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子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电子中微子的过程

中科院半导体所 来源: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 2023-01-04 09:28 次阅读

中微子和电子一样都是费米子(费米子是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是存在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但和电子不同的是中微子是电中性的(不带电),而且中微子的质量不到电子质量的500万分之一。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有无数个中微子穿透我们的身体,甚至大约每秒钟就有10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眼睛,这些数量极大的中微子大部分来自于太阳(其他部分来源:宇宙射线、核反应堆等),是由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产生的。那为什么这些中微子穿透人体之后不仅没有造成任何伤害,而且被穿透的人也没有任何感觉?这是因为中微子是电中性的,不参与电磁作用,只参与非常弱的弱作用,所以会直接穿透人体而不发生任何反应。不仅如此,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到达地球后绝大部分也都会直接穿透地球继续传播(被地球挡住的概率只有100亿分之一)。那么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质量极小、穿透力极强又无法通过常规电磁手段观测的粒子是怎么发现的呢?

中微子的发现绕不开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衰变。在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Henri Becquerel发现了铀的衰变之后,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

8fa7e0a2-8ba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中子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电子中微子的过程,即β衰变过程。

刚开始,原子核的衰变过程被认为是一个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电荷+1的原子核并放出一个电子,即:。根据能动量守恒,这个放出来的电子的能谱一定是不连续的。但令人惊讶的是,1914年的测量结果表明衰变所放出电子的能谱是连续的(原子核衰变是不同核能态之间的跃迁,如果末态只有子原子核和电子的话,那么电子能谱应该是量子化的,即测量得到的电子能谱应该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结果在1920年的测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当时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Bohr认为,这个实验结果表明能量不一定是守恒的,显然这个观点在后来被证实是错的(目前未观测到任何表明能量不守恒的现象)。1930年奥地利理论学家Pauli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他假设存在一个非常轻、自旋为1/2的电中性粒子,在衰变过程中带走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了电子能谱是连续的,即真正的衰变过程应该是,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反中微子,即第一代中微子的反粒子。

Pauli提出的这个假设开启了中微子领域的研究。1936年德国物理学家Hans Bethe提出通过逆衰变过程

来证明电子反中微子的存在。1956年美国实验学家Frederick Reines和Clyde Cowan首次完成了反应堆反中微子实验,验证了Pauli的假设,他们的发现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2年,美国实验学家Leon Lederman、Melvin Schwartz和Jack Steinberger通过新的加速器实验发现了第二代中微子,并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奖。1967年美国理论学家Weinberg和Salam将Higgs机制引入了Glashow的弱电理论,建立了我们所熟知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言了存在第三代中微子。在标准模型里面,中微子是无质量的,且不同代的轻子之间没有混合(所谓混合,就是指中微子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改变代数,例如在源处产生的第一代中微子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量子相干效应可能会在探测器处变成第二代中微子,也可能会变成第三代中微子)。1968年对太阳中微子的观测表明,太阳中微子的含量小于标准太阳模型的理论预言,这是第一个实验观测表明中微子有很小的质量,且不同代的中微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000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宣布发现了第三代中微子,这是标准模型预言的最后一个被发现的轻子。至此,我们所知道的三代中微子全部被发现。

在中微子被发现的过程中我们提到了1968年对太阳中微子的测量,这是第一个表明中微子有质量且会振荡的实验现象。

8fb4ae5e-8ba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中微子振荡现象,即三代中微子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

后来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进一步测量了中微子的振荡现象,如我国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日本的Kamlanzen、美国的MINOS等。现在中微子振荡现象的测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测得三代中微子之间的质量平方差为

在上式中(normalhierachy)表示三代中微子的质量是正常顺序,即,(inverse hierachy)表示三代中微子质量是反常顺序,即,这表示现在已经取得的中微子振荡实验观测结果还无法确定三代中微子的质量顺序(确定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也是未来中微子实验的重要目的之一)。三代中微子之间的混合角为

虽然我们已经测到了三代中微子之间的混合角,但是现有的实验结果仍然无法给出中微子混合的CP相角。

从上面的实验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微子不仅有非常小的质量,而且三代中微子之间有混合(振荡)的现象。但是前面提到了,在标准模型里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因为在标准模型里面中微子没有右手分量,所以不能像其他的费米子一样通过Higgs机制获得质量,自然也就不会振荡。那么中微子究竟是如何获得质量的呢?研究中微子的质量起源以及中微子性质是现在理论物理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我们现在仍然无法确定中微子的是Dirac粒子(正反粒子不同,标准模型中预言的中微子是Dirac粒子)还是Majorana粒子(正反粒子都是自身)。从这两种中微子的性质出发,中微子在理论上有不同获得质量的方式:

一、Dirac粒子:

如果中微子是Dirac粒子,那么中微子获得质量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在标准模型中引入右手单态中微子,其中分别表示弱荷为、单态和单态。然后中微子就可以像其他的费米子一样通过Higgs机制获得质量:

其中是相应的汤川耦合系数、是Higgs场的真空期望值。通过引入右手单态使中微子像标准模型中的其他费米子一样获得Dirac质量,但是不一样的是这样引入的右手中微子单态弱荷为0,即除了汤川相互作用,右手中微子不参与任何弱相互作用。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中微子质量,必须满足中微子振荡实验和PLANK对中微子质量的约束,这就要求,如此小的耦合常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看来是不自然的。

二、Majorana粒子

另外一种使中微子获得质量的方式是引入Majorana质量项,通过see-saw机制(“跷跷板机制”)使中微子获得轻Majorana质量。

8fc40f02-8ba2-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跷跷板”机制

这个方式最开始是由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Weinberg提出,也是目前中微子在大部分新物理模型中获得质量的主要方式。典型的Type-I seesaw就是通过引入右手的中微子单态和新的标量场,新的标量场破缺之后使新引入的中微子右手单态获得大Majorana质量项。结合Dirac质量项,相互作用本征态下中微子的质量矩阵形式为

在上式中表示新引入的中微子右手单态数量。近似对角化之后可以得到三代轻中微子的质量矩阵约为

从上面的表达式可以看出,之所以这种机制被称为跷跷板机制,就是因为通过大的在分母上,将Dirac质量项“跷”起来自然的得到很轻的中微子质量。

虽然现在的实验还不能确定中微子的性质和质量起源,但是理论物理学家们关于中微子的研究一直在推进,提出了更多的中微子质量起源方式(如Type II see-saw、Type III see-saw、inverse see-saw等),也广泛地研究了中微子获得质量后所引起的可观测效应(如原子核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介子轻子味改变衰变、重子轻子味改变衰变、同号轻子对撞机上的轻子味改变过程和轻子数改变过程等),实验观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期待不久的将来,实验测量结果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中微子的秘密!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磁
    +关注

    关注

    15

    文章

    1074

    浏览量

    51712
  • 中微子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3

    浏览量

    8619

原文标题:浅析中微子

文章出处:【微信号:bdtdsj,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半导体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用于大型国际项目中微子识别的TS-Spectrum高速数字化仪

    一、应用背景 此前人们认为中微子粒子是没有质量的。直到近些年,人们才意识到中微子粒子质量很小,并能在三种不同“味道”之间相互切换。这些被称为“幽灵粒子”的中微子粒子通常能够穿过大多数普通物质而不被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4:51 111次阅读
    用于大型国际项目<b class='flag-5'>中微子</b>识别的TS-Spectrum高速数字化仪

    施耐德电气助力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

    近日,由复旦医院后勤管理研究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施耐德电气联合主办的“2024 年医疗行业用电安全及智慧运维沙龙暨《质子重离子医院电力系统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于上海成功举办。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15:42 148次阅读

    LM5145在pre-bias启机过程中的电压灌问题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LM5145在pre-bias启机过程中的电压灌问题.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27 10:19 0次下载
    LM5145在pre-bias启机<b class='flag-5'>过程</b>中的电压<b class='flag-5'>反</b>灌问题

    基于瑞萨电子Reality AI Tools工具的语音欺骗应用示例

    探索使用瑞萨电子硬件和AI软件平台的Reality AI Tools语音欺骗应用示例。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5:13 415次阅读
    基于瑞萨<b class='flag-5'>电子</b>Reality AI Tools工具的语音<b class='flag-5'>反</b>欺骗应用示例

    如何加工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加工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工艺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6:50 881次阅读

    浅谈焊接过程中的不润湿与润湿现象

    不润湿和润湿现象是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它们分别表现为焊料与基体金属之间的不完全接触和部分润湿后的退缩。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09:41 486次阅读
    浅谈焊接<b class='flag-5'>过程</b>中的不润湿与<b class='flag-5'>反</b>润湿现象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透气性测试仪

    ——GB/T20042.3-2022——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透气性测试方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使用质子交换膜作为核心部件的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在交通、固定式应用和便携式应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08:38 315次阅读
    燃料电池<b class='flag-5'>质子</b>交换膜透气性测试仪

    科学家借助JWST望远镜解谜气态巨行星形成之谜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尽管元素内部质子数量不变(如碳原子始终包括六个质子,氮原子始终含有七个质子),然而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26 238次阅读

    具有集成输入和输出极性保护功能的60V 800mA工业电子保险丝TPS2662x数据表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具有集成输入和输出极性保护功能的60V 800mA工业电子保险丝TPS2662x数据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4-01 16:20 0次下载
    具有集成输入和输出<b class='flag-5'>反</b>极性保护功能的60V 800mA工业<b class='flag-5'>电子</b>保险丝TPS2662x数据表

    应用分享|高性能电子负载助力燃料电池抗极性能评价

    将为您详细解读极的定义、危害、及如何使用高性能电子负载进行抗极测试。 极的定义及危害 极是一种燃料电池工作
    发表于 03-12 16:51 643次阅读
    应用分享|高性能<b class='flag-5'>电子</b>负载助力燃料电池抗<b class='flag-5'>反</b>极性能评价

    原子结构示意图次外层电子不超过多少

    原子结构是指原子中电子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在描述原子结构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1-25 16:35 943次阅读

    瑞萨电子选定零件号进行寿命终止(EOL)过程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瑞萨电子选定零件号进行寿命终止(EOL)过程.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1-05 10:39 0次下载
    瑞萨<b class='flag-5'>电子</b>选定零件号进行寿命终止(EOL)<b class='flag-5'>过程</b>

    焊接过程中的不润湿与润湿现象

    不润湿和润湿现象是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它们分别表现为焊料与基体金属之间的不完全接触和部分润湿后的退缩。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09:06 1440次阅读
    焊接<b class='flag-5'>过程</b>中的不润湿与<b class='flag-5'>反</b>润湿现象

    基于UC3842的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和关键参数

    激式开关电源是一种高效率的电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UC3842是一款经典的集成开关电源控制器,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和灵活的控制特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UC3842的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
    的头像 发表于 12-08 14:59 2943次阅读

    质子交换膜拉伸测试:标准和操作步骤分享!

    的角色,为质子的迁移和输送提供通道,使电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向外界提供稳定的电流。 质子交换膜的厚度仅为18-50微米,是一种极薄的膜片,同时也是电极活性物质(催化剂)的基底。其物理性能对整个燃料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09:39 489次阅读
    <b class='flag-5'>质子</b>交换膜拉伸测试:标准和操作步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