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汇川技术距离褪去“华为”标签,自己给自己代言,要证明的还有很多。
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总会有其他标签增加辨识度。
提到汇川技术(SZ:300124),总离不开“华为”和“调研”两个词汇。
前者是因为汇川技术的管理团队多数有华为的工作经历,所以会有“小华为”、“最像华为的公司”之类的别称;后者则是上市以来汇川技术备受机构追捧,自身受到的认可。
笔者在今年4月曾做过统计,2013年以来接待机构调研最多的公司中,汇川技术高居第二。
然而即便如此,汇川也还不能完全摆脱“华为”的标签。当然,一些积极变化也正在发生。
比如,2022年汇川技术的股价没太大起色,但机构调研的热情却空前的高。iFinD数据显示,前十个月,汇川技术共发布18份调研公告,比去年全年多4份,2019和2020年则都为6份。
参与机构的数量更是达到2011家,位列第三。显然,这不是“华为”的标签就能解释的,也不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79%能反映的。
“小华为”厚积薄发
在汇川技术的核心团队中,除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的朱兴明,李俊田、宋君恩、周斌、杨春禄、李瑞琳和易高翔6名副总裁与监事会主席、研发管理部总工程师柏子平、董事刘宇川也都曾供职于华为电气。
而且汇川技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常年在10%上下,说是“小华为”确实不为过。
从多年来的业务演变来看,汇川技术也体现出前瞻性。
早在2014年,汇川技术的收入主力仍是电梯一体化为代表的变频器类产品,其中电梯一体化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4成。
不过,此时汇川技术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车)和通用伺服领域崭露头角。2015年又通过收购和增资取得江苏经纬50%的股权,进入轨道交通领域。
在2016年初的调研中,汇川直言对房地产行业(电梯业务主要下游)持谨慎态度,认为房地产行业会有下滑。
到2016年结束,虽然当年电梯一体化业务收入仅同比增长8%,但以通用变频、通用伺服和PLC为主的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成为业务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版块。带动汇川收入同比增长32.11%,达到36.6亿元。
同是2016年,汇川技术开始搭建新能源乘用车开发团队,并将工业机器人业务从“核心部件+工艺”拓展至“整机+工艺”。
不仅如此,汇川在次年初的调研中明确,在当年的研发投入中,最看重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而此时距离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的爆发还有4年。
有了前期的积累,汇川技术的业绩在2020年大爆发,当年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76%的情况下,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大增120.62%,达到21亿元。
2021年借着新能源车的东风,归母净利润再次同比大增70.15%。
此时的汇川技术,不仅在通用自动化各领域(通用变频、通用伺服和PLC)市占率位居前列,而且在新能源乘用车、工业机器人方面也都举足轻重。
数据显示,2021年汇川技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9.5%,排名第三,在第三方供应商中则排名第一;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5%,排名第五。
2021 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4%,跻身 TOP10 供应商之列。同时,汇川的SCARA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4%,内资第一。
抗风险能力凸显
进入2022年,汇川技术遇到了一些难题。
根据最新的2022年三季报,汇川技术三季度营收58.44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不过,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仅同比增长21.67%和23.79%,无论收入还是净利润,增速都远不如过去两年。
但是,考虑到今年全国疫情散发、原材料价格高企,以及通用自动化行业需求偏弱等因素,汇川技术这一成绩并不容易。
从细分业务看,电梯和轨交业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核心的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逆势增长21.7%。
其中变频器受益于 EU 板块需求较好、实现同比+44%增长,伺服/PLC 因去年同期高基数而放缓至同比+6%/+48%;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9%,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更是大增83.3%。
显然,新能源汽车业务是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主力之一。
但是今年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有些失势,而去年理想、小鹏、威马在汇川技术的新能源车客户中还举足轻重。那么为何汇川技术却实现了大幅增长呢?
汇川技术在调研中给出了答案。汇川技术新定点项目超过35个,定点成功率提升。而且传统车企订单量增加,占乘用车订单量的比重已经超过40%。
此外,联合动力品牌认可度提升,海外车企电源产品定点开始放量。产品结构也更加多样,在电控、总成两大支撑下,电源业务也逐渐起量。
可见多元化的业务大大提高了汇川技术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且在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不仅原有业务保持住了行业地位,新业务也能及时赶上,成为所属领域的佼佼者。这大概就是机构越发关注汇川技术的原因之一。
一步步褪去“华为”标签
这种多元化还没有结束。
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汇川技术表示,通用自动化除了三大产品外,还需要布局高性能节能电机、围绕解决方案的传感器、气动部件、视觉,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和综合解决方案。
在当前已经稳居行业第一的伺服领域(市占率20%),汇川技术也在加大半导体、汽车装备、风电、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延伸,终极目标是总体50%的市占率。
此外,面对软件端同西门子等巨头的差距,汇川技术也意图在FA、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软件领域加紧研发。数字化服务、储能等业务也都在探索当中。
看到这里,似乎汇川技术的业务又杂又乱,多元化布局也没有边界。其实,早在2016年的调研中就曾有人质疑过。
汇川技术解释道,业务看起来比较杂,但核心技术都是基于电机驱动和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目前看,也确实如此。
而当下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正是通过这些技术才能实现。
同时,目前面临的老龄化、疫情以及需求疲弱的情况,又倒逼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自动化的改造。这也是在今年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背景下,机构关注汇川技术的基础。
可以预见,在这条黄金赛道上,汇川技术每多在一个领域占据优势,“华为”的标签就淡化一点。
不过,华为的伟大不仅在于在国内攻城略地的能力,还有在海外市场积累的优势、面临困境的调整能力。
虽然当下汇川技术在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地位,但综合实力上仍处于追赶海外巨头的阶段,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并不稳,海外业务收入更是仅有3%左右。
显然,汇川技术距离褪去“华为”标签,自己给自己代言,要证明的还有很多。
审核编辑 :李倩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897浏览量
55443 -
汇川技术
+关注
关注
1文章
221浏览量
11282
原文标题:汇川技术:如何摆脱“华为”的标签?
文章出处:【微信号:alpworks,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