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锑负极实现新的醚基电解液的设计

清新电源 来源:能源学人 作者:Energist 2022-11-28 10:20 次阅读

【研究背景】

电解液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目前,研究人员对添加剂(例如成膜剂)作用的认知有较大转变,不仅会考虑添加剂在电极表面形成有效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作用,而且也会考虑添加剂改变溶剂化结构以及去溶剂化行为的作用(ACS Energy Lett. 2020, 4, 2613)。然而,添加剂是否具有其它未知的作用以影响电池性能,仍值得探索。本研究以硝酸锂(LiNO3)添加剂为例,基于锑(Sb)负极,设计了一款新的醚基电解液,详细阐述了添加剂对电解

液溶剂化结构及界面去溶剂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LiNO3添加剂除了成膜以及影响电极界面去溶剂化过程中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外,还能够调控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与电极表面的距离,以调节电解液性质及电极的稳定性。

近期,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明军研究员、李茜特别研究助理对LiNO3添加剂的作用进行了再认识,首次在电极界面模型(去溶剂化过程)中引入了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与电极表面之间的“距离”参量。研究发现,硝酸根(NO3-)能够调控界面模型中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与电极表面的距离,一定程度提高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而抑制电解液分解以及提高电极的稳定性。该研究以“Electrolyte Additive-Controlled Interfacial Models Enabling Stable Antimony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化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上。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蔡桃同学。 【内容表述】1. 研究主旨

图1. 添加剂在电极界面模型中的可能作用。

本研究探索了添加剂除了形成SEI膜、影响Li+溶剂化结构以及界面去溶剂行为以外的、未曾报道的可能因素,并揭示了其与电极性能的关系。(图1)。

2. 电化学性能

图2. 微米Sb负极电化学性能。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LiNO3添加剂修饰的、与微米Sb负极兼容的电解液,即3.0 M LiFSI/0.4 M LiNO3 in DOL/DME (1/1, v/v)。在该电解液中,Sb负极表现出664 mAh/g的比容量及82.5%的首次库伦效率。0.1C电流密度,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24mAh/g。相比之下,在没有LiNO3添加剂的3.0 M LiFSI in DOL/DME电解液中,Sb负极在十几个循环后就无法再正常充电。此外,将电解液浓度降低至1.0 M(即1.0 M LiFSI/0.4 M LiNO3 in DOL/DME)或使用LiTFSI锂盐(3.0 M LiTFSI/0.4 M LiNO3 in DOL/DME),Sb负极容量都急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电解液的组分(如浓度、锂盐),尤其LiNO3添加剂的存在与否,能够显著影响Sb负极性能。

3. 电解液性质

图3. 电解液表征。

电解液解析结果表明(图3),NO3-与Li+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能够参与锂离子第一溶剂化层,削弱Li+与DME的相互作用,进而促进Li+的去溶剂化。同时,与其他电解液相比,3.0 M LiFSI/0.4 M LiNO3 DOL/DME中的Li+与FSI-的相互作用最强。

4. 溶剂化结构及其界面模型

该研究采用Li+溶剂化结构模型及简式(即Li+[solvent]x[additive]yanion])建立Sb负极表面的Li+去溶剂化过程,即电极界面模型。在3.0M LiFSI/0.4 M LiNO3 in DOL/DME(即Li+[DME]1.41[DOL]2.11[FSI-]0.88[NO3-]0.12)电解液中,溶剂不足以将Li+、FSI-和NO3-充分溶剂化,使得剂化层共享溶剂而相互重叠。与DOL溶剂相比,DME溶剂与Li+配位的能力较强,主导界面DME溶剂对Li+的影响。与其他三种电解液相比,NO3-的存在以及较高的锂盐浓度,使得Li+/FSI-的相互作用最强,Li+-DME相互作用最弱,Li+更容易在电极表面去溶剂化。尤其,Li+/FSI-和Li+/NO3-较强的相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中和Li+的正电性,减弱电极对Li+的吸引,使得Li+-DME-阴离子配合物距离电极表面相对较远(U1)。因此,即使Li+-DME-阴离子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较低,电解液仍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图4)。

图4. 溶剂化结构及界面模型。

在无LiNO3的3.0M LiFSI in DOL/DME(即Li+[DME]1.61[DOL]2.40[FSI-])电解液中,DOL/DME溶剂相对充足,溶剂化层重叠程度减少,Li+/FSI-相互作用减弱,溶剂占主导电极界面。虽然3.0M浓度相对较高,FSI-仍能出现在电极表面,但是LiNO3的缺失使得Li+/FSI-作用强度不足以削弱Li+/DME的相互作用,Li+难以去溶剂化。同时,LiNO3的缺失不能削弱Li+-DME配合物的正电性,使得Li+-DME配合物距离电极表面较近(U2),即使Li+-DME的ΔE值较高,仍难以避免严重的溶剂分解。当LiFSI浓度降低到1.0 M时,溶剂数量充足,DME和DOL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溶剂化层,溶剂主导Sb负极界面。尽管如此,NO3-体积小且与Li+强的配位作用,使其仍有机会在电极界面削弱Li+/DME的相互作用,使Li+-2DME-NO3-配合物与电极保持较远距离(相较于Li+-DME,U3 》 U2)。因此,即使Li+-2DME-NO3-配合物ΔE值低,仍能一定程度抑制电解液分解。LiNO3削弱Li+/DME的相互作用,改变界面模型的作用在3.0 M LiFTSI/0.4 M LiNO3 in DOL/DME (即Li+[DME]1.41[DOL]2.11[TFSI-]0.88[NO3-]0.12)电解液中,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与LiFSI-基电解液相似,溶剂不够,剂化层会共享溶剂而相互重叠。与Li+/FSI-相比,Li+/TFSI-相互作用弱,溶剂主导Sb界面。尽管Li+-DME和Li+-DME-TFSI-的ΔE值相对较高,但Li+-DME和Li+-DME-TFSI-距离电极相对LiFSI基电解液近(Li+-DME-FSI-, U4 《 U1),因此仍能观察到电解液的缓慢分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能够改变Li+溶剂化结构及其界面模型,促进Li+的去溶剂化,尤其揭示了除了ΔE之外,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距离电极表面的“距离”也是影响电解液及电极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5. 电极及SEI膜的表征

图5. 电极及SEI膜的表征。

循环后Sb负极的表征进一步验证了LiNO3作用以及界面模型的准确性(图5)。结果表明,在3.0M LiFSI/0.4 M LiNO3 in DOL/DME电解液中循环后,Sb负极整体结构保存相对完整,SEI膜富含LiF和LiN3且有机物含量低,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稳定Sb负极。此外,该循环后Sb负极的电荷转移电阻仅为8.4 Ω。上述结果表明,LiNO3添加剂能够调节微米Sb负极表面电解液分解路径及程度,从而稳定电解液及Sb负极,与界面模型分析一致。

6. 电解液交换实验

本文通过“交换实验”进一步证明了LiNO3添加剂在稳定电解液及电极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图6)。实验结果表明,LiNO3参与形成的SEI对维持Sb负极稳定性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电解液与Sb负极不兼容,SEI则无法缓解电解液的分解。因此,LiNO3参与调控的溶剂化结构和界面模型,尤其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与电极界面的距离,才是决定电解液稳定性和Sb负极性能的关键因素。

图6. 电解液交换实验。

7. 锂离子全电池应用

该研究以微米Sb为负极,NCM622为正极,3.0 M LiFSI/0.4 M LiNO3 in DOL/DME为电解液组装了锂离子全电池(图7),进一步证明了Sb负极在该电解液中的高稳定性。该电池在0.2C(1C = 180 m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经100次循环,容量容量未发生明显衰减。此外,在0.1、0.2、0.5、1和2 C电流密度下,容量分别为137、132、123、112和101 mAh/g,表明了全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图7. 全电池性能。

【结论】

该工作设计了一款新的LiNO3添加剂修饰的醚基电解液以稳定Sb负极,并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LiNO3添加剂不仅能削弱Li+/DME的相互作用,调节Li+溶剂化结构,影响去溶剂化过程中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尤其还能影响去溶剂化过程中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与电极表面的“距离”。该研究首次提到LiNO3添加剂调控的界面模型中Li+-溶剂-阴离子配合物与Sb负极表面的“距离”,是影响电解液及电极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该工作从不同的视角解析了LiNO3在调节Li+溶剂化结构和衍生的界面模型方面的重要性,为稳定金属离子电池中的合金负极极及其他电解液设计提供了指导。审核编辑:郭婷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244

    浏览量

    77821
  • 电极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21

    浏览量

    27254
  • 电解液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849

    浏览量

    23163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

    文章

    10636

    浏览量

    130448

原文标题:应化所李茜/明军研究员电解液添加剂篇:再识硝酸根作用,别忘了距离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调控磷酸酯阻燃电解液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实现钠离子软包电池安全稳定运行

    研究背景 相较资源有限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然而,大多数钠离子电池体系仍基于传统碳酸酯电解液,这种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差、挥发性高且易燃,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17:41 116次阅读
    调控磷酸酯<b class='flag-5'>基</b>阻燃<b class='flag-5'>电解液</b>离子-偶极相互作用<b class='flag-5'>实现</b>钠离子软包电池安全稳定运行

    贴片铝电解电容的封装材质型号有哪些?

    的散热功能。 内部材料 :主要包括铝箔、电解纸和电解液。铝箔经过电化腐蚀处理,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增大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电解纸则用于吸附电解液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4:32 127次阅读
    贴片铝<b class='flag-5'>电解</b>电容的封装材质型号有哪些?

    水系电解液宽电压窗口设计助力超长寿命水系钠离子电池

    【研究背景】水系钠离子电池(ASIBs)具有高安全、低成本、快速充电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传统的低浓度水系电解液(salt-in-water electrolytes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10:02 363次阅读
    水系<b class='flag-5'>电解液</b>宽电压窗口设计助力超长寿命水系钠离子电池

    钠电新突破:实现宽温长寿命电池的电解液革新

       【研究背景】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替代品。电解液是SIBs的“血液”,对电池性能如容量、倍率、稳定性、高低温性能和安全性有重大影响。钠盐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09:51 395次阅读
    钠电新突破:<b class='flag-5'>实现</b>宽温长寿命电池的<b class='flag-5'>电解液</b>革新

    贴片电解电容正负极判断方法

    采用电解液作为介质的电容器,其特点是容量大、体积小、价格低廉。贴片电解电容通常采用铝或钽作为电极材料,通过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电荷的存储。 1.2 贴片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09:09 1190次阅读

    镍氢电池的电解液是什么

    二次电池,由正极的氢储存合金、负极的镍氢氧化物和电解液组成。其工作原理基于氢在正负极之间的可逆吸附和脱附。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性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工具、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 二、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5:35 978次阅读

    电解电容的正负极怎么区分

    电解电容的正负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区分:外观辨别。检查电解电容的胶管或引脚,通常胶管一端印有负极标识,引脚处有带网格的一端代表负极。 仪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09:47 5910次阅读

    高压电解电容虚标原因,高压电解电容虚标怎么判断

    高压电解电容内部使用的电解液通常是有机液体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化学性质,电容器内部的电解液可能会对金属极板进行腐蚀,导致金属极板损伤。这种损
    的头像 发表于 06-08 17:15 1768次阅读

    新宙邦拟在美国投建1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

    近日,新宙邦发布公告,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海外扩产计划。为满足北美地区客户对碳酸酯溶剂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计划在路易斯安那州的Ascension Parish投建一个大型生产项目。
    的头像 发表于 05-24 11:29 646次阅读

    用于延长高压高Ni三元锂金属电池寿命的无氟电解液

    采用富镍(Ni)层状氧化物正极搭配金属锂(Li)负极的锂金属电池(LMBs)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因此可极大缓解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09:08 1401次阅读
    用于延长高压高Ni三元锂金属电池寿命的无氟<b class='flag-5'>醚</b><b class='flag-5'>基</b><b class='flag-5'>电解液</b>

    位传感器监测铅酸电池电解液

    化学反应,电解液位会略微下降,如果位过低,不仅会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对电池造成损坏。 铅酸电池电解液位指的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15:10 722次阅读
    <b class='flag-5'>液</b>位传感器监测铅酸电池<b class='flag-5'>电解液</b><b class='flag-5'>液</b>位

    非质子型弱配位电解液实现无腐蚀超薄锌金属电池

    锌金属电池以高容量、低成本、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金属锌在传统水系电解液中热力学不稳定,锌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仍面临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4-02 09:05 538次阅读
    非质子型弱配位<b class='flag-5'>电解液</b><b class='flag-5'>实现</b>无腐蚀超薄锌金属电池

    电解电容正负极接反了会有什么情况

    电容的正负极接反时,可能会发生短路。正常情况下,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在电源的正极,而负极连接在电源的负极。这样,电流会从电源的正极流入电解电容
    的头像 发表于 02-01 14:56 1.2w次阅读

    弱溶剂化少层碳界面实现硬碳负极的高首效和稳定循环

    钠离子电池碳负极面临着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来调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却忽略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1-26 09:21 1722次阅读
    弱溶剂化少层碳界面<b class='flag-5'>实现</b>硬碳<b class='flag-5'>负极</b>的高首效和稳定循环

    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湿度控制的重要性

    会对电解液带来不良影响:电解液变质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电解液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1-25 17:10 1313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湿度控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