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是一个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的“T”字构型组合体,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介绍,这样一个近百吨的庞然大物,在设计、制造、测试过程中,完全是数字化制造和验证。下面我们就跟随他,一起去看看数字技术如何推动中国航天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空间站投入运营以后,每年还要发射两艘神舟飞船,天地往返接送航天员。厂房里,神舟飞船的结构正在生产中,我们也正好遇到了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在这里了解数字化制造的最新情况。
用数据来为空间站的研制历程建立档案,源于空间站工程起步阶段的科学规划。中国空间站的数字化始于2012年。那时,空间站刚进入初样设计阶段。
空间站系统复杂度高,涉及到能源、环境、控制、信息、推进等多学科、多系统。它的复杂还在于:一个专业设计如果发生了调整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对周边系统的影响。
因为各系统间的相互影响,总体部门很难控制。如果还采取过去各自做专业设计,设计完了再集成反馈的流程,周期很长。另一方面,空间站从设计、生产、总装、测试、运行,研制流程贯穿了十多年。因此,传统研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航天科技集团提出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要求,必须采用全面数字化技术创新研制和运行模式。空间站从设计之初就建立了一套数字化协同设计的平台。
在529厂,记者看到这里的生产方式已经变纸质图纸为三维模型,变表格化工艺为结构化工艺。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技术总师林晓青介绍,以前,像空间站的大型密封舱结构,如果按照图纸制造,需要工艺和操作人员逐步理解、反复迭代;有了三维模型以后,产品更直观,复杂结构产品用图纸不好表现的,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就一目了然,工艺准备、数控编程的效率大幅提高,研制效率提升了50%以上。同时,三维模型也统一了研制过程的数据来源,有助于控制好产品质量。
通过打通研制过程全周期、全三维的模型数字化流程,航天五院开辟了新型数字化研制模式,数字化技术提升了研制效率和质量,使中国空间站的研制周期缩短了30%。
如今,数字空间站、地面这个与“天宫”等比例的空间站和太空中实际运行的空间站一起,共同形成了“天、地、数字”三站协同的新型运行模式。地面的等比例空间站用于软件升级验证和在轨航天员复杂操作地面验证;数字空间站用于任务飞行方案的设计和验证,以及在轨状态的实时数据监控。通过数字空间站用飞行数据开展在轨状态预测、趋势评估,以扎实的基础能力做到给太空中正在运行的空间站一路护航。
审核编辑 :李倩
-
数字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325浏览量
25316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509浏览量
61563 -
空间站
+关注
关注
0文章
155浏览量
15189
原文标题:以数字技术推动空间站高质高效发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CADCAM_beijing,微信公众号:智能制造I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