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防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2014年国内第一台实用性安保巡逻机器人面市,安防机器人才逐渐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安防机器人持续发力,并在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等政策助力下,在政府端、大企业端以及特殊危险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如今年冬奥会上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前,随着AI、5G、智能视觉、导航定位等技术的发展,安防机器人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其功能及应用场景均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在巡检、监控、预警以及远程指挥和调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01
技术驱动
安防机器人应用升级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指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环境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则
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机器人,分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及专业(含商用)服务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作为专业服务机器人落地较快的热门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其核心技术包括本体的低速无人驾驶技术(由底盘技术、传感器组合和自主导航 SLAM 技术组成)、以计算机视觉为主的VSLAM技术、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和网络传输、云平台管控相关技术。各类技术的发展成熟,提升了安防机器人的应用落地能力。以网络传输环节的5G技术为例,随着5G技术逐渐开始商用,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能够解决机器人高清视频回传、远程精准同步操控问题,同时,5G协同云边端还可解决机器人本体算力不足问题。
▲安防机器人代表应用领域
此外,安防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多样且复杂,不同环境之间应用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提升机器人对场景的识别能力以及其理解能力,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核心要点。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算法的发展,使得大量联网智能机器人数据可以与之结合,促使智能服务机器人不断自我完善,深化应用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实现更为智能化的应用。
目前,安防机器人主要类别有:监控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智能检测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武装打击机器人等,可应用在工业生产、巡检安保、楼宇监控、反恐应急等多领域。在近几年的疫情影响下,也激发出了众多新兴应用,如测温机器人、消杀机器人等。
03
安防机器人方兴未艾
蓝海待掘
目前智能安防机器人已经具备了目标检测、物体识别、环境感知、多模态交互等基本的分析判定功能,但离真正的智能化应用、快速响应、精准判断、稳定运行等还有一定距离。功能较为单一、智能化程度不足、落地应用效果等问题依旧存在,且产品差异化不足,场景多元、标准难以统一。但机器人行业方兴未艾,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人心生期待。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6%,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14亿元。
有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安防机器人市场将进入扩展阶段,并以每年约30%的增长率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将达到近30亿元,发展可期。安防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并且可代替人力进行特殊场景下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监测等工作,降低安全隐患和风险。目前,其已在车站、机场、广场、住宅、园区等场景下陆续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正待开启。
且随着我国新基建、智慧工业、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等的发展推进,安防机器人的应用市场也在被进一步打开。
如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如高辐射、高压、高温等场景,亦或是部分电力巡检场景,如山谷、深山等维修人员难以深入其中维护的地方,安防机器人的应用价值便凸显了出来。而这些场景的应用,对于
设备的运动导航、智能感知、路径规划、避障方面也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
在智能软硬件的不断发展成熟下,安防机器人将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当然,前提是,踏过那条成长的荆棘之路。
审核编辑黄宇
-
5G
+关注
关注
1352文章
48300浏览量
562823 -
安防机器人
+关注
关注
0文章
17浏览量
767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