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原位构筑的氧释放缓冲层和界面离子加速层稳定高压高镍正极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作者:王睿 2022-10-11 17:43 次阅读

近日,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白莹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简单的原位修饰策略,成功地将与晶格O具有高结合能的B原子梯度掺杂进入NCM811一次颗粒的近表面,并且同时将具有压电特性的Li2B4O7包覆在NCM811二次颗粒的外表面,利用高镍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应力使Li2B4O7内部进一步产生极化电场,进而调控界面离子输运。理论计算清楚的显示出B原子最倾向于掺杂在高镍材料中的Li层中以LiLiLiCo环绕的四面体位置。以此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理论计算表明,B离子的掺杂提升了高镍材料的O空位生成能并且降低了Li离子的传输能垒。有限元分析结合实验测试显示出Li2B4O7在NCM811表面形成了与锂离子传输方向一致的极化电场,促进了离子的传输。因此,这种通过离子梯度掺杂形成的氧释放缓冲层和压电材料包覆在表面形成的离子输运调控界面层协同提升了高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组装的NCM811-LBO/LTO全电池在10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6%。该文章以In-situ Construction of Gradient Oxygen Release Buffer and Interface Cation Self-Accelerator Stabilizing High-Voltage Ni-rich Cathode为题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河南大学2019研究生代中盛为第一作者,河南大学赵慧玲博士和白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卢侠教授、河南大学赵勇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何冠杰博士提供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方面的帮助。

f30d5eee-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S1:(a) O3型NCM811的理论模型;(b) B掺杂到不同位置的相对能量。 在以往涉及B掺杂层状材料的研究中,根据离子尺寸效应,研究者们推测B可能的掺杂位置为Li层四面体和过渡金属层四面体位置。然而,B离子掺杂的可能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工作中,以图S1a中的O3型NCM811为理论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显示出B掺杂到Li层以LiLiLiCo环绕的四面体位置相对能量最低 (图S1b),因此B在高镍层状材料中最倾向于掺杂到此位置。

f32ca588-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1:(a) B元素掺杂前后的NCM811模型;(b) 巴德电荷分析;(c) 氧空位形成能;(d, e)电荷态密度图。 以图1 a中的B掺杂进入Li层并且以LiLiLiCo环绕的四面位置为模型,进一步的理论计算发现,经过B掺杂之后O的Bader电荷值更低 (图1b),这表明掺杂后的样品中的晶格O更加稳定。此外,图1c显示B掺杂后O的空位形成能也明显提升,进一步证明了B离子掺杂对晶格O的稳定作用。

f355816a-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2:(a) 原位构筑LBO的流程图;(b) NCM811的截面SEM及Mapping图;(c) HRTEM图像;(d) TEM线扫图像;(e-g) 深度XPS光谱(Ni,B)及归一化图像;(h) PFM图像;(i, j) Ni元素的XANES和EXAFS光谱。 经过图2a显示的原位构筑过程后,截面SEM的Mapping (图2b),TEM线扫 (图2d),深度XPS测试 (图2e-g)及其归一化结果表明B原子成功的掺入材料内部,同时图2h的PFM测试显示出具有压电效应的LBO包覆在了材料表面。此外,图2i显示出NCM811-LBO中的Ni的吸收光谱向低能偏移,说明Ni元素化合价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B掺杂到四面体位置,不占据活性元素位点,且为了保持电荷平衡,Ni元素价态有所降低。

f3788ef8-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3:电化学循环:(a) 首周;(b) 半电池循环;(c) 倍率;(d) 全电池循环;(e) 离子传输模型;(f) 掺杂前后的离子传输势垒。 经过LBO的原位构筑之后,图3a显示改性后样品首周容量略微提升,这是由于B掺杂到四面位置, Ni元素价态有所降低,这种分析结果和图2中的XANES测试一致。此外,图3b-d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出改性后的高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升。以图3e中B掺杂前后的材料为模型进行离子迁移能垒的计算,中的结果表明 (图3f),经过B掺杂之后,NCM811-LBO的离子扩散能垒有了明显的降低,这将有力的促进离子的输运。

f399b3c6-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4:(a, b) 原位XRD图像中的(003)衍射峰;(c) 晶格常数c的变化;(d) NCM811的杨氏模量;(e) NCM811-LBO的在首周循环过程中的应力变化;(f) NCM811体积变化最大时诱导LBO产生的极化电场的模拟值;(g) LBO的改性机理。 图4a-c中的原位XRD测试结果显示出经过LBO的原位构筑之后,NCM811-LBO在高电压下晶格常数c轴的变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根据原位XRD曲线计算出的应变以及图4d的AFM测试得到的NCM811的杨氏模量,计算了NCM811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的变化曲线如4e所示。图4f显示了通过有限元分析表明了LBO在NCM811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与锂离子传输方向一致的极化电场。图4g表明这个额外的界面极化电场将会起到界面离子加速器的作用加速固液(电解质-LBO包覆层)和固固(LBO包覆层-内层NCM811)界面离子输运,减弱界面引离子传输引起的应力。

f3ba0da6-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5:(a, b) 原位DEMS图像;(c, d) 原位高温XRD光谱; (e, f) 归一化后的晶格常数a,c。 图5a, b的原位DEMS测试表明经过LBO的修饰之后,高镍材料的O2析出得到了抑制,热稳定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得益于掺杂生成的强的B-O键,有效的降低了O的电负性,抑制了O的析出,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图5c-f中的变温XRD及其归一化结果显示出经过LBO的原位构筑以后,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强。

f3d322a0-4857-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6:(a, b) 原位拉曼光谱;(c, d) 归一化后的Eg和A1g特征峰;(e, f)应力分析。 图6a-d进行的原位拉曼测试及特征峰的归一化结果进一步显示出改性后高镍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图6e, f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出NCM811-LBO材料内部的应力积聚明显减弱。

审核编辑:郭婷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
    +关注

    关注

    5

    文章

    536

    浏览量

    37608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

    文章

    10548

    浏览量

    129452

原文标题:原位构筑的氧释放缓冲层和界面离子加速层稳定高压高镍正极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长期循环过程中电压持续衰减,导致能量损失,其商业化之路面临挑战。电压衰减是由于层状相向尖晶石或岩盐相变源于晶格中空位的形成和积累,如释放,以及金属-配位导致的过渡金属(TM)阳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39 144次阅读
    <b class='flag-5'>高</b><b class='flag-5'>稳定</b>性富锂锰基<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

    北大潘锋ACS Nano:熵岩盐表面层稳定超高单晶正极

    ,成为有望商业化的候选材料。然而,其实用化面临两大挑战:锂离子扩散动力学不足和正极/电解液界面恶化。锂离子扩散动力学不足限制了超高单晶的比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32 173次阅读
    北大潘锋ACS Nano:<b class='flag-5'>高</b>熵岩盐表面层<b class='flag-5'>稳定</b>超高<b class='flag-5'>镍</b>单晶<b class='flag-5'>正极</b>

    探索高压电缆护环流在线监测装置:如何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TLKS-PLGD高压电缆护环流在线监测装置,是电力运维领域的革新之作,专为保障高压电缆护的安全而设计。它集成了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线缆保护、系统自检、远程数据访问及深度数据分析等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0:00 99次阅读
    探索<b class='flag-5'>高压</b>电缆护<b class='flag-5'>层</b>环流在线监测装置:如何保障电网<b class='flag-5'>稳定</b>运行

    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中掺杂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和锂,这种不同的掺杂位点分布对材料的活性和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掺杂元素在LLOs中的分布规律,还为通过共掺杂策略优化LLOs的循环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于提高锂离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09:39 256次阅读
    锂<b class='flag-5'>离子</b>电池富锂<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中掺杂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中科院温兆银教授:锂离子电池表面梯度富阴极

    。特别是NCM(含量x > 0.8),能在电压下提供超200 mAh g⁻¹的比容量。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0:18 302次阅读
    中科院温兆银教授:锂<b class='flag-5'>离子</b>电池表面梯度富<b class='flag-5'>镍</b>阴极

    栅氧化工艺的制造流程

    与亚微米工艺类似,栅氧化工艺是通过热氧化形成高质量的栅氧化,它的热稳定性和界面态都非常好。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15:37 314次阅读
    栅氧化<b class='flag-5'>层</b>工艺的制造流程

    超级电容器的为什么双电间隔小

    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能力而在许多领域受到重视。这些特性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双电结构。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双电的形成 : 当电极浸入电解质中时,电极表面的电荷会吸引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10:29 348次阅读

    8pinM8接头镀有什么作用

    德索工程师说道镀是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的方法。虽然的导电性略低于铜等金属,但镀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15:50 328次阅读
    8pinM8接头镀<b class='flag-5'>镍</b><b class='flag-5'>层</b>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的四大类型?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电池的正极一侧,负责在充放电过程中储存和释放离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14:42 3486次阅读

    大气负离子监测系统

    景区对空气质量环境要求非常,分辨一个景区的空气是否达标,从景区的负离子含量浓度就可以直接看出来,所以景区环境负离子监测系统就十分重要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13:55 487次阅读
    大气负<b class='flag-5'>氧</b><b class='flag-5'>离子</b>监测系统

    什么是PCB叠?PCB叠设计原则

    对于信号,通常每个信号都与内电直接相邻,与其他信号有有效的隔离,以减小串扰。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多层参考地平面,以增强电磁吸收能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16:02 2398次阅读
    什么是PCB叠<b class='flag-5'>层</b>?PCB叠<b class='flag-5'>层</b>设计原则

    高精度负离子监测系统(高精度的负离子监测系统)

      JD-FZ5负离子,是指带有负电荷的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负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15:56 363次阅读

    大有用处!柯肯达尔效应诱导超高正极材料单颗粒的应力分布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含量≥80%)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的特点,有望满足新一代动力电池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含量的提升,此类层状材料的循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5:18 1033次阅读
    大有用处!柯肯达尔效应诱导超高<b class='flag-5'>镍</b><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单颗粒的应力分布

    双电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双电电容器的特点

    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电荷分布,即正负电荷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在双电电容器内部,存在两个平行的电极,一个是正极,另一个是负极。当双电电容器接通电源时,电源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7:14 4241次阅读

    弱溶剂化少界面实现硬碳负极的首效和稳定循环

    离子电池碳基负极面临着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来调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却忽略了负极-电解液界面对于溶剂化鞘的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1-26 09:21 1584次阅读
    弱溶剂化少<b class='flag-5'>层</b>碳<b class='flag-5'>界面</b>实现硬碳负极的<b class='flag-5'>高</b>首效和<b class='flag-5'>稳定</b>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