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AM:用于安全锂金属电池的热响应电解质!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2023-01-10 15:31 次阅读

一、背景介绍

锂(Li)金属电池(LMBs)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之一,因为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的电势(与标准氢电极相比为−3.040 V)和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然而,与商用锂离子电池相比,LMBs面临着潜在的严重安全问题,这严重阻碍了LMBs的实际应用。因此,识别LMBs中的关键放热反应并制定适当的策略以降低热安全风险是LMBs实际应用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不同的滥用情况,包括热滥用、电子滥用、机械滥用,都会引发一系列强烈的放热反应,从而产生可怕的热量,导致电池存在热安全风险。因此,找出高能LMBs内部的关键放热反应对于降低热安全风险至关重要。LMBs的热安全风险涉及几个放热反应:(1)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在高温下强烈分解,成为不良热源之一。(2)Li金属在高温下没有SEI的保护,具有很高的活性,与非水系电解质发生连续反应,产生巨大的热量。(3)镍基层状正极材料,特别是高镍正极,在高温下会发生相变,从而释放氧气。氧化气体与电解质/还原性负极(特别是锂金属负极)之间的化学串扰,产生巨大的热量,最终导致电池工作时发生热安全风险。(4)内部短路是电池热安全风险中的另一个主要热源。由于隔膜失效,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产生巨大且无法控制的短路电流和大量的焦耳热。电池局部温度可在数秒内升至100-120℃。更糟糕的是,由于LMBs与LIBs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这些不良现象会加剧。

电解液设计是规避电池热安全风险最便捷的策略之一。离子液体电解质、全氟电解质等多种电解质具有高闪点和不可燃性,从而避免了其在高温下的剧烈燃烧,有效地提高了LMBs的热安全性。然而,这些电解质在高温下难以控制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反应和内部短路问题,最终导致LMBs热失控。此外,工作电池的高温热安全性与室温电化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因此,设计平衡高温热安全性和室温循环性能的电解质对LMBs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正文部分 成果简介

近日,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和东南大学程新兵教授,设计了一种具有热响应特性的新型电解质体系,极大地提高了1.0 Ah LMBs的热安全性。具体来说,碳酸乙烯酯(VC)与偶氮二异丁腈作为热响应溶剂被引入,以提高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和电解质的热稳定性。首先,在具有热响应性电解质的SEI中形成了丰富的聚VC,与常规电解质中广泛获得的无机组分相比,其对六氟磷酸锂的热稳定性更高。这将热安全的临界温度(明显自热的起始温度)从71.5℃提高到137.4℃。当电池温度异常升高时,残留的VC溶剂会聚合成聚VC。聚(VC)不仅可以阻挡电极之间的直接接触,还可以固定游离的液体溶剂,从而减少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放热反应。因此,LMBs的内部短路温度和“燃点”温度(热失控的起始温度)从126.3℃和100.3℃大幅提高到176.5℃和203.6℃。这项工作为在商业电解质中添加各种热响应溶剂来实现热稳定的LMBs提供了新的见解。该研究以题目为“Thermoresponsive Electrolytes for Saf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e6cc457c-901f-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文导读

e814df3e-901f-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电解质特征。(a)热响应电解质加热前后的数码照片。(b)常规电解质、VC溶剂、聚(VC电解质)和聚(热响应电解质)的FTIR光谱和(c)1H NMR光谱。(d)各种电解质的DSC和(e)LSV曲线。(f)以AIBN为引发剂的VC热聚合示意图。热响应电解质:1.0 M LiPF6-EC/DEC/VC(vol. 0.35: 0.35: 0.3)-2.2 μg L−1AIBN。常规电解质:1.0 M LiPF6-EC/DEC(体积比1:1)。VC电解质:1.0 M LiPF6-VC-2.2 μg L−1AIBN。聚(热响应电解质):加热后的热响应电解质。聚(VC电解质):加热后的VC电解质。

e85d29e2-901f-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采用电弧法分析不同电解质循环Li||NCM软包电池的热安全风险(a)Li||NCM软包电池随循环时间的温度变化。(b)短路电流大、放热大的电池内部短路示意图。(c)电压随电池温度的变化。(d)不同电解质Li||NCM软包电池的ARC结果比较。

e87a5a44-901f-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热响应电解质的热稳定性。(a)不同电解质中循环Li的XPS O 1s谱。(b)不同电解质的热重分析。(c)不同温度加热前后热响应电解质的数码照片。热响应电解质在热失控过程中延长(d)T1和(e)Tisc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e8cb067e-901f-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不同电解质对电池组件热行为的影响。在不同电解质中(a)循环Li和(b)循环Li+循环NCM的DSC曲线。(c)VC溶剂中循环Li的DSC曲线。(d)热响应电解质提高LMBs热失控过程T2的作用机理示意图。

总结和展望

本工作利用热响应电解质提高了LMBs的热安全性和循环性能。热响应电解质在室温下保持液态,电压窗宽(达到4.3 V),在含有大量聚VC的热响应电解质中获得SEI/CEI。与在常规电解质中广泛获得的二碳酸乙烯锂、碳酸乙烯锂、Li2CO3和Li2O相比,它与LiPF6盐的热稳定性更好。因此,热响应电解质电池的T1从71.5 ℃增加到137.4℃。此外,在LMBs温度异常升高时,VC的自由基聚合过程被激活并加速。因此,在热安全风险下形成固体凝胶,不仅能抑制液体溶剂(包括EC、DEC、VC)的自由移动,有效地修饰电极-电解质界面,而且在PP-PE-PP隔膜已经塌陷的情况下,还能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附加屏障,防止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因此,电池的T2和Tisc可以从常规电解质的100.3和126.3℃提高到热响应电解质的203.6和176.5℃。这种电解质设计同时提高了LMBs的T1、T2和Tisc。通过添加热响应单体和引发剂,可以提高各种商业电解质的热安全性。这项工作为实现热安全的LMBs提供了新的思路。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779

    浏览量

    19797
  • 锂金属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1

    浏览量

    4225

原文标题:清华大学张强最新AM:用于安全锂金属电池的热响应电解质!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铌酸锂调控固态电解质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得益于其易加工性,最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37 203次阅读
    铌酸锂调控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最新Nature Energy开发新型稀释剂助推锂金属电池实用化!

    众所知周,通过调控电解液来稳定固体电解质间相(SEI),对于延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至关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09:10 240次阅读
    最新Nature Energy开发新型稀释剂助推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实用化!

    不同类型的电池电解质都是什么?

    电解质通过促进离子在充电时从阴极到阳极的移动以及在放电时反向的移动,充当使电池导电的催化剂。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带电原子,电池电解质由液体,胶凝和干燥形式的可溶性盐,酸或其他碱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605次阅读

    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可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容量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以与液体电解质相同的速度传导锂离子,这是一项可能重塑电池技术格局的重大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6:16 486次阅读

    介电填料诱导杂化界面助力高负载锂金属电池

    采用高安全和电化学稳定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取代有机电解液,有望解决液态锂金属电池的产气和热失控等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09:56 432次阅读
    介电填料诱导杂化界面助力高负载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负极界面设计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相比于传统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不易燃,高机械强度等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14 421次阅读
    全固态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负极界面设计

    金属电池重大突破:10分钟完成充电

    金属电池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1月10日 15:29:27

    金属电池重大突破:10分钟完成充电,可循环至少6000次

    金属电池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1月10日 09:19:17

    固态锂金属电池内部固化技术综述

    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是下一代电池系统的首选,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取代易燃液态电解质是实现高安全性和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09:19 2527次阅读
    固态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内部固化技术综述

    分子筛电解质膜助力超长寿命锌离子电池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成本低、不易燃烧的锌金属和水电解质等优点。
    的头像 发表于 12-21 09:27 309次阅读
    分子筛<b class='flag-5'>电解质</b>膜助力超长寿命锌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

    用于稳定且无枝晶的锌金属电池的多功能MXene-多孔聚多巴胺界面

    水系锌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安全和低成本储能应用中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然而,锌金属负极在水系电解质中不可避免的枝晶生长和有害副反应会导致
    的头像 发表于 10-07 17:02 1545次阅读
    <b class='flag-5'>用于</b>稳定且无枝晶的锌<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的多功能MXene-多孔聚多巴胺界面

    用于金属电池的NASICON固态电解质的超快合成

    NA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SSEs)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钠固态金属电池(NaSMB)材料,由于其在潮湿环境中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高离子导电性和安全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发表于 08-23 09:43 1637次阅读
    <b class='flag-5'>用于</b>钠<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的NASICON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的超快合成

    高锂金属负极形貌稳定性的聚电解质

    与液态电解质或聚合物电解质不同,聚电解质(polyelectrolytes)是一种大分子,其骨架上含有可电离基团。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09:32 753次阅读
    高锂<b class='flag-5'>金属</b>负极形貌稳定性的聚<b class='flag-5'>电解质</b>

    一种新型的ZnSO4-基共晶电解质介绍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解质体系,基于ZnCl2/Zn(CF3SO3)2/Zn(TFSI)2的共晶电解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先进的Zn-I2电池中,但是安全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09:33 1143次阅读
    一种新型的ZnSO4-基共晶<b class='flag-5'>电解质</b>介绍

    认识石榴石固态电解质的表面再生和反应性

    基于固体电解质(SE)的锂金属电池可以实现高能量存储设备,因为它们与锂金属阳极和高压阴极具有潜在的兼容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8-03 09:55 1509次阅读
    认识石榴石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的表面再生和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