合物(公式3)。然后,-O-基团将与-CH-CH3基团反应,形成O-C-O基团(公式4),在氧化电位下往往被氧化成O-C=O基团(公式5),此外,质子也被锂盐捕获的。含有高氧化性Co4+的脱锂LixCoO2会通过吸引电子和质子来加速这一反应过程。

本文用C 1s光谱中O-C=O与C-O峰的面积比作为PEO氧化程度的指标。在上限电压为4.2V的情况下,LCO和LCO@LAF在循环后得到的比率分别为0.08和0.05,表明PEO的分解被LAF包覆层有效抑制。

然而,LCO/PEO-LiTFSI/Li和LAF@LCO/PEO-LiTFSI/Li电池在循环前后的阻抗值大小几乎一致,说明电池在3.0-4.2 V的电压区间循环后PEO基固态电解质都没有被严重破坏,仍然具有几乎相同的的离子传导能力。这说明LCO/PEO-LiTFSI/Li在3.0-4.2 V电压区间内失效的真正原因并非是PEO的分解导致。

通过对循环后的LCO进行的结构分析发现,未包覆的LCO在循环后表面出现了一组不同的晶格条纹,晶面间距为0.2472 nm和0.2137 nm,分别对应CoO的(111)和(200)晶面,这表明循环后的LCO表面发生了明显的结构相变,而这一结构上的变化导致了LCO性能衰减和LCO/PEO-LiTFSI/Li电池的失效。而循环后的LAF@LCO表面仍然存在一层完好的Li3AlF6包覆层,LCO中也没有出现相结构变化。说明LAF作为一个保护层,阻止了LCO的化学分解,促进了循环稳定性。因此认为,当PEO与LCO的直接接触时,含有高氧化性Co4+的脱锂LixCoO2倾向于与PEO反应,导致LCO晶格中的氧损失和PEO链的分解。而这种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被电子绝缘的LAF包覆层所抑制。

f17a9700-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图4.不同充放电区间内,LCO/PEO-LiTFSI/Li电池和LAF@LCO/PEO-LiTFSI/Li电池的充放电与DEMS产气结果分析。

LCO/PEO-LiTFSI/Li电池的DEMS测试在4.4V之前只能检测到微量的气体,表明PEO的分解可以忽略不计。这个结果与上面的结论一致,即PEO分解可能不是电池在3.0-4.2V电压范围内容量衰减的原因。如公式2所示,少量的C2H4O来自PEO中相邻的C-O键的断裂。随着截止电压逐渐增加到4.5V,大量的O2从电池中释放出来。在电压可以达到4.6V之前,出现了一个很长的PEO分解平台,伴随着各种气体的严重释放,包括H2, CH4, C2H2, C2H4, CO, C2H6, HCHO, O2, CO2(C2H4O),这是PEO基固态电解质在高压下剧烈分解成小分子的结果。而LAF@LCO/PEO-LiTFSI/Li内部只有少量的气体产生,此时电池还能进行正常充放电。只有当充电电压达到4.8 V后,PEO才开始出现剧烈分解并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电池完全失效。并且,LAF@LCO/PEO-LiTFSI/Li电池在3.0-4.5V电压区间内也表现相对优异的稳定性。这说明Li3AlF6包覆层能够提高PEO的充电截止电压,有效缓解PEO基固态电解质在高电压下的分解,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f1a117fe-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图5.LCO/PEO-LiTFSI/Li电池和LAF@LCO/PEO-LiTFSI/Li电池在3.0-4.5V电压区间循环后的表征分析。

LCO/PEO-LiTFSI/Li电池的阻抗在循环后已经超过900 Ω,阻抗增大表明循环过程中PEO剧烈分解成小分子,导致其离子电导率下降,并且电解质/正极界面也不断被破坏,进而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和失效。而LAF@LCO/PEO-LiTFSI/Li电池在循环后,阻抗只发生微小的变化,仍然保持在200 Ω左右,说明此时PEO并未发生剧烈分解,仍然保持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解质/电极界面稳定性。

利用XPS对PEO基固态电解质的分解进一步表征分析,LCO/PEO-LiTFSI/Li电池循环后PEO的C 1s谱图中C-O峰面积明显减小,而R-C=O(287.2 eV)和O-C=O(288.5 eV)的峰面积则明显增大,O-C=O与C-O的峰面积比为0.24。R-C=O和O-C=O峰面积的增加归因于PEO大量分解生成的的分解产物,表明PEO基固态电解质在3.0-4.5 V电压区间内出现剧烈分解。因此推测(公式6),之前得到的单原子自由基(-O-)将进一步氧化成羰基。在这个过程中,含有高氧化性Co4+的脱锂LixCoO2也将通过吸引电子和质子来加速这个反应过程。

f1cbb496-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相比之下,LAF@LCO/PEO-LiTFSI/Li电池循环后PEO的C 1s和O 1s谱图中R-C=O和O-C=O峰面积增加较少,O-C=O与C-O峰的面积比从0.24明显下降到0.06。这说明LAF@LCO/PEO-LiTFSI/Li电池中的PEO只是发生少量分解,电解质-电极界面受到了良好保护。与4.2V时的容量衰减不同,4.5V时更差的性能可以归因于LCO结构失效和PEO分解。而对于LAF@LCO,PEO的轻度分解可归因于在高电压下导电碳/电解质界面的恶化。

f1e986ec-4081-11ed-b1c7-dac502259ad0.png

图6.PEO基固态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失效机制示意图。

因此,本文推测:在4.2 V充电电压下,LCO/PEO-LiTFSI/Li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的主要原因是高活性LiCoO2表面和PEO之间的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所引起的LiCoO2表面的结构失效。当电压达到4.5V甚至更高的电位时,LiCoO2的结构失效和PEO的强烈分解可能是共同导致容量进一步下降的原因。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压
    +关注

    关注

    45

    文章

    5576

    浏览量

    115639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9

    文章

    693

    浏览量

    27726
  • 固态电解质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3

    浏览量

    5415

原文标题:全固态电池在高电压下的界面失效机制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固态电池电压下的界面失效机制

    性能。通过对正极表面包覆或PEO进行结构改性,可以改善PEO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然而,PEO
    发表于 10-25 14:46 1390次阅读

    电压技术:1.2.1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电压电压技术
    学习电子
    发布于 :2022年11月16日 21:00:20

    电压技术: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电压雷电电压技术
    学习电子
    发布于 :2022年11月16日 23:05:55

    如何在共模电压下测量小差分电压

    电机控制,电源电流监控和电池电压监控等应用中,必须在共模电压下检测到小的差分电压。其中一些应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08:30 1.1w次阅读
    如何在<b class='flag-5'>高</b>共模<b class='flag-5'>电压下</b>测量小差分<b class='flag-5'>电压</b>

    固态电池与无钴电池是什么关系 固态电池是无钴电池

    PEO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氧化电位)是3.8V,无法与电压正极材料(钴酸锂、三元材料等)相容,只能用磷酸铁锂做正极,所以不用钴的说法就流传下来。 不过早期的固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3:50 3172次阅读

    固态电池是无钴电池固态电池与钴的关系解析

    早期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是聚合物电解质,以PEO(聚环氧乙烷)占绝大多数,PEO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氧化电位)是3.8V,无法与
    发表于 03-17 20:40 8次下载
    <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池</b>是无钴<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池</b>与钴的关系解析

    DN114-LTC1267双开关稳压器控制器输入电压下运行

    DN114-LTC1267双开关稳压器控制器输入电压下运行
    发表于 04-17 17:52 7次下载
    DN114-LTC1267双开关稳压器控制器<b class='flag-5'>在</b><b class='flag-5'>高</b>输入<b class='flag-5'>电压下</b>运行

    氟化石墨烯增强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固态电池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广泛应用的PEO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较差,电极/电解质
    发表于 09-28 09:46 2641次阅读

    使用LLZO/ PEO复合电解质组装固态锂离子电池

    通过将SnO2纳米线直接在集电极上制备和修饰制备图案电极,并使用LLZO/ PEO复合电解质组装成固态锂离子电池。根据电极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系统地研究了对应电化学行为。研究者提出通过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5:56 1965次阅读

    关于全固态电池的6大成果

    PEO-LLZTO复合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固态电解质选择。然而,金属锂-电解质界面上不均匀的锂沉积仍然会造成严重的短路现象。最近,中南大学张治安等金属锂负极表面构筑了一层LiF
    发表于 01-05 11:23 1866次阅读

    LATP和TiO2固态电池中的作用机制

    陶瓷颗粒分散聚合物基体中的复合固态电解质(CSE)可以将全固态电池(ASSB)的前景转化为实际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09:29 5275次阅读
    LATP和TiO2<b class='flag-5'>在</b><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池</b>中的作用<b class='flag-5'>机制</b>!

    大功率固态功放功率合成失效分析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大功率固态功放功率合成失效分析.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20 14:43 0次下载
    大功率<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高</b>功放功率合成<b class='flag-5'>失效</b>分析

    重识全面电动化语境下的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镍三元+硅/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14:52 953次阅读

    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优缺点

    详细介绍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优缺点。 一、固态电池的优点 安全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5:20 1.2w次阅读

    bq27426动态电池电压下的性能,适合便携式音频应用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bq27426动态电池电压下的性能,适合便携式音频应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30 10:34 0次下载
    bq27426<b class='flag-5'>在</b>动态<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电压下</b>的性能,适合便携式音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