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超声激活微针贴片,用于双侧增强声化学动力学和声温抗菌治疗

微流控 来源:微流控 2023-02-03 11:21 次阅读

化学动力疗法(CDT)是一种采用芬顿催化剂将过氧化氢(H₂O₂)转化为有毒的羟基自由基(•OH)来杀死细菌的方法。其中,芬顿金属过氧化物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但对这种抗菌剂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日,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朱之灵副教授、隋凝副教授共同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异质结构,由超细过氧化物铜(CuO₂)纳米团簇和声敏化超薄富氧空位多孔氧化钛(OV- TiO₂)纳米片组成,并将其纳入微针中,用于双侧增强声化学动力学和声温抗菌治疗(图1)。该CuO₂/TiO₂集成微针(CTMN)贴片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有较好的效果,5 min内对多药耐药(MDR)病原体的去除率为》 99.9999%,并能促进创面组织愈合。

395bac5a-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双侧增强声化学动力学和声温抗菌治疗的示意图 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sound Activatable Microneedles for Bilaterally Augmented Sono-Chemodynamic and Sonothermal Antibacterial Therapy”为题于近期发表在Acta Biomater.期刊上。

CuO₂/TiO₂的制备与表征

首先,研究人员按照一定的流程成功制备了CuO₂/TiO₂异质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征(图2A)。通过TEM和AFM探究了材料的形貌,利用XRD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XPS的详细分析对其表面的化学组成各元素的化学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图2I-L)。

399f4dc0-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 CuO₂/TiO₂的制备与表征

CuO₂/TiO₂的催化机理

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模拟,研究人员探索了声动力增强ROS产生的可能机理。一方面,超声作用于CuO₂/TiO₂时,CuO₂分解,Cu²⁺释放并吸附在TiO₂表面,氧空位的存在减小了TiO₂的带隙,使得电子更容易从TiO₂的价带(VB)跃迁到TiO₂的导带(CB)上,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同时,Cu²⁺的存在可以促进芬顿反应,产生ROS自由基,杀死细菌。另一方面,当超声波通过液体介质时,由于空化作用形成了大量的空化微泡,大量的能量聚集在这些空化微泡中。当液泡破裂时,大量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导致周围的H₂O分子断裂,产生大量的•OH,从而杀死细菌。

3ae345a6-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 CuO₂/TiO₂的催化机理

CuO₂/TiO₂的体外抗菌性能

接着,采用革兰氏阳性MRSA和革兰氏阴性P. aeruginosa两种耐多药菌株对CuO₂/TiO₂的体外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估(图4)。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应用超声,TiO₂组和对照组的菌落都没有明显减少。未超声CuO₂组菌落大量生长,超声处理后菌落明显减少。相比之下,未超声CuO₂/TiO₂组仅形成少量菌落,而CuO₂/TiO₂ + US组几乎没有菌落生长。

3b3b79ce-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 体外抗菌性能

为了揭示CuO₂/TiO₂的抗菌机制,研究人员检测了处理后细菌的形态变化、膜完整性和细胞内ROS水平(图5)。CuO₂/TiO₂细菌的强相互作用是由于CuO₂/TiO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正电荷特性。与未处理细菌的正常光滑表面相比,CuO₂/TiO₂处理的细菌表面显示出明显的皱纹和收缩,这是超声诱导脱水的结果。各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菌膜损伤。实验结果表明,非物理因素,特别是氧化应激和热,是细菌死亡的主要原因。

3ba547a0-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5 抗菌机理的探究

CuO₂/TiO₂微针(CTMN)的制备与表征

将分散体与HA溶液混合,然后在20 × 20微针阵列模具中固化,得到CuO₂/TiO₂集成微针(CTMN)。尖锐的针尖高度为600微米,间距为600微米,同时评估了CTMN的释放动力学(图6)。为了更好地观察穿刺效果,使用猪皮体外研究了CTMN的皮肤插入能力。加压5分钟后,CTMN溶解并消失(图6i),来自负载亚甲蓝(MB)的CTMN的蓝点保留在猪尸体皮肤中(图6j)。此外,将处理过的猪尸体皮肤切片用苏木精和曙红(H&E)染色,染色结果表明CTMN穿透表皮并到达真皮。此后,在小鼠背部皮肤上进行体内皮肤插入试验。负载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CTMN保留在背部皮肤的微通道中(图6l),证实了CTMN可以穿透小鼠皮肤的真皮层并递送CuO₂/TiO₂伤口部位。

3bd0bc46-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6 CuO₂/TiO₂微针(CTMN)的制备与表征

CTMN的体内治疗性能

最后,研究人员构建了MRSA感染的小鼠伤口模型以检测CTMN的体内抗菌活性(图7)。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US组、CTMN组和CTMN + US组。红外热成像用于检测不同治疗后伤口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CTMN + US组的伤口温度升高到50℃,比对照组高25℃,并且周围组织温度略微升高。之后进一步证实了CuO₂/TiO₂已被代谢,未在体内积聚。进一步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发现,CTMN + US组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表明CTMN + US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HE和Masson染色表明CTMN + US组无炎症,表皮层形成完整,胶原沉积面积大,表明病变已愈合。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CTMN体内抗菌活性促进了伤口组织中瘢痕的形成和胶原蛋白的排列。

3c17a7e6-a345-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7 CTMN的体内治疗性能

综上,该研究开发了CuO₂/TiO₂集成微针,用于双侧增强声化学动力学和超声热抗菌治疗。通过材料表征、动力学测试、有限元模拟和DFT计算,研究了CuO₂/TiO₂的构效关系。经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CTMN不仅在5 min内对多种MDR病原体的杀灭率为》 99.9999%,具有极高的抗菌效果,而且还能促进创面组织愈合。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开发了一种用于非抗生素治疗的声敏性和化学反应性纳米药物的潜在应用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2.12.041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纳米材料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72

    浏览量

    18900
  • 催化剂
    +关注

    关注

    0

    文章

    93

    浏览量

    10324
  • 微针技术
    +关注

    关注

    2

    文章

    74

    浏览量

    8717

原文标题:超声激活微针贴片,用于双侧增强声化学动力学和声温抗菌治疗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Simcenter STAR-CCM+】通过快速准确的CFD仿真加速空气动力学创新

    SimcenterSTAR-CCM+车辆外部空气动力学特性优势通过快速准确的CFD仿真加速空气动力学创新使用曲面包络和自动网格划分,快速准备包含数千个零件的复杂几何形状通过快速准确的稳态仿真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1:02 366次阅读
    【Simcenter STAR-CCM+】通过快速准确的CFD仿真加速空气<b class='flag-5'>动力学</b>创新

    使用Phase Lab镍基动力学数据库计算多组分合金的成分分布曲线

    镍基动力学数据库 计算多组分合金的成分分布曲线      众所周知,扩散是固体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固相中唯一的物质迁移方式,广泛存在于材料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如热处理中的相变、动态回复再结晶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5:40 798次阅读
    使用Phase Lab镍基<b class='flag-5'>动力学</b>数据库计算多组分合金的成分分布曲线

    用于3D脑血管成像和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可穿戴超声贴片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升副教授和团队,开发出一种可穿戴超声贴片用于免手持的经颅大脑血管成像和持续稳定地监测脑血流。 在该装置中,该课题组采用2兆赫兹的低频超声波,以减少颅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1:22 665次阅读
    <b class='flag-5'>用于</b>3D脑血管成像和脑血流<b class='flag-5'>动力学</b>监测的可穿戴<b class='flag-5'>超声</b><b class='flag-5'>贴片</b>

    “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助力大规模流体动力学量子计算

    在量子计算领域,来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本源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其合作机构的研究团队近日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QCFD)方法,并在真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08:02 461次阅读
    “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助力大规模流体<b class='flag-5'>动力学</b>量子计算

    Simcenter STAR-CCM+车辆外部空气动力学特性——通过快速准确的CFD仿真加速空气动力学创新

    内容摘要如今,对快速准确的外部空气动力学仿真的需求非常迫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潜在客户的关键决策参数,优化/最小化空气阻力以增加续航里程是一个关键的工程目标。此外,新的排放法规要求报告每种车辆配置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08:08 701次阅读
    Simcenter STAR-CCM+车辆外部空气<b class='flag-5'>动力学</b>特性——通过快速准确的CFD仿真加速空气<b class='flag-5'>动力学</b>创新

    PT500齿轮传动动力学综合测试实验台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PT500齿轮传动动力学综合测试实验台.docx》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17 13:52 4次下载

    扫描速率对各体系的电化学行为有什么影响

    扫描速率(Scan Rate)是电化学测试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和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在电化学实验中,扫描速率决定了电位变化的速度,进而影响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4:51 1689次阅读

    关于动力学方程能否用matlab进行傅里叶变换的问题。

    有没有大神能讲一下动力学方程能不能用matlab进行傅里叶变换啊?
    发表于 10-11 09:11

    圆满收官| Aigtek参展第二届波动力学前沿与应用学术会议载誉归来!

    本界会议回顾9月6~8日,第二届波动力学前沿与应用学术会议,在浙江舟山喜来登绿城酒店完美落幕,Aigtek功率放大器在本次会议中取得了亮眼表现。本次大会围绕波动力学在航空航天、机械、土木、交通、能源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08:01 630次阅读
    圆满收官| Aigtek参展第二届波<b class='flag-5'>动力学</b>前沿与应用学术会议载誉归来!

    邀请函| Aigtek安泰电子携经典产品,亮相第二届波动力学前沿与应用学术会议!

    9月6日~8日,第二届波动力学前沿与应用学术会议将于浙江舟山喜来登绿城酒店隆重召开,届时Aigtek安泰电子将携一众功放仪器产品及行业测试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大会,我们诚邀您莅临展位参观、洽谈与观摩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1:47 548次阅读
    邀请函| Aigtek安泰电子携经典产品,亮相第二届波<b class='flag-5'>动力学</b>前沿与应用学术会议!

    matlab缆索动力学

    关于这个我想获得细缆在水中的张力和构型的matlab求解,编程时候这个向量我怎么办
    发表于 08-29 15:57

    射频功率放大器在肿瘤细胞表面EGFR研究中的应用

    声光辐射处理激活,当它被声光激活后能产生强烈的抗肿瘤效应。美国利用光激活治疗肿瘤,这种方法被称为光动力学疗法,简称PDT。光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14:35 373次阅读
    射频功率放大器在肿瘤细胞表面EGFR研究中的应用

    高频功率放大器模块在化学诱导艾氏腹水瘤细胞研究的应用

    实验名称:化学诱导艾氏腹水瘤细胞凋亡机制初探研究方向:生物医学测试目的:动力学疗法(Sonodynamictherapy,SDT)是利用超声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4:02 301次阅读
    高频功率放大器模块在<b class='flag-5'>声</b><b class='flag-5'>化学</b>诱导艾氏腹水瘤细胞研究的应用

    ATA-8035射频功率放大器在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动力疗法是一种基于声波能量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美容领域。它利用高强度聚焦的声波来实现切割、破碎或加热组织,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美容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11:56 237次阅读
    ATA-8035射频功率放大器在<b class='flag-5'>声</b><b class='flag-5'>动力</b>疗法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首次硬件实现电容耦合的VO2相变振荡动力学计算系统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杨玉超教授课题组首次硬件实现了电容耦合的VO2相变振荡动力学计算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2-28 11:28 1043次阅读
    北京大学首次硬件实现电容耦合的VO2相变振荡<b class='flag-5'>动力学</b>计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