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相反的问题:我们有一个3.3V输出,我们需要驱动一个5V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况,我们有一个3.3V系统(例如大多数32位系统,如STM32),我们需要将数据发送到较旧的5V系统,如51单片机。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正在连接哪种5V系统。特别是,我们需要知道:
低电平和高电平输入和输出电压。
输入电流
对于CMOS输入,输入电流通常在1uA左右或更低,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TTL器件,输入电流甚至可能超过1 mA(例如,参见7400数据表)。因此,在与TTL输入接口时,应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我们将进行逐一的解释。
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由逻辑电平。
事实上,5V TTL和5V CMOS输入具有不同的逻辑电平,因此我们将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对于某些输入是足够的,但这些解决方案无法可靠地用于其他输入类型。
图1:3.3 V CMOS输出、5 V TTL输入和5 V CMOS输入的逻辑电平
将3.3V输出接口至5V输入的主要方式有:
直接连接
使用 74HCTxx 栅极(或其他 5V TTL 输入兼容系列)
使用二极管偏移
电阻偏移
系列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系列
光耦合器/隔离器
1、直接连接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此解决方案“几乎总是”有效,但有一些重要的警告。
图2:3.3V CMOS和5V TTL器件之间可以直接连接
首先,当与TTL输入接口时,任何最新的CMOS输出都将工作,因为3.3V CMOS的高电平输出电压接近3.3V(注意!实际输出电压取决于输出电流。对于重负载输出,输出电平可能变化为0.5V或更高!),TTL的最小高电平输入电压仍为2V。同样,如果不是负载太重,CMOS的低电平输出电压也低于最大低电平TTL输入电压。
我们之所以写“最新”的CMOS,是因为较旧的CMOS芯片(例如CD4xxx系列)具有非常高的输出阻抗,因此它们不会吸收/源出太多电流(您通常不希望吸收/源出超过0.5 mA)。试图获得太多的电流会使输出电压偏移太大。较旧的TTL芯片具有输入电流,可能超过1mA。几乎所有现代CMOS器件(例如MCU的GPIO)都可以毫无问题地驱动更高的电流。
其次,当连接到5V CMOS器件时,这可能有效,但不可靠。事实上,5V CMOS的高电平输入电压为3.5V。这甚至高于您期望从3.3V系统(即3.3V)获得的最大输出电压。
不过,为什么这有时还可以使用呢?答案是由于实际的阈值逻辑电平,即5V CMOS的2.5V。任何高于2.5V的电压将被读取为1,任何低于2.5V的电压将被读取为0。
但是,实际的阈值水平可能会随着温度和老化而变化:在两个逻辑电平区域之间操作是不安全的。任何噪声或干扰都可能在输出端产生毛刺。如果您的系统必须可靠地工作,那么您需要其他解决方案,如下所示。
此外,在驱动接近逻辑电平阈值的数字非迟滞输入时应小心,因为会发生电流消耗。事实上,考虑简单的CMOS逆变器,如下所示:当输入电压接近VDD/2时,两个MOSFET都处于ON状态,因此直流路径电流将从VDD流向GND。
上图是CMOS逆变器的内部电路。如果“IN”信号处的电压接近VDD/2,则两个MOSFET都将处于ON状态,并且电流将在VDD和GND之间流动
优势:
无需其他组件
简单
劣势:
降低噪声裕量,容易收到干扰
仅与某些逻辑族可靠地工作
2、使用逻辑门电路
74HCTxx 系列是具有 TTL 兼容逻辑电平的 CMOS 器件(具有 TTL 兼容输入电平的所有其他 5V 逻辑系列也可以正常工作)。特别是,输入高压电平为2V,远低于CMOS高输出电压。通过在系统之间插入任何具有TTL兼容输入电平的逻辑门(请参阅下面的示例),就可以实现合适的电压电平转换器。
任何具有TTL兼容输入的非反相逻辑门都可以可靠地充当转换器。
优势:
快
可与 CMOS 和 TTL 器件配合使用
只需要一个电源。
劣势:
需要一个外部 IC(可能还需要其去耦电容等器件)
3:使用二极管偏移
通过直接连接到5V CMOS输入,我们看到主要问题是3.3V输出的高电平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不足以仅处于安全区域(最多3.3V,而最小值为3.5V)。相反,低电平CMOS输入的最大电压是VDD的30%,即5V系统中为1.5V。因此,如果我们能在CMOS输出上增加小的偏移,那就太好了。出于这个原因,可以简单地使用二极管和上拉电阻。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电流将流入我们3.3V系统的输出保护二极管。这种电流应尽可能小,以避免损坏3.3V系统。
上述电路中,当3.3V系统的output为高电平时,5V系统的input电压为3.3V+0.7V(二极管的压降),当3.3V系统的output为低电平时,5V系统的input电压为0.7V(二极管的压降)。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即使在3.3V系统为高电平状态下,3.3V系统也会有电流流入。这可能会导致 3.3V 设备上出现问题。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额外的二极管。由于新二极管直接连接到3.3V电源轨(它不必通过我们的IC),因此电流将流向电源。
在上述电路中,当输出为高电平时,电流不会流入输出,而是流过D2。
尽管如此,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有一个固有的问题:如果3.3V系统是低功耗,那么它这样就会消耗非常低的电流。如果总电流消耗低于流入电阻器的电流,则3.3V电源轨实际上将由5V通过电阻器和二极管供电。
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如果3.3V系统没有消耗足够的电流,3.3V电压可能会增加到约4.3V,这可能会损坏3.3V系统本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放置第二个电阻,它至少吸收流入D2的电流(约1V / R1。因此,R2 应为 R1 的 3.3 倍或更低)。
上图中加上R2,其值最多比R1大3.3倍,这样才能确保流入D2的电流将“耗散”,并且不会增加3.3V电压。
上拉电阻的值应计算在内,以便:
它足够低,可以给我们所需的速度。
它比输入阻抗小得多(尽管在CMOS器件中,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它足够大,不会使CMOS输出电压过载,特别是在低电平下。对于那些具有相对较高输出阻抗的CMOS输出(CD40xx系列)来说,这尤其是一个问题。
它足够大,以避免过多的电流流入3.3V电源轨。
它足够大,可以将电流消耗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优势:
便宜
劣势:
比其他解决方案慢得多。
需要仔细选择电阻值:避免损坏,获得正常的速度,并将高低压保持在正确的范围内。
相对较高的电流消耗。
需要 2 到 4 个附加组件。
噪声裕量差。
需要一个低阻抗驱动输出。
需要相对较高的输入阻抗
4:电阻偏移
我们也可以使用电阻分压器引入失调。
这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比二极管偏移更便宜(但速度稍慢),并且仍然存在电流流入输出引脚的问题。
一个简单的电阻分压器将允许为我们的3.3V输出增加一个失调。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在输出中添加一个虚拟负载,该负载将吸附来自5V通过R1和R2的电流。另一种看待这一点的方法是,断开输出,根据计算值,R1-R2-R3将形成电阻分压器,R3两端的电压最多为3.3V。图中指示的值以术语或通用“R”值表示。
当输出为3.3V时,添加R3将允许将来自5V的任何电流分流至地(而不是通过输出引脚分流至3.3V。
当输出为0时,电压将为5V *(R2/(R1+R2)),即1V,低于1.5V阈值。当输出为3.3V时,电压将为5V * (R2/(R1+R2)) + 3.3V * (R1/(R1+R2)) = 3.64V。通过调整R1/R2比率可以实现更好的高电平值,但必须考虑到,当输出为0V时,电压应小于1.5V。
注意:我们分别以0和3.3V作为CMOS输出电压,当输出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时。虽然高电平电压没有问题(除非R3太低)(因为它被R1 + R2拉起),但低电平电压将根据流入输出的电流而增加。
优势:
比二极管偏移量便宜。
劣势:
比二极管失调解决方案慢,特别是在高到低的过渡中,因为电流流过R1和R2,相对于二极管,R1和R2的阻抗要高得多。
需要仔细选择电阻值,以避免损坏,获得适当的速度,并将高低压保持在正确的范围内。
相对较高的电流消耗。
需要 2 到 3 个附加组件。
噪声裕量差。
需要一个低阻抗驱动输出。
需要相对较高的输入阻抗。
5、三极管或MOS管转换
如果可以接受或需要反相信号,则可以使用简单的MOSFET/BJT。否则,可以使用其他阶段。
上图中是简单的三极管的反相器。级联两个将允许实现直接信号,而不是反相信号。
上图是MOSFET的 版本,使用的器件更少,但价格更昂贵。
优势:
相对于二极管偏移,尺寸要简单得多。
更好的噪声裕量,因为低电平和高电平都接近电源轨。
劣势
需要 2/3 个外部组件。
它是反相的。
相对较慢的由低变为高的时间。
相对于MOSFET实现,BJT实现实际上相对较慢,因为BJT关断特性相对较慢。
当MOSFET/BJT处于导通状态时,消耗相对较高。
需要相对较高的输入阻抗
6、MOS管转换
上图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输出为3.3V时,MOSFET将处于关断状态,因为VGS=0V,因此输出由上拉电阻保持在5V。如果输出为低电平,则 VGS 为 3.3V。假设MOSFET具有逻辑电平阈值(当VGS = 2.5V时应完全导通),MOSFET将导通,将低电平值传递至5V输入。
优势:
双向
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
它不会使输入反相,就像通用源配置中的单个 MOSFET/BJT 一样。
劣势:
需要 2 个外部元件
相对较慢。
需要一个低阻抗驱动输出以避免过载。
功耗相对较高。
需要相对较高的输入阻抗。
7、三极管转换
这种方案与上面的MOS管方案类似,只是这里使用了三极管。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当output输出3.3V时,三极管截止。此时Input的电压被电阻上拉到5V。当output输出0V时,三极管导通,input的电压为三极管的Vce电压。
它与前一个电路具有相同的优点,但也引入了一些额外的缺点。
优势:
双向
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
它不会使输入反相,就像通用源配置中的单个 MOSFET/BJT 一样。
劣势:
需要 3 个外部组件。
相对较慢。
需要一个低阻抗驱动输出以避免过载。
功耗相对较高。
需要相对较高的输入阻抗。
BJT饱和集电极至发射极电压(VCESAT)被添加到低电平输出电压中。不过,一般不印象使用。
8:使用电平转换IC
专用电平转换器 IC(如 74LVC1T245)将满足您所需的一切需求,与分立式解决方案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但价格要高得多。
有许多变体,例如具有不同速度(和价格)的更多通道(74LVC8T245,74LVC16T245)或不同的逻辑系列(74ALVT162245)。
当您需要高性能 3.3V 至 5V 电平转换(通常在高速总线、时钟等中)时,请使用此解决方案。
与其他解决方案相比,电平转换器通常性能更好,特别是在噪声裕量和速度方面(直接连接除外)。
优势:
快速(即使不如直接连接快,因为增加了一个小的延迟)。
高噪声裕量
劣势:
需要一个电平转换器,可能还需要 2 个去耦电容器(每个电源域一个)。
贵。
9、使用隔离器件
该解决方案是“任何电压到任何电压”的转换器,因此它也可用于3.3V到5V的转换。有 4 种配置,具体取决于您的要求。
上图中是采用光耦合器的非反相配置。
上图是使用使用光耦合器的反相配置。
请注意,某些配置需要强大的低电平输出驱动器(而在高级输出强度方面没有任何要求),而另一种配置则需要强大的高级输出驱动程序。
同样,输出将提供一个强的上拉/下拉路径(通过耦合器)和一个较弱的上拉/下拉路径(分别通过下拉/上拉电阻)。
您可以使用基于电容式、巨磁阻或磁耦合的更新器件,而不是使用标准光隔离器,即使这些器件通常要昂贵得多。
优势:
电气绝缘。
更好的安全性。
“任何电压到任何电压”转换。
您可以选择反转信号。
劣势:
通常速度较慢,除非使用高速隔离器。
相对昂贵。
相当笨重的设备。
高功耗。
输出和输入阻抗有一些限制。
审核编辑:汤梓红
-
CMOS
+关注
关注
58文章
5710浏览量
235405 -
二极管
+关注
关注
147文章
9627浏览量
166297 -
转换器
+关注
关注
27文章
8694浏览量
147082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9682浏览量
138078
原文标题:9种实用的将3.3V输出连接到5V输入的方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mcu168,微信公众号:硬件攻城狮】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