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SA连接标准联盟正式对外发布Matter 1.0标准和认证流程,并在深圳召开了媒体发布会。
本次活动中,各位到场嘉宾从标准的研发端到测试端,再从产品的芯片端到设备端,详细地介绍了Matter 1.0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同时在“圆桌讨论”环节,几位行业大佬分别发表了各自对智能家居市场走向的观点,非常具有前瞻性。
“卷”出新高度
纯软件也能通过Matter认证
“你有一个单纯的软件组件,它也能成为Matter认证的产品,可以直接去控制所有的Matter硬件设备,我认为这是具有跨时代的影响意义。”——CSA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宿为民。
作为智能家居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新的标准或协议对相关产品的支持度如何。
而在介绍Matter的最新工作成果时,宿为民便划出了重点。
据了解,Matter标准支持的硬件产品包括照明电气、暖通控制、控制设备与网桥、电视与媒体设备、窗帘幕帘、安防传感、门锁等设备。
而在未来,硬件产品将延伸到摄像头、家用白电及更多的传感器类产品中,据OPPO标准部部长杨宁介绍,未来Matter还有可能将触手伸至车载应用上。
但其中最重磅的消息是,目前对Matter实现了对软件组件的认证。它为什么重磅,首先我们需要知道,Matter 1.0标准的发布为什么一拖再拖。
据宿为民介绍,“更多的困难是来自于竞争对手之间如何妥协。”
在Matter的发起者及支持者中,包括了谷歌、苹果等一众在智能家居产品有所建树的巨头。他们拥有优秀的产品,以及连年辛苦运营积累下来的用户群体,同时也拥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但作为竞争对手,仍然选择了为破除壁垒而合作,其动机必然是更大的利益。毕竟为“互操作”打通壁垒,需要以贡献出自己的用户作为牺牲。说这是牺牲,是因为能撑起一个品牌的无非就是其用户的质与量。
简单来说,各巨头冒着“用户流失”的风险在协助Matter落地。而冒此风险的原因,是Matter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
更大的收益包括但不限于:从宏观角度来说,“互操作”能为智能家居市场带来更大增量;从微观角度来说,各企业可以通过“互操作”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
于是,也由于这笔账必须提前算清楚——谁能拿到多少收益。所以令Matter的落地一拖再拖。
同时,“互操作”的实现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使产品开发商变得更“卷”。由于便利了用户,扩大了其选择空间,使其可以选择更多品牌的产品。在这样的环境中,厂商并不能再依靠“我的生态里还缺什么”来刺激用户购买指定产品,而必须通过更具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来获取用户的青睐。
如今,Matter对软件组件的认证,更是将这种“卷”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重磅还在于直接影响到了各企业的利益。
目前基本上每家做智能家居产品生态的企业,都会附带自家的中控软件,包括负责控制产品的开关,监测产品的状态等。往往只需要开发一个App,甚至小程序便能实现。不过其作用虽然没想象中那么大,但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却不小,毕竟收集到的用户使用偏好等数据,一般来说是相关产品改良的“杀手锏”。
随着软件也能通过Matter认证,未来无论做硬件产品或做平台的企业,都将面临更强力的竞争,也将有更多做软件的企业入局,一分智能家居的大蛋糕。
但从积极的方面来说,Matter 1.0标准的落地,互操作性的提升以及更高的支持度,为细分赛道下做单品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机会,同时也无形中淘汰了部分功能鸡肋的产品。
不过本次发布会的内容还不止产品,关于智能家居市场,在“圆桌讨论”环节各位行业大佬针对销售场景、B端、C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贡献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智能家居
未来做B端还是做C端
“之前一套全屋智能可能更多的在走全装的市场,我们做别墅、做大平层。但现在我们到线下门店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发现门店的自然流量是非常浪费的。”——CSHIA秘书长周军。
据介绍,在去年及之前,全屋智能是行业的大趋势,也由此催生了许多智能家居的设备厂商、平台厂商与房开商之间的合作。
但目前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加之房开商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导致了全屋智能、智慧社区等设想停留在了概念化阶段。
而在今年年初,由于全屋智能等概念难以落地,开设门店成了各大企业新的聚焦点。包括华为、小米等硬件产品商,还有百度、京东等平台商。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与房开商合作和利用门店的自然流量,便是目前智能家居主流的B端和C端市场销售方案。但在B端,不仅是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其开展仍有其他阻碍,包括运营管理的任务安排、责任义务及权限的分配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跟住建部、建筑口都在推进智慧社区、全屋智能方面相关的团体标准的建设,因为在智慧生活体系,不光是室内的应用场景,涉及到室内、楼宇、社区,涉及到房地产企业,包括物业等等多方面的运营和管理。这个为什么不好说?它涉及到不同的管理方,一旦涉及到数据,管理就不是纯商业上的问题了。”——中国信通院IoT行业首席研究员葛涵涛
换句话说,走B端市场的虽然能够在产品销售的效率上有保障,但难以避免地会增加更多问题。而直达用户的C端市场,理应能带来更加便利的服务,并提供更高的价值。同时门店式的场景搭建,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销售亦有巨大帮助。
在C端
从局部场景到全面场景
“我们很多的学员开很多门店,来了以后一问,对智能家居挺感兴趣,但是我暂时不需要,局部空间升级我是需要的,但这个局部空间升级里面有很多设备目前是没有满足的,Matter出来之后加速了很多跨平台的互联互通,这在零售端的体现会更明显。” ——CSHIA秘书长周军
目前,很多企业推出了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智慧客厅、卧室、阳台等。此类场景化的方案需要对多个设备进行组装,在过去,常由单家多产品进行覆盖或多个产品合作进行联动,但操作体验不佳,权限分配、数据管理等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不过Matter落地之后,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不管你是提供纯边缘侧的,还是提供云边一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你都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和接口,包括安全协议,去规范你的各种技术规范和开发规范,这样才能够减少我们在具体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开发过程中,减少我的代码量,加速交互的过程,减少维护的过程。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行业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信通院IoT行业首席研究员葛涵涛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在单品到场景的选择上更加宽容。局部场景的到来,能给予用户最大程度的选择空间。不但如此,由于Matter的提供的高互操作性,未来从单品走向局部再到全面,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即摆在面前。
此外,在近年来火热的出海赛道上,场景的构建也是业内热议的话题。
“国内的生态圈,或者说居住环境是比较密集型的,国外就比较分散。在国内一个小区就可以上几百户、上千户,有网络,智能家居很容易推。国外,我到邻居家也开车,中间可能是一大片空地,不太好布。你到纽约、芝加哥这些大城市,其实那个环境跟国内也差不多。这其中是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地方。”——Wi-Fi联盟亚太区商务事务总经理黄家瑞
简单来说,在智能家居产品对场景的选择上,不仅需要注重从点到面的普及,还可以从环境上入手,在更加容易布网的地区,智慧社区等理念能够更容易地实现落地。
结语
随着Matter 1.0的正式发布,智能家居行业存在已久的壁垒也将被彻底破除,对于消费者和从业者来说,没有壁垒以后,在体验和交互上会有明显的提升。而通过对软件的认证,也能使产品市场更加“卷”,创造更多具有差异化的新品。
同时,在未来,通过Matter也将更便于智能场景的铺设,还能助力中小品牌更好地存活。随着生态逐渐完善,智能家居也将迎来更大的用户增量。
审核编辑 :李倩
-
智能家居
+关注
关注
1928文章
9574浏览量
185458 -
Matter
+关注
关注
1文章
225浏览量
5602
原文标题:从单品到场景,Matter能为智能家居带来多少增量?
文章出处:【微信号:ulinkmedia,微信公众号:物联传媒】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