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新品
2月2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小林泰男等人的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减少牛打嗝排出的温室气体甲烷。
牛胃里的微生物在分解饲料牧草等过程中产生甲烷,被认为是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团队力争找到能抑制甲烷产生的饲料,并通过牛胃里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AI)研究有效的喂食方式,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减排80%。该团队除北海道大学外,农业与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NIMS)等也参与其中,研究项目名为“牛甲烷削减项目”。
牛有4个胃,借助约7000种微生物的力量消化包括食物纤维在内的牧草、转化为营养源。甲烷在最大的第一个胃中产生,食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氢气,其他微生物再将氢气转化为甲烷。
此前的研究发现,把腰果壳中提取的油与饲料混合后,氢气会转化为牛的营养源“丙酸”,而非甲烷,结果可使甲烷排放量减少约两成。
为找到具有更好减排效果的饲料,该团队正在测试验海藻及植物油等饲料。他们在北海道立综合研究机构的“酪农试验场”(北海道中标津町)等地反复展开研究。
在牛吃饲料后甲烷排放达到峰值前投喂甲烷抑制饲料,则抑制甲烷的效果最大。由于每头牛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因此将把小型传感器放入第一个胃里,收集微生物活动数据以掌握甲烷排放量。考虑用AI进行数据分析,开发出能在最佳时机自动投喂抑制饲料的系统。
传感器为长约10厘米的圆柱形,约为一根胶棒大小。小林表示“希望能在2030年前开发出这种传感器”。
传感动态
【苏奥传感:拟1.61亿元收购博耐尔37.5%股权,延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苏奥传感2月17日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翰昂系统株式会社(以下简称“翰昂”)持有的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耐尔”)37.5%的股权,在估值的基础上扣减翰昂已分配获得的标的公司利润750万元后,最终交易对价为1.61亿元。
经收益法评估,被评估单位评估基准日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4.5亿元,比审计后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增值1.29亿元,增值率40.40%。
博耐尔主要从事汽车用传感器、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及新能源部件的生产、研发与销售。目前,公司已具备年产量 100万套空调系统280万套热交换器系统的生产能力,成为等多家汽车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出口美国和南美、东欧、北非、中东、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的延伸,实现传感器、新能源部件及热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共生发展。
【ROHM确立了业界超小短波红外(SWIR)器件的量产技术】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针对需要进行物质检测的便携设备、可穿戴和可听戴设备,确立了1608尺寸(1.6mm×0.8mm)业界超小的短波红外*1(以下简称SWIR: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器件量产技术。
据悉,SWIR利用了水、冰和气体等吸收特定红外波长的特性,在感测领域的应用备受期待。这种产品不仅可用来检测物质的有无和成分的多少,还可以用作医疗领域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检测装置的光源,在食品领域还可用来检测蔬菜和水果的含水量和含糖量等。另外,在便携设备等的感测应用中,还可通过有机EL显示器进行检测。此外,这种产品在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等众多领域也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ROHM利用在可见光LED和近红外LED等化合物半导体的量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技术优势,确立了可实现小型表贴封装1608尺寸SWIR器件(发光,感光)的量产技术。对于发光侧的LED,计划推出不同封装形状(模塑型、透镜型)和不同波段(1050nm~1550nm)相结合的10款新机型。对于感光侧的光电二极管,计划按封装(1608 尺寸、20125 尺寸)和光检测单元的尺寸推出4款新机型。ROHM预计在2023年3月份开始提供应用了该技术的SWIR(发光、感光)样品。ROHM致力于通过为小型应用提供更广泛的物质检测功能,助力新领域感测技术的发展。
<开发背景> 与近红外(NIR:Near Infrared)相比,SWIR的波长更长,对物质的穿透性更强,因透射或吸收物质不同,不易受阳光和烟雾等微小粒子的影响,这些特点将有望进一步扩大对有机EL显示器、水、气体和葡萄糖等对象物的感测范围。另一方面,目前业内存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的SWIR产品多为插装型,适用于通信设备、工业分析设备等较大型应用,而适用于小型应用的表贴型产品较少。
【汉威科技:出售资产不会影响公司业绩 未来聚焦气体传感器业务】
汉威科技2月21日晚间公告,拟向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售所持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65%股权。本次交易的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预计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据了解,此次的交易标的“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范围是城市供热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热力工程承包、市政工程承包、热力器材和电气设备的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企查查显示,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郑州高新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的100%大股东。如果此次交易达成,郑州高新热力将成为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对于此次交易,汉威科技称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安排,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传感器、智能仪表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优化资产结构,更加集中资源专注发展传感器及物联网应用等核心业务,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并非汉威科技第一次出售旗下公共事业。2022年11月11日,汉威科技将旗下郑州汉威公用事业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权以4.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公告中称该次交易是为了配合郑州市高新区整合供水资源,助力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建设。
今天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汉威科技,工作人员表示会有交易无法实施的风险,但是不大。此次交易不会影响公司业绩。问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工作人员表示将围绕核心主业,进行规模扩大,会围绕气体传感器有一些新项目。
【4D毫米波雷达站上风口?机构:多传感器融合或为大势所趋】
上车特斯拉的消息令4D毫米波雷达转瞬站上强劲风口。继美股4D成像雷达解决方案供应商Arbe Robotics 3个交易日股价接近翻倍后,A股相关概念股22日也逆市大涨。
特斯拉被曝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车辆变更申请,证实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HW4.0硬件系统配置一枚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可能为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此前自2021年5月起,特斯拉北美制造的 Model 3 和 Model Y 不再配备毫米波雷达,采用摄像头+算法完成的纯视觉方案,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激光雷达技术方案相互独立。
4D毫米波雷达会由此成为行业新趋势吗?将对自动驾驶传感器解决方案带来何种影响?
替代特斯拉部分纯视觉方案
毫米波雷达是使用天线发射毫米波(波长1-10mm),通过处理回波测得汽车与探测目标的相对距离、速度、角度及运动方向等信息的传感器。其全天候全天时、精确度较高、体积小、性价比高,在环境监测传感器中毫米波雷达是除车载摄像头外另一主流方案。
Yole报告显示,在应用场景变得更严苛之后,毫米波雷达正朝着能更准确描述车辆前后方场景的4D毫米波雷达前进。
4D指的是在原有的距离、方位、速度三个维度基础上增加了高度信息。相比传统毫米波雷达仅能判断出前方有障碍物,4D毫米波雷达增加了纵向天线及处理器,可以接收更多信息返回点,并像激光雷达一样呈点云图,能呈现出更多细节信息,探测出障碍物的形状,弥补了传统雷达难以识别静态障碍物的短板。
如华为2021年发布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采用12T24R的大阵列,比常规毫米波提升24倍,实现高分辨,大视场无模糊,支持4D高密点云。”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融合感知产品部Radar&Camera总经理苗立靖称其将成为“高阶自动驾驶的必备武器”。
相比摄像头而言,4D毫米波雷达有更多的天线数,更高的角度分辨率、速度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可以在没有激光雷达参与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解析目标的轮廓、类别、行为。
特斯拉增配4D毫米波雷达,能够增加获取障碍物距离信息,以弥补摄像头缺陷。某券商电子行业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表示,“4D毫米波雷达首先会替代特斯拉部分纯视觉方案,视觉+雷达的整套方案的总量可能将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4D毫米波雷达的点云数量大幅增加,其算法比传统毫米波雷达更为复杂,目前大部分车企并不具备这种算法能力。有毫米波雷达厂商项目经理曾表示:“在2022年~2023年量产的项目,用的基本都是毫米波雷达做完数据处理之后的结果,大部分车厂还没有能力将毫米波雷达的点云真正用起来。”
此外业内有观点认为,对于特斯拉的传感器配置和其他车厂要分开来看,特斯拉核心依赖视觉感知+算法,由于视觉方案对于一些corner case问题无法解决,因此需要增加一颗可以测距的4D毫米波雷达;对于其他车企而言,本身自动驾驶的基础就是视觉算法+强感知,比较依赖于激光雷达的高精建模能力,再新增配置一颗4D毫米波雷达并无必要性。
但特斯拉此番搭载4D毫米波雷达势必引领行业新趋势。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4D毫米波成像雷达将从2023年初开始小规模前装导入,2024年定点/搭载量有望突破百万颗,到2025年将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达的40%以上。国信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38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5.5%。
目前,4D毫米波雷达市场的主要玩家包括大陆、采埃孚、博世、安波福等传统Tier1厂商,Waymo、Mobileye、华为等自动驾驶方案公司,傲酷、Arbe、几何伙伴、楚航科技、森思泰克等初创公司。
4D毫米波雷达VS激光雷达
受制于激光的物理特性,激光雷达在雨雪、沙尘等极端天气环境下,工作可靠性会受到影响。4D毫米波雷达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在暴雨、大雪、漆黑及空气污染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也能提供高可靠性的探测。此外,4D雷达能够“看穿”墙壁、紧闭的门和其他固体物体,这是激光雷达所不具备的能力。
成本方面,目前4D毫米波雷达量产成本预计1500元左右,激光雷达量产成本预计在2000-3000元。
中金公司表示,4D毫米波成像雷达目前价格较高,预计前期4D毫米波雷达“上车”将推高毫米波雷达单车价值量,但大规模放量后4D雷达价格或将回归传统毫米波雷达价格区间。且由于4D雷达原理上与传统毫米波雷达存在共性,与摄像头进行数据融合的应用也更为普遍,能实现更低的验证成本。
当前有公司在探索用4D毫米波雷达替代低线数激光雷达(如16线、32线等)的可能性,不过某激光雷达大厂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和激光雷达相比,4D毫米波雷达目前的成像还差很多。两种传感器互相补充,保障智能驾驶更安全。”
据悉,虽然4D毫米波雷达可以与激光雷达一样,能够形成点云数据,但其成像效果最多只能达到低线数激光雷达的水平,与高线数激光雷达(如128线等)的点云密度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在角分辨率参数上,4D成像雷达只能接近1°的参数水平,而某些激光雷达可以做到0.1°的水平。
事实上,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都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前者的高成本问题或是其在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量产上车的“致命短板”,技术上作为目前唯一可实现高分辨率3D建模的感知技术,仍存在镜面黑洞效应(照射反射率较高且非正对激光雷达的物体时,难以检测到返回信号)等局限性,因此难以作为单一雷达传感器应用于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4D毫米波雷达也仍存在横向分辨率不足、对金属物体过于敏感等问题。
上述电子行业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表示,行业倾向于混合方案,未来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都有望成为行业趋势,共同发展。
中金公司也认为,未来多感知融合或为汽车传感器主流解决方案。随着图像技术更为成熟,叠加激光雷达价格下探,摄像头+4D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形成的多传感器融合,能够创建高分辨率可识别区域的冗余感知,或为大势所趋。
传感财经
【2月21日传感财经分析:温度传感器概念报涨,中航电测领涨;屏下摄像概念报涨,联合光电领涨;气体传感器概念报涨,万讯自控领涨】
2月21日盘后,温度传感器概念报涨,中航电测(6.74%)领涨, 保隆科技(3.72%)、日盈电子(0.17%)、威尔泰(0.08%)等个股纷纷跟涨。
2月21日盘后,屏下摄像概念报涨,联合光电(6.7%)领涨,联创电子(1.93%)、京东方A(0.95%)、合力(0.71%)、欧菲光(0.39%)等个股纷纷跟涨。
2月21日盘后,气体传感器概念报涨,万讯自控(10.92,1.7%)领涨,汉威科技(1.33%)、四方光电(1.27%)、南华仪器(0.56%)、贵研铂业(0.47%)等跟涨。
相关可穿戴传感器概念股:
万讯自控(300112) :
从近二年ROE来看,万讯自控近二年ROE均值为7.89%,过去二年ROE最低为2019年的6.6%,最高为2020年的8.81%。2019年12月16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有自主开发的压力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近7个交易日,万讯自控下跌1.58%,最高价为10.84元,总市值下跌了4858.62万元,下跌了1.58%。
汉威科技(300007) :
从汉威科技近三年ROE来看,近三年ROE均值为6.92%,过去三年ROE最低为2019年的-7.4%,最高为2020年的14.2%。2017年报告期内,传感器板块受益于安全、环保、健康以及全社会智慧化等理念提升带来的强劲需求,气体监控需求持续上升,该板块相关产品取得了突出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下游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该板块经营的甲醛、V0Cs、粉尘等监测类传感器产品业绩增速较快,传感器板块业绩较上年同期增幅显著,增长势头强劲。
近7个交易日,汉威科技下跌1.74%,最高价为19.56元,总市值下跌了1.11亿元,2023年来上涨11.34%。
四方光电(688665) :
从近二年ROE来看,公司近=年ROE均值为41.31%,过去二年ROE最低为2021年的26.62%,最高为2019年的52.23%。伴随物联网的发展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空气品质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单一应用场景市场的增长带动上游气体传感器市场需求量的上升。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业务,粉尘传感器、C02传感器订单得到较大幅度增长。
四方光电近7个交易日,期间整体下跌6.51%,最高价为107.78元,最低价为114.88元,总成交量252.17万手。2023年来上涨3.44%。
审核编辑黄宇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1文章
51097浏览量
753537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887浏览量
269071 -
毫米波雷达
+关注
关注
107文章
1044浏览量
643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