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晶振的基础知识
石英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它能够产生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信号,CPU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时钟信号频率越高,通常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只要是包含CPU的电子产品,都至少包含一个时钟源,就算外面看不到实际的振荡电路,也是在芯片内部被集成,由此它被称为数字电路的心脏。
晶振符号与实物
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晶振分为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二者区别如下:无源晶振称为晶体,是无极性元件,一般有2个引脚,本身不能振荡,依靠配合其他IC内部振荡电路工作;而有源晶振则是晶体+振荡电路,封装在一起。给他供上电源,就有波形输出。有源晶振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无源晶体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
2.晶振的主要参数
①标称频率,就是晶体元件规格书中所指定的频率,也是工程师在电路设计和元件选购时首要关注的参数。晶振常用标称频率在1~200MHz之间,比如32768Hz、8MHz、12MHz、24MHz、125MHz等,更高的输出频率也常用PLL(锁相环)将低频进行倍频至1GHz以上。
② 输出信号的频率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偏差,我们用频率误差或频率稳定度,用单位ppm来表示,即百万分之一(partsper million)(1/106),是相对标称频率的变化量,此值越小表示精度越高。比如,12MHz晶振偏差为±20ppm,表示它的频率偏差为12×20Hz=±240Hz,即频率范围是(11999760~12000240Hz)
③还有一个温度频差,表示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工作频率相对于基准温度时工作频率的允许偏离,它的单位也是ppm。
④负载电容CL,它是电路中跨接晶体两端的总的有效电容(不是晶振外接的匹配电容),主要影响负载谐振频率和等效负载谐振电阻,与晶体一起决定振荡器电路的工作频率,通过调整负载电容,就可以将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微调到标称值。
3.晶振好坏的测量
①用万用表测晶振两端的电阻值,若为无穷大,说明晶振无短路或漏电;
②用数字电容表测量其电容,一般损坏的晶振容量明显减小(不同的晶振其正常容量具有一定的范围,可测量好的得到,一般在几十到几百PF)。
③贴近耳朵轻摇,有声音就一定是坏的(内部的晶体已经碎了,还能用的话频率也变了)。
④测试输出脚电压。一般正常情况下,大约是电源电压的一半。因为输出的是正弦波(峰峰值接近源电压),用万用表测试时,就差不多是一半啦。
⑤用代换法或示波器测量。
3.晶振的应用电路
晶振用在单片机最小系统中
画PCB时注意晶振下面不要布线,避免引起干扰。
审核编辑:汤梓红
-
晶振
+关注
关注
34文章
2860浏览量
68011 -
数字电路
+关注
关注
193文章
1605浏览量
80594 -
石英晶体振荡器
+关注
关注
1文章
48浏览量
4460
原文标题:数字电路的"心脏"-晶振(基础知识,参数,应用电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电路一点通,微信公众号:电路一点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