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大家都知道RFID的市场规模很大,潜力无限。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希望能对RFID从业者有所帮助,如有遗漏的知识点,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Part 1
RFID的发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和海军都面临着在陆地、海上和空中对敌我目标识别的问题,为此开发出了”敌我识别系统”,这便是早期RFID技术的萌芽。在当时,该系统仅用于军事和实验室。
到了60年代后期,出现一些稍微简单的商用RFID系统,主要用于仓库、图书馆等物品安全和监视。这种早期的商用RFID系统被称为1bit标签系统,相对容易构建、部署和维护,
但缺点是这种1bit系统只能检测被标识的目标是否在场,无法有更大的数据容量,甚至不能区分被标识目标之间的差别。
因此,早期的1bit只能作为简单的检测用途。
之后的3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到了90年代,道路电子收费系统在大西洋沿线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系统提供了更完善的访问控制特征,因此它们集成了支付功能,也成为综合性的集成RFID应用的开始。
90年代末,RFID应用市场迎来第一次小爆发
当时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每年要负责管理和运输的物品种类多达4600万,这些物品从水果、汽水到防弹背心、汽油和X射线机,应有尽有。总价值高达832亿美元。
为了减少运输管理方面的支出,当局决定将23个仓库纳入到一套RFID系统下进行管理,并对原有的42套业务和支持流程进行合并重组。通过这套RFID系统的成功落实,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成功节省了近18亿美元。经过2年多的重组,美国国防军需供应局的人员编制也从6.5万减少至2.15万人。
Part 2
RFID技术已大规模应用的案例
在商业上的应用,沃尔玛当之无愧是RFID技术在零售和物流业部署的鼻祖,对RFID技术的大力推广也是功不可没。
沃尔玛自2003年开始计划部署RFID,时任CIO Dillam就曾说,沃尔玛的目标是要能够跟踪到所有的货物。
经过5年时间,沃尔玛完成了5个分销中心的部署工作,只占既定目标的一半还不到。在当时成本昂贵、技术和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沃尔玛依然坚持投入、推广供应商一同加入部署。
在2008年,沃尔玛6万家供应商中,600家部署了RFID,虽然从商家数量上仅占1%,但这600家供应商占据了沃尔玛75%的销售。
在推广部署RFID的路途上,沃尔玛可谓孜孜不倦的“教育”着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沃尔玛始终坚信RFID技术会带来更多商业利益。
从最初仅用RFID技术追踪货物--比如某批产品是否抵达达拉斯,
后来沃尔玛发现,RFID还可以在资产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某贵重家庭影院产品是否被人“搬出”后门;
再后来后又采用RFID在制造商与沃尔玛的RetailLink系统之间实现双向的、基于供应链的通讯--北达拉斯的那家仓库的罐装番茄汁库存量在减少,达拉斯分销中心是否有足够库存?或者哪个分销中心可以供货?
这也就是RFID基于物品追踪,到物品管理,再到实现电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沃尔玛最早在2000年开始使用RFID,随后还和其他早期采用者一起,帮助制定了现在的ISO 18006-C标准和“第二代”标签扫描器标准。
据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 83.5亿美元 ,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
不过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83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研究机构估计,通过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在服装行业
过去的服装行业,面临着和零售业类似的问题,
大多数采用条码枪逐件扫描盘点,甚至手工盘点。如果货品种类繁多和量大,必将耗费大量时间,即使盘点后发现货品丢失,也无法及时找回。除此,因为工作量大且繁重,门店或仓库盘点只能采用月盘或季度盘。每次盘点,往往需要所有人员加班加点,还得暂停营业。
这样的盘点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一直在大量耗损企业的人力成本和费用开销。
据远望谷刘经理介绍,以MJstyle三层店面的面积为例,如果采用远望谷的整体RFID解决方案,店面人员只需要手持远望谷读写器,将功率调到最大,然后在店面走一圈,整个过程大约30分钟,仅需1个人,就能完成整间店面的盘点工作。
目前沃尔玛、麦德龙、海澜之家、拉夏贝尔、优衣库和UR等零售和服饰品牌都已广泛采用RFID技术。
可见,通过采用RFID技术,能极大程度优化货物的交收和管理,在仓储人力、货存到位率、货物缺失方面也都得到了改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物流管理。
Part 3
RFID为什么这么牛
先看下RFID技术的构成
RFID首先可简单分为硬件层和软件层,硬件层为:电子标签(Tag)和读写器(Reader&Writer);软件层为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
电子标签(Tag) 主要由上天线、耦合元件和集成芯片组成。每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通过电磁波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具有智能读写和加密通信功能。
读写器主要由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组成。
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主要是把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存储、管理和进一步处理,为用户使用。以及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控制。
组成 | 器件 | 工作原理 | |
---|---|---|---|
硬件 | 电子标签(Tag) | 片上天线,耦合元件,集成芯片 | 每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通过电磁波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具有智能读写和加密通信功能 |
读写器(Reader&Writer) | 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接口电路等 | ||
应用软件系统 | 数据交换 | 把数据进行搜集、存储、管理和进一步处理,为用户使用。以及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控制等 | |
管理系统 | |||
全球物联网观察制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
再看下RFID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实也不复杂:读写器将要发送的射频信号,经编码后加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再经天线向外发送。
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接收此信号,卡内芯片的有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倍压整流、调制、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电子标签再根据命令进行处理。
RFID基本工作原理图:
Part 4
这么牛的RFID,它的技术核心是什么?
芯片
芯片无疑首当其冲是大部分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RFID芯片分为标签芯片和读写器芯片。以标签芯片为例,它集成了除标签天线及匹配线以外的所有电路,包括射频前端、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和存储器单元等模块。对芯片的基本要求是轻、薄、小、稳定性高和价格低。
在国内,本土厂商也已有能力自行研发生产低频、高频段芯片,在小体积、低功耗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价格相较国外厂商有约30%以上的价格优势。
据了解,目前国内可自主研发,且已经投入生产的RFID芯片厂商有上海复旦微电子、远望谷、聚辰半导体等等。
天线
作为信号传送的载体,天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天线也分为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天线。
根据应用场合的各有不同,RFID 标签可能需要贴在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物体上,甚至需要嵌入到物体内部。此外,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天线还分别承担接收能量和发射能量的作用,这些因素对天线的设计提出了严格要求。
天线的目标是传输最大的能量进出标签芯片。这需要仔细设计天线和自由空间以及其相连的标签芯片的匹配。假设在零售商品中使用,如果频带是435MHz,2.45GHz和5.8GHz,
那么天线必须要做到:
体积足够小,才能够贴到物品上;有全向或半球覆盖的方向性;提供最大可能的信号给标签的芯片;无论物品什么方向,天线的极化都能与读写机的询问信号相匹配;具有鲁棒性;
具备以上要求,最后还是成本要 足够低 。
Part 5
RFID技术的六大优势
1、 无需可视、批量读取, 大量RFID标签可被读写器同时、快速、批量读取,一次可读取数百枚甚至数千枚标签。也可识别高速、移动的物体,如火车、公交等。
2、高容纳力 , 电子标签可存储更多信息,如生产日期、入库日期等,还可反复改写,重复使用。读取后的数据也即时上传系统加以处理,还可实现对产品的追根溯源。
3 、读取距离远, 根据读写器的功率和天线的增益率,读取距离可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
4、全球唯一性,不可复制, 每个RFID标签都是唯一的,在生产标签过程中,便已将标签与商品信息绑定,所以在后续商品流通、使用过程中,这个标签都是唯一代表所对应的那一件商品。
5、保存周期长
RFID标签具有防水、防磁、防腐蚀、耐高温的特点。如洗衣行业、动物饲养行业、医疗行业等,都对标签耐用性有较高要求。目前一般的标签保存时间都可以达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6、高安全性
RFID标签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芯片,众所周知芯片开发的难度之大,造价之高。对于造假者而言,复制成本太高,且难以突破技术关卡。此外电子标签具有可靠的安全加密机制,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也是采用RFID技术。
-
RFID
+关注
关注
388文章
6166浏览量
23805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