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工业互联网大赛深圳赛区的颁奖仪大会上周在深圳举行。在这个会上,我做了一场20分钟的报告: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总结与展望。由于报告时间太短,有些问题不一定讲得清楚。为此,我这里撰文介绍一下当时的想法。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很早,至今已经超过10年了。期间遇到了一些挫折,概念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想谈谈如何看待这些挫折、变化,谈谈未来会如何发展。要理解技术发展的逻辑,就要了解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我特别强调了三条:
1、创新成功的关键是抓机会、不是凑热点。机会是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改变带来的。对多数人和企业来说,采用新技术的难点往往是技术和经济可行的统一。
2、新技术往往是从技术难度低向难度高的领域发展,或者从价值相对较大向价值相对较小的领域拓展。前者是技术难度提升、后者则往往是技术成本降低或通用性增加。通用性增加本质上是通过知识复用降低成本。
3、技术价值往往是“非线性”的,通用和基础技术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这种具有潜力的技术。
一般来说,技术失败往往是可以归结到经济性不合理(市场小、用户需求弱、使用成本高等),而成功往往发生在难度和价值都比较合适的地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特别关注潜力大的方向。
明白了这些基本规律之后,就可以从远往远处看了。我们要回答:工业互联网的终极价值是什么?我把工业互联网的终极价值分成两类:个人是如何劳动、众人是如何协作。前者主要是指远程化、针对人机关系;后者针对工厂的协同,重点是人与人的关系,可以用工业4.0的逻辑来进一步分析。当然,两者有一定交叉。
为什么把远程化作为终极目标之一呢?
我们知道:人类的一个重要理想是让机器代替人,做人不喜欢做的工作。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都面向这个目标。但自动化是有短板的,一般只能用于场景固定不变的重复性工作,比如车间内部的生产。场景不断出现意外变化时(如开车),机器就很难自己完成任务了。智能化能部分地补上自动化的短板,但远程化几乎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当然,远程化和智能化可以是互补的、共同促进。
从技术方面讲,最简单的远程化是远程设备监控,以及通过设备监控实现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的远程化,可能是远程操作设备。操作设备可以很简单(如开关设备阀门),也可以比较复杂(如在工地上开挖掘机)。最难的可能是远程维修设备。数字手套、AR、VR、易于远程操控维护的设备等就可以用于这类问题。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首先用于航天、军事等场景;然后用于某些大型企业(如日常的采矿、大型设备维护、如焦炉顶部的清扫、危险工况的排障);然后向其他企业的应用拓展。
我把工业4.0作为另外一个终极目标。
工业4.0最典型的场景,是在流水线上进行个性化定制。这种生产方式会带来很多麻烦,让协同的难度大增。为此,德国人提出“三个维度的信息集成”来解决问题。在笔者看来,在我国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其实包含了这三个维度。而GE公司工业互联网其实是物联网;物联网主要涉及纵向集成和部分横向集成。所以,可以从三个维度的角度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实践成果进行分类总结。
横向集成是本质上是空间信息的集成,一般表现为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能够支持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多方协同。长期看,这种集成能够促进社会分工、改变企业生态。我看到两种集成的方式:一种是大企业牵头的集成、用于管控自己的供应链;一种是平台公司牵头的集成,用于资源的动态对接。
我一直认为,横向集成的重点和难点是质量管理。对工业企业来说,一旦购买的生产资料不符合质量要求,经常会导致几十上百倍的损失。而且,高端企业往往对质量有特殊的要求,要经过反复认证才可能购买。所以,推动横向集成需要推动标准化、与质量监管结合与工业软件结合。
横向集成的另外一个麻烦是商业模式。资源共享、多方协同可以带来利益,但问题是这些利益如何分配、让主要的相关方都受益。这一点需要用商业模式创新解决问题。
横向集成有国情的不同。在大企业层面,美国企业有特殊的诉求:避免境外生产导致的技术外流,需要用工业互联网管理制造企业。在小企业层面,中国企业有特殊的场景:带动低端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这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要求较高。
纵向集成本质上是快节奏和慢节奏业务的集成,是管理与控制的集成,可以用来提升管理能力。
管控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人、机、料、法、环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各种与人相关的管理。可以具体到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操作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我看来,计算机管理的方式本质上很简单:首先是工业知识软件化、让机器学会干活,其次是对超标、违规的管理,要知道出了问题怎么办。所以,提升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工作仍然是提高标准化程度。
管控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支持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极端的做法是支持流水线上的个性化定制——也就是工业4.0的典型场景。在我国,这种变化近期的亮点主要在中低端产业。
端到端集成本质上是不同时间段上信息的集成、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业务的信息集成。通过端到端集成,可以显著地提升企业的研发和服务水平、支撑个性化定制和小批量生产。
端到端集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研发设计的数字化。产品设计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把CAD、CAE、CAM等真正地融合起来,从而促进综合的优化。我举了一个例子:可以把零件设计、选材和制造结合起来,取得人类难以企及的设计效果。通过数字孪生,可以把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过程的持续改进联系起来。端到端集成的优势,是若干个业务的单独优化变成综合优化。形象地说,是“把N个1维空间的优化,转化成1个N维空间的优化”,会极大地改变研发设计的方式和效果。目前,这类进展主要发生在离散制造业的中高端技术企业(HMT)。
面向未来时,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基础。要把这个基础做好,需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程度、平台的易用性和灵活性。在我看来,工业4.0强调的“三个维度的信息集成”主要是三个一维业务链的集成。从发展苗头上看,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变成一个三维的信息集成。
-
工业4.0
+关注
关注
48文章
2013浏览量
118625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2浏览量
94112
原文标题: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文章出处:【微信号:IndustryIOT,微信公众号:工业互联网前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