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苹果公司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苹果本财季营收为1171.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这也是苹果自2019年以来,营收首次同比下滑。净利润方面,苹果本季度净利润为299.98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3%。每股收益1.88 美元,同比下降 10.9%。
财报显示iPhone手机、Mac电脑等硬件产品拖累了业绩。其中本财季iPhone业务净销售额为657.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苹果方面指出,供应链问题是营收下滑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供应链的问题,iPhone的营收应当能同比上升。
好消息是苹果服务的订阅人数从9亿上升到9.35亿。服务收入创下20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去年第四季度,苹果活跃设备数量超过了20亿台。
近年来苹果除了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进行重构,希望能把超过九成产能集中在中国内地的后加工部分,能实现转移到远离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的第三方经济体,其中越南和印度由于有着与中国内地前二十年相似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与中国内地产业链紧密的技术辐射关系,成为苹果复制产能的第一批转移目的地。
在2020年以前,有超过95%的iPhone、近100%的AirPods、ipad和Mac都在中国生产。而随着地缘政治的原因,苹果被迫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供应商产线。但以iPhone为例,大陆以外的产能多是前代的产品。而在2022年,印度终于下线了苹果最先进的旗舰机型——尽管这些设备的零件很多依然来自于中国大陆。
而据苹果方面的最新说法,在2025年时他们将争取生产超过25%的iPhone份额。此外,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也将陆续推出,印度将和越南等地共同竞争AirPods等工厂的产能份额。而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其预计2025后印产iPhone可以占到50%以上。
然而这种产能转移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加上疫情叠加的原因,苹果供应链的动态在线与在库库存出现了不同寻常的波动。一些供应链企业把一些认为苹果能够用得上的产品进行了“标准品”库存生产,而苹果也担心供应链安全出现政治因素的“异常波动”,默认了部分企业的这种前置库存生产行为。
同时在产能转移过程中,苹果也出现了对供应商技术支持下降的现象,包括不再提供技术更新的生产设备,或对原有产线进行升级,同时驻厂工程师数量也有所减少。
这也导致了部分中国内地的苹果供应商只能生产旧款的苹果产品零组件,或者容易出现工艺与品质管控失真的现象,导致苹果的新产品零组件供应在某些中国内地供应商工厂中,出现产品工艺异常,产品无法生产,或产品品质异常,产品大面积报废停工。两种情况都导致了部分企业只能停止安排新的苹果产品订单。
然而苹果的供应链库存数据的失真和零组件供应风险的妥协,让苹果积累了大量的“旧零组件”,苹果为了消化这些产品,或者自认为自己不可替代,开始了给旧款型号的零组件进行混搭组装,然后升级型号字母的游戏。
在今年的新品发布会后,行业人士不得不调侃苹果,“库克发布了iPhone14pro,接着重新发布了iPhone13。”由于iPhone14与14plus大致沿用了iPhone13的造型与配置,导致iPhone14pro的欢迎度远超传统的主力机型14与14plus。但14pro定价较高、产能较低,进而又拖累了整体的出货量。
苹果这种游戏还出现在了苹果的其它产品上,如iPad10在用料上就遭遇了口碑滑铁卢,只支持第一代Apple Pencil、相当于USB2.0接口速度、屏幕质量妥胁,但价格依然保持了35K+的水平。用户如果想要更好的体验,则要加钱去购买iPad air、甚至iPad pro。
苹果这种玩法,可以继续沿用前面五年甚至十年的显示屏、机壳量产模具,以及原有的组装生产线来生产新“型号”的产品,有些产品苹果升级了一下主控芯片,而有些产品甚至苹果只是更改了一下模具的尺寸就成了“新品”,而iPhone13则直接更换名字成了iPhone14标准版。
苹果虽然通过这种方向改善了在线和在库库存情况,把升级产线节约下来的资金用在了转移产能上,同时还利用旧款物料更低的采购价格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让苹果在财务数据上更为“平衡”一些,但由于上市产品结构被打乱,仍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担忧。
2022年初,受惠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2021年秋季发布会后乐观情绪的延续,苹果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突破了3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以GDP来计算,苹果的市值超越了英国、仅次于德国,相当于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但随着下半年负面消息频出,苹果股价进入了一波下降通道。其全年下跌幅度接近30%,股价一度跌破了2万亿美元。半年跌去万亿市值,相当于跌掉了一个2018年时候的苹果。
去年底由于中国内地疫情防控政策导致苹果生产大面积停摆的事件,终于上全
球的苹果供应商真正认清了什么是风险,从而出现了上百家企业前往苹果总部请愿的风波,苹果为了平息这些供应商的担忧,不得不与一直合作不太愉快的印度政府沟通,接受印度政府安排的妥胁方案,降低苹果自己对供应链的管控力度,由印度企业来主导苹果供应链的产能落地。
事实上为了迎合这种趁势,苹果从iPhone14开始重新对产品进行了一些生产工艺优化,对于严重依赖人力的组装与测试部分进行了工艺简化,让对电子消费品行业不太熟悉的印度和越南工人能够更快上手同时,尽可能让这些转移的产能能在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上,接近有过二十年行业洗礼的中国内地。
苹果无疑是正在经历其新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一方面是供应链安全,一方面是产品创新放缓,再加上生产工艺调整,以及新技术在中国内地的供应商工厂内无法落地的“断代”现象,苹果不得不在未来的几年内继续妥胁,除了不依赖中国内地工程师红利的自研核心技术部分外,其它的一些零组件加工工艺与技术,仍然需要苹果一一去新的产能承接地重新布局与优化。
在推进效率上不如成熟的中国内地市场下,苹果未来几年的产品创新节奏只有比现在更加缓慢,如果苹果不能在新技术应用领域,如智能汽车和智能穿戴产品领域领先市场,苹果目前的产品护城河终装被其它品牌模仿和填埋,最终平庸化后,只能接受类似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上的命运。
审核编辑 :李倩
-
供应链
+关注
关注
3文章
1661浏览量
38842 -
苹果公司
+关注
关注
2文章
447浏览量
22586
原文标题:半年蒸发万亿美元市值,苹果持续为妥胁付出代价
文章出处:【微信号:AIOT大数据,微信公众号:AIOT大数据】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