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新品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无铅柔性压电声敏传感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 4.3 亿人因耳蜗受损而遭受听力损失,改善听力主要靠人工耳蜗。然而,传统的人工耳蜗语音识别能力较低,而且刚性电极与软组织间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耳鸣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柔性自供电人工耳蜗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延林课题组近期在各向异性材料合成和图案化器件制备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如二维MXene与纳米晶复合材料研究(J. Mater. Chem. A, 2022, 10, 14674-14691;Nano Res. 2022, DOI:10.1007/s12274-022-4667-x),直写高性能原子级厚二维半导体薄膜和器件研究(Adv. Mater. 2022, DOI:10.1002/adma.202207392),制备基于交替堆叠微电极的湿度传感超级电容器(Energy Environ. Mater. 2022, DOI:10.1002/eem2.12546)。压电材料可以作为未来人工耳蜗的有利候选材料,然而,主流含铅压电材料与生物不相容,对环境不友好,其他压电材料的电输出功率由于声电转换性能低,不足以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因此,制造高性能无铅柔性压电声学传感器意义重大。
近日,该团队受人类耳蜗外耳毛细胞的启发,报道了一种基于准同型相边界的多组分无铅钙钛矿棒的直写微锥阵列策略。该策略一方面利用取向工程和在两个不同正交相(Amm2和Pmmm)之间形成的准同型相边界,显著提高应力对压电材料性能影响,实现压电响应增强;另一方面在压电薄膜表面引入微锥阵列,增加与声波的接触面积,增强对声波的吸收,从而制备高性能柔性压电声学传感器(FPAS)。该传感器显示出高灵敏度、宽频率响应的特点,覆盖常用的语音频率,同时具有角度灵敏度,可用于记录声音信号,并实现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FPAS还具备防水和耐酸碱等特点,满足自然环境对可穿戴声学传感器的要求。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Matter上。
传感动态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资助开发高度集成的多功能射频传感器系统】
据美国国防部网站2022年12月23日公告,2022年12月23日,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位于俄亥俄州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部门授予位于俄亥俄州比弗克里克的国防工程公司(Defense Engineering Corp.)一份总金额995.9974万美元的成本加定酬类合同(FA8650-23-C-1172),开展“采用集成技术、用于无与伦比多功能使命任务的传感器”(Sensors for Unrivaled Multi-Function Missions with Integrated Technologies)研发工作。
根据合同,乙方将开展多功能射频系统的天线、前端和后端硬件的研究与开发,并评估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通过传统和非传统实验及测量技术所识别的创新天线概念的性能,这些技术使创新天线能与等效参考天线进行比较。该合同内容涉及传感器系统技术的系统工程、研究、开发、实验和演示,覆盖了大部分无线电频谱,从而支持波形敏捷性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与无人/可消耗平台操作机构之间的协调。
该合同授予是一项单一来源采办的结果。此前,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了一份分两步走的多光谱感知技术研究与开发跨部局通告(FA8650-21-S-1180),并于2021年10月19日发布了正式的招标书。乙方将在莱特-帕特森基地履行合同规定的工作,预计在2026年2月27日前完成。在授出合同时,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从2023财年研发经费中拨付1万美元。
【帕西尼感知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专注于高精度触觉传感器研发】
36氪获悉,专注触觉感知研发和应用的帕西尼感知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啟赋资本领投,浩方创投跟投。
帕西尼感知科技成立于2021年,曾获得由陆奇创立的奇绩创坛天使轮融资。帕西尼感知科技核心业务为应用触觉数字化传感器技术,并涉足自适应机器人。目前公司已推出多款工业级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为智能机器人、VR行业、医疗监测等行业的基础设备,可被广泛用于机器人关节、柔性皮肤、智能座舱及可穿戴设备等场景。根据调研机构VMR数据,2021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已超过112.5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60.8亿美元。
随着各行业对触觉感知要求提升,灵敏度及精度低、分辨率差、成本高、不适宜大面积部署的传统触觉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但高端触觉传感器仍为欧美、韩日等国垄断,它们占据高端传感器80%以上的市场。而触觉传感器为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业的底层技术,必须实现国产替代,目前也是国家大力推动的行业。截止目前,已经有北京、江苏等11省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及关联的传感器技术,并要求大力推进相关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帕西尼感知科技推出的自研PX系列触觉传感器,使用柔性传感材料,并运用多维度、大阵列的触觉深度神经网络测量、标定。这种新材料+新算法的应用,让PX系列触觉传感器精确度达到微米级,分辨率已经接近人类感知极限水平。
同时,帕西尼感知科技单片PX阵列式触觉传感器耐久度可达到百万次以上,相较于海外同类型产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帕西尼感知科技以B端客户为主,主要客户包括大型车企、制造类国企及医疗器械厂商等,能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输出。下一阶段,帕西尼感知将推出针对精密制造、手术机器人、遥操作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的新产品,包括力控能力更精细的触觉末端、智能触觉机械臂等,满足客户抓取与交互超薄、轻量、易碎、高脆物品的需求。
“过去一年,帕西尼感知科技推出了自研的PX系列触觉传感器,并建立起可以满足多规格小批量出货的敏捷供应链。市场方面,帕西尼感知科技已经与汽车、机器人、3C等领域大型企业建立起协同研发的合作模式,未来,该商业化进程将被快速复制到更多行业。” 帕西尼感知科技创始人许晋诚博士告诉36氪。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触觉传感相关产品的深度研发和场景拓展,并开拓更多潜在应用市场。
啟赋资本合伙人宋昶先生认为,力触觉感知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消费领域也有广阔应用空间。帕西尼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与轻量六轴力传感器,在感知的维度与精度、器件的轻薄化与阵列化、成本及售价等多方面相较市面竞品具备优势,并实现了技术和供应链的国产自主可控。因此,公司产品有望拓展至更多应用场景,充分挖掘力触觉感知应用的潜在市场。其次,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连续创业者所组建的复合型团队,公司掌握前瞻性技术的同时,在先进技术的工程化、商业化方面也有支撑。如今,公司产品已从器件延伸至设备,产业化进程提速,帕西尼未来可期。
浩方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触觉传感器的潜在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汽车行业等领域。伴随着穿戴式电子产品的集成化发展,具有良好柔性、空间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穿戴式平台将迎来发展爆发期;同时将促进触觉传感器应用范畴的拓宽,满足人机交互系统、远程协作交互等应用场景的需求。帕西尼团队专业背景过硬,同时具备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自主研发出易用平价的国产化触觉传感器,探索出了符合自身长久发展的产业化路线,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韩国国会通过“半导体特别法”:半导体工厂建厂审批时间减半】
12 月 29 日消息,据界面援引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韩国国会通过《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修订案(又名“半导体特别法”),该法包括缩短半导体工厂建厂审批时间等内容。
韩国会 28 日下午召开全体会议,以 184 票赞成、4 票反对、12 票弃权通过上述法案。根据修订案,对半导体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的迅速审批处理时间从 30 天缩短至 15 天。修正案还规定,自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要求予以迅速审批处理之日起的 60 天后,自动视作审批结束。另外,公营企业、准政府机构等公共机构也被纳入预备可行性调查豁免对象。
修正案还将理工学科、产业需求针对型高中等列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联动机构,并为有关高校的招生名额调整制定依据。
另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统计厅 29 日发布的“产业活动动向”资料显示,信息技术 (IT) 需求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缩水,导致 1 月半导体生产锐减 11%。韩国统计厅方面分析指出,智能手机等产品需求增长放缓,导致半导体库存增加,由此生产大幅减少。
而据韩国先驱报报道,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为了加强对 2023 年全球经济衰退以及芯片价格下跌、不利汇率和进一步加息的准备,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周一举行了一次罕见的所有附属公司首席执行官参加的会议。消息人士称,周一会议召开之际,三星正在为明年的前景黯淡做准备。特别是在明年半导体市场前景黯淡的情况下,三星电子极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亏损。
【这家国产激光雷达龙头交付量突破 10 万台,登顶全球年度量产冠军】
国外激光雷达市场正乌云笼罩,10月,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的Ibeo公司宣告破产;上个月,激光雷达制造商Ouster和Velodyne正式宣布合并;就在近期12月13日,专注OPA(光学相控阵)技术的Quanergy也宣布破产。
在国外激光雷达市场经历雪崩时,国内激光雷达却发展热火朝天。近日,国产激光雷达行业再次迎来好消息。
12月27日,禾赛科技正式对外宣布,其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台。其中,今年共交付近8万台,登顶全球激光雷达量产冠军。在10月底时,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AT128,就已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10000台,成为全球首家月交付过万台的车载激光雷达企业。据悉,2017年4月,禾赛科技向百度提供了第一台Pandar40,开始切入自动驾驶领域。2020年9月,搭载禾赛科技第一代自研芯片的中距激光雷达XT32开始交付,至今累计交付近1万台。截至2022年12月25日,禾赛科技累计交付超过10万台激光雷达,包括Pandar、QT、XT、AT系列产品。
禾赛科技引领突围
在全球激光雷达产业链中,国外企业具有先发优势。2021年,法雷奥牢牢占据着75%的份额。去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仍是那些工业与测绘领域的供应商,总营收排名前五的公司都属于该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车领域,禾赛科技是总营收排名全球第一的激光雷达公司。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禾赛科技也以绝对优势领先,以58%的营收占比排名全球第一,是第二名 Waymo 份额的两倍以上,以往该细分领域的领导者Velodyne跌至第三。禾赛科技如此强势的增长劲头,也导致了激光雷达公司营收总排名的变化。其中,禾赛科技从去年的第12名上升到第6名,速腾聚创从第13名上升到第10名。相比之下,Velodyne从第7名下降到了第13名。
此外,自2018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官宣的ADAS前装定点数量大约有55个,其中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占其中的50%。禾赛科技斩获了截至目前全球 27% 的前装定点数量,排名全球第一。速腾聚创以16%的数量排名中国第二、全球第三。以禾赛科技为首的中国供应商的强劲突围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局面。Yole预计,2022 年将有超过 20 万台的激光雷达交付上车,其中20%的激光雷达都将来自于禾赛科技,仅次于法雷奥(29%)。前五名(法雷奥、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和Luminar)将在2022年占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的84%,其中三名都来自中国。
激光雷达头部企业和中国玩家规模逐渐扩大
激光雷达伴随汽车自动驾驶而走入业界视野,近年来也因此发展迅猛。据 Frost&Sullivan 预测,2025 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135.4亿美元,其中高级辅助驾驶、无人驾驶、车联网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分别占激光雷达市场总规模的 34.64%、26.30%、33.81%和 5.26%,而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43.1亿美元,占比约32%左右。
根据 2021年Yole的数据,法国一级汽车供应商法雷奥以28%的市占率位居车载激光雷达第一位,本土企业速腾聚创则以10%的市占率位居第二,Luminar以7%的份额位列第三。除了速腾聚创外,上榜的中国企业还有览沃科技(大疆)、禾赛科技、图达通、华为等,中国5家企业合计占比达26%。此外,北科天绘、北醒光子、镭神智能、一径科技等企业也有涉足,虽然目前市场份额占比较小,但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据了解,法雷奥起步最早,在2010年就接触了车载激光雷达产品,2017年上市全球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SCALA 1,现已经更新至SCALA 2,计划2024年上市SCALA 3。禾赛科技拥有两款车规级产品,AT128为半固态-转镜式远距激光雷达,可做主雷达,QT128为机械式近距超广角激光雷达,可做辅助型雷达。
华为半固态-微震镜式车规级激光雷达已经量产于北汽极狐、哪吒、长城、华为阿维塔。大疆览沃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HAP车规级激光雷达售价1599美元(当前汇率换算为1.12万元)。国外激光雷达企业起步早,主要定位高端市场,如法雷奥与奔驰、奥迪的深入合作。国内车载激光雷达企业依靠产品性价比高,近几年快速崛起,目前主攻半固态激光雷达,并布局纯固态激光雷达。另外国内涌现大量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重点研究纯固态激光雷达。
总体来看,激光雷达国产化替代进程很快,不仅蔚小理、威马、哪吒等新势力均选用国产激光雷达,多个传统品牌也选用国产激光雷达,如长城、上汽、广汽。
百舸争流,竞相入场补盲激光雷达
近期,几家国内头部激光雷达公司在上个月相继发布了自己的固态补盲激光雷达。11月2日,禾赛发布了面向ADAS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该雷达用于近距补盲,拥有100°x75°的超广角FOV(视场范围),并具备体积小,集成度高等优点。据悉,目前FT120已拿到来自多家主机厂超过100万台的量产定点,预计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交付。
11月7日,速腾腾聚发布了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RS-LiDAR-E1。这款雷达拥有的120°的水平视场角,为市面上最大,综合性能最强,SOP(标准操作程序)时间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
此外,亮道智能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的SPAD芯片,已经通过AEC-Q100认证,SOP时间则是在2023年第三季度。而图达通也在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进军今年大热的「补盲激光雷达」。图达通联合创始人兼 CEO 鲍君威透露,将在2023 年 1 月的 CES 展会上,公布产品相关细节。目前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其次是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和浙江、江苏、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其余地区虽有企业分布,但数量较少,未形成规模。
2022年,中国激光雷达厂商一个个借着新势力高端车型的交付量节节攀升而意气风发。随着国内激光雷达市场愈发广阔,技术路线的迭代以及大厂进入赛道带来的规模效应等一系列因素,激光雷达整机的降本空间将十分可观,产业链有望乘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迎来机遇。
传感财经
【12月28日传感财经分析:物联网设备概念报跌,国脉科技 领跌;传感器概念报跌,奥联电子领跌;红外传感器概念午后报跌,森霸传感领跌】
12月28日盘后,物联网设备概念报跌,国脉科技 (6.95,-0.34,-4.66%)领跌,鸿泉物联(16.48,-0.69,-4.02%)、神州数码(21.39,-0.88,-3.95%)、东信和平(12.78,-0.49 ,-3.69%)、思特奇(7.98,-0.28,-3.39%)等跟跌。
12月28日盘后,传感器概念报跌,奥联电子(20,0.85,-4.08%)领跌,保隆科技(46.38,-1.65,-3.44%)、川仪股份(29.52,-1.01,-3.31%)、敏芯股份(51.6,-1.7,-3.19%)等跟跌。
12月28日盘后,红外传感器概念午后报跌,森霸传感(7.92,-0.16,-1.98%)领跌,睿创微纳、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等跟跌。
相关红外传感器概念股:
(1)、星帅尔:
12月28日消息,星帅尔7日内股价下跌0.3%,最新报13.200元,成交额4372.4万元。2019年12月24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目前子公司生产的光传感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领域M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公司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07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7年的8480.65万元,最高为2021年的1.29亿元。
(2)、多伦科技:
12月28日消息,多伦科技截至14时01分,该股报6.490元,跌2.87%,3日内股价上涨0.15%,总市信为40.51亿元。
拥有多种物联网感知技术的驾驶人考试评判系统,研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各型号规格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状态数据,自主研制的感知终端包括,霍尔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红外感应器、磁性感应器、线圈检测、压力感应、超声波测距、振动监测、气压检测等。
多伦科技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4372.3万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1年的-1.87
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1.36亿元。
(3)、高德红外:
高德红外最新报价10.880元,7日内股价下跌1.6%;今年来涨幅下跌-117.98%,市盈率为22.71。高德红外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相关的人体体温监测系统已配备在各大海关、口岸,用于密集人群的人体体温异常监测,有助于防控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高德红外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4.68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7年的4195.72万元,最高为2021年的10.61亿元。
审核编辑黄昊宇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48文章
50646浏览量
751780 -
压电
+关注
关注
1文章
88浏览量
1406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