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双聚合物复合无机物电解质用于富Li金属电池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能源学人 2023-02-15 17:03 次阅读

【研究背景】

随着可穿戴电子、电动汽车和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先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迫在眉睫。锂金属负极因其超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 g-1)、较低的密度(0.59 g cm-3)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与标准氢电极相比为-3.04V)而被认为是所有负极材料中最有前途的选择。在电池层面,锂金属基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300 Wh kg-1。然而,由于锂金属负极具有极高的化学反应活性,锂金属负极会与液态电解质发生反应,导致锂沉积不均匀以及燃烧或爆炸等安全问题,导致LMBS的商业化应用受到许多安全问题的限制。因此,设计高安全性的锂金属电池对于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工作介绍】

近日,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尧猛与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海涛课题组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聚合物@无机网络CSE(DNSE@IN),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连续非水解溶胶-凝胶反应和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P(VDF-HFP)与聚离子液体(PIL)的半互穿作用而形成。DNSE@IN具有强大的双聚合物@无机网络,不仅具有高离子电导率(20°C时为0.53 mS cm-1),而且杨氏模量高达723.2 MPa。基于DNSE@IN的Li/LiFePO4和Li/Li1.17Ni0.27Co0.05Mn0.52O2(Li-rich)全电池从室温到100 °C具有显著的循环稳定性。组装后的电池在室温下和4.3V的电压下循环70次,仍具有194.3 mAhg-1的可逆容量。此外,放大的高电压Li/富Li电池具有优异的可循环性(93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接近100%)和优越的灵活性,在室温下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前景。这为开发新型CSEs以构建高能锂金属电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内容表述】

本研究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连续非水解溶胶-凝胶反应和P(VDF-HFP)与PIL的半互穿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聚合物无机网络CSE(DNSE@In)。这种新型的双聚合物无机网络的关键是在原位无机网络中使用PIL链作为多孔纳米填料。P(VDF-HFP)由于具有刚性的超交联骨架,可以显著提高DNSE的机械强度,而高孔隙率的聚合物和无机结构为离子扩散提供了足够的通道。因此,DNSE@IN基SLMBS离子电导率显著提高,为0.53mS cm-1, tLi+为0.67。利用这些优点,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优异的速率性能和长周期性能。

通过P(VDF-HFP)和PIL半互穿、离子液体(EMIMTFSI)和TEOS在NMP中原位连续非水解反应得到了双聚合物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无机网络(DNSE@IN)。在不引入PIL网络和无机网络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工艺分别得到了DNSE和PSE。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DNSE@IN的表面形貌。形成的DNSE@IN表现出相对均匀和平滑的特性(图1b)。DNSE@IN的横截面厚度为17 μm,这有助于SLMBS的高能量密度输出(图1c)。所有获得的DNSE@IN易于滚动、透明和柔性(图1e),这意味着与电极接触良好。相比于液态有机电解质,DNSE@IN在火灾下没有显示任何燃烧,显示了优越的安全性能。DNSE@IN的杨氏模量为723.2MPa,远高于DNSE(187.6 MPa)和PSE(23.1 MPa) (图1g)。PDADMATFSI网络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和氢键)和无机网络的合理整合,有利于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强度。

10931b08-ad0b-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1 (a)DNSE@IN的制备工艺。(b, c)DNSE@IN(顶面和横截面)的SEM图像。(d)DNSE@IN截面的EDS映射。(e)DNSE的照片被折叠和皱缩。(f)可燃性测试(上:DNSE@IN,下:Celgard2325)。(g)杨氏模量。

通过XRD对CSEs进行了表征,以进一步了解PIL和无机网络的影响。用LITFSI膜、纯PDADMATFSI膜和CSES的FT-IR光谱评价了分子和结构的变化。“键合TFSI-”带明显减少证实了LITFSI的促进解离(图2c)。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CSE的输运特性。在20 °C和80 °C下,DNSE@IN的离子电导率分别接近0.53和2.30 mS cm-1,高于PSE(0.13、0.67 mS cm-1)和DNSE(0.24、0.87 mS cm-1)(图2d)。DNSE@IN的离子电导率显著提高。DNSE@IN的tLi+为0.67,DNSE@IN的Li+电导率最大为0.39 mS cm-1。

10bb4a38-ad0b-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2 (a)PSE、DNSE和DNSE@IN的XRD光谱。(b)FT-IR光谱。(c)拉曼光谱。(d)不同温度下CSEs的离子电导率和Arrhenius图。(e)室温下电位阶跃为100 mV的对称Li/CSE/Li电池的计时电流谱(插图:EIS谱,范围为105~0.1Hz)。(f)不同CSEs的Li+电导率。

通过Li/CSE/Li对称电池的Li+镀覆/剥离试验,评价了CSE与金属锂界面的稳定性。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试验,每个循环持续2h(图3a),Li/DNSE@IN/Li具有的相对较低的过电位(59 mV),在0.2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工作2500 h以上。PSE、DNSE和DNSE@IN基锂对称电池的测试范围为0.2~1mA cm-2。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过电位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极化电压基本不变(图3b),表明DNSE@IN在高电流密度下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测得DNSE@IN基电池循环前的接触电阻(Rct)最小(图3c)。图3e显示了由Li|Li对称电池的Tafel图估算的交换电流密度。典型的中心对称环反映了这两种对称细胞高度可逆的电化学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对循环Li/Li对称电池获得的锂芯片表面图像进行了分析。如图3f、g所示,在Li/PSE/Li和Li/DNSE/Li对称电池的锂阳极上循环300 h后,形成了大量不规则的锂枝晶。与之相比,Li/DNSE@IN/Li电池表面光滑,无枝晶形貌(图3h)。这种优异的性能可以归因于DNSE@IN的高tLi+和高离子电导率。

10d77f64-ad0b-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3 (a)室温下以CSES为基础的对称单元在0.2 mA cm-2的电压分布。(b)0.2~1 mA cm-2范围内Li/DNSE@IN/Li的电压分布。(c)电化学循环试验前不同CSEs基Li|Li对电池的EIS谱。(d)Li|Li对电池的CV曲线。(E)Li|Li对电池的Tafel图,DNSE和DNSE@IN的比较。(f~h)在0.2 mA cm-2下,对Li/PSE/Li、Li/DNSE/Li和Li/DNSE@IN/Li 3种锂负极300 h后的表面扫描电镜图像。

为了进一步分析SEI膜的化学环境,采用Ar激发XPS对循环Li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通过对XPS深度剖面结果的仔细分析,发现SEI表面主要由SEI的有机外层(靠近电解质)和靠近Li金属阳极的无机内层组成,内层中含有丰富的LiF。这反映了CSE中阴离子衍生SEI的一个典型特征。

10f91b06-ad0b-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4 (a)C1s,(b)N1s和(c)F1s的XPS谱。循环后锂阳极200 s氩气溅射后的(d)C1s(e)N1s和(f)F1s XPS谱。

为了进一步探讨CSE的潜在应用前景,对LFP和Li1.17Ni0.27Co0.05Mn0.52O2(富锂)正极组成的SLMBS和CSE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评价。。DNSE@IN电池的初始循环放电容量为147.6 mAh g-1,库仑效率为92.9%。经过50次循环,DNSE@IN基电池的容量增加到162.1 mAh g-1,这可能是由于电池的电化学活性增强所致。其库仑效率保持在99.2%以上,表明DNSE@IN与金属锂负极几乎没有副作用。这些优异的性能可能源于DNSE@IN良好的相容性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在0.2 C下,经过10次循环,用DNSE@IN制备的富Li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非晶均匀的CEI层(≈6.7 nm,图5h),验证了DNSE@IN在高压SLMB中形成稳定的CEI的能力。

110e4b3e-ad0b-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5 (a)Li/DNSE@IN/LFP的CV曲线。(b)Li/CSE/LFP的倍率性能。(c)不同速率下Li/DNSE@IN/LFP的充放电曲线。(d)Li/DNSE@IN/LFP的循环性能。(e)Li/DNSE@IN/LFP电池在不同循环下的典型充放电曲线。(f)Li/DNSE@IN/Li-rich的循环性能。(g)不同循环下Li/DNSE@IN/Li富锂电池的典型充放电曲线。(h-j)DNSE@IN,DNSE和PSE的TEM图像。

SLMBS商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作温度范围。基于DNSE@IN的SLMBS评估了DNSE@IN在高温(100℃)下的工作温度范围。显示,Li/DNSE@IN/LFP即使在3 C下也能提供166.7 mAh g-1的良好初始放电容量(图6a),循环250次后仍能保持95.7%的容量,说明即使在100℃的温度下,DNSE@IN电极内界面几乎没有副作用。此外,SLMBS的过电位在250个周期中几乎没有变化,表明了稳定的可逆性(图6b)。此外,还组装了一个Li/DNSE@IN/富Li电池。室温0.2 C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8.09 mAh(219.1 mAh g-1)。此外,在93次循环后,该容量增加到8.20 mAh(222.1 mAh g-1)。为了进一步证明DNSE@IN的安全性,进行了不同的机械和电化学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稳定。

116ccca4-ad0b-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6 (a-d)100℃下Li/LFP的电化学性能。(e)全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照明LED

【结论】

双聚合物@无机网络的引入不仅可以加速Li+的迁移,而且可以提高电化学稳定性。制备的DNSE@IN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组装的DNSE@IN基Li/Li对称电池在0.2mA cm-2下可以稳定工作2800 h,在1.0 mA cm-2下也可以稳定工作。此外,DNSE@IN基固态锂金属电池(SLMBs)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室温到100℃)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性。由Li1.17Ni0.27Co0.05Mn0.52O2正极组成的高压SLMBS在室温下也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此外,富Li/DNSE@IN/Li电池在室温下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这无疑为设计双聚合物@无机网络结构和促进SLMBS中长周期、高安全性CSES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解质
    +关注

    关注

    6

    文章

    818

    浏览量

    20106
  • 可穿戴电子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7

    浏览量

    13426
  • PIL
    PIL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9

    浏览量

    8634
  • PVDF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9

    浏览量

    1286
  • 锂金属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8

    浏览量

    4341

原文标题:双聚合物复合无机物电解质用于超长寿命、高电压Li/富Li金属电池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研究论文::乙烯碳酸酯助力聚合物电解质升级,提升高电压锂金属电池性能

    1、 导读 >>     该研究探讨了乙烯碳酸酯(VC)添加剂在聚丙烯酸酯(PEA)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C添加剂显著提升了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和迁移数,同时提高了锂金属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0:49 116次阅读
    研究论文::乙烯碳酸酯助力<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升级,提升高电压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性能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港科大Kristiaan Neyts最新AEM封面文章:硫化复合固态电解质

    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并被评选为正封面(front cover)文章。     本文综述了硫化聚合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09:15 86次阅读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港科大Kristiaan Neyts最新AEM封面文章:硫化<b class='flag-5'>物</b><b class='flag-5'>复合</b>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

    陈军院士团队最新Angew,聚合物电解质新突破

    际应用潜力。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兼具高机械性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备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然而,传统的纳米填料添加策略往往由于填料分布不均匀和微域结构不一致,导致离子迁移效率降低,电极/电解质界面(EEI)稳定性差,从而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09:45 134次阅读
    陈军院士团队最新Angew,<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新突破

    Li3MX6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材料

        研究背景 Li3MX6族卤化(M = Y、In、Sc等,X =卤素)是新兴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材料。与现有的硫化固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11:52 135次阅读
    <b class='flag-5'>Li</b>3MX6全固态锂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固体<b class='flag-5'>电解质</b>材料

    半互穿网络电解质用于高电压锂金属电池

    研究背景 基于高镍正极的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400 Wh kg-1,然而在高电压充电时,高镍正极在高度去锂化状态下,Ni4+的表面反应性显著增强,这会催化正极与电解质界面之间的有害副反应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09:38 279次阅读
    半互穿网络<b class='flag-5'>电解质</b><b class='flag-5'>用于</b>高电压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

    固态电池复合锂阳极上固体电解质界面的调控

    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下一代储能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6:53 495次阅读
    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中<b class='flag-5'>复合</b>锂阳极上固体<b class='flag-5'>电解质</b>界面的调控

    聚合物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区别

    聚合物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作为两种主流的锂电池技术,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从不同维度对这两种电池进行的详细比较: 一、材料构成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9 3728次阅读

    聚合物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结构和材料 : 聚合物电池 :使用凝胶状的聚合物电解质,通常由锂盐和聚合物基质组成。这种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6 587次阅读

    氧化布局格局一览 氧化电解质何以撑起全固态?

    今年以来,各式各样的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开始愈发频繁且高调地现身,而背后均有氧化电解质的身影。
    的头像 发表于 05-16 17:41 1139次阅读

    铌酸锂调控固态电解质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得益于其易加工性,最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0:37 858次阅读
    铌酸锂调控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电场结构促进锂离子高效传输!

    请问聚合物电解质是如何进行离子传导的呢?

    在目前的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都有明显的结晶性,这也是室温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远远低于液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3-15 14:11 1306次阅读
    请问<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是如何进行离子传导的呢?

    聚合物电池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的区别

    聚合物电池是什么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的区别  聚合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6:54 1572次阅读

    不同类型的电池电解质都是什么?

    聚合物,如固态电池,固态陶瓷和熔融盐(如钠硫电池)中使用的聚合物。 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使用硫酸作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7:42 1674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的区别在哪

    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其中,正极常使用锂化合(如LiCoO2、LiMn2O4、LiFePO4)作为活性材料,负极则采用碳材料(如石墨)。电解质通常为有机液体(如聚碳酸酯)、无机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7:20 6225次阅读

    介电填料诱导杂化界面助力高负载锂金属电池

    采用高安全和电化学稳定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取代有机电解液,有望解决液态锂金属电池的产气和热失控等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09:56 1206次阅读
    介电填料诱导杂化界面助力高负载锂<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电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