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offset新探索:双管齐下,加速大数据量查询

IT科技苏辞 来源:IT科技苏辞 作者:IT科技苏辞 2022-11-24 14:45 次阅读

offset新探索:双管齐下,加速大数据量查询

众所周知,在各类业务中时常会用到LIMIT y offset x来做跳过x条数据读取Y条数据的操作。例如:SELECT * FROM ... LIMIT 1000 OFFSET 1000000;表示从第1000001条数据开始查,读取1000条数据。随着offset的增加,查询的时长也会越来越长。当offset达到百万级别的时候查询时长有可能秒级,这是业务所不能容忍的。

那么如何来提升offset在大数据量查询时的性能、缩短执行时间呢?我们的答案是:

offset Pushdown( offset下推,下文简称OP)

Redundant Condition Removal (冗余条件删除,下文简称 RCR)

这是华为云GaussDB for MySQL推出的两个新特性,通过OP和RCR的结合,将大数据量查询的性能提升一到两个数量级。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个特性的基本原理、如何启用、执行验证、以及通过严密测试来验证其带来的性能提升。

Offset Pushdown -- OP

OP赋予MySQL存储引擎InnoDB处理offset的能力。当OP启用时,在SQL层评估offset是否可以下推并将下推信息传递给存储引擎。SQL层不再对存储引擎返回的行进行offset处理,取而代之的是存储引擎层直接跳过offset范围内的行,仅返回后续行,即查询所需要的行。

通过启用OP,offset范围内的行不会再传输到SQL层,从而节省了存储引擎和SQL层之间多次来回交互时间;其次,对非覆盖索引扫描(non-covering index,即查询访问二级索引之后,还必须访问基表),直接跳过offset范围内的行可以节省对这些行回表访问的开销。这种对offset的提前处理可以节省数据处理时间,特别是当offset非常大时。OP的适用性取决于WHERE子句是否可以由存储引擎整体处理。

下方图1和2分别说明了在没有OP和启用OP时LIMIT offset的处理逻辑。

pYYBAGN_Ew2ARTElAACl7e-leQ4309.png

图1无OP的极限偏移逻辑

pYYBAGN_EwaACm3XAACXNSgo0Xg775.png

图2启用OP的LIMIT offset逻辑

Redundant Condition Removal – RCR

RCR的思路也比较简单:当进行索引范围扫描时,SQL层对存储引擎返回的行执行冗余检查,因为它不知道存储引擎已经执行了这些检查,而RCR就是让 SQL层了解这点。为了使 OP成为可能,除了要求WHERE条件能够被存储引擎独立且完整的评估,SQL层还必须了解这点从而避免冗余检查。

OP功能的实现方式与索引条件下推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 类似。对于某些查询,ICP通过将整个 WHERE子句下推到存储引擎来启用 OP。而RCR在 ICP执行之前会评估条件是否冗余,并且移除冗余条件,确保了ICP不会处理冗余的条件检查。RCR很好地补充了OP特性的适用范围,允许更多查询使用 OP。

请注意:OP的启用需要满足三个主要条件:

SQL语句包含offset

WHERE子句完全由InnoDB处理

SQL语句只涉及一张表

另外,

查询中使用的表必须是InnoDB表

不使用HAVING, aggregations, GROUP BY, SELECT DISTINCT, ROLLUP,Window functions以及文件排序

不支持涉及多个分区的分区表查询,只涉及单个分区的可以

RCR适用于索引范围扫描,如果WHERE子句中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而这些条件涉及到的字段在对应使用的索引上是被连续定义的,这些条件的冗余检查就都会被移除。

如何启用OP?

方法一:使用特定的optimizer switch:offset _PUSHDOWN

set optimizer_switch='OFFSET_PUSHDOWN=[on]/[off]';

默认为打开。

方法二:使用特定的优化器hint:[NO]_OFFSET_PUSHDOWN()

SELECT /*+ [NO]_OFFSET_PUSHDOWN() */ FROM TABLE LIMIT n OFFSET p;

请注意,hint优先级高于optimizer switch的设置。

我们基于下方创建的t1表,来举例说明如何使用OP:

CREATE TABLE t1 (a int, b int, INDEX (b));

示例一:表扫描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t1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0.65 rows=4)

-> Table scan on t1 (cost=0.65 rows=4)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示例二:二级索引上的索引范围扫描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a,b from t1 where b>2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1.61 rows=3)

-> Index range scan on t1 using b (cost=1.61 rows=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如何启用RCR?

通过系统变量rds_empty_redundant_check_in_range_scan设置,如下:

set rds_empty_redundant_check_in_range_scan=[true]/[false];

默认为true。

我们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

创建t0表:

CREATE TABLE t0 (a int, b int, INDEX (a,b));

不启用RCR: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t0 where a<100 and a>20 LIMIT 1 OFFSET 100;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100 row(s) (cost=0.46 rows=1)

-> Filter: ((t0.a < 100) and (t0.a > 20)) (cost=0.46 rows=1)

-> Index range scan on t0 using a (cost=0.46 rows=1)

|

+---------------------------

可以看出:列a上的范围条件会被InnoDB默认检查,但SQL层将再次检查InnoDB返回的行是否匹配列a的范围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OP,因为SQL层不知道存储引擎实际上处理了整个WHERE子句。

启用RCR:设定rds_empty_redundant_check_in_range_scan = true;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t0 where a<100 and a>20 LIMIT 1 OFFSET 100;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100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0.46 rows=1)

-> Index range scan on t0 using a (cost=0.46 rows=1)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可以看出:启用RCR,删除SQL层对列A的范围条件的冗余检查后,启用OP。

简化ICP:

创建表t1:

create table t1(a int, b int, INDEX(b));

不启用RCR: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a,b from t1 where b>2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1.61 rows=3)

-> Index range scan on t1 using b, with index condition: (t1.b > 2) (cost=1.61 rows=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可以看出:使用了ICP后,OP也被启用了

启用RCR: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a,b from t1 where b>2 limit 100 offset 1;

+------------------------------------------------------------------------------------------------------------------------------------+

| EXPLAIN |

+------------------------------------------------------------------------------------------------------------------------------------+

| -> Limit/Offset: 100/1 row(s), with offset pushdown (cost=1.61 rows=3)

-> Index range scan on t1 using b (cost=1.61 rows=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以上示例说明:ICP不是必要的。通过评估是否应使用ICP之前移除冗余条件,就可以避免使用ICP。

性能验证:

下面我们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OP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在测试中,我们重点关注:

覆盖/非覆盖索引

考虑一个非覆盖索引,不使用OP,InnoDB必须从基表读取行,然后才能将它们返回到SQL层。使用OP后,就可以跳过行,而不必从基表读取。因此,OP在非覆盖索引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热/冷缓冲池

我们希望通过热缓冲池全面提高性能,但我们也希望OP在热缓冲池上相对更高效,原因如下:

基于一个冷缓冲池并且查询使用覆盖索引扫描的场景,设定

)和使用OP的计算时间(

)的比值:

比值

预计将大于1,因为使用OP将获得性能提升。基于一个热缓冲池并且查询使用覆盖索引扫描的场景,设定

是不使用OP的计算时间(

和使用OP的计算时间(

的比值:

其中

表示从磁盘读取索引所需的时间,可以合理地假设,在使用OP和不使用OP的情况下,

都是相同的。因为不论是否使用OP,都必须从左到右遍历索引,无法在使用OP的情况下,利用B-tree结构索引的优势直接跳转到offset范围的结束点。

那么,这两个比值的差值可以表述为:

因此,我们预计OP在热缓冲池将更有效。

缓冲池大小

对于覆盖索引查询,可以假定索引数据都在缓冲池中,因此,缓冲池的大小对性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对于非覆盖索引的查询,情况会大不相同。在不使用OP时,缓冲池能缓存表数据的比例确实会对查询的性能产生有利的影响。

基于以上三个关注点以及预判,我们在一个包含200万行数据的测试表中,分别测试覆盖/非覆盖索引、冷/热缓冲池、不同缓冲池大小下条件下,通过OP带来的性能表现。

测试语句:

覆盖索引查询:

CREATE TABLE data (id int, value int, INDEX (id,value));

SELECT * FROM data LIMIT 1 OFFSET p;

非覆盖索引查询:

CREATE TABLE data_non_covering(id INT, value INT, INDEX (value));

INSERT INTO data_non_covering SELECT * FROM data;

SELECT * FROM data_non_covering WHERE value>2 LIMIT 1 OFFSET p;

为了过滤干扰,计算时间是取9次运行结果的中位数。

pYYBAGN_Et2ARg-FAABUo7BeVtk933.png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热缓冲池,并将其大小设为128MB

使用覆盖索引,OP可以将查询性能提升3 – 12倍;

使用非覆盖索引,OP可以将查询性能提升 48 – 128倍

冷缓冲池,并将其大小设定为128MB:

使用覆盖索引,OP可以将性能提升 40% - 8倍;

使用非覆盖索引,OP可以将性能提升2 - 148倍

综上,在所有测试中,使用OP能提升查询性能。不论是冷缓冲池还是热缓冲池,启用OP后,非覆盖索引扫描可以比覆盖索引扫描获得10倍以上的性能提升。此外,正如我们所预计,在热缓冲池上启用OP获得了更大的性能提升。

对于大的OFFSET,使用OP可将性能提高一两个数量级,而RCR可扩大了OP的适用范围。正如上述测试所证明,使用OP所带来的性能提升主要受下面两个因素的影响:

OP可以在存储引擎层跳过offset行,而不必将它们返回到SQL层,这将导致计算时间的显著降低。

OP可以跳过offset行,而不必从基表读取它们,从而获得性能提升。

而OP和RCR的联合使用,进一步扩大了OP的使用范围,可以为更多的Limit/offset查询带来性能提升,尤其是对大的offset操作。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会评估OP与NDP(Near Data Processing, 近数据处理)的兼容性以及潜在的性能改进。

本文作者

吕漫漪

现任华为瑞典研究所数据库Lab首席科学家,云数据库欧洲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在数据库领域有20多年经验,曾经参与开发电信行业分布式高可用数据库,在国际知名软件公司深耕了十年MySQL技术。2020年加入华为,立志于打造世界顶端的企业级云数据库。

Maxime Conjard

华为云数据库工程师,就职于华为云数据库欧洲研发团队。Max毕业于挪威科技大学(NTNU),获得统计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此之前,他在法国马赛中央学院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数据库
    +关注

    关注

    7

    文章

    3798

    浏览量

    64370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884

    浏览量

    137420
  • 华为云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457

    浏览量

    1741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缓存对大数据处理的影响分析

    缓存对大数据处理的影响显著且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在大数据环境中,数据存储通常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量庞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45 113次阅读

    合作共赢 埃克森美孚开启液冷技术新探索

    随着大模型AI应用的迅猛发展和数据量的急剧增加,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时代的“心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计算密度和能耗提升的挑战。传统的风冷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数据中心高效、可靠的冷却需求,液冷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黑科技”,正逐渐成为解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8:00 244次阅读

    图为大模型一体机新探索,赋能智能家居行业

    图为大模型一体机新探索,赋能智能家居行业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飞速进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智能手机到物联网,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每一项技术创新都在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1:05 242次阅读

    双管灯的线路怎么接线

    双管灯,又称为双头灯或双灯管,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通常用于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场所。双管灯的接线涉及到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源、开关、灯管和镇流器等组件。 1. 双管灯的组成部分 在开始接线之前
    的头像 发表于 09-24 15:33 713次阅读

    大数据从业者必知必会的Hive SQL调优技巧

    大数据从业者必知必会的Hive SQL调优技巧 摘要 :在大数据领域中,Hive SQL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查询和分析。然而,由于数据量
    的头像 发表于 09-24 13:30 246次阅读

    ESP8266_RTOS3.0串口0传输大量数据丢包的原因?

    多个分段进入处理函数,后来使用example示例中的uart_echo,发现接收可以完整接收,但是当把数据原样从串口0的tx输出时,数据中间出现多次中断丢包。 我发现用系统自带的打印log的函数打印数据时,并不会出现丢包情况。
    发表于 07-09 06:32

    CC2640R2F BLE如何实现一次连接事件传输的数据量为500字节,或者更大?

    您好,我想实现一次连接事件传输的数据量为500字节,或者更大。是如何实现的? MTU设置成255,应该是可以传输251字节数据。MAX_NUM_PDU设置成5,应该可以传送251*5=1255字节吧?目前传输超过251字节的数据
    发表于 05-30 06:12

    蓝牙Mesh模块多跳大数据量高带宽传输数据方法

    通过多个跳数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大范围的覆盖。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带宽需求的提高,如何在蓝牙Mesh网络中实现高效、稳定的多跳大数据量高带宽传输数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蓝牙Mesh模块的多跳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1:23 747次阅读
    蓝牙Mesh模块多跳<b class='flag-5'>大数据量</b>高带宽传输<b class='flag-5'>数据</b>方法

    STM32F302使用ADC+DMA的方案,采集大数据出错怎么解决?

    我先列一我的几组测试对比。现在手头有一块303的,一块302的.一、303的片子:基本参数 ,AD时钟36MHZ,采样时间7.5Cycles,定时器触发时间4.16us。采集大数据量波形不失
    发表于 04-25 08:31

    EMC滤波器与EMI抑制:双管齐下,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深圳比创达|EMC滤波器与EMI抑制:双管齐下,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10:00 473次阅读
    EMC滤波器与EMI抑制:<b class='flag-5'>双管齐下</b>,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MySQL单表数据量限制:为何2000万行成为瓶颈?

    很多人认为:数据量超过500万行或2000万行时,引起B+tree的高度增加,延长了索引的搜索路径,进而导致了性能下降。事实果真如此吗?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0:38 6158次阅读
    MySQL单表<b class='flag-5'>数据量</b>限制:为何2000万行成为瓶颈?

    浅析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浅析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张颖姣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嘉定201801 摘要:本文将从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角度,联系现实情况,对运维管理进行研究,期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4:40 382次阅读
    浅析<b class='flag-5'>大数据</b>时代<b class='flag-5'>下</b>的<b class='flag-5'>数据</b>中心运维管理

    大数据技术是干嘛的 大数据核心技术有哪些

    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处理与分析等方面。 一、大数据技术背景和概念 1.1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产生、获取和传输数据,使数据量呈现爆炸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1-31 11:07 3424次阅读

    串口中断函数中,接收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FIFO的长度,会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呀?

    如果在串口中断函数中,正在读缓冲区的中的数据(还没有读完),这个时候,串口又接收到新的数据,接收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FIFO的长度,会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呀
    发表于 01-17 08:14

    炬芯科技基于Ceva IP支持的无线音频和AIoT芯片出货超过1亿颗

    炬芯科技董事长兼CEO周正宇博士:一直以来,炬芯科技致力于无线音频技术创新探索,很高兴在炬芯和CEVA双方深度合作取得超1亿颗出货的成绩。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19 51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