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校准,通过硬币大小传感器,每3分钟测出血糖值,持续监测长达15天,并向智能手机提供数据。4月4日,记者从湖南湘江新区三诺生物获悉,其自主研发、基于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器技术的国产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三诺爱看”日前获批上市。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次将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制备技术应用于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监测血糖,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主流监测方式为指尖采血监测,但存在实时监控难度。无须指尖采血的连续血糖监测,成为当下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据了解,连续血糖监测原理主要为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人体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人体血糖水平。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提供,能更有效反映人体血糖波动情况,极大程度上弥补了指尖采血监测的局限性。
传感器是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最核心部件和研发最大难点。三诺生物历时14年,成功研发出第三代传感器技术成果,较前两代传感器技术,具有低电位、不依赖氧气、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更准确等优点。血糖数据越多,慢病管理分析就更精准,也有望提供更高价值的医学建议和更精准的干预方式,最终帮助患者更为科学地管理糖尿病,降低并发症发生、发展风险。
审核编辑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电子系统、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第三代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其独特的高温、高频、高耐压等特性,逐渐
发表于 02-15 11:15
•23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EE-230:第三代SHARC系列处理器上的代码叠加.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1-08 14:43
•0次下载
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加大对第三代半导体的投入,建设了众多新的晶圆厂和生产线。如中国,多地都有相关大型项目规划与建设,像苏州的国家第三代
发表于 12-27 16:15
•203次阅读
当前,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功率器件产业高速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推进的重要动力之一,新能源汽车需要高效、高密度的功率器件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优的能量管理。
发表于 12-16 14:19
•398次阅读
分析。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含五个主要模块:电热薄膜、温度传感器、微流控通道、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和粘合层。在检测过程中,负载银纳米线(AgNWs)的电热薄膜具有较高的电热效应,通过加
发表于 11-20 15:12
•459次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技术经历了多次变革,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
发表于 10-30 11:24
•897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在第三代C2000器件上实现EEPROM的模拟操作.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9 10:59
•0次下载
葡萄糖传感器作为生物传感技术的重要分支,凭借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实时检测能力,在医疗健康、食品生产及环境
发表于 08-13 17:03
•757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文/梁浩斌)最近国内的首个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原厂提出了在港交所IPO上市的申请,不出意外的话将会获得成功上市。这对于国内众多三代
发表于 08-05 18:17
•4000次阅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仪是监测血糖的重要工具。当前一代的这些生物传感器通过插入皮下组织的薄
发表于 06-20 18:54
•2011次阅读
利用体内拉曼光谱直接观察葡萄糖指纹图谱 应用领域 生命科学,生物拉曼光谱,葡萄糖检测 内容小结 通常,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监测血糖水平,无创
发表于 06-05 06:35
•421次阅读
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简称CGM,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血糖仪是一种现代的医疗
发表于 05-21 08:28
•589次阅读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医疗器械创业公司Biolinq近期宣布完成5800万美元融资,以支持其专有的皮下葡萄糖传感器的研发工作,从而实现简单易用的可穿戴连续血糖
发表于 04-10 09:09
•1664次阅读
日前,高通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了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诞生以来的第一款新生代旗舰平台:第三代骁龙8s,这是高通对骁龙旗舰移动平台的一次层级扩展,同时意味着广大消费者未来在旗舰手机市场也将会有更多丰富
发表于 03-21 21:04
•3223次阅读
近日,证监会公开了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三代”)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标志着这家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SiC-CVD装备的公司正式启动了A股
发表于 02-22 10:50
•1082次阅读
评论