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前一篇文章,我们也知道大概的网络相关知识,网络这个系列文章就从底层往顶层讲解,本篇文章就来接触一下网络底层的相关知识
。
概述网络中的数据递交
当用户发送数据时,将数据向下交给传输层,这是处于应用层的操作,应用层
可以通过调用传输层的接口来编写特定的应用程序,并且TCP/IP
协议栈一般也会包含一些简单的应用协议如 Telnet
远程登录、FTP
文件传输、SMTP
邮件传输协议等,这些协议有自己的首部——APP首部
。传输层
会在接收到上层协议的数据前面加上传输层
首部(此处以TCP
协议为例,图的传输层
首部为TCP首部
。当然传输层
协议还有UDP
协议),传输层会向下交给网络层
。同样地,网络层
会在数据前面加上网络层首部(如IP
首部),然后网络层
再将数据向下交给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会对数据进行最后一次封装,即在数据前面加上数据链路层
首部(此处使用以太网接口为例),然后将数据交给网卡
。最后,网卡
将数据转换成物理链路上的电平信号,数据就这样被发送到了网络中。数据的发送过程,可以概括为TCP/IP的各层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的过程;
当设备的网卡接收到某个数据包后,它会将其放置在网卡的接收缓存中,并告知TCP/IP
协议栈内核。然后TCP/IP
协议栈内核就开始工作了,它会将数据包从接收缓存中取出,并逐层解析数据包中的协议首部信息,并最终将数据
交给某个应用程序。数据的接收过程与发送过程正好相反,可以概括为TCP/IP的各层协议对数据进行解析的过程。
各层协议封装
链路层
以太网
关于以太网的理论我就不介绍了,因为这些理论太多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网上查看。
链路与数据链路
我们在这里要明确一下, “链路”和“数据链路”并不是一回事。
所谓链路
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比如我们的网线,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在进行数据通信时, 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
数据链路
则是另一个概念。 这是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 除了必须
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这就是我们TCP/IP
协议栈要做的事情。 把这些TCP/IP
协议栈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一般我们所说的链路层
指的都是数据链路
。下文均采用链路层
表示。
LwIP中的“链路层”
我们知道,网络接口(如以太网接口)是硬件接口,(提示:网络接口又可以称之为网卡,为了统一,下文均采用网卡表示网络接口),LwIP是软件,那么怎么让硬件与软件无缝连接起来呢?
而且,网卡又有多种多样,怎么能让LwIP
使用同样的软件程序能兼容不同的硬件呢?
因此LwIP
使用一个数据结构——netif
来描述一个网卡,由于网卡是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硬件不同则处理基本是不同的,比如网卡的有各种各样的芯片,所以必须由我们自己
提供最底层接口函数,LwIP
提供统一的接口,比如网卡的初始化,网卡的收发数据,当LwIP
底层得到了网络的数据之后,才会经过层层传入内核中去处理;同理,当应用层需要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时候,也是讲数据包层层往下递交,然后也需要调用网卡的发送函数
,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中,这样子才能把数据从硬件接口到软件内核无缝连接起来。因此LwIP移植的关键是底层的移植,而很多人就卡在这里,如果底层的处理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网卡无缝接收太多数据,导致网速过慢,出现挂掉的现象,时常丢包,或者运行一段时间就导致内存泄漏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
简单来说,netif
是LwIP
抽象出来的网卡描述符,它拥有描述设备中的不同网卡,一个设备至少与一个网卡,才能与网络进行通讯,LwIP
协议栈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接口,而源码中的ethernetif.c
文件则提供了netif
访问各种不同的网卡,每个网卡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我们呢一般只需要修改ethernetif.c
文件就行了,但是本篇文章不讲移植。(此处用LwIP协议栈讲解,本系列教程均基于LwIP
)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将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理解为物流,那么网卡就是不同的运输工具,我们可以选择汽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不同的运输工具速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一个物流公司而言,可能同时存在很多种运输的工具,这就需要物流公司去记录这些运输工具,当有一个包裹需要通过飞机运输出去,那么物流公司就会将这个包裹通过飞机发送出去,这就好比我们的网卡,需要哪个网卡发送或者接收网络数据的时候,就会让对应的网卡去工作。(可能不太贴切)
MAC地址简介
MAC地址(英语: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直译为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LAN Address),以太网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地址。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接层则负责MAC地址。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引用来自维基百科)
可能我们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知道IP地址
、MAC地址
(也称之为链路层地址)。在前一篇文章说了,想要不同主机之间进行通讯,那么就必须有IP地址,那现在为什么我们在链路层都需要地址呢?
事实上,并不是主机或路由器具有链路层地址,而是它们的网卡
具有链路层地址。因此,一个主机拥有多少个网卡,那么它就有多少个MAC地址
。MAC地址实际上就是网卡地址或网卡标识符。当某台计算机使用某块网卡后,网卡上的标识符就成为该计算机的MAC地址。MAC地址长度为6
字节(48bit
),其前3
个字节表示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
),由IEEE
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以区分不同的厂家,后3个字节由厂家自行分配,称为扩展标识符。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卡中MAC地址后24
位是不同的。
IP地址与MAC地址的关系
TCP/IP
协议有自己的IP地址,IP地址(IPv4)是一个32
位的IP地址,网络层发送数据包只需要知道目标主机IP地址即可,而以网卡发送数据则必须知道对方的硬件MAC
地址,同时IP
地址的分配与硬件MAC
地址是没有关系的,为了让网络层只需要知道IP地址
就可以完成通信工作,那就需要有一个协议将IP
地址映射成为对应的MAC
地址,此外还需要考虑IP
地址可能是动态的,非常灵活,使用静态的映射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ARP
协议就提供优质的地址动态解析服务,让32
位的IP
地址能映射
成为48位的MAC地址
,让上层应用与底层完全分离开,这样子在上层应用就能灵活使用IP
地址作为标识,进行通信。
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中会维护一个ARP缓存表,这个表记录着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在电脑的控制台通过arp -a指令查看一下我们自己计算机的ARP缓存表:
ARP缓存表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IP地址就相当于你家的地址,MAC就是你的身份证,你的身份证是全国唯一的,这没疑问吧,但你的地址是可以跟别人重叠的(你家人也是住在你家)。当你寄快递的时候,快递员要确认这个快递是从你家寄出去的,是你本人亲自寄出去的,同样的,当你收快递的时候,快递员也是先电话找到你,然后必须是你本人才能拿到快递,再拿回家。(可能也不贴切,将就理解一下)## 数据帧
链路层的主体部分是网卡中实现的,在发送的数据帧的时候,协议栈取得由高层传递过来的数据报(注意,数据帧与数据报不是一个东西,数据报是形容网络层及其以上的报文,而数据帧一般形容链路层的数据,是一帧一帧的,也是链路层的服务——数据成帧),在链路层中封装该数据报,也就是填写数据帧的各个字段,然后遵循链路接入协议将该帧数据进行传输;在接收端,控制器接收了整个数据帧,抽取出网络层的数据报,往上层传递。
下面来看看以太网帧:
以太网帧
事实上,前同步码与帧开始符字段不能算是真正的以太网帧数据结构,他们是在网卡发送的时候自动添加进去的,为了数据的准确传输。
以太网帧以一个7字节的前同步码开始。该前同步码的值都是规定为10101010
;而后紧接着一个字节的帧开始符,其值是10101011
。前同步码字段的作用是实现物理层帧输入输出的同步,而帧开始符表示着以太网数据帧的开始,剩下的5个字段才是真正的以太网数据帧结构。
目标MAC地址(6字节) :这个字段包含目标网卡的MAC地址,当一个网卡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如果该数据帧的目标地址是网卡自身的MAC地址或者是MAC广播地址,它都将该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传递给网络层;如果它收到了具有任何其他MAC地址的帧,则将该数据帧丢弃。
源MAC地址(6字节) :自身的MAC地址。
类型字段(2字节) :类型字段允许以太网复用多种网络层协议。我们只需要记住主机能够使用除了IP协议
以外的其他网络层协议。事实上,一台给定的主机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以对不同的应用采用不同的协议。因此,当以太网帧到达网卡中,网卡需要知道它应该将数据字段的内容传递给哪个网络层协议。比如如有IP
协议、ARP
协议等。
注意了:当这个字段的值小于1518时,它表示后面数据字段的数据长度,当大于1518的时候才表示递交给哪个协议。
数据字段(46~1500字节) :这个字段承载了IP数据报。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是1500字节。这意味着如果IP数据报超过了1500
字节,则主机必须将该数据报分片(IPv4
支持数据报分片,而IPv6
不支持)。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是46字节,这意味着如果IP数据报小于46
字节,数据报必须被填充到46
字节。当采用填充时,传递到网络层的数据包括IP数据报和填充部分,网络层使用IP
数据报首部中的长度字段来去除填充部分。
CRC(4字节) :CRC字段包含了以太网的差错校验信息。
补充 :所有的以太网都向网络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在接收到不对的以太网帧时,或者CRC
校验不通过时,主机将直接丢弃以太网帧,并不会告知发送的一方。
-
传输协议
+关注
关注
0文章
72浏览量
11419 -
应用层
+关注
关注
0文章
46浏览量
11487 -
传输层
+关注
关注
0文章
29浏览量
1087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