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在早期,毫米波雷达主要是应用于车载、军工等领域,随着智能家居领域对传感需求的增长,毫米波雷达在消费类等多个应用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然而,由于动辄上百的价格,以及无法用电池供电带来高功耗问题,成为毫米波技术普及的“绊脚石”。
为了让毫米波技术平民化,业内多家毫米波雷达厂商积极研究,突破技术瓶颈。徐鸿涛博士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毫米波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可发展空间非常大。
就在3月30日,矽典微发布XenP“影”系列毫米波传感器,矽典微CEO徐鸿涛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XenP系列新品提供人体测距感应和多目标识别的能力,能够满足终端产品向智能化升级的需求。,矽典微是如何实现毫米波雷达芯片行业级的技术突破呢,背后又有哪些创业故事?矽典微CEO徐鸿涛博士与电子发烧友网等媒体进行了交流。
正向定义解决痛点,矽典微新品实现突破性提升
矽典微成立于2018年,在成立两年后便发布了首款消费级单芯片毫米波传感器SoC。为了让毫米波雷达芯片更易用,提供参考设计和开发套件以及软硬一体的工具链,帮助行业客户一起构建智能毫米波应用生态。目前已实现达到规模量产的产品化商业合作。
谈及为何会选择毫米波雷达赛道,徐鸿涛博士回忆,在做项目之初,团队做了两个判断:一个是商业逻辑的判断,研发的产品在客户端或者在应用需求上是不是真正有价值;二是对技术团队能力的判断。
据了解,矽典微的管理团队有着平均20年的半导体行业经验,并且在高频、完整的SoC能力积累非常多,具备电源管理、信号处理、硬件加速、收发机等关键环节的自研能力。正是前期的技术积累支撑矽典微研发项目的快速推进。
“毫米波的智能化能力是被低估的,虽然大家奔着车载、5G的方向去,但传感器真正要大规模普及,一定是在消费类、工业类的应用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市场需要有易用的毫米波传感器出现,我们认为我们(矽典微)应该去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徐鸿涛博士向电子发烧友网表示。
“对于研发团队而言,真正能做正向定义的产品,而不是仅做跟随、替代、模仿的能力。” 随着团队在技术上的持续研发,矽典微的产品系列持续稳步迭代,在参考设计和硬件算法上也同步快速演进。例如此次发布的毫米波传感器参考设计系列——XenP“影”系列。
矽典微XenP系列毫米波传感器
XenP“影”系列包括两大产品,一是XenP202TT多目标识别,二是XenP102RM人体测距感应。根据介绍,XenP202TT采用一发两收的SoC和天线设计,能够实时对目标角度的探测,轻松识别空间内多个目标,主动感知人的运动趋势,从而实现实时轨迹跟踪的功能。发布会中展示的毫米波超感风扇演示中可以看出,加载了XenP202TT的风扇终端,能够在感应区间内实时跟随人的位置转向送风。在设备的范围内根据人的远近距离调节风速和风量,真正实现不用触碰就能控制风扇。另一款XenP102RM采用一发一收的SoC,通过多patch天线的束波检测方式,带来厘米级的精准测距能力,实时检测场景内人的位置,对于微动和运动的人体都能进行主动识别和持续检测。
矽典微CEO徐鸿涛进行新品发布会演讲
由于毫米波雷达芯片需要嵌入到多种系统里,对功耗有一定的要求,矽典微的产品实现了电池供电,可做到超低功耗,“当前的产品可以做到1毫安以下”,徐鸿涛博士表示,稍后将推出功耗小于100微安的新产品。
在感知层智能化的赛道上,矽典微仍然坚持创新,而这也意味着要承担起“前人栽树”的责任。徐鸿涛博士提到,做创新的产品更要优先思考如何让客户会用。这也是芯片企业创业过程中最辛苦的过程。“当我们的芯片和参考设计发布,客户和友商们会关心产品指标,认可这些指标的同时,真正能跳进到研发和产品化来做的人很有限。因为做毫米波方案的开发,周期长、时间慢,即使当看到机遇出现,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时,还是会有些犹豫。”
带着让毫米波技术平民化的决心,矽典微将“高精尖”的毫米波雷达技术通过“傻瓜式”的参考设计得以简化研发周期,同时降低成本。面向丰富应用场景中的终端设备,实现智能化感知能力的提升。“我们也希望用更多简洁易用的产品,让智能化生态迈开新一步。”
低至10元成本,让毫米波技术加速平民化
公司成立的第四年,在智能照明、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安防等各个应用领域对毫米波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攀升,增量市场已出现,矽典微又是如何应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动态触发和静态识别是限制无感交互和终端设备自动控制的重要门槛之一。从矽典微XenD101系列参考设计发布后,收到大量的对人体存在感应和空间管理的检测需求。此前发布的矽典微XenD101MM人体微动感应,旨在满足设备对场景内人的留存检测,同时用友好的板材设计带来低于10元的成本方案。让更多希望尝试毫米波感应技术的客户,降低了智能化升级的准入门槛,带动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应用生态。
XenD101MM矽典微人体微动感应参考设计
矽典微在成立5年的时间里,朝着创业设定的目标前进,严谨按照规划,在成本、尺寸、功耗上均已实现了突破。“原来77G毫米波雷达芯片跑满负荷的功耗基本上是一两瓦的量级,我们的产品跑满负荷的时候,功耗约为几百毫瓦的量级,再优化之后变成小于1毫瓦的量级,这个不只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甚至带来几个数量级的差别。”
谈及未来的发展,徐鸿涛博士提到两方面,一是在深度方面,会不断优化传感器产品发展路线,补足市场对感知层智能化的短板。二是广度上,经过智能家居、家电的项目锤炼以及量产项目的磨合,未来将更有信心朝着照明控制、智慧交通等更复杂的感知体系继续开拓易用的毫米波传感器产品。
-
毫米波雷达
+关注
关注
106文章
1028浏览量
64229 -
毫米波技术
+关注
关注
0文章
22浏览量
658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