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石墨的钠离子的全电池及性能评估

清新电源 来源:能源学人 2022-12-22 09:30 次阅读

【研究背景】

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的关注,其需求都有了巨大的增长。锂和钠在化学性质上很相似,这使从锂基向钠基技术的转换更加容易。但也具有挑战性,首先对公认LIBs的正极LiCoO2和钠对应物NaCoO2进行比较,揭示了直接转移电极化学物质甚至电解质化学物质的困难。此外,使用石墨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在一段时间内也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

【成果简介】

鉴于此,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学院Vanchiappan Aravindan通过溶剂共嵌入机制在石墨中存储钠离子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库仑效率。石墨半电池具有低工作电压和高功率密度,即使在高电流率下,也具有非常可观的容量。文中全面评估了基于石墨的钠离子的全电池及性能,如电解质组成、正极工作电压、不可逆性、预循环和高电流性能是全电池制造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点。相关研究成果以“Towards Commercialization of Graphite as an Anode for Na-ion Batteries: Evolution, Virtues, and Snags of Solvent Cointercalation”为题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上。

【核心内容】

共嵌入机制。虽然Li/石墨体系需要避免共嵌入,但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Na/石墨体系的问题。如图1介绍了石墨共嵌入的钠离子存储优点:卓越的倍率性能、稳定的循环性能、高的初始库伦效率、优异的库伦效率保持率、薄且稳定的SEI和理想的工作电压。

1df75b0c-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1. 基于石墨共嵌入的钠离子存储优点。

如图2a所示,通过恒电流充放电(GCD)曲线研究电荷存储机制,主要由电容和嵌入机制组合形成的,以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借助原位电化学膨胀仪、OEMS、SEM和TEM,研究了SEI层的形成和体积膨胀,三个阶段中高度有序热解石墨(HOPG)基面的高度变化(图2b)。

1e0113f4-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2. (a)通过电容和嵌入机制定量评估电荷存储贡献,(b)在三个阶段中HOPG高度的变化。

如图3为利用非原位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共掺杂引起的石墨成分和结构的变化,揭示了石墨中可逆的钠嵌入。虽然石墨电极经历了巨大的体积变化,但仍能在循环过程中保持其容量。

1e09d8f4-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3. 用XRD研究石墨中Na+嵌入的结构演化。

石墨的体积膨胀是由于离子嵌入期间石墨层间间距的增加,对不同电解质进行了量化,如乙二醇二甲醚(1G)、二甘醇二甲醚(2G)、三甘醇二甲醚(3G)和四甘醇二甲醚(4G)(如图4a)。此外,评估了醚溶剂链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层之间的排斥力随着链长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导致更高的嵌入电位,电位随溶剂链长度变化的变化如图4b所示。还通过从机理、实验和理论三个方面对醚基体系中形成的SEI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了不同体系中形成的钝化层(如图4c)。

1e150bc0-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4. (a)不同电解质体系中石墨的层间距,(b)改变Na+插入电位的石墨链长,(c)在不同电解质中SEI层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差异。

如图5为Na||石墨半电池和NVPF||石墨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由于赝电容电荷存储机制,Na||石墨半电池显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典型GCD曲线表明Na+共嵌入石墨和石墨/NVPF电池,基于DEGDME体系中钠离子的共嵌入作用机制(如图5e),石墨||Na1.5VPO4.8F0.7全电池的超稳定循环性能(图5i)。

1e2288d6-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5. (a-e)Na||石墨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f-i)NVPF||石墨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初始不可逆性和预循环。如图6所示为半电池和全电池在有无预循环和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初始库伦效率的对比。其中半电池石墨优异的初始库伦效率归因于薄而坚固的SEI层,而在全电池组装过程中,正极活性材料质量可以调整5-10%的过量,以补偿第一次循环中的不可逆性。尽管如此,全电池仍表现出初始不可逆性,这可能是由未预循环的正极引起的,而基于共嵌入的石墨体系具有高的初始库伦效率,使其成为用于全电池中有前途的负极。

1e2dd52e-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6. 半电池和全电池在预循环和无预循环下的初始库伦效率。

电解液和电压窗口。如图7为不同电解质体系下的电压窗口,如同种溶剂链的长度、电解质盐的浓度、溶剂的种类等调节电位。因此,电解质没有游离的溶剂分子,其具有比Na+更高的HOMO水平配位的溶剂分子,这是提高电解质氧化稳定性的机理。控制DOL的体积以产生薄的正极-电解质界面,这有利于防止电解质进一步分解,采用这种优化的电解质的全电池仅呈现出稳健的循环行为。此外,添加剂使得能够使用高压正极,从而提高平均电池电势和总能量密度。

1e35b938-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7. 负极-正极半电池和全电池的电压窗口。

石墨和正极的匹配倍率性能。如图8为在石墨中钠离子共嵌入显示出的高电流容量和保持率,主要归因于电荷存储机制。因此,其具有高功率密度和低能量密度,使其成为广泛应用的通用设备。测试结果表明石墨在1 A g-1甚至5 A g-1下显示出非常高的容量,需要正极能够匹配石墨的倍率性能,这给组装全电池带来了挑战。

1e3f35f8-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8. 石墨半电池在最高电流速率下的比容量。

全电池组装的指导。在组装全电池之前除了正极的氧化还原电势窗口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溶剂和盐来调节电池电势。如图9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电池电位,主要影响因素:电解质盐中存在杂质影响电极-电解质界面;溶质是否完全溶解;2G/4G混合可以增强电池的电位并改善GCD平台的长度等。

1e56e0f4-8181-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图9. 左侧为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右侧为平均全电池的电位。

【结论展望】

本文提出了在石墨中钠离子的共嵌入机制,其是在高电流下稳定循环和倍率性能的主要原因。此外,具有良好的初始库仑效率,并且即使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也保持高的库仑效率。对石墨-电解质界面的研究,表明其是一种坚固、薄且稳定的钝化层,无论石墨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如何变化,该钝化层都能保持其结构。对以石墨作为负极的钠离子全电池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虑诸如电解质溶剂和盐、正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预循环等方法,可以优化池电势、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基于共嵌入的钠离子全电池研究,很明显石墨是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仔细考虑上述因素可以有助于增强全电池的性能。

审核编辑:郭婷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260

    浏览量

    77998
  • 电容
    +关注

    关注

    100

    文章

    6100

    浏览量

    151201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

    文章

    10706

    浏览量

    131699

原文标题:石墨作为钠电负极还能商业化?ACS Energy Lett.重磅综述其研究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你是否曾经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有一天会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电池——钠离子电池,正在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那么,钠离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5:51 758次阅读
    <b class='flag-5'>钠离子</b><b class='flag-5'>电池</b>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海辰储能推出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自然界中钠储量丰富,其地壳丰度是锂元素的400倍以上。如果将其中1%做成钠电池,按照全球储能每年新增1TWh计算,能满足150亿年的储能需求。但是时至今日,钠电的发展不及预期,这让大家产生了两大认知误区,即钠离子电池市场容量小和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1:44 299次阅读

    氧化铝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进程中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 电化学性能不稳定 钠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电极材料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结构破坏,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能量密度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5:38 372次阅读

    离子辅助的多阴离子材料—钠离子电池长循环稳定性的新机制

      论文简介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究含钾的多阴离子化合物KTiOPO4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储钠机制,揭示了其在循环过程中钾离子钠离子的非完全交换现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0:15 555次阅读
    钾<b class='flag-5'>离子</b>辅助的多阴<b class='flag-5'>离子</b>材料—<b class='flag-5'>钠离子</b><b class='flag-5'>电池</b>长循环稳定性的新机制

    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离子电池或将于2025年上市

    近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透露,宁德时代已成功研发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这款电池具备在极端严寒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能够在零下40度的低温条件下正常放电,有望在极严寒地区实现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8:21 936次阅读

    石墨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发展与储锂机制

    近日,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总结并展望了石墨负极界面的调控方法及其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重点介绍了石墨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发展与储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1:28 1580次阅读
    <b class='flag-5'>石墨</b>负极在锂<b class='flag-5'>离子电池</b>中的发展与储锂机制

    钠离子电池是什么?可以跟超级电容器混合嘛

    ,负极通常由碳基材料(如石墨)构成。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向负极移动(放电过程),或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充电过程),从而完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相比于锂离子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08:16 706次阅读
    <b class='flag-5'>钠离子</b><b class='flag-5'>电池</b>是什么?可以跟超级电容器混合嘛

    钠离子电池产业崛起,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山西阳泉举行的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不仅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更预示着钠离子电池行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篇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钠电项目签约、备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6:11 966次阅读

    国内钠离子储能电池技术首次规模应用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这也是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于大容量储能电站,是我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00:14 3138次阅读

    海四达与上海平野签署1.5GWh钠离子电池购销框架合同

    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独特的新型电池研发及产业化为未来重要路径。比如钠离子电池,由于其丰富资源、高度安全、良好低温性能以及明显成本优势,有望逐步取代铅酸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1:47 501次阅读

    钠离子电池储能的优势有哪些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储能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4-26 15:47 1305次阅读

    浅谈钠离子电池储能机理

    钠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其中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决定着整个电池的储钠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5:38 1662次阅读
    浅谈<b class='flag-5'>钠离子</b><b class='flag-5'>电池</b>储能机理

    具有增容和快充能力的Nb₂O₅分级微米花结构用于柔性钠离子微型电容器

    钠离子微型电容器结合了钠离子电池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和超级电容器材料快速充放电的优点,可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有效地弥合钠离子电池与超
    的头像 发表于 03-17 10:54 1141次阅读
    具有增容和快充能力的Nb₂O₅分级微米花结构用于柔性<b class='flag-5'>钠离子</b>微型电容器

    量产进行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曙光”初现

    作为动储电池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处于亟待寻求突破的瓶颈期。
    的头像 发表于 03-17 09:47 1300次阅读
    量产进行时,<b class='flag-5'>钠离子</b><b class='flag-5'>电池</b>产业化“曙光”初现

    钠离子电池,正在开辟储能新市场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通常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器中的电池基本都算锂离子电池,储能产品中也不例外。但锂离子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成本较高以及安全性问题等,相比之下,钠离子储量丰富,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00:12 360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