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萨德反导系统·THAAD-末端高空反导的利刃!

电子万花筒 来源:电子万花筒 2023-03-21 09:43 次阅读

一、萨德到底是什么鬼?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THAAD,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萨德”是美国发展历史最长的导弹防御系统,也是美国陆军掌握的两种高低搭配的防御系统之一,其发展历程反映出美国导弹防御思想的变化,也是美国反导技术发展的缩影。

THAAD系统是美国新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高空导弹进行拦截,采用卫星、红 外、雷达三位一体的综合预警方式。该系统由拦截弹、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以及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等组成。

THAAD系统的拦截高度达到 40~150千米,这一高度段是射程35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是3500千米以上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因此,它与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 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THAAD系统中的AN/TPY-2雷达不仅可以在THAAD系统中承担“萨德之眼”火控雷达的作用,还可以脱离THAAD系统的发射装置,作为前沿预警雷达单独部署在阵地前沿。由于萨德系统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和一体化协同作战能力,还可以与“宙斯盾”反导系统、“爱国者-3”防空反导系统等协同作战,扩大反导作战保卫区域。

二、萨德系统的前世今生

“萨德”系统研制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通过战略防御计划局(现为导弹防御局)发起,由美国陆军战略防御司令部(现为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负责管理。“萨德”系统的发展主要分成4个阶段。

方案探索与定义阶段(1987年~1991年)-1987年,美国军方首次提出“萨德”系统的任务需求,并开始方案论证研究。1990年正式授予洛克希德公司等三组承包商竞争研究合同,1991年完成方案论证及评审。

方案验证与确认阶段(1992年~1999年)-1992年,“萨德”系统拦截弹与地基雷达系统研制进入方案验证与确认阶段,开始试验样弹和样机。同年9月,美国陆军选定洛克希德公司负责“萨德”系统样 弹试验;选择雷锡恩公司负责演示 “萨德”系统地基雷达样机。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萨德”系统定为重点发展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同年11月,“萨德”计划顺利通过演示验证飞行试验软硬件关键设计评审。1994年5月,完成最后的设计评审。1995年4月,“萨德”系统拦截弹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至1999年底,共进行 11次飞行试验。其中8次拦截试验,前6次连续失败,造成整体计划后延。在设计合理性被确认,质量控制加强后,后2次试验取得成功,从而结束该阶段任务,工作重点转向 拦截弹的设计改进。

工程研制及生产阶段(2000年~2009年)-2000年6月,“萨德”系统转入工程研制及生产阶段。在此期间,“萨德”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并于2003年12月顺利 通过系统关键设计评审。2004年3月,美国防部将“萨德”系统纳入美国多层导弹防御体系。2004年5月开始试验弹生产,2005年11月开 始改进系统的新一轮飞行试验,2007年开始,飞行试验场从白沙导弹靶场转移到太平洋导弹靶场。至 2008年底,改进的“萨德”系统共进行7次飞行试验,其中的4次拦截试验全部成功。本轮试验除验证系统改进后的基本性能外,还加强了对低空目标、分离目标、远程目标、复杂目标和真实作战环境下目标拦截能力的考核。

生产与部署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1月,“萨德” 系统正式进入生产与部署阶段。2008年5月28日,首批“萨德”系统 正式装备美国陆军,部署在第32陆军防空反导司令部第11防空炮兵旅 第4防空炮兵团阿尔法连,包括24枚拦截弹、3辆发射车、1套火控系统和1部“萨德”雷达。“萨德”系统的部署以及初始作战能力和互操作能力的验证和提高,使美国军方至少在理论上具备了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到末段无空隙的强大的防御体系网络。美国军方的近期目标是使“萨德”系统具有拦截近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远期目标为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三、萨德系统的组成

036ef9e8-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2 萨德系统的工作模式

1.AN/TPY2 X波段雷达

AN/TPY-2雷达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萨德之眼”在整个THAAD系统中处于相当关键的地位,如图2所示,此雷达具备两种模式,前置部署模式和末端部署模式。前置部署模式下,雷达主要用于监测、跟踪弹道导弹主动段弹道,并能将监测数据直接传输给末端; 末端部署模式下,雷达能接受前端传来的数据流,实现落点预报、目标识别等功能,并为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提供火控支撑。

AN/TPY-2雷达由天线、操作控制车、冷却设备车、电子设备车和电源设备车等5个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0385bf7a-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3 萨德雷达系统组成

相控阵天线

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是美国THAAD系统的火控雷达,是 THAA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拦截大气层内外3500千米内中程弹道导弹而研制,是美军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传感器。AN/TPY-2是陆基移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可远程截获、精密跟踪和精确识别各类弹道导弹,主要负责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威胁分类和弹道导弹的落点估算,并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

AN/TPY-2雷达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具备公路机动能力,雷达还可用大型运输机空运,战术战略机动性好,其战时生存能力高于固定部署的雷达。AN/TPY-2有两种部署模式, 既可单独部署成为早期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前置部署模式),也可和THAAD系统的发射车、拦截弹、火控和通信单元一同部署,充当导弹防御系统的火控雷达(末端部署模式)。

0396f5e2-c70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图 4 AN/TPY-2雷达天线结构图

下表列出了AN/TPY-2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AN/TPY-2雷达由天线、操作控制车、冷却设备车、电子设备车和电源设备车等5个部分组成,雷达天线面积为9.2 平方米,发射/接收阵元数为25334个,阵元峰值功率可达 16瓦,雷达平均功率约60~80 千瓦。该雷达的探测距离最远可达2300千米 (100平方米雷达反射截面积目标),对1平方米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目标探测距离达1700 千米。高分辨率和超远的探测距离使 AN/TPY-2雷达成为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强的陆基移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

AN/TPY-2雷达主要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 数据指标
天线几何口径(m²) 9.2
工作频率(Ghz) 9.5
工作频段 X
收发信机数目 72
T/R阵元个数 25334
子阵数目(发射/接收) 72/72
每个子阵的T/R阵元数目 352
阵元峰值功率(W) 10~16
单个阵元平均功率(W) 3.2
天线辐射模式 数字波束赋形
方位角机械转动范围(度) -178~178
俯仰角机械转动范围(度) 0~90
方位、俯仰电扫范围(度) 0~50
接收增益(dB) 112.3849
天线发射有效孔径(㎡) 6
方位向波束宽度(度) 0.4
俯仰向波束宽度(度) 0.8
功率孔径积(kW㎡) 324
单线搜索角(Sr) 0.11

AN/ TPY-2雷达具有多种搜索方式,有3种同时接收波束(1、3、7个波束)的配置方式,也可使用3、7个波束搜索模式,该模式可在顺序发射多个脉冲后同时接收多个波束。还可选择在波束内发射3个不同频率的脉冲对雷达RCS进行去相关,增强检测能力。由于该雷达采用波长较短的X波段和巨大的雷达阵面,雷达波束非常窄,其分辨率非常高,对弹头具有跟踪和识别能力,能识别假弹头,能将目标从诱饵或弹体碎片中识别出来。

AN/TPY-2雷达具有多种先进的抗干扰措施。AN/TPY-2雷达具有远距离同时宽波束扫描、窄波束跟踪的能力;可利用时间分割技术,对多批目标实施搜索、捕获和识别,能将天线孔径上离散分布的发射机(T模块)辐射功率在空间高效合成,轻而易举地获得其他任何体制雷达难以得到的超大功率孔径积,具有孔径上少量阵元失效仍可有效工作的故障软化性能。自适应预流推进算法(SAPR)可按来袭目标不同威胁度,合理搜索和跟踪目标,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电磁环境。AN/TPY-2雷达具有高功率输出和优越的波束/波形捷变性能,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先进的多功能AN/TPY-2不仅能完整地获得高速度、多批次、小RCS目标的标量几何参数而感知目标,而且具有在严酷信息战的环境中,实时精确探测目标群中每个目标的距离、角域及其速度、加速度、目标回波幅度、相位起伏和极化信息等标量和矢量参数,对目标分类、识别、编目和成像而认知目标,完成由“亮点”到“图像”的飞跃。

电子设备车

电子设备车是一种模块化、一体化的拖车,车箱配备核生化防护能力及环境控制装置的密闭保护罩。主要设备有:2台用于数据处理的VAX7000计算机、4台MP2大规模并行信号处理机,以及接收机/激励器、检测目标发生器和高速记录仪等。MP2处理机是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的首次军事应用,用途是频谱分析、脉冲压缩与连续探测,以及对来自接收机的数字化雷达回波抽样进行初步图像处理。VAX7000计算机负责实际作战任务的计算,任务前与任务后的数据处理等。

电源设备车

电源设备车由1台内燃机、1台交流发电机、1个控制盘、1个转换开关组成,能提供1.1兆瓦的电力。

冷却设备车

冷却设备车是1个长12米、重16.3吨的封闭式拖车,车内装有供天线冷却用的液体冷却设备和为天线及电子设备提供电力分配的装置。

操作控制车

03dd41d2-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5AN/TPY-2雷达操作控制车

操作控制车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保证操作人员监视雷达跟踪效果以及与外部的通信,有独立的电力系统。部署时其功能可以并入雷达系统。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采用光纤数据链路。整套系统和组件共需2.1兆瓦的功率来工作。

2.火控通信系统

“萨德 ”系统的指挥控制及作战管理通信系统 (C2BMC)主要负责全面任务规划、威胁评估、确定最佳交战方案以及控制作战等,由战术作战中心、发射控制站和传感器系统接口等组成。指挥和控制系统又被称为火控与通信系统。战术作战中心是指挥和控制系 统连和营的神经中枢。由2辆作战车辆(1部用于作战,1部用于部队训练及作战备份)和2辆通信车组成,内部设备包括1个中央计算机、2个操作台、数据存储器、打印机和传真机等。传感器系统接口作为独立的车辆,与雷达采用分布式远距离部署,为雷达和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提供接口。根据作战部队指控命令,传感器系统接口设备可为与其相连的雷达提供直接的任务分配和管理。传输前通过过滤和处理雷达数据,使通信负荷最小化,可通过管理传感器来实现侦察、任务控制、缓和或避免饱和、目标图像确定、作战监视与控制等功能。发射控制站提供自动数字式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连接,完成C2BMC系统内无线电通信功能,还可提供传感器系统接口和发射装置之间的通信线路。内部设备包括除地面天线外的所有无线电子系统。

3.发射系统

拦截弹

“萨德”系统拦截弹主要由动能杀伤器、级间段和固体火箭助推器3部分组成。拦截弹的长度为6.17米,最大弹径0.37米,起飞重量900公斤,最大速度可达2500米/秒,并有一个带推力的单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它们的航程为200公里,高度可达150公里; 这比任何其他的导弹防御系统都要高。动能杀伤器主要部件有:能产生致命杀伤的钢制头锥、2片蛤壳式保护罩、红外导引头、集成电子设备模块和双组元推进剂姿轨控系统。导引头被装在一个双锥体结构内的一个双轴稳定平台上。钢制头锥上的非冷却蓝宝石板是导引头观测目标的窗口。头锥前面的2片蛤壳式保护罩可保护导引头及其窗口。在大气层内飞行期间,保护罩遮盖在头锥上,以减小气动阻力,保护导引头窗口不受气动加热影响,在导引头开始搜索捕获目标时被抛掉。后锥体用复合材料制造。

“萨德”拦截弹采用预测比例导引,到接近目标前2秒转为比例导引,利用推力矢量控制和空间点的选择来进行制导与控制。在助推段和中段提供弹道优化设计,用这种方法控制拦截器状态矢量,形成适宜的拦截关系,并保证导引头的窗口在设计要求之内。自动驾驶仪提供指令,在助推段用推力矢量控制。在大气层内导引头机动利用姿态控制提供气动升力,在大气层外利用轨控机动。轨控发动机通过拦截器重心,可提供的横向机动能力为5倍重力加速度。位于拦截器后部的4个俯仰偏航和4个滚动的姿态控制发动机在大气层内提供的气动力机动为10倍重力加速度。可在惯性飞行阶段进行极限的姿态控制,在发射到拦截的全过程进行滚动控制。

发射车

发射装置 “萨德”系统拦截弹采用倾斜发射。发射车(图5所示)以美国陆军货盘式装弹系统和M1075卡车为基础设计,车高3.25米,长12米。早期设计,每辆发射车可以携带10枚 “萨德”拦截弹,目前为8枚装。该发射车与陆军现有的车辆具有通用性,提高了在战场上重新装弹的灵活性。机组人员能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给发射车重新装弹并准备好重新发射。待命的拦截弹能在接到发射命令后几秒钟内发射。这种货盘式的装弹系统有利于缩小编制。“萨德”系统发射车可用C-141运输机运输,符合系统快速部署、发射和重新装弹要求。车上蓄电池/蓄电池充电分系统可支持发射车连续12天自动工作。

041821e4-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6“萨德”系统拦截弹发射车

作战管理系统

“萨德”火力单元可以通过防空反导特遣部队(AMDTF)指挥系统并入美国整个BMDS弹道导弹防御体系。AMDTF通常由在特遣部队TOC(爱国者信息协调中心/战术指挥系统(ICC/TCS))控制下的一个“萨德”导弹连、几个爱国者导弹连和MEADS系统组成。

“萨德”导弹连指挥中心TOC由2个TSG(战术掩蔽所组(TSC)由TOS、LCS和天线/电缆车以及三个电源组成)组成,分别完成所必须的作战行动(EO)和部队行动(FO)功能。EO TSG对一部雷达和多套多功能发射车进行指挥控制;FO TSG则负责与控制报告中心/指挥报告所通信,根据需求传递本级交战状态信息、交战协调信息、系统状态信息等以及接收上级指示、战场情报准备(IPB)、防空评估、关于需要保护资产的详细指南、防御效能需求以及通信工作参数和火力协调的任务。同时,单一的TSG可与远距离雷达配合使用,称为SSI。SSI为远距离雷达与EO/FO TSG之间提供接口。根据EO/FO TSG的命令,SSI也可以为与其相连的雷达提供直接的传感器任务分配和管理。因距离或地形屏障等原因而导致点对点的通信需求非常大时,TSG可作为通信中继站(CB),CR负责提供数据和语音中继。

4.作战模式

“萨德”系统整个作战过程分为侦察、威胁评估、武器分配、交战控制、导弹拦截等步骤。图6是“萨德”系统作战运作示意图。

0438c854-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7“萨德”反导系统作战示意图

实战时,当预警卫星或其他探测器对敌方发射导弹发出预警后,地基雷达在远距离搜索目标,一旦捕获到目标,即对其进行跟踪,并把跟踪数据传送给C2BMC。在与其他跟踪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指控系统制定出交战计划,确定拦截和分配拦截目标,把目标数据传输到准备发射的拦截弹上,并下达发射命令。拦截弹发射后,首先按惯性制导飞行,随后指控系统指挥地基雷达向拦截弹传送修正的目标数据,对拦截弹进行中段飞行制导。拦截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接受一次或多次目标修正数据。拦截弹飞行16秒后助推器关机,动能杀伤器与助推器分离并到达拦截目标的位置。然后,动能杀伤器进行主动寻的飞行,适时抛掉保护罩,杀伤器上导引头开始搜索和捕捉目标,导引头和姿轨控系统把杀伤器引导至目标附近。在拦截目标前,导引头处理目标图像、确定瞄准点、通过直接碰撞拦截并摧毁目标。地基雷达要观测整个拦截过程,并把观测数据提供给指控系统,以便评估拦截弹是否拦截到目标。C2BMC进行杀伤评估,如目标未被摧毁,则进行二次拦截。如仍未摧毁,可由末端底层防御武器系统进行拦截。

四、萨德系统测试性能

自2005年11月以来,THAAD 项目已进行了9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5次拦截试验。这9次试验分别是:2005年11月,成功进行导弹飞行试验;2006年5月,成功进行THAAD系统综合试验,包括火控系统、雷达、发射器、拦截机;2006年7月,首次成功进行大气层内高层头体不分离目标拦截;2006年9月,因靶弹故障未能发射拦截弹,试验任务未完成;2007年1月,成功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THAAD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完成飞毛腿类型靶弹的大气层内高层拦截;2007 年4月,成功完成飞毛腿类型靶弹的大气层内中层拦截;2007年 6月,成功进行大气层内低层导弹飞行试验;2007年10月,成功进行大气层外的飞毛腿类型靶弹拦截;2008年 6 月,成功进行大气层内中层的弹头拦截。

2011年10月,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的一次试验中,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 导弹两发连射成功拦截两个不同目标。此次试验是 THAAD 武器系统第一次用于拦截两个目标。此次THAAD两枚齐射试验中,第一枚拦截了一枚模拟中程弹道导弹的空射目标。不久后,第二枚导弹拦截了一枚水面发射的近程弹道导弹目标。

THAAD系统拦截整体式弹道导弹靶弹较多,并且大部分拦截点均在大气层内。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美军在太平洋西部的夸贾林环礁上开展“爱国者”、宙斯盾和THAAD系统联合拦截试验,验证了THAAD系统多次拦截能力,以及前沿部署 AN/TPY-2 雷达引导发射“标准- 3”拦截弹的能力。未来,美军计划在联合试验中继续集成陆基宙斯盾和GMD系统,实现全球联合反导能力。

“萨德系统”测试进程

日期 试验
结果
试验内容
1995年4月21日 成功 首次试验证明了推进系统的正确性。
1995年7月31日 中止 杀伤装置控制试验,试验失败。
1995年10月13日 成功 启动测试目标搜索系统。
1995年12月13日 失败 由于导弹燃料系统中的软件错误而无法击中测试目标。
1996年3月22日 失败 由于动能杀伤装置助推段分离的机械问题,未能击中测试目标。
1996年7月15日 失败 由于目标系统中的故障,未能命中测试目标。
1997年3月6日 失败 由于电气系统中的污染而无法击中测试目标。
1998年5月12日 失败 由于助推器系统中电气短路,未能击中测试目标。
因为在这里屡次失败,美国国会减少了项目的资金。
1999年3月29日 失败 由于包括制导系统在内的多个故障,无法击中测试目标。
1999年6月10日 成功 在一个简化的测试场景中命中了测试目标。
1999年8月2日 成功 击中了大气层外的测试目标。
2000年6月,洛克希德获得工程和制造开发(EMD)的合同,将其设计成一个移动战术陆军火力单元。
日期 试验
结果
试验内容
2005年11月22日 成功 在第一次飞行EMD测试中发射了一枚导弹,名为FLT-01。这项测试被洛克希德和五角大楼认为成功。
2006年5月11日 成功 FLT-02试验。第一次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包括拦截器、发射器、雷达和重新控制系统。
2006年7月12日 成功 FLT-03试验。拦截了拦截一枚实弹目标导弹。。
2006年9月13日 中止 “Hera”靶弹发射,但不得不在飞行中推出的FLT-04导弹的前终止。
2006秋季 取消 FLT-05试验。仅导弹试验,推迟到2007年春季中旬。
2007年1月27日 成功 FLT-06试验。拦截了一个代表从太平洋考艾岛的移动平台发射的“飞毛腿”型弹道导弹的“高内层大气”(刚好在地球大气层内)的单一(非分离)目标。
2007年4月6日 成功 在太平洋的考艾岛上拦截了一枚“中远程大气”单一目标导弹。它成功地测试了THAAD与MDS系统其他元件的互操作性。
2007年10月27日 成功 在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设施(PMRF)进行了成功的外大气层试验。飞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探测,跟踪和拦截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单一目标。该导弹经过热条件测试证明其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工作。
2008年6月27日 成功 成功击落了一枚从波音C-17 Globemaster III(C17环球霸王3)发射的导弹。
2008年9月17日 中止 目标导弹在发射后不久就失败了,所以拦截弹都没有发射。官方宣称“没有测试”。
2009年5月17日 成功 重复去年9月份的飞行测试。这一次是成功的。
2009年12月11日 中止 FLT-11试验。“Hera”靶弹在空袭后未能点燃,拦截器未启动。官方宣称“没有测试”。
2010年6月29日 成功 FLT-14:以迄今为止最低的高度进行了单一目标的成功内空气拦截。之后,开展了模拟实时巡航(SOLD)系统,将多个模拟目标注入THAAD雷达,以测试系统对大规模袭击敌方弹道导弹的能力。
2011年10月5日 成功 用两个拦截器对两个目标进行了成功的内大气层拦截。
2012年10月24日 成功 FT-01(飞行试验综合01):测试TAAAD与PAC-3(爱国者3)和宙斯盾的组合,以对抗5种不同类型导弹的攻击。THAAD成功截获了从威克岛以北C-17运输机发射的远程空射发射目标(E-LRALT)导弹。这标志着THAAD首次拦截中程弹道导弹(MRBM)。这次1.8亿美元的测试中使用了两个AN / TPY-2雷达,其中位于前沿的雷达将数据输入宙斯盾和爱国者系统以及THAAD系统。
2017年7月11日 成功 FTT-18(飞行测试THAAD 18):FTT-18测试计划于2017年7月8日向公众公布。FTT-18是THAAD反中程弹道导弹的首次测试,成功于2017年7月11日。
2017年7月30日 成功 FET-01(飞行实验THAAD 01)。在FET-01中,导弹防御局(MDA)收集了来自THAAD拦截器的威胁数据。THAAD检测、跟踪和拦截了一个中程弹道导弹(MRBM),它是由一个C-17运输机通过降落伞发射的。来自第十一ADA旅的士兵在没有预先知道发射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了发射、重新控制和雷达操作。

五、萨德系统战术性能

1.萨德系统的战技指标

萨德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便于运输可以快速重新定位系统。这使得THAAD可以更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如宙斯盾弹道导弹和爱国者-PAC-3也是可移动的,但它们的范围更加有限,萨德也可以拦截更广泛的威胁。它可以拦截外部和内部的大气层威胁,而宙斯盾弹道导弹只能拦截外部大气威胁,而爱国者- PAC-3只能对大气层造成威胁。然而,萨德系统有一些限制,其研究之初不是用来对付洲际弹道导弹(ICBM),而是用来对付短程和中程导弹。对于具有不规则和不稳定的弹道的导弹来说,它也可能不是有效的,因为拦截导弹必须准确击中和摧毁来袭导弹的前方。为了能够让萨德系统发挥更大潜能,将其进行前置部署,用于探测发现洲际弹道助推段,并利于其前置部署拦截弹,具备对助推段导弹摧毁的潜力。萨德雷达的另一个挑战是区分真正的弹头和诱饵。雷达的数据基于导弹的外部特性,如形状和亮度。当在诱饵中发射真正的弹头时,萨德雷达可能很难准确识别它。因此,萨德导弹有可能击中诱饵导弹,从而允许真正的弹头继续朝向目标。

萨德系统战斗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性能参数 数据指标
弹长(m) 6.17
弹径(mm) 340(助推器)
机动能力 10(大气层外5)倍重力加速度
最大作战距离(km) 200
发射方式 8联装筒式倾斜热发射
发射质量(kg) 600
动力装置 352
杀伤方式 直接碰撞杀伤
作战高度(km) 40~150
天线辐射模式 数字波束赋形
最大速度(马赫) 8.45
最大拦截速度(Km/s) 2.8
制导体制 惯导+指令+红外成像

2.萨德系统的覆盖性能

“萨德”导弹的射程达到300千米,可有效防卫半径200千米的区域,而“爱国者-2”和“爱国者-3”的反导射程仅分别为15千米和30千米。因此,“爱国者”被归为“点防御系统”,“萨德”则为“面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战略性地区和目标。这一特点很受日本、以色列等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青睐,因为数套“萨德”即可将其全境覆盖,起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美军方曾声称,4套“萨德”加上7套“爱国者”系统即可覆盖韩国全境。

如下图所示,萨德的AN / TPY-2雷达的雷达覆盖区域为红色,被拦截弹保护的范围为黄色,白线为一个朝鲜“大浦洞”导弹的飞行轨迹。假定“大浦洞”飞行在最小能量轨迹来估计防御范围。防御范围被定义为萨德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的运动学限制; 实际的防御范围会略小。

044882c6-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8 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作用范围

那么萨德雷达到底能看多远呢?

2017年萨德部署在韩国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认为萨德雷达具备深入探测我国内地的能力,而韩美却说萨德雷达的作用距离会被“限制”。那萨德雷达到底能看多远呢?曲老师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

首先看萨德的雷达,这个这部名为AN/TPY-2的雷达,属于X波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其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末端”(Terminal Mode-TM)模式,雷达作用萨德系统的火控雷达使用,为拦截弹提供目标指引;第二种模式是“前置”模式(Forward-Based Mode-FBM),其作用是作用美地基中段预警系统的一部分提供来袭目标的早期预警与目标识别信息。

美军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其自称将其设置在TM模式,那么在这种模式下,雷达的的作用距离只有6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可以覆盖朝鲜,不足以深入我国内地。但是根据萨德操作手册,萨德系统在两种不同模式下的硬件系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控制软件、操作逻辑以及通信组件。从TM模式转换到FBM模式的时间只需要不到8小时的时间,并且萨德雷达可以通过机载运输进行快速的部署,重新部署的时间也不超过4小时。

下面根据不同的资料来源对雷达不同作用距离进行一下透彻心扉的剖析:

1.几百公里

根据TPY-2雷达的操作手册,对其作用距离的描述是雷达“能够在几百英里之外发现一个本垒打的棒球”,我们假设这个距离是480公里,棒球的直径大概是2.9英寸,RCS截面积大概0.004平米,如果目标目标的截面积为0.01平米,那么探测的最大距离大概为600公里。这个作用距离与媒体公开包括的距离差不多。

2.600公里

这个作用距离是韩国媒体所报道的TM模式的距离,所引韩政府官员声称其部署的萨德雷达在TM模式下有效的作用距离是600公里。

3.870公里

这个距离是2012年9月21号George Lewis and Theodore Postol发的一篇博文所估计的距离。

047e3a2e-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参考链接:https://mostlymissiledefense.com/2012/09/21/ballistic-missile-defense-radar-range-calculations-for-the-antpy-2-x-band-and-nas-proposed-gbx-radars-september-21-2012/#more-420

4.1500公里

在2013年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的报告中的一幅图中,给出TPY-2雷达的跟踪距离是1500公里,并且说明这个1500公里的距离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5.大于1732公里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报道说如果将所需要的信噪比从20降低到12.4,将驻留时间从0.1秒增加到1秒,TPY-2雷达的作用距离将达到1732公里,甚至更远。

6.1800-2000公里

这个距离是韩国媒体给出的TPY-2雷达处于前置模式下的作用距离。

7.大于2900公里

在2008年,当时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局长Patrick O’Reilly说,TPY-2雷达的作用距离大于1800英里,合2900公里。

8.3000公里

这个距离是根据韩国的一个媒体发布的TPY-2雷达跟踪几何(朝鲜和中国大陆发射导弹)估算出来的。这个估算的距离是在不同的雷达工作模式以及不同的目标特性(RCS)等算出来的,是否是TPY-2雷达的真实性能无从所知。该报道指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将使助推段(早期)拦截变得可能(针对中国)!

04a22150-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04c226bc-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参考链接:http://english.hani.co.kr/arti/PRINT/693916.html

870公里作用距离的估算,其假设条件如下:

弹头的雷达截面积为0.01平米

雷达的信号在目标的驻留时间为0.1秒

信噪比为20dB

这个结果显示TPY-2雷达能在870公里的距离上,一秒钟以内能实现对10个目标的探测与发现,然而这个0.1秒驻留时间的假设在TM模式或者FBM模式中都不适用。

在雷达的TM模式中,平均的探测距离约600公里,这个距离合理吗?在TM模式中,再入阶段,来袭目标或者是弹头或者弹头和碎片等一起下降。除非弹头再入发生翻滚,否则其RCS不会显著增大,其弹头的RCS会相对很小,可能比0.01平米还小。在TM模式下,萨德系统将TPY-2雷达作为一个火控雷达使用,雷达要对付的同时来袭的目标(弹头和碎片等)很多,并且雷达还必须具有探测跟踪新来袭目标的能力,因此在TM工作模式下在,TPY-2雷达的作用距离应该不会超过600公里,甚至更近。

在1500到1732公里的范围,NAS报告也限定了雷达和目标的相关参数,但在这个距离范围内,主要是增加了雷达信号在目标的驻留时间,而驻留时间的增大,雷达对同时跟踪多目标的能力将下降,并且也没有考虑雷达在边搜索新目标边跟踪的状态下的性能。

在1800-200公里的作用距离上,TPY-2雷达也应该采用更长的驻留时间来实现的。在FBM 前置雷达模式,雷达的主要任务是在更远的距离上跟踪远程导弹的助推段以及早期飞行段。然而在FBM模式下,雷达也应该具备搜索能力(及边搜索边跟踪能力),而这个能力会影响雷达的探测距离。无论是MDA还是其制造商都声称FBM模式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弹道导弹助推段的探测。由于TPY-2雷达工作于X频段,而处于助推段的导弹一般具有比较的大的雷达截面积(弹头弹体尚未分离)。2003年美国物理学会助推段研究报告中使用0.094平米作为固体导弹的截面积,0.45平米作为液体导弹的截面积。(Report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Study Group on Boost-Phase Intercept Systems for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July 2003, Vol. 2., p. 177.)在这种情况下,估算导弹的截面积由0.01平米增加9.4到45倍,这样即使用较短的驻留时间也能实现1800到2000公里的作用距离,即便是雷达需要使用一般的时间用于搜索探测。

如果在助推段,目标的雷达截面积约为0.1平米,使用0.1秒的驻留时间,雷达资源全部用于跟踪,理论上将TPY-2是可以实现2900公里到3000公里的作用距离(跟踪距离)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萨德雷达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作用距离是不同的,位于末端TM模式下,其作用距离不超过600公里,位于前置部署FBM模式下,对于处于助推段的导弹跟踪的最大潜力作用距离约3000公里,搜索发现的作用距离应该不低于2000公里。

3.拦截能力

萨德”拦截高度为40至15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而这个拦截高度区间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飞行末段,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导弹的飞行中段,故号称“当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反导系统”。较大的拦截高度为“萨德”提供了实施多次拦截的充足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因此,“萨德”被设计为“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还可为“爱国者”等低层末段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4.打击能力

美军此前的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全向飞散”的杀伤方式,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即仅使来袭导弹偏离原定轨道,目标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地面造成损伤。“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破坏机理则是“碰撞-杀伤”,以高速撞击来引爆目标弹头,其间产生的高热可使生化战剂失效。“动能杀伤”的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要求很高,却也大幅减少了“萨德”拦截弹的战斗部质量,使其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5. 机动能力

每辆“萨德”发射车全重(含10枚所携拦截弹)约40吨,可快速空运至所需战区,并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打击。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接到命令后几秒钟便能发射。“萨德”系统由于拥有车载机动部署的能力,所以可以通过海陆空各种运输平台快速到达世界热点区域,执行作战任务,使其拥有”全球到达防御系统“美称,也是由于它具有机动部署能力,在遇到威胁或者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车载机动,离开任务区,到达安全区域。

六、萨德系统未来怎么发展

AN/TPY-2雷达未来发展前景

X波段的波长短,频率高,衍射不明显,因此识别精度很高,这也是为何选择这种波段的目的,用于目标的跟踪和鉴别。但是X波段也存在着一种问题,因为频率太高,其传播路线非常的平直,几乎水平,绕射的效果极差,而X波段的电磁波又难以有效利用电离层返回散射传播机理,因此在探测远距离目标的时候,对低空目标探测很差。

因此,AN/TPY-2雷达未来将有可能在远距离低空目标探测这一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尽可能多的布置前沿预警雷达,将远距离低空探测目标变为近距离低空探测目标,这一做法正是美军目前正在筹划和进行的;二是利用空基预警、天基预警,将AN/TPY-2雷达改进为机载方式,在空中进行探测,解决X波段绕射困难问题,或是利用空基预警卫星与THAAD系统建立信息传输连接,在AN/TPY-2雷达探测不到或者探测困难的阶段利用天基卫星探测,将目标信息实时传输到THAAD系统,当AD/TPY-2雷达捕捉到目标时可将目标信息无缝对接起来,实现对目标的全时段探测。

“萨德”拦截弹改进方向

由于“萨德”系统中的拦截导弹采用了直接碰撞杀伤器作为最终的拦截手段,所使用的侧窗红外导引头可以在大气层内外拦截目标,因此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目标具有一定的拦截能力,但是仍需要足够的目标信息支持,并进一步扩大拦截范围和提高末段飞行速度及机动能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大力推出其“萨德”-增进型方案,重点是对现役拦截弹的助推器进行改进:为拦截弹加装一级助推器,由原来的一级变为两级。其中,新加装的第一级助推器直径为535毫米,原先助推器为370毫米,增加了拦截弹的射程和作战高度。“萨德”-增程型的第二级被称为加速级,用于提高拦截弹末段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使拦截弹更快速、准确地接近目标,而用于实施拦截作战的动能杀伤器则未做改动。除对拦截弹进行改进外,还要对“萨德”系统的发射装置进行改进,以适应拦截弹弹径增加的需要。改进后的每部发射装置只能携带5枚拦截弹,将比现“萨德” 系统的8枚减少3枚,但其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04e2e46a-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04e2e46a-c70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9“萨德”拦截弹与增进版

“萨德”系统未来部署趋势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原是以防御本土免遭中俄等国远程导弹袭击为主要目的,但美国宣称他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全球性的,还要保护其盟国以及美国在海外的基地。因此美国不会仅限于将“萨德”系统部署在其本土,目前美国已经在日本、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部署了THAAD的雷达,根据其全球部署计划,下一步美国将有可能在其海外军事基地部署THAAD雷达,西欧的西班牙、英国,东亚阿富汗周边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军事基地都有可能称为美国下一台AN/TPY-2雷达的部署地点。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方面,部署THAAD系统将为美国提供有力的支撑,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主要是遏制中国。所以美国还意欲在菲律宾乃至台湾都部署THAAD,中国台湾当局也一再表示对THAAD的兴趣,据媒体透露正秘密与美方探讨引进THAAD的可能性。韩国部署萨德之后,随之而来的很有可能是菲律宾乃至于东南亚各国,最终会一步步侵蚀到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形成对中国反导的包围圈。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0

    文章

    51046

    浏览量

    753142
  • 雷达
    +关注

    关注

    50

    文章

    2930

    浏览量

    117473
  • 相控阵
    +关注

    关注

    3

    文章

    91

    浏览量

    14162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导弹系统主要零组件供应商曝光

    中国在华北、东北部的导弹发射,基本上没出大气层就会被韩国境内的AN/TPY-2雷达精确捕获,平时可以侦测飞行参数,战时可为其他反导系统提供早期精确预警,大幅降低中国弹道导弹打击的突然性。
    发表于 10-08 09:44 2865次阅读

    VREM EmXpert 案例

    案例简介系统的AN/TPY-2雷达具备末端部署模式(TM)和前置部署模式(FBM)。末端部署模式下,AN/TPY-2雷达是作为
    发表于 07-11 16:52

    s撒地方阿按时d

    s撒地方阿按时ds撒地方阿
    发表于 11-01 21:05

    基于HLA的防空反导作战仿真系统研究

    为满足防空反导作战的需要,文章考虑同时对多个来袭TBM 进行防御的战法运用,基于HLA 技术提出构建防空反导仿真系统的构想。首先分析了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搭建了仿真系
    发表于 12-31 11:33 16次下载

    除了目录门槛还有“限韩令” 韩国电池厂或将退出中国市场?

    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反导弹系统THAAD),这种愚昧的做法使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从政治、军事、经贸、到旅游都受到影响,如今这股风波一路延烧到了电
    发表于 08-11 09:42 878次阅读

    厉害了,我的祖国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怒怼韩国部署

      26日消息称,驻韩美军凌晨正式部署“”装备。接下来将试运行“反导
    发表于 04-28 10:56 1732次阅读

    韩国文在寅政府表示应暂停部署普京再次放话俄不会坐视“”部署韩国!

    。他说,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扩大部署反导系统将导致军备竞赛,俄罗斯不会坐视美国的相关行动,包括在韩国部署“反导
    发表于 06-07 14:30 1228次阅读

    美军使用系统在14次测试中第14次成功实现拦截成功拦截,你们怎么看?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11号宣布,美军当天使用“反导系统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测试获得成功。这是“
    发表于 07-13 10:43 1247次阅读

    系统最新消息,美国国务院批准150亿设备售向沙特

    美国国务院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宣布已批准向沙特阿拉伯出售最先进的THAAD)导弹防御系统。目的是加强沙特的导弹防御体系,反对伊朗继续进行弹道导弹开发。 据美国国务院称,这份总价值
    发表于 10-07 17:25 2845次阅读

    反导系统相控阵天线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

    工作原理分为四大步骤: 1)雷达探测到导弹来袭。 2)指挥和火控系统确认并锁定目标。 3)发射车发射拦截弹。 4)拦截导弹在空中摧毁来袭导弹。
    发表于 12-02 01:25 24次下载

    解决粗心接反导致的烧板,都有哪些电路设计方案资料下载

    电子发烧友网为你提供解决粗心接反导致的烧板,都有哪些电路设计方案资料下载的电子资料下载,更有其他相关的电路图、源代码、课件教程、中文资料、英文资料、参考设计、用户指南、解决方案等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的电子工程师们。
    发表于 03-28 08:46 41次下载
    解决粗心接<b class='flag-5'>反导</b>致的烧板,都有哪些电路设计方案资料下载

    针对X86架构提高xenomai实时性的配置建议

    反导弹系统要求硬实时。反导弹系统由一系列硬实时任务组成。反导系统必须首先探测所有来袭导弹,正确定位反导炮,然后在导弹来袭之前将其摧毁。
    发表于 03-02 18:09 1822次阅读

    美军THAAD系统发展动向分析

    THAAD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多冗余、非节点的指挥控制系统——战斗管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BM/C4I),能够将拦截弹、拦截弹发射车与雷达集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但该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0:22 1020次阅读

    反导系统天线系统原理

    反导系统,也叫THAAD,即末端高空防御导弹,是
    发表于 05-29 14:49 1068次阅读
    <b class='flag-5'>萨</b><b class='flag-5'>德</b><b class='flag-5'>反导</b><b class='flag-5'>系统</b>天线<b class='flag-5'>系统</b>原理

    韩国部署THAAD系统对我国威胁分析

    远程遥控改变了系统拦截弹的运用模式,美军可将拦截弹置于较为危险的前端区域,操作人员则可在后方配置,确保指挥系统的安全。这为美军在其本土遥控部署于韩国等国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23 17:03 1176次阅读
    韩国部署<b class='flag-5'>THAAD</b><b class='flag-5'>系统</b>对我国威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