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氧化碳传感器在煤矿热动力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 来源:智能传感 作者:智能传感 2023-02-22 10:49 次阅读

煤矿热动力灾害主要分为瓦斯爆炸和煤自燃2种情况,在采空区2种灾害并非单独存在。煤自燃产生的一氧化碳含量较低,需要高灵敏度在线监测,而瓦斯爆炸预警需要满足快速响应和大量程。

一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低致死浓度为5000ppm(5分钟)。

一氧化碳浓度的高低一直是煤矿是否发生自燃火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导致人员中毒死亡而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在大巷、回风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采空区等地点,需要使用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报警装置对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气体浓度达到或者超过预设定危险值时进行报警。

为保护矿工的安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必须控制在0.0024%以下。因此,使用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对矿井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快速、精准的监测,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及对矿井火灾早期预警具有重要作用。

煤矿中常用的一氧化碳报警器的传感器,有电化学式、催化型可燃气体式、红外吸收式等,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电化学式的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工采网技术工程师推荐的一氧化碳传感器CO-AM,不仅灵敏度高,线性度好,而且分辨率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准确检测到煤矿地下CO的含量。英国Alphasense 一氧化碳传感器CO-AM使用成熟的燃料电池技术,一氧化碳传感器 (CO传感器)CO-AM主要特性:测量范围:5000ppm ,灵敏度:55~90nA/ppm ,响应时间:<25s,满量程线性误差:15-25ppm。主要用在石油化工,煤矿,工业等领域。

poYBAGP1gs6AfmIgAAAh3t37aZA291.jpg

CO-AM一氧化碳传感器是由英国Alphasense研发的无功耗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驱动检测电路便可以检测一氧化碳的浓度。传感器的尺寸小,可以做成便携式检测仪器、固定式报警仪器,或者报警系统等等,可以用于煤矿、地下工作场所、炼金等。我们可以提供详细的参考电路和传感器使用的方法,具体可以咨询工采网在线技术工程师

审核编辑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3

    文章

    51511

    浏览量

    757255
  • 监测
    +关注

    关注

    2

    文章

    3679

    浏览量

    4478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独立型一氧化碳探测,安全守护新升级

    安全防护领域,一氧化碳泄漏的检测至关重要。广州艾礼富电子推出的独立型一氧化碳探测WS-988,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种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4:36 119次阅读
    独立型<b class='flag-5'>一氧化碳</b>探测<b class='flag-5'>器</b>,安全守护新升级

    松柏传感发布H4系列高端一氧化碳传感器

    近日,松柏传感凭借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成功推出了全新H4系列高端一氧化碳传感器。这产品的问世,标志着松柏传感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4:30 255次阅读

    地下车库一氧化碳监测及风机控制系统方案

    的尾气不易排出,十分容易积累大量的CO气体,造成异味并损害人体监控。因此,地下车库通常会配置有通风系统,实现定时、稳定的新风循环。 为加强地下车库的安全管理水平,物通博联提供一氧化碳监测及风机远程控制系统方案。通过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7:21 166次阅读
    地下车库<b class='flag-5'>一氧化碳</b><b class='flag-5'>监测</b>及风机控制系统方案

    红外 CO2(二氧化碳) 气体传感器和分析模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关注越来越高。CO2(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关注CO2(二氧化碳)气体,监测CO2(二氧化碳)气体至关重要。C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7:01 186次阅读
    红外 CO2(二<b class='flag-5'>氧化碳</b>) 气体<b class='flag-5'>传感器</b>和分析模组

    气体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监测物联网系统方案

    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预警。通过部署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的有害气体浓度,如甲醛、TVOC、二氧化硫、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9:38 248次阅读

    储能消防用一氧化碳和感温复合火灾探测装置传感器选型

    优势以及实际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氧化碳,作为火灾过程的常见有毒气体,其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特性往往使得火灾初期难以被察觉。然而,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09:32 261次阅读
    储能消防用<b class='flag-5'>一氧化碳</b>和感温复合火灾探测装置<b class='flag-5'>中</b><b class='flag-5'>传感器</b>选型

    云南恩田智能隧道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具提高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数据 。 高灵敏度与准确性:配备高质量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如采用红外传感器检测一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氮氧化物等,确保即使是微量的有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6:06 202次阅读
    云南恩田智能隧道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具提高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物联网系统中环境与健康监测方案分享_气体传感器详解

    物联网系统为什么要使用 气体传感器 物联网系统中使用气体传感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环境监测与保护 有害气体检测:气体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
    的头像 发表于 09-24 11:31 374次阅读
    物联网系统中环境与健康<b class='flag-5'>监测</b>方案分享_气体<b class='flag-5'>传感器</b>详解

    气敏传感器检测气体的什么

    ,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 气体种类 :某些类型的气敏传感器具有选择性,能够区分并检测特定种类的气体,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氢气、酒精等。这种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09:53 382次阅读

    MQ-7之类的可燃气体传感器,防电火花怎么做到的?

    如题,我想给厨房加个智能系统,想用一氧化碳检测模块,但是直有个问题不明白,这个东西是怎么防电火花的?因为是检测可燃气体,但是电路工作不会因为些信号产生火花吗?实际应用是怎么解决的
    发表于 05-16 07:00

    HarmonyOS开发案例:【智能煤气检测】

    智能煤气检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环境烟雾浓度,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及时向用户发出警报。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7:28 919次阅读
    HarmonyOS开发案例:【智能煤气检测】

    尺寸虽小、潜力无限:Sensirion推出创新性微型二氧化碳传感器

    是目前市面上用于直接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史上最小传感器,旨在可以无缝集成到紧凑型电子设备,为当前被尺寸和成本所困扰的二氧化碳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15:49 1989次阅读
    尺寸虽小、潜力无限:Sensirion推出创新性微型二<b class='flag-5'>氧化碳</b><b class='flag-5'>传感器</b>

    ​山西煤矿故意封堵传感器 ,3人被刑拘

      近日,国务院安委办山西省矿山安全生产督导组第工作组查实山西楼俊集团泰业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用气球封堵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违法行为。   接到举报线索后,核查小组立即异地调车、异地换装,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08:36 187次阅读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清洗方式工业的应用(

    以二氧化碳为基础原料的清洗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基于二氧化碳的特性,目前清洗领域中二氧化碳被用于以下4个方面:1、将二氧化碳预制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3:09 391次阅读
    以二<b class='flag-5'>氧化碳</b>为原料的清洗方式<b class='flag-5'>在</b>工业<b class='flag-5'>中</b>的应用(<b class='flag-5'>一</b>)

    氧化碳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原理

    氧化碳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原理  二氧化碳传感器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设备。它可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14:58 220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