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从机理上定量理解氧化亚硅负极中硅碳材料的相互作用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jf_1689824191.2726 2022-12-07 13:36 次阅读

【研究背景】

含硅材料作为目前前景最好的高容量负极材料之一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解决含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的机械失效进而引发的循环寿命差等棘手问题,主要包括一些新硅基材料的研发,例如硅/碳复合材料,氧化亚硅等。然而,实验性研究往往只能从材料形态表征以及宏观性能输出方面进行评估,由于多材料体系造成的局部非均质行为很难通过实验进行观测。因此,数值模拟成为研究此类多材料多物理场耦合行为的有效途径。基于我们之前的工作,此次研究考虑了细节的颗粒几何以及电化学与力学的耦合,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氧化亚硅/石墨混合负极材料在单次充电下的非均质行为,为此类高容量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开发设计提供了建设性指导。

【工作介绍】

近日,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许骏课题组等人利用多物理场耦合的细致模型验证分析了氧化亚硅/石墨混合负极材料在单次电化学充电过程中的非均质行为,并考量了氧化亚硅含量、氧化亚硅分布、氧化亚硅尺寸以及充电倍率四个因素对于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了提高氧化亚硅含量的同时需要考虑其分布,氧化亚硅分布于隔膜附近,且具有小尺寸时,是有利于提高电极循环性能的。该研究首次提出了能够考虑两种材料体系下电化学循环以及力学大变形耦合的有限元模型,提供了高效的计算工具。该文章发表在领域内高水平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上。Dr. Xiang Gao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为了研究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氧化亚硅膨胀以及氧化亚硅与石墨电位不同带来的嵌锂不同步而导致的非均质行为,采用了一种电化学-力学耦合的细致化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弥补高先进实验手段(例如原位测量)缺失所导致的研究瓶颈。其在理论上实现了电化学行为(包括界面反应以及颗粒嵌锂)以及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应变)的耦合,并考虑了实际的电极几何组成(包括颗粒以及粘接剂域),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并描述局部行为。且该模型可以通过灵活调整目标参数(例如颗粒尺寸,颗粒分布,材料配比等)而实现高效的参数化分析,达到指导设计的目的。

1. 二维多场耦合细致化模型的建立

通过代表性单胞建立了包含颗粒几何的细致化模型,将电化学场与力学场进行耦合,并与基础工况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校核,得倒了校准的基础模型,并用于后续的参数化研究中。

图 1 (a)氧化亚硅/石墨复合负极以及(b)代表性单胞的多场模型的建立,及(c)其耦合策略

图2 模型验证

2. 氧化亚硅含量的影响

通过人为调整氧化亚硅以及石墨的掺比,研究了同样工况下(1C充电)的电极行为,发现增加氧化亚硅含量,并不会线性地增加电极的极化以及析锂行为,综合来看,8%左右的氧化硅含量是比较接近最优值。同时,由于变形导致的应力梯度驱动的嵌锂会阻碍锂离子在颗粒中的扩散,主要体现在前期的氧化亚硅颗粒,后期的石墨颗粒,以及二者的接触区域。氧化亚硅含量高的电极受应力梯度驱动的嵌锂影响较大。

图3 不同氧化亚硅含量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 氧化亚硅分布的影响

同样在1C的充电工况下,研究了氧化亚硅分布在集流体附近和隔膜附近的不同行为,发现氧化亚硅分布在隔膜附近可以显著降低极化效应,进而减少析锂。另一方面,从机械行为上看,将氧化亚硅分布在隔膜附近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电极的膨胀,进而导致机械失效的可能性增加,因此,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该方面需要考虑一定的平衡。

图4 不同氧化亚硅分布情况的力学行为

4. 氧化亚硅尺寸的影响

基于该模型,我们研究了三种不同尺寸的氧化亚硅颗粒对于电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小尺寸的氧化亚硅颗粒主要保证了其本身嵌锂的更加充,进而影响了其周围石墨颗粒的嵌锂状态,但是对于整体的极化影响不大。小尺寸的氧化亚硅还保证了较低的析锂量。降低氧化亚硅的尺寸可以降低电极的膨胀,但是对于应力梯度驱动的嵌锂行为影响并不大。

图5 不同氧化亚硅尺寸的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场耦合的细致化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多材料体系(例如氧化亚硅/石墨复合材料负极)在电化学循环下的非均质行为,为电池高能量密度含硅负极的进一步开发和设计提供了高效的计算工具。通过对氧化亚硅/石墨负极材料中氧化亚硅含量、氧化亚硅分布以及氧化亚硅尺寸等参数的研究,发现氧化亚硅的最优含量在8-10%(1C恒流充电情况下),且分布氧化亚硅在隔膜附近并保证颗粒与粘接剂的有效粘合,同时一定程度地降低氧化亚硅的尺寸有助于提高其循环性能。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化学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15

    浏览量

    20546
  • 充放电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63

    浏览量

    21754
  • 负极材料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176

    浏览量

    14168

原文标题:从机理上定量理解氧化亚硅负极中硅碳材料的相互作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负极满充极片满充拆解问题

    想问下/石墨复配负极300cls满充拆解中间黑色的区域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形成的
    发表于 02-29 13:48

    认识氧化亚

    认识氧化亚钴  
    发表于 10-21 14:54 1195次阅读

    氧化亚镍的性质

     氢氧化亚镍的性质 氢氧化亚镍【Ni(OH)2】属于层状化合物,层间有水分子和其它阴阳离子,其分子带有两个分子的结晶水,成为绿色粉末状物质
    发表于 11-05 17:26 4358次阅读

    -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解析

    -复合材料以其优异循环性能和高容量特性,成为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望代替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09:28 9529次阅读

    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掺杂型负极材料中,紧密地结合形成了一个稳定均匀的系统.在充放电过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3-30 11:47 2.4w次阅读

    负极在应用遇阻,在动力领域将进入缓冲期

    被寄予厚望的负极在规模化应用似乎遇到了阻滞。据可靠信源显示,第三季度以来,国内电池企业对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1:02 3026次阅读

    为什么要用作为负极材料材料是如何复合的?

    负载型负极材料通常是在不同结构的材料(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表面或内部,负载或者嵌入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6:37 5.1w次阅读
    为什么要用<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作为<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材料</b>是如何复合的?

    浅析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有循环寿命低、体积变化大、持续产生SEI膜,而负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5:25 8107次阅读
    浅析<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锂电 | 氧化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SiOx的结构与电化学储锂机制方面出发,介绍了SiOx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阐明了SiOx存在的主要挑战问题,并归纳了近期研究者们对氧化负极的主要改进思路,最后对SiOx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15:58 7055次阅读

    2020年负极材料研究报告

    原文标题:干货|2020年负极材料研究报告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新材料在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的头像 发表于 10-09 10:21 3292次阅读

    负极材料研究及负极材料的现状

    有限。因有较高理论比容量(高温4200mAh/g,室温3580mAh/g)、低的脱锂电位(<0.5V),且具有环境友好、储量丰富、成本较低等优点,负极材料被认为是下一代高容量锂离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1:23 1.9w次阅读

    不同成分电解液对负极表面成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目前市场上锂离子电池使用的多为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的比容量和压实密度看,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很难再得到提高。与石墨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7:21 1.1w次阅读
    不同成分电解液对<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负极</b>表面成膜的影响及其<b class='flag-5'>作用</b><b class='flag-5'>机理</b>

    材料改性之化学掺杂!

    热解法直接选用含N的聚合物与共混,高温热解后得到的包覆层通常会含N。Che等[1]采用六甲基四胺(HMT)作为N源,将纳米与HMT在溶液中共混后于1000°C煅烧制得N掺杂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1:05 5502次阅读

    负极的工艺流程 CVD法的核心优势

    本质上分析负极循环寿命更好的原理是:负极技术路线多用氧化亚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11:12 1.3w次阅读

    负极“风向有变”

    锂电池材料革新看,相关前沿技术3C领域试水,再推广应用至动力领域,是新材料产业化的主流模式,从小米手机搭载电池的负极变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7:38 9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