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座舱概念迅速走红并持续升温。根据市场分析机构IHS Markit的统计数据,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2020年已经达到36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81亿美元。
产业热潮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比如为智能座舱提供大屏的京东方精电,该公司专注于汽车显示屏产品,约84%来自于汽车业务。根据该公司此前的业绩预告,截止到6月30日的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速区间在140%至180%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电气化是产业变革的上半场,智能化则是产业变革的下半场。那么,在汽车智能化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推动智能座舱发展的四要素都准备就绪了吗?
智能座舱的第一大发展要素是政策。目前,在我国汽车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中,都大力倡导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而智能座舱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一部分,无疑也享受着政策红利。当然,国内产业一般都以政策为指向标,智能座舱产业当前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政策的正确指引。
智能座舱的第二大发展要素是技术,这一层可以继续细分为数据、算力、算法三要素。对于智能座舱的良性发展,优质的数据是产品持续演进的基础养料,让系统能够越来越了解用户;算法则是系统基于数据优化之后的结果,是智能座舱体现各种智能化的灵魂,随着智能座舱的发展,机器学习算法与神经网络算法框架等也在持续优化,也会融入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多模融合、场景理解等算法;算力则是支撑单元,比如高通骁龙8155芯片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算力平台,随着智能座舱功能越来越智能、丰富,对于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难说,智能座舱在技术方面是否已经准备就绪,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从市场反馈而言,目前产业对于现有方案的表现是满意的,用户也较为拥戴,这是推动智能座舱技术继续发展的动力。
智能座舱的第三大发展要素是投资。目前产业界的基本共识是,智能座舱将优先于智能驾驶在智能汽车领域实现大规模落地。正如国联证券在研报中提到的,受限于法律法规、基建滞后等要素,高级智驾落地暂缓,主机厂聚焦座舱差异化竞争,并致力于将智能座舱打造成新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因此,智能座舱便成为投资的热门方向。在此过程中,tier 2级别的软件供应商,以及tier 1级别的车载信息系统供应商投资力度最大,两者加起来占据了整个产业投资的50%。国联证券也认为,国内Tier1供应商一方面要发挥硬件开发、产品集成控制优势,同时也要提升在软件开发方面的能力,成为座舱集成方案供应商,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综合而言,目前产业界对于智能座舱极为看好,投资比较活跃。
智能座舱的第四大发展要素是需求。根据IHS Markit的分析报告,智能座舱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考虑的第二大因素,并且越是汽车产业发达的地区,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的需求度越高,61.3%的用户认为座舱智能化配置极大提升购车兴趣,大约26.7%的消费者会因为智能座舱功能决定购车意向。同时,报告还指出,消费者对于HUD、语音交互/VPA、人脸识别、手势控制、体征监测等智能座舱创新功能欢迎度很高,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费用。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座舱方面,智能化水平已经超过座舱座椅舒适度、空间宽敞度、设计美观度、零部件质量等因素,成为第一大购车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座舱产业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且不欠产业东风,可谓是发展正当时。因此,目前汽车产业上下游都在积极部署智能座舱,同时传统科技巨头也在跨界进入智能座舱领域,包括谷歌、华为等。面向未来,智能座舱将呈现多功能、多渠道、一体化等发展趋势,智能化开始向着以人为本去发展,并增强车内与车外的场景互动,使车辆成为第三空间。
-
智能座舱
+关注
关注
4文章
911浏览量
1626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