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PI的DWI 与 FSE 相比有两个主要不同点:1.弥散梯度;2. EPI采集。其中弥散梯度已经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将向大家介绍EPI采集时其化学位移的特点。
SE-EPI的DWI的序列简图
为了更好理解EPI,我们把FSE与EPI的采集方式放在一起比较来看。
FSEVS EPI
上图是FSE和EPI的简化图,图中我们去繁就简,省略了很多脉冲和梯度等结构,只为凸显FSE/GRE和EPI的两大不同:1. 读出(频率)编码的不同;2. 相位编码的不同。
FSE VS EPI:读出编码(频率编码)
两者的读出编码有两处主要不同: 1. FSE的每个读出梯度大小、方向都相同,EPI的读出梯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2. EPI的读出梯度大小和切换速率 > FSE的读出梯度。
EPI与FSE这两处在采集方式上的不同,为下面两者的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的化学位移的区别埋下了伏笔。
化学位移:1. 频率编码方向;2. 相位编码方向。
化学位移:3.5ppm
脉冲激发磁场中的人体后,覆盖在人体表面的线圈会接收一组信号,这组信号主要是人体中水和脂的信号,但是水和脂的信号频率不同,无论场强大小,水质子的进动频率都比脂质子的快,水比脂大约多出水质子频率的3.5ppm(百万分之3.5),这是MRI化学位移现象的基础。
化学位移:频率编码方向的化学位移
1. 中心频率:MR脉冲的频率不是单一“纯净”的,它是一定范围的频率区间,其频率区间足够广,能够涵盖所选人体区域中几乎所有质子的频率。由于人体中水的含量最多,所以一般便以水质子的进动频率作为脉冲的中心频率。
2. Ⅰ类化学位移现象(频率编码方向):频率编码便是以频率作为空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由于脂质子比水质子的进动频率少3.5ppm,所以与水同位置的脂的位置便被频率定位在低于水质子频率3.5ppm的位置,这种由于频率差导致脂质在频率编码方向发生空间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般称为Ⅰ类化学位移。
3. 读出梯度场的大小与化学位移的关系:分辨率不变时,读出梯度场越大,则每个体素的频率范围越“宽广”,3.5ppm在“宽广”的频率区间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化学位移现象越微小,反之则越明显。
化学位移:FSE/GRE的Ⅰ类化学位移
1. FSE(GRE也一样)的读出梯度大小和方向都一样,所以MR采集的每组信号的脂质位移程度都是一致的,其重建的MR图像的脂质位移也被一致的表达出来,表现为人体脂质成分向频率编码的低频方向移动。
2. EPI的读出梯度的大小相同,方向却相反,导致MR采集的每组信号的脂质的空间位移不同并且被抵消,同时EPI的读出梯度非常强,即使有Ⅰ类化学位移也不明显。
化学位移:EPI的Ⅰ类化学位移
上图右边的DWI抑脂比较彻底,在这幅DWI上,频率编码方向的Ⅰ类化学位移现象很不明显,甚至看不到。
但是一旦DWI的抑脂效果不佳,有脂肪信号残留时,便会出现明显的Ⅱ类化学位移现象,而且这种化学位移不同于上图的频率编码方向的Ⅰ类化学位移,它与相位编码有关,出现于相位编码方向,如下图右侧DWI所示:
化学位移:EPI的Ⅱ类化学位移
在上图的DWI中,我们没有抑脂,所以皮下脂肪的信号很明显,且其位置顺着相位编码的低频方向偏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ghost伪影。
由于FSE和GRE的频率编码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有助于化学位移的累积,所以其化学位移现象大都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而基于EPI的DWI则有着不同的化学位移表现,下一篇我们将介绍Ⅱ类化学位移,并探讨基于EPI的DWI在相位编码方向的化学位移现象。
审核编辑:刘清
-
MRI
+关注
关注
0文章
64浏览量
16814 -
相位编码
+关注
关注
0文章
13浏览量
11031 -
PFSE
+关注
关注
0文章
3浏览量
7105 -
频率编码
+关注
关注
0文章
4浏览量
1421
原文标题:DWI:3. 为什么EPI的化学位移在频率编码方向不显著却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1
文章出处:【微信号:挨骂笔记,微信公众号:挨骂笔记】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