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中阐述了儒家对于“仁”的理想。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将自己所认同和拥有的分享给更多人,就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仁”的最高认同。每个时代有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但仁者之心的光芒却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进入新时代,中国如何构建适应时代的“仁”?如何再一次用中华文明的光芒点亮世界的未来?答案,或许藏在数字化的时代浪潮当中。
这个十月,总结中国跨入新时代的成就,俯瞰万里山河的繁荣昌盛,成为社会共同参与的盛事。尤其在数字化技术发展与数字经济建设方面,总结数字中国建设成绩,可以看到累累硕果。而在其中,有一个关键价值尽显着数字中国的仁者之光——数字包容。
什么是数字包容?为什么时代需要数字包容?中国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面向数字包容做出了哪些探索?
以中国的建设与实践为契机,让我们共同领略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数字包容。仁,这个古老的概念,依旧在数字化时代点亮着文明之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誓言
数字包容是什么?就是数字时代,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每个人应用不同数字化能力、享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顺序一定是不同的。而这种差异累计,自然也就会变成数字化时代的差距,乃至鸿沟。这个时候,我们是放任鸿沟扩大,还是以“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之心将数字技术推而广之?显然,后者才是更负责任的时代抉择。
早在2000年,《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中就提出了提出“信息社会包容”原则,即“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应该受益于信息社会,任何人不应该被排除在外”。伴随着中国数字化进展取得巨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日新月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用来形容中国在数字包容领域的担当恰如其分。
“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展示出了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源源不断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这种情况下,面向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未来,不落下一个人,数字化发展属于全人类,成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誓言与努力方向。
中国强调,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政府积极承担数字责任,推动数字化包容的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也将自身产业能力、技术优势,以及社会责任感积极融入到数字包容的进程中。2019年,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宣布面向数字包容,华为推出将围绕技术、应用和技能三方面来开展的TECH4ALL行动,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数字技术。
具体来说,在联接方面,华为将通过技术创新,持续降低成本和消除覆盖障碍;在应用方面,华为将赋能生态系统,帮助开发人员为不同社区和行业创建更多应用程序;在技能方面,华为将与政府,社区和其他行业合作,提升全社会的数字技能。
从那时开始,华为选择了四个发力点,即促进健康福祉、公平优质教育、保护脆弱环境和推进均衡发展来践行TECH4ALL。以“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为愿景,协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数字包容”方案。
如今在中国,数字包容已经成为政府积极发展,企业积极践行,产业积极配合,各角色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广泛受益的行动与共识。构筑了新时代献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礼物”。
跨越数字鸿沟的新时代脚步
为什么中国积极打造数字包容?数字包容能够为每个人带来哪些价值?想要讨论这些内容,就必须正视数字鸿沟的存在与扩大。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红利天然会向能够率先应用技术的地区、人群与企业靠拢。如果放任这种情况扩大化,文明将面临一系列障碍与不公,社会也会陷入数字冷漠的境地。
显然,这种情况不符合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根本目标,不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价值,也不符合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仁之大道。
2021年11月,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赵厚麟表示,据推算全球仍有29亿人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占世界总人口的37%。这个数字推而广之,是四道横亘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化建设面前的鸿沟。
1.年龄鸿沟:目前阶段,60岁以上老人的网络普及率依然不高,与总体网络普及率有较大差距。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无法享用数字化能力的老人将面临诸多生活困难。不会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扫描,导致的出行难、购物难、看病难成了新的老年人生活难题。
2.身体鸿沟:随着数字化在生活、生产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那些不方便使用数字化设备的人群,面临着愈发严重的生活困难。视障、听障,以及其他身体障碍人群的数字化无障碍接入,值得被广泛关注。
3.经济发展鸿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往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这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经济发展等资源,有可能在数字化进程中被进一步拖后。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扶贫、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问题,既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时代命题。
4.自然环境鸿沟。经济发展不能以自然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在经济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化建设相互割裂,或者落后地区因为无法享受数字红利而不得已消耗自然环境的问题。跨越数字鸿沟,必须将自然环境纳入考虑。
数字包容的价值与意义,就是正视这些鸿沟的存在,并且在广泛实践中逐步探索跨越鸿沟的真实脚步。无论是中国社会整体的数字包容探索,还是中国科技企业的数字包容实践,都为在新时代跨越数字鸿沟做出了积极努力。
点亮万里山河的新时代探索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当中,第五章专章讨论了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其中总结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成就。“支撑社会服务发展普惠均衡”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项中国新时代成就中,可以充分看到数字包容理念在中国的实践探索与广泛落地。
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互联网+社会服务”持续推进,扩大了社会服务的半径。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快速推广普及。截至2020年底,我国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用户规模已分别占所有网民的34.6%、21.7%。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9.7%。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已成为广大群众日常出行中的重要组成。
在数字脱贫、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的实现等方面,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企业端,数字包容的探索也覆盖了各个领域,积极跨越中国大地上的众多数字鸿沟,实践新时代“不落一人”的数字化承诺。
比如在乡村基础教育领域,华为通过华为云WeLink助力友成基金会等北师大等机构发起的“青椒计划”,通过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联接业务、联接设备、联接知识,最终实现了一端联接北师大等优秀的教授和专家,一端联接最需要成长和知识养分的偏远地区的乡村青年特岗教师。截至2022年6月,青椒计划历经五届,累计培训了来自23个省级行政单位、427个区县的近10万名乡村教师,上百万乡村孩子从中间接受益。
针对中西部农村学校师生提升数字素养这一重要需求,华为联合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等伙伴,在宁夏银川等地多所农村小学开设“科技小学堂”课程,基于项目化、互动式的学习和动手操作,开启乡村师生科技启迪之门。
在科技助老方面,为华为联合北京老年开放大学开展了“百千万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双方联合开发“鹤颜学堂”,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给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并传递生活服务、反诈等简洁实用的知识。
从TECH4ALL计划中可以看到,中国大地的数字包容实践已经凝聚了方法、总结了经验、探索了路径,为全球更广阔区域的数字包容点亮了未来之光。在TECH4ALL提出的3年时间里,华为助力11万名师生及待业青年培养数字技能、32个保护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440万视障用户享受科技便利、6000万偏远人口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
数字教育、远程医疗、数字脱贫,以及数字无障碍这些远大探索,正成为新时代的中国之仁,文明之仁。
审核编辑 黄昊宇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766浏览量
61852 -
数字中国
+关注
关注
0文章
60浏览量
820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