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负极材料市场投扩产解读

高工锂电 来源:新产业智库 2023-01-11 10:16 次阅读

摘要

GGII不完全统计,2020-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项目拟投资金额超2200亿元。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0-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项目拟投资金额超2200亿元,其中2021年拟投资金额超550亿元,2022年拟投资金额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0%。主要因为2021年市场需求暴涨,导致石墨化产能紧缺,于是企业加速投资扩产,行业外企业也不断涌入。

负极材料拟投资金额(亿元)

41ca207e-90da-11ed-bfe3-dac502259ad0.png

注:此数据为当年拟投资金额非当年实际投资金额;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整理,

2022年11月

从负极材料扩产主体来看,新老玩家纷纷入局。既包括璞泰来、杉杉科技等负极材料老玩家,也包括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还有山西恒科、金汇能等跨界玩家。传统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是围绕客户进行产能布局;电池企业为保障自身供应链、控制成本,也纷纷布局负极材料市场。如宁德时代在辽宁锦州投资100亿元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国轩高科在内蒙古投资100亿建设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跨界玩家入局主要是希望通过新能源赛道推动传统业务与产品的转型升级,打造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扩产产品类型来看,石墨材料占主导地位,硅基材料发展潜力大。


2020-2022年石墨材料及石墨一体化项目拟新建产能占比超90%,主要是因为其综合性能优异、工艺成熟、市场接受度高。2022年石墨材料及其一体化项目拟新建产能超400万吨,同比增长超1.5倍。

硅基材料及其一体化项目拟新建产能,2021年超5万吨,2022年产能超20万吨,增长近3倍,与石墨材料相比虽然硅基材料市场体量较小,但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下游电池企业对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硅基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且头部企业硅基负极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已逐步开始批量供货。

负极材料拟新建产能(万吨)

41e3a1fc-90da-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备注:此数据为当年拟新建产能非当年实际建设产能,下同;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整理,

2022年11月

从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华北、华东地区产能比较集中,占比超70%。未来西南地区会继续成为负极材料的建设热门区域,西北地区因其电价低廉,未来区域内负极材料产能布局会进一步增加。

2020-2022年负极材料

拟新增产能地区分布占比

41f94c78-90da-11ed-bfe3-dac502259ad0.png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整理,

2022年11月

2020-2022年负极材料拟新建产能规模排在前五的省份是四川、山东、云南、湖北、山西,合计近400万吨,主要原因是:

1) 电价便宜,电力供应稳定;

2) 靠近上游原材料产地与石墨化产能集中地区;

3)靠近下游电池厂,可就近为电池企业客户提供配套。

421875b2-90da-11ed-bfe3-dac502259ad0.png

整体来看,负极材料行业投资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投资会趋于冷静。2022年以前整个行业对市场前景预期较为乐观,为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产能规划超前,负极材料拟新建产能已远超市场需求,规划总产能达需求的5倍,产品价格下滑,未来将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GGII预计2023年行业拟新建项目投资额将下滑到800亿以内,且已签约项目建设进度可能慢于预期。

2)一体化布局未来仍为发展主流。头部负极材料企业通过大通石墨化、碳化及原材料等实现负极材料的一体化布局,不仅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保障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安全,进一步提升与电池企业的议价权。未来一体化布局是依旧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3)围绕大客户、低生产要素区域布局。出于降成本以及客户时效性对接,未来负极材料企业将进一步围绕电池企业布局,逐渐形成区域集群,如四川省等。

4)电芯工艺进步促使硅基负极材料起量。通常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建设周期在一年左右,2022年新建项目将在2023年陆续投产,考虑到4680圆柱电芯将在2023年开始量产投放市场,将带动硅基负极材料渗透率提升。

GGII认为由于过去两年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将会集中在2023-2024年释放,负极材料市场的产能将会出现结构性过剩(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三线以下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0%),届时将导致市场新增产能以及投资会逐渐减少。考虑到项目能评与环评审批难,在此阶段企业进入负极材料赛道需更为谨慎,各地政府在招引负极材料企业前也要慎重考虑。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135

    浏览量

    76892

原文标题:GGII:负极材料市场投扩产解读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星科源新材料获超五千万融资,加速高性能锂电硅碳负极材料研发

    近日,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科源”)在资本市场取得了重要突破,连续完成了种子轮和天使轮两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五千万元人民币。这一轮融资的成功,标志着星科源在高性能锂电硅碳负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8:22 1177次阅读

    vivo即将推出硅碳负极蓝海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

    据了解,当前市场主流的石墨负极能量密度约为372mAh/g,而纯硅负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4200mAh/g,是石墨负极的10倍之多。
    的头像 发表于 05-27 10:34 1231次阅读

    年产30万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试车成功!

    近日,中溢集团(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试车成功,标志着该项目首条生产线全面投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6:11 462次阅读

    华盛联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新区开工

    2月17日,华盛联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新区开工。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6:45 701次阅读

    开局2024:负极材料市场的变化与竞争格局还远未结束

    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巨大体量和周期性增速放缓,让竞争内卷贯穿了锂电行业的2023。负极材料作为上游核心材料环节,亦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赛道之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1-18 10:38 690次阅读
    开局2024:<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b class='flag-5'>市场</b>的变化与竞争格局还远未结束

    负极材料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GGII预计,未来2年超80家负极企业抢夺20%负极材料市场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1:32 469次阅读
    <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b class='flag-5'>市场</b>两极分化加剧

    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磨常用设备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处理和生产是锂电池制造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其颗粒研磨的细度和粒径将与负极浆料的充电放电效率、电池使用寿命、最大储能等因素息息相关。当把颗粒研磨到更小的粒径状态时,可以有效提升颗粒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4:57 562次阅读
    锂电池<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研磨常用设备

    mos管三个引脚怎么区分正负极

    。 首先,了解MOS管的结构对于区分正负极很重要。MOS管由P型和N型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形成了PN结结构。P型MOSFET的漏极连接到P型材料,源极连接到N型材料;N型MOSFET的源极连接到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13:41 2811次阅读

    2025年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预计突破6万吨

    随着大圆柱电池规模上量,GGII预计,2025年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出货有望超6万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09:51 960次阅读
    2025年国内硅基<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出货量预计突破6万吨

    电池化成设备市场浅析及选型参考

    ,2020-2023 年平均市场规模超 300 亿元。 在本轮动力电池扩展中,国内外主流厂商意愿更加明确。根据宁德时代、比亚迪、LG、SKI 和 Northvolt等主流电池厂
    发表于 11-24 11:00

    硅碳负极材料研发进展

    本课题针对 Si 基负极材料导电性差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从制备方法和 材料的结构设计出发,进行了系统研究。选用绿色环保、易规模化的模板剂(LiCl),通过模板法工艺成功制 备了具有多孔结构
    发表于 10-25 15:14 0次下载

    负极材料头部厂商再现大规模扩产

    9月15日,尚太科技发布公告,拟投资兴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40亿元,项目工期不超过18个月,初步计划于2024年底开始投产。尚太科技也表示,公司将继续发挥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采用最新的装备和新工艺,逆周期布局优质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9-18 10:40 513次阅读

    锂电负极材料募投项目投资资金及经济指标对比

    GGII梳理了2020-2023年H1中国负极材料募投项目的投资金额与经济指标情况,并从中挑选披露数据比较全面的部分代表性项目,以供参考。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1:53 750次阅读
    锂电<b class='flag-5'>负极</b><b class='flag-5'>材料</b>募投项目投资资金及经济指标对比

    硅基负极“风向有变”

    从锂电池材料革新看,相关前沿技术从3C领域试水,再推广应用至动力领域,是新材料产业化的主流模式,从小米手机搭载电池的负极变化中可见一斑,从硅氧到硅碳,其电池使用的负极技术紧跟锂电领域前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7:38 825次阅读

    上游材料价格“反扑” 负极厂商走出至暗时刻?

    近日,负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反扑”。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0:55 64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