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释放生产力,这是一个人类几千年来都在思考并尝试解答的问题。
在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普遍性释放社会生产力;但与此同时,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释放生产力的需求与方式又是极大不同的。
清华大学李伯重教授在《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提到:“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生产力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的以往生产实践都不尽相同。过去的生产活动既决定了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吸纳新技术的困境。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中,我们总是会提到一句话:数字化必须与行业相结合。
这既是数字化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行业才是释放生产力的主体;同时也是数字化的最大难题,因为每个行业的数字化需求、数字化路径,以及实现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难题都有着极大差异。行业个体差异与数字化总体趋势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一堵墙,于是我们能够看到高效、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比率并不高。
如何打破这堵墙呢?华为面向这个数字化进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1月7日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联接大会的主题就是“释放数字生产力”。
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和丰富的ICT人才储备,正推进行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数字化发展中的共性挑战,华为提出了三大举措,即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
透过这三大举措,以及一系列华为助力完成的行业数字化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变化正在凝聚:数字化转型,正在从以技术、产品为核心,走向行业需求、行业价值为核心。
这条全新的数字化之路,既是华为的新旅程,也是智能世界的晨光升起之处。
审视高墙:行业个性与数字化共性之间的矛盾
在今天的中国,绝大多数人都非常了解数字化,并且每天都在数字化当中汲取价值。移动支付、移动应用、智慧城市,种种数字化能力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但在生产领域,却会发现大量企业都有数字化的意识与想法,但真正执行起来却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是为什么?
从供需逻辑上看,这就是共性技术、共性产品的供给,与个性行业需求之间不能统一造成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在中国有着出众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技术方便获取、人才储备充足,并且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长期可靠投入,让中国行业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备了良好条件。
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体验最好的5G网络,光纤覆盖率接近100%,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云计算、AI计算、超算中心等领域大力投入,算力网络规模达到全球第二。加之数字化计算普及率不断提升、理工科人才得到大力培养,数字化转型在技术、产品、基础设施的供应方面是非常充足的。
而从另一方面看,在2022年中国已经拥有97个大类,超过900个细分行业,是全世界行业最多、产业链最为齐备的国家之一。这就是数字化发展的绝对优势,因为每个行业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数字化生产力释放。它们叠加在一起,并且产生产业链推导效应,最终带来的价值难以估量。
但同时,行业众多代表着需求差异大、应用场景复杂、成本与效益目标多样化、人才与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导致每个行业、每家企业对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条件,获取方式与获取水平都不统一。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中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最显著、也最迫切的待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也正是因为条件充足、基础良好,中国行业、企业才能率先探索与数字化深度结合的“无人区”,也自然更容易在这个阶段碰到各种问题。
在今天,企业经常会发现想要获得数字化技术很容易,但要真正获得价值特别高、非常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并不容易。我曾经探访过一家AI公司,他们在考察之后,为一家制造业工厂提供了有超过100项智能化能力的方案,认为可以大展身手。但技术专家看过之后,却认为只有两三项能够留下了。因为技术供应方并没有考虑工厂对安全性、可控性的严苛要求,也没有深入考虑厂房内复杂的算、网环境。
这种“理论可行,实则不然”的案例充斥在数字化与行业之间,成为了一堵高墙。于是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的数字化更多是集中在办公、财务、管理、宣传等外围板块起作用。这就是因为这些板块是有共性的,可以抽取最大公约数进行规模化复杂。具体而言,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又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华为认为,其中最显著的是以下三点:
1.技术难选。企业是了解自身需求的,也能够充分了解希望进行数字化升级的行业场景,但却并不了解数字化技术,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选择技术。市面上的数字化方案众多,企业很难判断其中差异;并且数字化方案更多着眼的是共性,很少有与行业深度匹配的个性场景与解决方案出现。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迈开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2.技术能力和资源限制。选好了技术之后,企业需要获取技术,并且搭建能够支撑技术应用的ICT基础设施能力。这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企业技术能力有限,没有处理前沿技术的经验;又比如企业成本有限,不能够购置大量数字化产品、方案来解决并不显著的问题。融合以最简单方式获取技术、得到经验,是考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二关。
3.人才问题。无论是怎样的技术,最终还是需要人类发挥价值。而在数字化人才供不应求的今天,大量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是很难招聘到、留任住高水平数字化人才的。最终就导致我们常说的,懂行业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脱离行业。所以,人才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终难关。
想要真正释放数字化生产力,就必须将这些难关一个个克服,突破行业数字化之间的高墙。为此,华为希望步步为营,步步突破,调集一切可用力量,成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破壁人。
多走一步,到行业的真实需求中去
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选技术,其实包含着广泛的意涵。
比如企业需要考虑几种技术优势的同时,考虑工程化实现、后期运维等问题;要考虑长期成本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要协调多种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融合。可以看出,“选技术”绝非一件易事。尤其当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愈发重要,企业很难不谨慎,再谨慎。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将选技术的难题统统交给行业和企业,而是需要提供容易选、容易用、容易维护的产品组合方案。
为此,华为的决定是:向前多走一步。
过往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的价值核心是产品,也就是所谓的“盒子为中心”。而面向企业真实存在是数字化选择难题,华为打破了以往的产业常规。在产品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多产品的预集成、预验证,从而形成更匹配场景的、预制化的产品组合方案,最终可以实现降低用户的产品选择和方案设计难度。在今天,华为已经面向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推出了40多个产品组合方案,包含了园区智慧安防、极简办公网等,覆盖数据中心、园区、数字站点、广域网络等场景,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90%的数字基础设施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在今天愈发重要。为此,华为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小而美的场景化方案,目前已有70多个相关解决方案上市,并且发布了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如华为亿企飞APP。客户和伙伴可以通个平台获取丰富的产品库、方案库、案例等资源,强化企业获取数字化能力的便捷程度。
另一项彰显了华为“向前走一步”策略的,莫过于华为军团的成立。备受瞩目的华为军团,从本质上体现了真正走到客户身边,走进客户需求的全新数字化服务策略。随着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军团的成立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军团走向行业的价值是非常明晰的。
在华为内部,军团助力形成了面向重点行业的端到端针对性服务能力。在华为外部,则可以依靠军团架构聚合伙伴力量,形成面向行业的高效率、聚焦式场景解决方案能力。从组织架构上来说,军团可以打通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流程,让行业专家、研发人员亲临一线,与客户无缝沟通。
在煤矿领域,可以充分看到华为军团带来的释放行业数字化生产力变化。去年9月,华为煤矿军团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30多家生态伙伴,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基于鸿蒙开发了矿鸿操作系统,这也成了矿山领域首个物联网操作系统。
我们曾经到山西一家煤矿进行探访。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带我们参观的技术负责人说,对于煤矿,少用人,不用人,就是最大的安全,最大的生产力。
如何做到少用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矿下设备可以互联互通。一座矿井下有1000多种设备,可能要跑在十几种操作系统上。这意味着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工来操作和管理,极大增加了井下安全隐患,限制了行业生产力。
在矿鸿的帮助下,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有了统一语言,这给煤矿行业带来了巨大改变。比如说,过去综采面的液压支架需要矿工手动控制,工人一天要按上百次按键,非常辛苦,而矿鸿则成功实现了“按键操作变手机移动操作”的新模式,只需手机一碰连就可完成操作。在这种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加持下,矿井现场点的人工巡检工作减少了30%。
在电力、港口、公路、机场、轨道等行业军团,华为已经携手18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围绕场景联合创新,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并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咨询、应用集成等服务,让客户选技术、用技术的难度大大降低。
行业数字化的第一步难题,正在华为的“多走一步”中逐渐解开。
完成下一跳:“用好云”解决行业的资源与技术焦虑
选好技术,找准场景,有了数字化发展方向之后,行业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持续性、低成本、高效率获取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由于数字化技术有着复杂、立体的结构,所以往往会出现为满足一个数字化应用目标,需要进行大量ICT资源投入的情况。加上数字化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想要获得最新技术往往需要再次进行大量资源、人员投入。形成循环往复之后,企业很容易产生资源与技术方面的焦虑。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构建让行业、企业能够高效率、低成本获取数字化资源的路径,而云计算的价值正好凸显了出来。在今天,上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云承载着企业核心的计算诉求。同时也要看到,云是新技术、新服务通往企业的最短距离。云已经不仅仅可以作为基础设施的替代,更集成了大量新技术、新能力。如果企业可以从云上获得新技术,在云上沉淀和复制数字化转型经验,那么就可以极大降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甚至将数字化底座建立在云端。
为此,华为的决定是:和千行百业一起,完成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一跳。
目前阶段,华为云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理念,把AI、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和数字内容生产等最新技术,以及集成开发工具集成在云服务平台。通过将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伙伴实践沉淀下来,形成了一系列可以被行业、企业直接调取的aPaaS服务,比如智慧供热、数字政务等等。除此之外,华为云还通过集成伙伴应用的形式,面向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让企业获取一站式服务。
跨越成本与技术障碍,完成云上一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选择,在繁忙的天津港当中就是如此。今年8月,我们探访了天津港C段码头。这段长1100米的码头,已经真正意义上自动化、无人化。除了船上作业等岗位外,整段码头在华为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完全在无人情况下高效、准确运行。
天津港成功数字化经验的背后,就有着“云上一跳”的魅力。调度是码头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天津港这个吞吐量达到2000万箱的大港来说更是如此。在引入了华为云提供的港口智能计划系统之后,天津港可以将一次作业计划的制定耗时,从24小时缩短到10分钟。同时在AI技术的加持下,计划质量极大提升,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带来的数据变量。
基于港口智能计划系统,船舶在港时间可以节省7%,同时,由于码头装卸效率提升,一个吞吐量300万标箱的码头,每年可增收2900万——这就是数字化释放生产力的最佳诠释。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由于使用了华为云提供的资源,天津港仅仅用了4周时间就完成了包括AI求解器在内的应用开发与环境部署。如果采取购置设备、搭建环境、采集数据的传统流程,则可能需要花费3到6个月。
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时间更短,这就是“用好云”带来的价值。行业数字化的技术与资源焦虑,也就在其中得到了治愈。
育才一心: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靠人才
无论工业革命,还是今天的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所需要的都是人才。对于行业、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往往会陷入一系列人才难题。近期化一些,可能是看到了一项数字化改造的价值,却无法招聘到合适人才;长期来看,则可能是无法形成有效的数字化人才梯队建设,很多工作在人员更换之后无法衔接。
从具体的企业人才难题中将视野拉升,会发现中国正处在巨大的数字化人才供给缺口当中。根据相关数据,到2025年中国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了解云计算、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人才,以及懂行业也懂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稀缺。
为此,华为的决定是:与社会各界育才一心,尽可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华为携手全国各大院校进行了积极的ICT人才培养计划。比如通过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智能基座”项目,与全国72所高校合作,预计5年培养出300万计算产业人才,助力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华为也为企业自身人才培养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比如面向管理者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组织、流程、人才全面赋能;面向业务人员及ICT技术专家,提供ICT技术和应用实践的培训。目前,华为数字化人才发展服务已经覆盖企业客户达到1200家,累计为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近5万人。
从这三项措施中我们可以发现,华为在打破行业数字化之间的供需矛盾,释放数字生产力方面,是有清晰战略规划,同时调用起一切力量进行投入的。
多走一步,与行业需求对齐,深入行业一线,是帮助企业打通数字化近景,完成从无到有的数字化构建。
完成一跳,帮助行业“用好云”,让企业源源不断获得技术、服务,是赋能企业贯通数字化中景,解决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
育才一心,多角度、多方向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是与社会一同致力数字化发展的远景,奠基更广阔的未来。
在这样的举措下,数字化与行业之前的高墙,可以持续打通,甚至拆除。行业、企业可以有众多方式找到、获取最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发展方式,从而立体化、多样化解决行业特性与数字化供需之间的供需矛盾。
破除高墙之后,一切故事才刚刚开始。数字化的黄金时代正在农田中、工厂里、街头巷尾间酝酿。
华为的更远大目标,是做千行百业与智能世界间的破壁人。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文章
34268浏览量
251053 -
ICT
+关注
关注
3文章
410浏览量
36528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562浏览量
61595 -
5G
+关注
关注
1353文章
48340浏览量
563100 -
5G网络
+关注
关注
8文章
1733浏览量
4209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