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什么是针对GPU单指令多数据流的编译优化算法

汽车电子技术 来源:程序芯世界 作者:coderSun 2023-03-02 16:13 次阅读

1.单指令多数据流

首先来看一段简单的if-else语句:

if(A)
{
    B = 1;//Instruction S1
    C = 2;//Instruction S2
}
else
{
    B = 3;//Instruction S3
    C = 4;//Instruction S4
}

假设代码中每条语句转换成指令后分别是S1、S2、S3、S4.

如果在CPU的单指令单数据流中,A=true时会取指令S1和S2执行,A=false时会取指令S3和S4执行,不存在A=true和A=false同时存在的这种情况。

但是在GPU的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中却存在A=true和A=false同时存在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是GPU单指令多数据流的执行情况:

图片

GPU单指令多数据流

从图中可以看到,GPU共有4个通道lane1、lane2、lane3、lane4,分别对应4笔不同的数据。这四个通道共享同一组指令S1、S2、S3、S4(如图中左边所示)。但是在4个不同的lane中,A的值在不同的lane中有时是true,有时是false。红色表示执行该指令,橙色表示不执行该指令。

如果按照CPU单指令单数据流的方式去编译,生成的汇编指令是大概这样的:

goto     !A , Labe1;//如果A为false,跳转
mov      B , 1;//指令S1
mov      C , 2;//指令S2
Lable1:
mov      B , 3;//指令S3
mov      C , 4;//指令S4

可以看到goto指令会根据A的值进行跳转,GPU中A的值在不同的lane中取值不同,不同的lane根据自己的A值进行跳转是行不通的。因为所有的lane共享同一组指令,不可能有的lane在执行S1、S2语句,有的lane在执行S3、S4语句。

所以GPU的指令应该转换成顺序执行,类似于下面这种。

(p0) mov      B , 1;//指令S1
(p0) mov      C , 2;//指令S2
(p1) mov      B , 3;//指令S3
(p1) mov      C , 4;//指令S4

此时不同的lane都会按照顺序取值S1,S2,S3,S4,但是具体的lane中会根据前面的p寄存器的取值确定是否执行该指令。例如对于同一条指令S1,根据A的输入,有的lane是执行的(红色),有的lane是不执行的(橙色)。

一句话总结就是:GPU是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架构,当多笔数据过来时,不一定同时跳转,本文介绍的if-conversion算法能够消除所有的跳转指令,可以将控制依赖转换为数据依赖。

2.if-conversion算法

总共分四步:

  1. 计算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2. 计算控制依赖CD
  3. 计算R&K函数
  4. Augment K

首先要计算直接后继支配节点,因为在控制依赖CD的计算中需要用到。

什么是控制依赖CD,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if语句中的block y是受if语句所在的block x所控制的。此时CD(y) = x, 称为y控制依赖于x。

R&K分别对应寄存器p的use与def,即寄存器p的使用与定义。

R(x):表示分配给block x的谓词寄存器。block x的执行与否受R(x)中的寄存器控制。也可以说是p的use,即寄存器p用于block x。

K(p):表示谓词寄存器p需要在K(p)中的block中定义。也就是寄存器的def,即寄存器p在那个block定义。

2.1 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后继支配节点、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后继支配节点:如果从节点y到出口节点的每一条路径都经过节点x,则x为y的后继支配节点。

记作:x pdom y

直接后继支配节点:x pdom y,不存在节点z,使得x pdom z 且 z pdom y。则x为y的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记作:x ipdom y

计算后继支配节点的迭代算法:

change = true;
//init pdom set
pdom(exit_block) = {exit_block}
pdom(0:eeit_block-1) = {all blocks}
//iterate flow graph
while(change)
{
  change = false;
  for( each block n) with post order
  {
    tmp = {all blocks}; 
    //求节点n所有直接后继节点的共同后继支配节点
    for(each n's successor block p)
    {
      tmp = tmp & pdom(p);//求交集
    }
    //n的后继支配节点包括他本身
    tmp = tmp | {n};
    if(tmp!=pdom(n))
    {
      pdom(n) = tmp;
      change = true;
    }
  }
}

求后继支配节点的算法一句话概括:节点n的后继支配节点包括他本身,以及他所有直接后继节点的共同后继支配节点。

计算直接后继支配节点的算法:

//remove itself from it's pdom set
for each node n
{
  pdom(n)-={n};
}

for each node n with post order
{
  for each s in pdom(n){
  //移除直接后继支配节点的后继支配节点 
    for each t in set( pdom(n)-s ){
      if( t is in pdom(s) )
        pdom(n)-={t}
    }
  }
}

后继支配节点 = 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 (直接后继支配节点)的后继支配节点

前面已经求出了后继支配节点,因此在后继支配节点中移除(直接后继支配节点)的后继支配节点,即可得到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下图是一个计算直接后继支配节点的例子:

图片

直接后继支配节点

2.2. CD

CD是Control Dependent的缩写。直接上英文定义可能更准确一些,详细证明可参考文章末尾给出的论文,公众号后台回复SIMD关键字即可下载

Y is control dependent on X iff

(1) there exists a directed path P from X to Y with any Z in P (excluding X and Y) post-dominated by Y

(2) X is not post-dominated by Y.

计算CD的算法:

pdom(x) = {y in N: y pdom x}
ipdom(x) = {y in N: y ipdom x}

for [x,y,label] in E such that y not in pdom(x)
{
    Lub = ipdom(x);
    if !label 
      x = -x
    t = y;
    while(t!=Lub)
    {
      CD(t) = CD(t) U {x}//U表示求并集
      t = ipdom(t);
    }
}

上述伪代码中的!label表示由block x到block y的执行条件为false。

计算CD的算法用一句话概括:对于[x,y,label],在支配节点树中,从ipdom(x)到y的路径上的所有节点都控制依赖于x,不包括ipdom(x)。

以[1,2,true]为例,ipdom(x) = 7,从下面的后继支配节点树可知,7到2经过的节点有6,2(不包括7),因此节点6和2都控制依赖于节点1.

图片

后继支配节点树

下图是CD计算的结果:整篇文章都使用同一个控制流图作为实例

图片

CD计算结果

2.3. 计算R&K

p = 1;
for x in N
    t = CD(x);
    if t in K
    {
        //性质2
        R(x) = q such that K(q) = t;
    }
    else
    {
        K(p) = t;
        R(x) = p++;
    }

性质1:每一个block x有且仅有一个对应的p = R(x)

性质2:对于两个不同的block,如果它们的控制依赖都为k(p),则这两个block对应的寄存器都为p(对应上述算法中的if语句)

图片

R与K的计算结果

2.4. Augment K

k(p)表明p需要在哪些block初始化,但是存在一条路径,刚好没有经过k(p),这个时候p没有被初始化。因此需要在start节点对p进行初始化。

主要是针对类似的if语句嵌套:

//原始的控制流
if(condition1)
{
    block1
    if(codition2)
    {
        block2
    }
    else
    {
        block3
    }   
}

上面的控制流最终会转化成如下的顺序执行,只是每个block会有一个p寄存器去guard。

最终会转化为这样:

//转换后的顺序执行,是否执行受p寄存器控制p1) block1;//p2与p3都会在block1中初始化
 (p2) block2;
 (p3) block3;

原始的控制流中p2与p3都会在block1中初始化,如果block1没有执行,那么p2与p3就没有被初始化。因此需要在开始节点处将p2与p3初始化为false。

为什么初始化为false而不是true?因为block1没有执行,说明block2与block3也不应该执行,所以初始化为false。

上述过程是为什么要做Augment K,实际上Augment K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找到未初始化的寄存器p,在start节点处将p初始化为false。

在程序中找到为初始化的变量很简单,从后向前做活跃变量分析,如果变量在入口处还是活跃的,则该变量没有被初始化。

因为从后向前做活跃变量分析的时候,变量的每次定义都会被Kill掉(公式1),如果在程序的入口处都没有被Kill掉说明该变量是没有被初始化过的。

(公式1)

(公式2)

本算法中只需要对p寄存器进行活跃变量分析,use和def分别对应已经求出的R与K。

图片

Augment K结果

四个步骤做完后最终的结果如下:

图片

p寄存器分配的最后结果

图中B2(t2)p2表示寄存器p2控制B2,条件t2与B2相关联。

3.后记

刚接触if-conversion算法的时候觉得挺复杂的,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个算法的理解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喜悦。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cpu
    cpu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10794

    浏览量

    210662
  • 指令
    +关注

    关注

    1

    文章

    606

    浏览量

    35599
  • 数据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8

    浏览量

    14314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有限通信资源下多数据流连接的降载算法

    针对数据源节点通信资源十分有限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的多数据流滑动窗口连接查询的降载策略。该算法综合中心处理节点和数据源节点的负载情况,给出降载比例计算公
    发表于 04-11 09:33 17次下载

    多数单指令周期

    多数单指令周期 ATtiny10/11/12特点1. AVR RISC 结构2. AVR 高性能低功耗RISC 结构90 条指令多数单指令
    发表于 03-26 16:51 23次下载

    sse指令

    sse指令集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是Intel在Pentium III处理器中率先推出的。其实,早在PIII正式推出
    发表于 12-25 10:59 1532次阅读

    什么是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

    什么是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  是对MMX指令的扩展和改进。在MMX基础上添加到70条指令,加强CPU处理3D网页和其它音、象信
    发表于 02-04 10:33 592次阅读

    网络数据流存储算法分析与实现

    针对网络数据流存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数据流存储算法分析与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显著提高网络数据流的实时存储能力
    发表于 05-26 15:57 21次下载
    网络<b class='flag-5'>数据流</b>存储<b class='flag-5'>算法</b>分析与实现

    一种动态调度与静态优化数据流编译系统

    为了解决数据流编程模型的可用性问题,使其能在兼顾程序并行性的前提下适用于动态数据交互速率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动态调度与静态优化相结合的数据流
    发表于 11-20 09:57 11次下载
    一种动态调度与静态<b class='flag-5'>优化</b>的<b class='flag-5'>数据流</b><b class='flag-5'>编译</b>系统

    数据流编程模型优化

    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数据流程序在分布式架构下所面临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流编程模型和分布式计算框架的结合在COStream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Storm的编译优化框架。框架包括两个模块
    发表于 11-23 15:48 3次下载
    <b class='flag-5'>数据流</b>编程模型<b class='flag-5'>优化</b>

    发掘函数级单指令多数据向量化的方法

    当前面向单指令多数据( SIMD)扩展部件的两类向量化方法分别是循环级向量化方法和超字级并行(SLP)方法。针对当前编译器不能实现函数级向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单赋值的函数级向量
    发表于 11-29 16:08 0次下载
    发掘函数级<b class='flag-5'>单指令</b><b class='flag-5'>多数据</b>向量化的方法

    改进的多数据流协同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针对已有的多数据流协同频繁项集挖掘算法存在内存占用率高以及发现频繁项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多数据流协同频繁项集挖掘( MCMD-Stream)
    发表于 12-15 10:26 0次下载
    改进的<b class='flag-5'>多数据流</b>协同频繁项集挖掘<b class='flag-5'>算法</b>

    一种支持单双模式选择的SIMD编译优化算法

    BWDSPlOO是一款采用超长指令字(VLIW)和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架构的针对高性能计算领域而设计的32位静态标量数字信号处理器,其指令
    发表于 01-05 10:28 0次下载
    一种支持单双模式选择的SIMD<b class='flag-5'>编译</b><b class='flag-5'>优化</b><b class='flag-5'>算法</b>

    基于角度方差的数据流异常检测算法

    传统基于欧氏距离的异常检测算法在高维数据检测中存在精度无法保证以及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此,结合高维数据流的特点运用角度方差的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角度方差的数据流异常检测
    发表于 01-17 11:29 1次下载
    基于角度方差的<b class='flag-5'>数据流</b>异常检测<b class='flag-5'>算法</b>

    关联函数的数据流聚类算法

    传统数据流聚类算法大多基于距离或密度,聚类质量和处理效率都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函数的数据流聚类算法。首先,将
    发表于 02-10 11:54 2次下载

    DSP的并行指令分析和冗余优化算法

    如今单指令多数据流( SIMD)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向量化编译器大多都实现了自动向量化的功能,但是编译器并不适合支持DSP为特征的SIMD自动向量化
    发表于 02-24 15:17 0次下载
    DSP的并行<b class='flag-5'>指令</b>分析和冗余<b class='flag-5'>优化</b><b class='flag-5'>算法</b>

    时间数据流的并行检测算法

    针对现有长持续时间数据流检测算法的实时性差、检测精度与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长持续时间数据流的并行检测算法。基于共享
    发表于 03-06 15:54 0次下载
    时间<b class='flag-5'>数据流</b>的并行检测<b class='flag-5'>算法</b>

    FPGA有什么优势,可以让FPGA替代GPU

    目前,在AI计算平台使用最广泛的两种加速部件是GPU和FPGA。GPU可适用于具备计算密集、高并行、SIMD(SingleInstructionMultipleData,单指令多数据流
    发表于 11-01 15:07 286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