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多掺杂调控局域电荷重排提高ORR/OER双功能催化活性

清新电源 来源:水系储能 作者:AESer 2022-11-21 09:46 次阅读

研究背景

锌空气电池(ZAB)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材料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广泛认可的优点。因此,发展一种高效、耐用的双功能氧还原/氧析出(ORR/OER)催化剂对于锌空气电池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近日,安徽理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多掺杂工程策略,实现了Fe-Co2P活性位点在氮/磷共掺杂多孔十二面体纳米反应器的原位构筑,并将其应用于高效的可充电锌空电池。

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ORR的半波电位为0.895V,OER在10 mA/cm2的过电位为320mV,有着显著的双功能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该催化剂所组装的锌空气电池也表现出了高的功率密度(340mW cm-2)和显著的比容量(762 mA h gZn-1)。

研究亮点

植酸刻蚀不仅为构筑多孔的纳米反应器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实现了碳基质的氮/磷共掺杂。衍生的不对称氮/磷-金属配位结构可为高效的可逆氧催化提供丰富的活性中心。此外,铁的掺杂也可优化调制Co2P活性位点的局域电荷,促进了ORR-OER的反应动力学。

有机酸蚀刻的纳米多孔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和丰富的物质传输通道,从而有效地加速了电催化ORR/OER过程中的物质和电荷传输。 在碱性介质中,所得的催化剂表现出优秀的可逆氧催化性能,ORR的半波电位为0.895V,OER的η10只有320mV,组装的可充电Fe-Co2P@NPDC基ZABs的比容量为762mAhgZn-1,并有着出色的充放电耐久性。

图文导读

1.Fe-Co2P@NPDC催化剂的合成路线和组成分析.

e60a557a-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a) Fe-Co2P@NPDC催化剂的制备过程,(b-c) XRD图谱,(d-i) XPS图谱。

▲图1a介绍了Fe-Co2P@NPDC催化剂的合成步骤。XRD分析表明煅烧后的物相为Co2P(图1b)。由图1c可知,Co2P相的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这可能是由于半径略大的铁掺杂导致Co2P的晶格膨胀。图1d-1i表明催化剂主要由钴,铁,磷,碳和氮五种元素组成,证实了Fe-Co2P@NPDC的成功制备。

图2.Fe-Co2P@NPDC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e64ac1e6-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Fe-Co2P@NPDC电催化剂的(a-b)SEM照片,(c)TEM照片,(d)HR-TEM照片,以及(e-j)EDS mapping图。

▲SEM照片显示,Fe-Co2P@NPDC呈现出多孔的纳米十二面体结构(图2a-2b)。图2c进一步证实该结构呈现出多孔特征,且有一些碳纳米管锚定在多面体表面,这种精巧的纳米结构有助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传质和传荷。图2d显示了Co2P的晶格相。元素分布图像(EDS)显示C、N、Fe、Co、P元素均匀的分布在十二面体结构中(图2e-2j)。

3.Fe-Co2P@NPDC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e74a535e-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ORR性能:(a) CV曲线(实线:O2饱和0.1 M KOH溶液;虚线:N2饱和0.1 M KOH溶液),(b) LSV (1600 rpm),(c) Tafel图;(d) Fe-Co2P@NPDC催化剂的H2O2产量 (插图:电子转移数n)。OER性能:(e) LSV图,(f) Tafel图,(g) Nyquist图;(h) Fe-Co2P@NPDC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的长期稳定性测试,(i) 催化剂的ORR/OER LSV曲线及Pt/C与RuO2的偶联。

▲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CV)检测了制备样品在0.1M KOH氧饱和溶液中的ORR活性。如图3a所示,Fe-Co2P@NPDC的ORR峰电位为0.918V,阴极电流较强,表明其催化效率在所有材料中是最佳的。通过LSV曲线(图3b)可以看出,Fe-Co2P@NPDC有着显著的起始电位(Eonset= 1.059 V),优异的半波电位(E1/2= 0.895 V)和增强的极限电流密度(jL= 5.79 mA cm-2)。如图3c所示,得到的Fe-Co2P@NPDC的Tafel斜率最低,为91mV dec-1,这表明它具有最有利的反应动力学。

通过K-L方程计算出Fe-Co2P@NPDC的转移电子数范围为3.98-4,表明其ORR反应路径是一个高效的四电子过程(图3d)。OER极化曲线显示,在1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Fe-Co2P@NPDC的过电位为320mV(图3e),其Tafel斜率为61mV dec-1(图3f),优于RuO2催化剂。图3g所示的电化学阻抗谱可知,Fe-Co2P@NPDC具有最小的电荷阻力,证明了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OER性能。

此外,在24小时循环后,稳定性得到很好的维持(图3h)。如图3i所示,得到的Fe-Co2P@NPDC表现出最小的ΔE为0.655V,优于贵金属催化剂(RuO2和Pt/C),这得益于其最佳的ORR和OER活性。

4.Fe-Co2P@NPDC催化剂的电池性能.

e778bb4a-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a) 一次性锌空气电池示意图,(b) 极化和功率密度,(c) 比容量,(d) 放电曲线。(e)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原理图,(f) 放电/充电极化,(g) 放电/充电循环曲线,(h) 开路电压,(i) LED显示屏(1 V), (j)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器件供电的LED灯(1.5 V)。

▲图4a为一次性锌空气电池组成图,其功率密度高达340mW cm-2(图4b),另外,比容量为762mA h gZn-1(图4c),在10mA cm-2下的恒流放电测试表明,Fe-Co2P@NPDC催化剂可以提供1.27V的良好初始电压(图4d)。图4e为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原理图,图4f可以看出Fe-Co2P@NPDC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可稳定充放电超过83小时(图4g)。

特别是,组装成的电池开路电压为1.438V(图4h),另外,该电池可以为LED显示屏和LED灯供电(图4i-j)。

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掺杂策略,进而合成了一种具有铁掺杂Co2P粒子的N/P共掺杂碳基十二面体双功能催化剂。这种合成方法有利于局部电荷重排和电荷转移过程,进而提高ORR/OER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合成的Fe-Co2P@NPDC表现出优异的ORR/OER电催化性能和耐久性。更重要的是,由Fe-Co2P@NPDC组装的空气电池,具有高比功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对未来可持续能源储存有着重大的意义。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EM
    SE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19

    浏览量

    14443
  • XRD
    XRD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2

    浏览量

    9080
  • 空气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4

    浏览量

    3908
  • orr
    orr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

    浏览量

    2280

原文标题:JMCA:多掺杂调控局域电荷重排,提高ORR/OER双功能催化活性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定量识别掺杂位点:解锁富锂正极材料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性策略,其中元素掺杂因其高效、简便和低成本而受到重视。掺杂元素可以调整材料的价态、层间距、原子锚定和催化性能。然而,目前对于掺杂位点的精确识别仍然是一个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09:15 210次阅读
    定量识别<b class='flag-5'>掺杂</b>位点:解锁富锂正极材料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中掺杂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层和锂层,这种不同的掺杂位点分布对材料的氧活性和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掺杂元素在LLOs中的分布规律,还为通过共掺杂策略优化LLOs的循环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于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09:39 275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中<b class='flag-5'>掺杂</b>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中国科大在纳米级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及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精准识别催化材料表面纳米尺度的活性位点结构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吸附物种,对于理解催化反应与材料结构之间的本质关联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光谱技术仅能获取催化材料表面的系综平均信息,无法
    的头像 发表于 11-04 06:25 166次阅读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池管理设计的灵活性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池管理设计的灵活性.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7 10:53 0次下载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b class='flag-5'>提高</b>电池管理设计的灵<b class='flag-5'>活性</b>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子温度计设计的灵活性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子温度计设计的灵活性.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7 09:46 0次下载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b class='flag-5'>提高</b>电子温度计设计的灵<b class='flag-5'>活性</b>

    京东搜索重排:基于互信息的用户偏好导向模型

    for E-commerce Search 链接:https://dl.acm.org/doi/abs/10.1145/3626772.3661359 摘要:重排是一种通过考虑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重新排列商品顺序以更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8-26 15:56 876次阅读
    京东搜索<b class='flag-5'>重排</b>:基于互信息的用户偏好导向模型

    场强方向是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场强方向是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吗?这个问题涉及到电场、电荷以及电场强度等概念。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 电场 电场是一种物理场,它描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当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6:45 1284次阅读

    掺杂对PN结伏安特性的影响

    掺杂对PN结伏安特性的影响是半导体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PN结作为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结构,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掺杂浓度、掺杂类型以及掺杂分布等因素。以下将详细探讨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14:27 1994次阅读

    合理设计具有成本效益的金属掺杂ZrO₂提升OER催化活性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被广泛研究,用于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持续氢能。然而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具有缓慢的动力学和较差的稳定性,成为电化学水分解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09:04 894次阅读
    合理设计具有成本效益的金属<b class='flag-5'>掺杂</b>ZrO₂提升<b class='flag-5'>OER</b><b class='flag-5'>催化活性</b>

    液流电池的主要材料 液流电池的分类

    电极材料 :液流电池的电极通常由具有高电导率和催化活性的材料制成,如石墨毡、多孔碳材料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4-26 16:00 1624次阅读

    Allegro中元器件位号重排并反标回原理图

    因为位号重排是按照位置来的,所以应在所有元器件位号丝印全部排列好后再进行重排,推荐在出光绘之前进行重排,此时Display -> Status中显示的当前布局布线状态,应为3个0%,如下图
    的头像 发表于 04-26 14:11 4682次阅读
    Allegro中元器件位号<b class='flag-5'>重排</b>并反标回原理图

    浅析硅中Sb掺杂和P掺杂的位错影响

    掺锑和掺磷硅单晶是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它们的物理特性受到掺杂剂类型的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4-09 09:41 1199次阅读
    浅析硅中Sb<b class='flag-5'>掺杂</b>和P<b class='flag-5'>掺杂</b>的位错影响

    调控对镍锡合金的电催化氮还原调控机制研究

    催化氮还原反应(NRR)是在常规条件下合成氨(NH3)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催化性能(例如:选择性、催化效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09:09 813次阅读
    相<b class='flag-5'>调控</b>对镍锡合金的电<b class='flag-5'>催化</b>氮还原<b class='flag-5'>调控</b>机制研究

    电机仿真篇丨电机实时仿真测试应用

    电机实时仿真需要进行FPGA拓展和底层架构修改,增加了使用成本和学习精力。为解决这一问题,EasyGo团队推出了2024版DeskSim的HIL应用,直接支持电机同步实时仿真,可实现电机仿真功能
    发表于 03-19 16:13

    晶体管掺杂和导电离子问题原因分析

    极性晶体管是利用两种离子导电,空穴和自由电子,但是对于一个实际存在的系统,其整体上是呈现电中性的,当其中的电子或者空穴移动形成电流时,与之对应的空穴或者电子为什么不会一起随着移动? 这个问题困扰
    发表于 02-21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