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传感器芯片首富300亿办的大学“亮相”:陈十一院士领衔筹建,已与西湖大学达成合作

传感器专家网 来源:量子位、传感器专家网 作者:量子位、传感器专 2022-11-17 20:25 次阅读

2021年1月,传出中国传感器&芯片首富、中国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将捐款300亿,在家乡宁波建大学。 据悉,该大学将命名为东方理工大学。近日,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官网披露了该所大学校园的设计方案,并将于2022年底正式动工兴建,2025年分批交付使用。来看看中国传感器&芯片首富巨资兴建的大学! 关于中国传感器&芯片首富虞仁荣的介绍,可点击参看《中国芯片首富,居然出自传感器》内容。

中国传感器&芯片首富虞仁荣出资300亿捐建的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亮相”了。 最新消息,东方理工大学校园设计案已经出炉。

根据该方案,东方理工大学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约2250亩),将于2022年底正式开工,2025年起分批逐步建成交付使用。 设计方案由同济大学设计院联合体打造。 具体详情,咱们一起来看。

具体规划

根据官网介绍,东方理工大学校园的功能定位,是“打造创造跨学科沟通、交叉融合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校园”。 具体而言,这一位于宁波甬江畔的校园,是以图书馆为中轴线,中央核心区主要规划了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中轴两翼则分布着包括学生宿舍、体育场馆、食堂、校医院在内的其他校园功能区。

df5c5466-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来浅看一眼各区域的设计图。 理学院:

df994880-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工学院:

dfd6d7ae-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信息学院:

e0105114-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中心区西侧体育场馆:

e04a8712-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根据规划,十年内,东方理工大学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届时,这一校园将容纳约4000名本科生,约3000名硕士研究生,以及约3000名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活。

e06e0048-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看到这样的设计方案,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大气。 不过也有盲生发现了华点(手动狗头):

e0af3504-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评论来自青塔、双一流高校等公众号

我们也在地图上简单看了一下,校园东边的清水浦大桥到校园西侧的明州大桥,距离在3.4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校园设计方案,从这所大学的最东边到最西边,步行大概要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

e0c3e6a2-6672-11ed-b468-dac502259ad0.jpg

关于东方理工大学

东方理工大学是由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捐资筹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其办学定位是:基础理论与应用并重,突出前沿科技交叉融合。 并且,这所筹建中的高校还特别强调了要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目前看,东方理工大学已获得460亿筹建资金,其中160亿由宁波政府出资,其余300亿则来自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基金会的300亿中,10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0亿用于办学资金,供学校后续运营。

在筹建校园的同时,师资招聘这块东方理工大学也没落下。 去年年末,东方理工大学就已经开始面向全球开启人才招聘。 今年年初,也发布了行政人员招聘以及海外优青申报(旨在招聘助理教授等),8月份又开启了博士后招聘。

目前已经有多位顶尖学者加盟,领导班底已初见雏形,各学院的师资力量也逐渐充沛。 先来说说领导班底,据官网消息,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担任,此前他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此外,国家杰青、美国国家工程院士张东晓教授担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院长特别顾问赵予生则曾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 另外三位副院长分别是:

郑春苗: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创院院长,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曾文军: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高级领导团队(SLT)成员,IEEE Fellow。

何亦武:曾任香港大学校长高级顾问、首席创新官。

e107322c-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再来看看东方理工大学的师资情况。据官网消息,目前理学部、工学部和信息学部都已有师资储备,不过其中尚未看到商学部的身影。

e11c01de-6672-11ed-b468-dac502259ad0.gif

就已有的师资情况来看,工学部最为庞大,有五位教授、两位副教授及五位助理教授。而在这五位教授中,有三位是院士。 除了前文提及的陈十一和张东晓,陈掌星则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e1501f32-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要想知道各个学院的侧重专业,或许可以从几位教授的研究方向窥探一二。 理学部的两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如下:

赵予生:高压物理、材料物理、晶体化学、纳米力学等。
钟国富:不对称催化、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催化。

工学部就更加直观,下设了力学与机械工程学院,由魏宇杰担任院长。其他几位教授的研究领域则涵盖了:流体力学、采矿、石油勘探及水文地质等。 信息部下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至于何时招生,据官网消息,目前已经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2022年),博士生2023年的招生简章也于10月份陆续发布。至于本科生招生,将在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大学后开始进行。

e16cd4d8-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理工大学计划按照师生比1:10组建师资队伍。 其实,东方理工大学自去年筹建以来就一直在为后续发展做准备。 上个月月底,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与西湖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等方向进行合作。

e1e51358-6672-11ed-b468-dac502259ad0.png

△图源: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官网

更早之前,它就已经和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多所顶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审核编辑黄昊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42

    文章

    50078

    浏览量

    748883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1

    文章

    49750

    浏览量

    418348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传音控股旗下TECNO与南洋理工大学ACRC达成战略合作

    传音旗下创新科技品牌TECNO宣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传播研究中心(Asi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re, ACRC)达成战略合作 ,通过深入研究东南亚地区肤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16:18 369次阅读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院士走访调研达实智能

    安徽理工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率队走访调研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磅,安徽理工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刘昂陪同调研。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0:24 354次阅读

    玻色量子与中国计量大学达成多项创新合作

    2024年7月,中国计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双法’研究会”)数学建模与算法分会常务理事王义康教授,与中国计量大学理学院数据科学系副主任刘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0:41 397次阅读

    赛昉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达成课程合作,推动高校RISC-V人才培育

    2024RISC-V中国峰会期间,赛昉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课程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隆重举办。当前,RISC-V技术蓬勃发展,RISC-V教育需求激增,双方本着合作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08:03 288次阅读
    赛昉科技与上海交通<b class='flag-5'>大学</b>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b class='flag-5'>达成</b>课程<b class='flag-5'>合作</b>,推动高校RISC-V人才培育

    中国科学院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

    传感新品 【中国科学院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 】 可再生的即时检测(POC)传感器为疾病标志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类新型解决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9:14 1439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科学院<b class='flag-5'>大学</b>: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b class='flag-5'>传感器</b>新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微型传感器 可注入体内并降解

    据华中科技大学6日消息,由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臧剑锋领衔的团队,研发出可注射超凝胶超声传感器,这种用水凝胶材料制成、如一粒芝麻大小的传感器注入体内后,不仅可以自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08:41 85次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

      获取更多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报告,了解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 04-04 08:41 177次阅读

    1750亿元,刚刚,他再次成为全球传感器首富

    450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榜单中,AI产业大爆发,一半以上新增财富来自于AI。美国增加最多,增加了109位,达到800位。中国减少155位,至814位,仍然位居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08:43 219次阅读
    1750<b class='flag-5'>亿</b>元,刚刚,他再次成为全球<b class='flag-5'>传感器</b><b class='flag-5'>首富</b>!

    中国传感器专家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他推动了国产传感器发展!(深度观察)

    近日(3月12日),欧洲自然科学院正式公布新增院士名单,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武汉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7:31 492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传感器</b>专家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b class='flag-5'>院士</b>!他推动了国产<b class='flag-5'>传感器</b>发展!(深度观察)

    300亿元+3500万股票,中国传感器首富大学,船王包玉刚是同村人!

        1985年,包玉刚为其捐资兴办的宁波大学奠基。同年,与包玉刚同村的虞仁荣考上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清华背景成为虞仁荣日后登上中国芯片传感器首富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08:42 220次阅读
    <b class='flag-5'>300</b><b class='flag-5'>亿</b>元+3500万股票,<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传感器</b><b class='flag-5'>首富</b><b class='flag-5'>办</b><b class='flag-5'>大学</b>,船王包玉刚是同村人!

    武汉大学1052页PPT带你全面了解传感器技术(史上最全!)

    导读:传感器技术这门知识比较繁杂,为了给大家有个准确而全面的了解,小编费尽千辛万苦找来了这份资料——武汉大学传感器技术》课程PPT,本内容是武汉大学重点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内容,非常详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08:40 380次阅读
    武汉<b class='flag-5'>大学</b>1052页PPT带你全面了解<b class='flag-5'>传感器</b>技术(史上最全!)

    湖南大学校长、王耀南院士一行赴中科亿海微调研指导

    近日,湖南大学校长、王耀南院士带队赴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亿海微)北京研究院调研指导,魏育成总裁率队接待。段校长及王院士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2:17 626次阅读
    湖南<b class='flag-5'>大学</b>校长、王耀南<b class='flag-5'>院士</b>一行赴中科<b class='flag-5'>亿</b>海微调研指导

    西南科大学子研发的这款“超快热流传感器” 拿下全国金奖

    四川新闻网消息(郭鸿雁 记者 刘佳慧)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举行。来自西南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2021级的博士研究生浩与其团队携“烯时代——全球超快热流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6:56 493次阅读
    西南科<b class='flag-5'>大学</b>子研发的这款“超快热流<b class='flag-5'>传感器</b>” 拿下全国金奖

    通过3000个传感器帮助大型大学附属医院实现远程环境监测

    本案例研究中,您将了解一家大型大学附属医院如何做到:●远程温度控制数据,并在100多个地点监测了近3,000个传感器;●在最短时间内为300多名用户提供监测软件访问权限;●通过监测其贵重产品,每年
    的头像 发表于 12-08 15:46 243次阅读
    通过3000个<b class='flag-5'>传感器</b>帮助大型<b class='flag-5'>大学</b>附属医院实现远程环境监测

    中国工程院院士:立国之本,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传感器

    我国光学奠基人、著名学者王大珩先生有个著名的论断:传感器是工业的基石、性能的关键和发展的瓶颈。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主要瓶颈实际上是传感器。 本文来自对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5:00 455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工程院<b class='flag-5'>院士</b>:立国之本,<b class='flag-5'>中国</b>为什么要发展<b class='flag-5'>传感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